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峻
縷縷寒風,絲絲冷雨,浴白玉蘭,涂亮迎春,洇潤紅梅。2013年早春,就這樣含羞帶嗔地走進廣東番禺。客居女兒家的楊達明老先生,總算可以欠欠身子,揉揉倦眼,一探窗前姹紫嫣紅的園景?!靶且灰孤牬河?,深巷明朝賣杏花”,從他心底排撻而出的,依然是放翁的詩句。
八年辛苦不尋常,達明先生終于完成了一次學術朝圣。他在翻檢、閱讀近萬首陸游詩的基礎上,輯注了一部三十多萬字、厚達七百多頁的《陸游讀書詩》,并由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這本是一項需要經(jīng)費投入、組織專家團隊,協(xié)力攻關的工程。而今,達明先生竟在衰年以一己之力獨立完成。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達明先生把陸游的讀書詩一首首找出來,用短箋毛筆抄寫下來,日復一日,按日記工,竟至“積稿盈尺”。勞作的享受,依然是晴窗下一盞浮著細沫的香茗。“一寸詩心空許國,滿頭白發(fā)卻言詩”,如果說蟄居山陰的陸游是懷才不遇,八百多年后的楊達明卻是一次自我選擇,自討苦吃。
過去與達明先生交道不深,不敢妄稱其名。筆者僅是偶然誤入某政府機關的小職員,而達明先生卻是權重位顯的地方官,然其仕途似乎并不順遂。依筆者妄測,原因之一,或在于對文化過于偏好,對文化人過分熱情。
上世紀九十年代,文化漸為經(jīng)濟的長工、婢女,“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即是那段時空的流行語。他治下的某青年作家,寫出一部《張大千傳》。達明先生在精神與物質(zhì)兩方面具給以作者極大鼓勵,此事讓文友心癢癢,艷羨不已;他與名畫家邱笑秋情同手足,曾幫助笑秋展畫、排練川劇《張大千》等,想來筆墨往來、結伴出游,皆是情理中事。筆者在九十年代初離開那座城市,唯一一次有官員參與的餞行,即達明先生召喚一幫文朋書友的話別。按說,他與文化人交友,促進文化創(chuàng)作,對一個地方文化建設總有助益。但文化人多痼疾:文藝創(chuàng)作要求個性,文化人好獨立特行,難以與團體精神、集體主義協(xié)調(diào)一致。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達明先生這些舉措,或許多少透出自身價值取向。
退休賦閑,達明先生由業(yè)余讀書變成十足的讀書人,與文化人接觸更為頻密。作者向思宇報告文學在京獲獎,載譽歸來,達明先生出面湊錢召集文友小型聚會。數(shù)年前,拙作出版,《讀書》、《書屋》等雜志先后發(fā)表筆者的序言及專家評論,達明先生竟走遍全城,逐一搜羅書報亭,將那些雜志悉數(shù)全購,分贈書友。達明先生有女兒在美國,多次前往久住。沐浴歐風美雨,披覽天下奇書,猶如登臨峻嶺,八面來風,眼界為之開闊。彼時,我們以書會友,每有晤面或電話交流,或互薦新書,或通報文化圈情況,或交流讀書心得。在成都,筆者為地主,數(shù)次陪達明先生逛書市,但他早已輕車熟路,能從批銷商手里拿到更低折扣的新書——那全憑購書業(yè)績。筆者購書面窄,達明先生購書廣博,他藏有《紅樓夢》多種版本,及紅學研究各種論著。筆者親見他扛一箱馮友蘭《三松堂全集》,一副撿到金子般返老還童的快活,“多年來,一有余錢盡買書”,每至一處,“逛不厭的是書店、書市和圖書館”??途用绹?,他數(shù)度前往華盛頓國會圖書館、波士頓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費城州立圖書館看書、借書、買書。及至筆者造訪“讀樂齋”,親見齋主坐擁書城,不由得眼見大開。博爾赫斯把圖書館比作天堂的模樣,筆者眼中的“讀樂齋”庶幾近之。
數(shù)年前,達明先生曾約玉鈞、學明及筆者前往威遠一友人處,坐而論道。三日三夜,述求學經(jīng)歷,話讀書感悟,嘆人生得失;不效竹林清談,不攀蘭亭雅集,也明心見性,大快平生,正是那次聚會,達明先生透露,在著手編注一部《陸游讀書詩》。
有識者判定,此為費力不討好的笨事。
中土詩歌自《詩經(jīng)》始,歷經(jīng)楚辭、漢魏六朝樂府、唐詩、宋詞、元曲之嬗變。詩歌有別,前者言志,后者詠聲。就詩而論,唐宋達到高峰?!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唐詩之盛占了先機,得幸于大唐王朝近三百年之興衰;宋朝低吟淺唱的“婉約詞”不幸染上趙氏王朝風雨飄零的弱癥,這樣的符號化分析,自然就黯淡弱化了宋詩。自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起,文學史論及兩朝詩歌,形成“尊唐”與“崇宋”兩大派系。其實,古賢所指,兩朝詩并無軒輊。今人錢鐘書在《談藝錄》中嘗言:“唐詩宋詩,亦非僅朝代之別,乃體格性分之殊。天下有兩種人,斯分兩種詩。唐詩多以豐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笨娿X在《詩詞散論》中也道:“就內(nèi)容論,宋詩較唐詩更為廣闊。就技巧論,宋詩較唐詩更為精細?!比欢?,在一些人眼中,唐詩與宋詩竟如同熊掌與魚,二者難以得兼。
