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華北油田土壤石油污染對玉米和小麥生長的影響

      2014-09-14 04:48:58肖易李先梅韋政偉吳蕓紫金濤周建利田應兵長江大學農(nóng)學院湖北荊州434023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4年17期
      關鍵詞:發(fā)芽率供試污染物

      肖易,李先梅,韋政偉 吳蕓紫,金濤,周建利,田應兵 (長江大學農(nóng)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隨著石油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石油污染物進入土壤和水體中,造成了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1]。對我國北方油田石油污染狀況的調(diào)研結果表明[2],華北油田采油井場周邊土壤石油污染嚴重,含油量在48~77g/kg,致使油田區(qū)域及周邊地區(qū)土壤受到嚴重污染。石油烴在表層土壤中的積累會破壞土壤結構,影響土壤通透性能,阻礙根系的呼吸與養(yǎng)分的吸收,除了直接導致農(nóng)作物的減產(chǎn)外,還能通過食物鏈在動植物體內(nèi)逐漸富集[3-4],從而危害人類的健康[5]。玉米 (Zea mays)和小麥 (Triticum aestivum)是2種在華北地區(qū)廣泛種植的糧食作物,且在石油污染脅迫下表現(xiàn)出較好的耐受性[6-8]。本研究以玉米和小麥作為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復材料,開展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研究,旨在為華北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的有效治理和生態(tài)恢復提供科學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石油取自華北油田。供試土壤取自華北油田采油區(qū)周邊無污染土壤。供試植物玉米 (蠡玉35)和小麥,均購自河北省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

      1.2 試驗方法

      根據(jù)華北油田采油區(qū)土壤原油污染實際情況并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設置6種土壤石油污染物濃度,即0、10、20、30、40、60g/kg。試驗前對供試土壤進行風干、磨碎、過5mm篩及混勻處理,每個塑料盆裝入風干土2.5kg,按上述濃度設置分別將石油準確加入到各盆中,并與土壤充分混勻。澆水后靜置20d,使原油、土壤及水分充分混合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后,進行深翻至底的松土。按1.5cm左右的播種深度均勻播種,玉米每盆播種20粒,小麥每盆播種10粒,每個處理重復4次。出苗4周后對玉米進行剔苗處理,每盆定苗2株。

      為了保證各盆缽土壤含水量的一致性,每3d澆水1次,維持到土壤最大含水量的70%。每天定時觀察記載,30d時統(tǒng)計各植株發(fā)芽率,45d時測量各盆植株高度,以后每隔1周測量1次,70d時收割植物,稱取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干、鮮重,同時測定土壤石油含量,計算其對應的降解量。

      1.3 指標測定與計算

      采用索氏抽提法測定土壤含油質量分數(shù),參照文獻 [9~10]的方法測定土壤中石油類含量。具體方法如下:稱取試驗后土樣經(jīng)真空干燥后,以丙酮為溶劑,抽提6~8h至抽提筒中無色,測定土壤石油含量,用差值法計算出各種植物的降解量。

      1.4 數(shù)據(jù)處理

      試驗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DP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各試驗結果均以平均數(shù)±標準偏差 (SD)表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石油污染物濃度對種子發(fā)芽率的影響

      在不同石油污染濃度下,供試植物的種子發(fā)芽率測定結果見表1。

      表1 供試植物在不同石油污染水平下的種子發(fā)芽率 %

      由表1可知,在無污染物存在的情況下,玉米和小麥的發(fā)芽率均高達90%。隨著污染物濃度的升高,2種植物的發(fā)芽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玉米在不同濃度間的發(fā)芽率差異不顯著,小麥在40~60g/kg的濃度范圍內(nèi),發(fā)芽率急劇下降,與0~30g/kg濃度范圍內(nèi)的發(fā)芽率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各處理的發(fā)芽率與對照組的發(fā)芽率相比,在0~60g/kg濃度范圍內(nèi),玉米的發(fā)芽率僅下降了1.73%~15.52%。在10~30g/kg污染范圍內(nèi),小麥發(fā)芽率也僅下降了2.23%~7.07%,但在40~60g/kg范圍內(nèi)則下降了49.44%~59.48%。

