李月紅 張麗芬 周秀敏 劉桂艷
(河北醫(yī)科大學唐山工人醫(yī)院婦科,河北 唐山 063000)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盡管在發(fā)達國家其發(fā)病率有所下降,但在發(fā)展中國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仍處于較高水平,尤其是老年婦女。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宮頸癌的發(fā)病率逐漸增加,預后較差〔1〕。本研究調查和分析了我科近5年來收治的宮頸癌老年患者與同期年輕患者的臨床資料,擬探討老年宮頸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點的變化情況,提高老年人對宮頸癌的防癌意識。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60歲以上宮頸癌患者210例為試驗組,年齡60~77歲,中位年齡66歲,選同期年齡≤35歲年輕宮頸癌患者145例為對照組。所有病例均行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查,提示HPV高危型(+);行宮頸組織活檢,病理確診為宮頸癌。
1.2研究方法 采用國際婦產科聯(lián)盟(FIGO)分期對治療計劃分層,兩組治療方法相同,0~ⅠA1期行宮頸錐切、全子宮切除或全子宮+雙附件切除術,ⅠA2~ⅡA期行廣泛子宮切除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術后對淋巴結轉移及深肌層浸潤者行盆腔體外照射,ⅡB期以上行放療及化療綜合治療。
2.1兩組臨床分期、局部體征和病理特點比較 根據(jù)FIGO分期2000年修訂的臨床分期,早期病變(0~ⅡA期)實驗組(69.05%)與對照組(76.55%)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ⅡB期病變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晚期病變(Ⅲ~Ⅳ期)實驗組(9.05%)與對照組(2.07%)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分析不同年齡組宮頸癌術后病理特征,組織學分類以鱗癌為主,共355例鱗癌(94.08%),而腺癌、腺鱗癌等其他組織類型所占比例較少,二者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比較兩組高危病理因素發(fā)現(xiàn),實驗組宮頸間質浸潤深度>1/2,所占比例高于對照組(P<0.01),而在淋巴結轉移、宮旁浸潤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隨訪及復發(fā) 全部病例從治療之日開始計算,隨訪至2012年5月,隨訪時間1~5年。一般在出院第1年內,出院后1個月第1次隨訪,以后每2~3個月復查1次;出院第2年,每3~6個月復查1次;第3年起每半年復查1次。隨訪內容包括臨床婦科檢查、胸片和血常規(guī)檢查。實驗組210例老年患者中,復發(fā)79例,其中71例在1~3年內全身轉移死亡,死亡率33.81%(71/210),死亡病例中Ⅲ期及其以上占94.74%(18/19),ⅡB期占84.78%(39/46),Ⅰ~ⅡA期僅占10.53%(14/133),8例陰道殘端轉移,經多次局部治療,目前尚未見其他臟器轉移,復發(fā)率達37.62%(79/210)。
表1 兩組宮頸癌術前分期、臨床表現(xiàn)及術后病理特征〔n(%)〕
宮頸癌的發(fā)生是一個連續(xù)發(fā)展的過程,宮頸上皮內瘤變發(fā)展為浸潤癌大約歷經10年〔2〕,這是阻斷宮頸癌發(fā)生的重要時機,但對于老年婦女來說,由于文化水平低,健康意識差,防癌覺悟低導致初診時即為FIGO晚期,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本研究結果說明年齡在中晚期宮頸癌患者中是高危因素之一,因此提示醫(yī)務工作者積極開展針對老年婦女,尤其是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宮頸癌預防教育,并進行早期干預。本研究顯示,隨臨床分期增高,即便積極采取手術、輔助放化療等治療措施,其生存率也明顯降低、死亡率大幅上升,說明對于宮頸癌患者一定要堅持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的原則,以切實提高生存率。
宮頸癌是目前唯一可預防并可做到早診斷、早治愈的婦科惡性腫瘤,影響其預后的高危因素包括臨床分期、病理類型、分化程度、深肌層是否浸潤、手術切緣有無癌細胞殘留、血管淋巴管有無癌栓〔3〕。老年婦女宮頸癌有其特殊性,以中晚期浸潤癌為多見〔4〕。本研究對象中術后病理類型以鱗癌為主,但考慮到其他類型的不佳預后,仍應重視這部分病人的早期篩查和診治。本研究與相關報道〔5〕中闡述的由于年輕婦女新陳代謝旺盛、雌激素水平高以及盆腔血供豐富等因素引起瘤體直徑≥4 cm的年輕患者所占比例較高不符,可能與樣本量小有關,另一方面,考慮到由于老年婦女宮頸有不同程度萎縮,宮頸鱗-柱狀上皮交界部上移,老年婦女宮頸癌多為宮頸管型的特點,且這部分患者漏診率較高,在收集資料過程中,始終堅持重視對可疑老年宮頸病變的宮頸管檢查,發(fā)現(xiàn)了不少宮頸管性宮頸癌患者,致使本研究中瘤體直徑≥4 cm的老年患者多于年齡≤35歲年輕患者。
近年來研究指出間質深浸潤(≥1/2)、脈管浸潤和盆腔淋巴結轉移是術后影響預后的三大病理高危因素,術前FIGO分期越晚,術后出現(xiàn)高危病理因素的風險越高,并且二者皆為宮頸癌預后不良的決定因素〔5~7〕,本研究認為年齡與術后高危病理因素之間并沒有直接關系,通過老年婦女宮頸癌篩查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可提高老年宮頸癌患者的生存質量。
4 參考文獻
1曹澤毅.婦科常見惡性腫瘤診治指南〔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0.
2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759.
3Ho CM,Chien TY,Huang SH,etal.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prognostic factors and outcomes in early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cal hysterectomy 〔J〕.Gynecol Oncol,2004;93(2):458-64.
4李隆玉,李誠信.宮頸癌的預防與普查 〔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3):151-2.
5Distefano M,Riccardi S,Capelli G,etal.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administered pre-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J〕.Gynecol Oncol,2008;111(1):144-50.
6Touboul C,Uzan C,Mauguen A,etal.Prognostic factors and morbidities after completion surge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initial chemoradiation 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J〕.Oncologist,2010;5(4):405-15.
7Marchiole P,Buenerd A,Benchaib M,et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lympho vascular space involvement and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es in early-stage cervical cancer: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urgicol-pathological study〔J〕.Gynecol Oncol,2005;97(3):7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