宋詩之變,走過沿襲唐風,以王禹偁、魏野、林逋、楊億、劉筠、錢惟演為代表的前期,以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為代表的復古期,以王安石、蘇軾等為代表的革新期,以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等江西詩派的凝定期,至陸游始,宋詩中興,超邁前朝,影響后世。如果說杜甫的詩代表唐詩“文以載道”的最高典范,而陸游的詩則是宋詩的一座高峰。
陸游一生歷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他渴望上馬殺敵,下馬排兵布陣。但他“喜論恢復”、力主抗金的言行,有礙統(tǒng)治者“割地”、“賠銀”和“議和”之茍安。于是才不為用,閑居山陰?!敖┡P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和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的另一動人處,是他與表妹唐婉的愛情悲劇以及千古絕唱《釵頭鳳》。近代詩人石遺(陳衍)嘆道:“無此絕等傷心之事,亦無此絕等傷心之詩。就百年論,誰愿有此事?就千年論,不可無此詩?!?/p>
愛國與悲情成了陸游詩的閃光點。前人集注或研究陸游詩,多關注愛國抗金之剛烈,或?qū)僖獯夯ㄇ镌轮椋毞胚^了讀書詩。陸游身上,既有大丈夫金戈鐵馬的威猛,又有風流文士歡情薄的懦弱。至剛至柔的性格轉(zhuǎn)換,唯其讀書詩中才能找到內(nèi)在邏輯。陸游一生大部分時光是在書齋中度過。他手不釋卷,埋首青燈,所作詩篇多與讀書有關,諸如讀書之癡迷,讀書之目的、范圍、方法等,細致生動,元氣充沛。在報國無門、息影山林的幽居歲月里,正是依仗讀書,陸游實現(xiàn)了人生突圍,一躍而雄踞南宋詩壇。其如梁啟超所言:“詩界千載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p>
發(fā)現(xiàn)并指出陸游研究的偏頗與缺失,當代有文學家朱東潤及學者莫少鋒。但要坐實那些論斷,“致廣大而盡精微”,尚需從近萬首陸游詩中找出堅實的證據(jù),這就有待達明先生的艱苦磨礪玉汝成。
黃山谷道:“四民皆坐世業(yè),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讀書種子斷絕。有才氣者出,便當名世矣?!标懹渭创祟悺白x書種子”:“我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袄纤缾蹠牟粎?,來生恐墮蠹魚中?!彼栽娔懽约摇皶病保骸盎驐跈?,或陳于前,或枕籍于床,仰顧無非書者?!彼x書解憂,“天涯懷友月千里,燈下讀書雞一鳴”。老莊與釋家之書,是陸游的精神寄托:“門無客至惟風月,案有書存但老莊”,“手自掃除松菊徑,身常枕藉老莊書?!薄白x罷楞伽四卷經(jīng),其余終日坐茆亭?!薄叭臻啿亟?jīng)忘歲月,時臨閣帖雜真行。”《周易》與《離騷》是他最常讀的書:“病里猶須看周易,醉中亦復讀離騷。”“病中看《周易》,醉后讀《離騷》。”這既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又是一種生命哲學。澤惠后世,有清一代,被曾國藩發(fā)揮為:“剛日讀經(jīng),柔日讀史?!焙笕嗽倮[為一聯(lián):“剛日讀經(jīng),柔日讀史;有酒學仙,無酒學佛?!?/p>
孟子曰:“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贝颂幹梆B(yǎng)氣”,即“行千里路讀萬卷書”的游學,與“日三省吾身”的慎思?!皶泄潭辔?,身外盡浮名”。讀書人達明選擇了陸游,找到了這位異代不同時的讀書知音。他整理著錄與研究陸游的讀書詩,如同山陰閑居一心讀書的陸游,成功擺脫了賦閑后的空虛落寞,完成了由一個退休官員到一個讀書人的形塑。這部由達明先生輯注的《陸游讀書詩》,彌補了陸游研究的基礎性空白,為學術研究的專精、與大眾閱讀的普及皆作了鋪墊。
“人不能只靠面包活著?!贝嗽捲醋浴妒ソ?jīng)》,是以色列的名句,據(jù)說猶太人是世界上最愛讀書的民族。猶太文化是以色列立國的基石。他們衡量一個人是否光榮的標準即有沒有學問。女孩子以嫁給有學問的人為榮。當今中土,“黃茅白葦,一望皆是”。達明先生的努力,除了人生的自救,匡補時弊之意。他企圖為不讀書的當今中國人提供一種行為參照,讓人看看這“亙古男兒一放翁”讀什么書與怎樣讀書。
(楊達明編注:《陸游讀書詩》,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