      上述結果表明,試驗設計的所有污染水平對玉米的發(fā)芽率影響不大,即使在高濃度 (40~60g/kg)下,發(fā)芽率仍保持在一個相對較高并且較穩(wěn)定的狀態(tài),對石油污染反應不敏感,在石油污染土壤上具有較強的萌發(fā)能力。小麥在低濃度 (10~30g/kg)污染水平下,發(fā)芽率受影響較小,而高濃度 (40~60g/kg)則對小麥的發(fā)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2.2 石油污染物濃度對植物株高的影響

      圖1 供試植物在不同石油污染物濃度下的株高

      不同石油污染濃度下植物的株高測定結果見圖1。由圖1可知,在無污染物存在的情況下,玉米株高在90cm以上,隨著污染物濃度的升高,其株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趨勢,與在濃度為30g/kg和40g/kg的株高相比,在濃度為60g/kg的株高受到石油污染的影響反而較小。可能原因在于,濃度為60g/kg的處理因含油量相對較大,污染后短期內(nèi)土壤的結構性與通透性隨之變劣,但隨著石油的生化降解,生成的絮凝狀代謝物有利于土壤結構性的改善,土壤顆粒易粘附成團,導致土壤的孔隙度增大,透氣性增強,植物所受影響亦隨之減小。小麥的株高隨著污染物濃度的升高呈下降趨勢,并且在10~20g/kg濃度范圍內(nèi)的下降幅度較大。上述結果表明,石油污染物對玉米和小麥的生長有抑制作用,且對小麥生長的抑制作用更為明顯。

      2.3 石油污染物濃度對植物生物量的影響

      不同石油污染物濃度下,玉米和小麥的干、鮮重測量結果見表2。

      表2 供試植物在不同石油污染物濃度下的生物量 g

      從表2數(shù)據(jù)可知,植物的干、鮮重變化表現(xiàn)出一致性。以地上部鮮重為例,在0~60g/kg污染濃度范圍內(nèi),玉米鮮重下降了55.85%~69.02%,且呈現(xiàn)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石油污染物濃度在30g/kg和40g/kg時對玉米鮮重的影響反而比濃度在60g/kg時的影響更大,這與石油對株高的影響是相似的。原因在于植物地上部鮮重與株高聯(lián)系較大,一般株高值上升,鮮重值也隨之變大。在濃度10~60g/kg范圍內(nèi),鮮重下降了55.85%~69.02%。小麥的地上部鮮重隨著污染物濃度的升高呈下降趨勢,在濃度10~60g/kg范圍內(nèi),鮮重下降了67.05%~89.79%。

      植物地下部鮮重變化規(guī)律與地上部鮮重表現(xiàn)類似,地下部根系因直接接觸土壤中的污染物,因而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各濃度處理下,玉米的根鮮重隨著石油污染物濃度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趨勢,說明在高污染濃度 (40~60g/kg)下,植物根系對石油的耐受性反而增強,也可能是高濃度污染物刺激了根的生長。在濃度為10~60g/kg范圍內(nèi),鮮重下降了44.21%~62.46%。小麥根鮮重則隨著污染物濃度的升高呈下降趨勢,在濃度為10~60g/kg范圍內(nèi),鮮重下降了21.05%~88.42%。石油污染物對小麥根系的生長起抑制作用,并且污染物濃度越高,影響越大。

      2.4 供試植物對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清除效率

      不同石油污染物濃度下,玉米和小麥對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降解量見表3。

      表3 供試植物對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降解量(除油量) %

      方差分析結果表明,玉米在石油污染濃度為30g/kg時,除油量最大,并且與濃度為10g/kg和60g/kg的石油污染水平下的除油量存在顯著差異。在10~60g/kg的濃度范圍內(nèi),各處理玉米的除油率分別為57.50%、40.88%、40.25%、23.87%和11.54%。小麥在濃度為40g/kg時除油量最大并且與在濃度為10g/kg和60g/kg時的除油量存在顯著差異。在10~60g/kg的范圍,除油率分別為43.50%、25.00%、28.17%、24.06%和12.25%。在濃度為10g/kg時,玉米和小麥的除油率存在顯著差異。

      上述結果表明,在低濃度 (10~30g/kg)的石油污染水平下,玉米對石油污染物具有較高的清除效率,可達40%以上;隨著濃度的升高,清除效率下降。小麥在濃度為10g/kg時具有較高的清除效率。

      3 結論

      (1)在0~60g/kg的石油污染水平范圍內(nèi),玉米對石油污染反應不敏感,在石油污染土壤上具有較強的萌發(fā)能力,發(fā)芽率高達80%以上。低濃度 (10~30g/kg)的石油污染對小麥的發(fā)芽率影響較小,而高濃度 (40~60g/kg)的石油污染對小麥的發(fā)芽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2)隨著污染物濃度的升高,玉米的株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趨勢,與在濃度為30g/kg和40g/kg的株高相比,在濃度為60g/kg的株高受到石油污染的影響反而較小。小麥的株高隨著污染物濃度的升高呈下降趨勢,并且在低濃度 (10~20g/kg)污染水平下的下降幅度較大。在濃度為10~60g/kg范圍內(nèi),玉米鮮重下降了55.85%~69.02%。但石油污染物濃度在30g/kg和40g/kg時對玉米鮮重的影響反而比濃度在60g/kg時的影響更大,與石油對玉米株高的影響相似。小麥的地上部鮮重隨著污染物濃度的升高呈下降趨勢,在濃度為10~60g/kg范圍內(nèi),鮮重下降了67.05%~89.79%。植物地下部鮮重變化規(guī)律與地上部鮮重表現(xiàn)類似。

      (3)在低濃度 (10~30g/kg)的石油污染水平下,玉米對石油污染物具有較高的清除效率,均達到40%以上,隨著濃度的升高,清除效率下降。小麥在濃度為10g/kg時具有較高的清除效率。與小麥相比,玉米對石油污染物的耐受性更強。

      [1]潘峰,耿秋娟,王瓊山,等.石油污染土壤中多環(huán)芳烴分析及生態(tài)風險評價 [J].生態(tài)與農(nóng)村環(huán)境學報,2011,27(5):42-47.

      [2]賈建麗.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學特性與生物修復效應研究 [D].北京:清華大學,2005:3-5.

      [3]李春榮,王文科,曹玉清,等.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態(tài)效應 [J].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7,26(5):1929-1932.

      [4]李先梅,肖易,吳蕓紫,等.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復技術研究及展望 [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4,42(2):529-534.

      [5]孫鐵晰,周啟星,李培軍.污染生態(tài)學 [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309-368.

      [6]楊麗珍.石油污染土壤的田間作物修復研究 [D].江西:南昌大學,2010.

      [7]盧麗麗.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研究 [D].陜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

      [8]弓曉峰,榮亮,楊麗珍,等.石油污染土壤對玉米生長的影響及其生態(tài)毒性研究 [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11,34(10):71-75.

      [9]謝重閣.環(huán)境中石油污染物的分析技術 [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1987.

      [10]劉繼朝.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 [D].北京:中國地質科學院,2009.

      猜你喜歡
      發(fā)芽率供試污染物
      阿瑞匹坦乳液氫鍵作用近紅外光譜研究
      煤炭與化工(2024年2期)2024-03-30 08:09:52
      菌株出馬讓畜禽污染物變廢為寶
      《新污染物治理》??鞲鍐⑹?/a>
      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21年4期)2021-04-25 02:42:02
      你能找出污染物嗎?
      2015年版《中國藥典》腦安膠囊項下阿魏酸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的改進
      中成藥(2018年12期)2018-12-29 12:26:02
      探討低溫冷凍條件對玉米種子發(fā)芽率的影響
      種子科技(2018年11期)2018-09-10 00:56:48
      低溫及赤霉素處理對絲綿木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夏玉米種子發(fā)芽率對植株和產(chǎn)量性狀的影響
      Flexible ureteroscopy: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current indications and outcomes in the treatment of urolithiasis
      山阴县| 宁强县| 临潭县| 迁安市| 长治县| 四川省| 都匀市| 彝良县| 叶城县| 马尔康县| 潍坊市| 永和县| 伊川县| 新余市| 万山特区| 乌审旗| 兴海县| 莒南县| 任丘市| 平安县| 大足县| 诸城市| 林甸县| 陈巴尔虎旗| 阿巴嘎旗| 新巴尔虎右旗| 保山市| 余干县| 广河县| 枣强县| 西昌市| 聂荣县| 同仁县| 濮阳县| 芦山县| 旬阳县| 西乌珠穆沁旗| 泸水县| 兰西县| 微山县| 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