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希祥
【名作選段】
“80后”真的垮掉了嗎?
時間再往前推十年,那時,很多年紀(jì)稍長的人也對“70后”意見很大,憂心在懷;也有反感,甚至到了“不與70后交朋友”的地步——在他們眼里,“70后”一代顯然也是“垮掉的一代”??墒牵F(xiàn)在較少有人擔(dān)憂“70后”了,是不是他們已經(jīng)垮得無可救藥了?不是?!?0后”現(xiàn)在大展身手,在各行各業(yè)都有挑大梁的。還有,我們的爺爺輩對我們的父輩估計也是大失所望的,內(nèi)心里也認(rèn)為他們是“垮掉的一代”,從他們身上看不到明天的希望。
我從來也不認(rèn)為有“垮掉的一代”,沒有哪一代是垮掉的,每一代都有一代的歷史使命,每一代主觀上都在努力振興我們的民族。我只能說我更喜歡哪一代人,而不是自大到妄說哪一代人不行。如果非要說有“垮掉的一代”,我看魏晉時代的名士們放浪行骸,算作是真正“垮掉的一代”吧??墒呛茱@然,那一代又是人性得以最大程度張揚(yáng)的一代。如果說人性張揚(yáng)就是垮掉,那么垮掉就不該是件壞事。
在說“垮掉的一代”時,我們常常犯以偏概全的毛病。很多時候,我們說某一代人垮掉,并不是用觀其一生的視角,而是截取他青春年少時的那一段來說事。這樣與其說是一代人的垮掉,不如說是人生某一個階段的特性。青春年少時精力過剩,要充分釋放,而這個時候,恰巧社會的寬容度相對較高,伸展的空間很大,于是很多逾出常軌的事情就做出來了。比如現(xiàn)在的“80后”,他們穿奇裝異服,蔑視傳統(tǒng)觀念,厭棄學(xué)業(yè)和工作,這在他們的父輩看來是驚世駭俗的,不可理喻的。
長輩們看不慣了,就說他們垮掉了。其實,過了這個時期,就像是退潮后的平靜,一切恢復(fù)過來,也就無所謂垮掉不垮掉了。
……
依此看來,“垮掉的一代”正與循規(guī)蹈矩的一代相對,社會的進(jìn)步需要“垮掉的一代”來推動,而不是循規(guī)蹈矩的一代。正如成長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社會進(jìn)步也需要付出代價。如果一代人要為之付出代價,這代價是值得的。
——廖保平《真是“垮掉的一代”嗎?》
【技法支招】
對于上面的文段,考生可以借鑒以下寫駁論文的技法:
一、層層剝筍
在駁論文中,先設(shè)立一個“靶子”(錯誤言論),然后剝?nèi)ブ刂乇硐螅瑩荛_層層疑云迷霧,逐漸顯露出事情的真相和本質(zhì)的寫作方法,叫層層剝筍法。在上文,作者先亮出“80后垮掉了”的錯誤論調(diào),繼而層層批駁:“70后”沒有垮掉,此為一層;“父輩”沒有垮掉,此為二層;“魏晉時代的名士們”沒有垮掉,此為三層;過了叛逆期,“就像是退潮后的平靜,一切恢復(fù)過來,也就無所謂垮掉不垮掉了”,此為四層。如此層層批駁,最終除去迷霧,顯露本質(zhì):“垮掉的一代”勝似“循規(guī)蹈矩的一代”,社會的進(jìn)步需要“垮掉的一代”來推動。
二、對比歸謬
“80后”是否是“垮掉的一代”?作者拿“70后”“父輩”以及“魏晉時代的名士”與“80后”作比較:從表象上看,他們與“80后”并無二致,人們也曾經(jīng)對他們“意見很大,憂心在懷”,或“大失所望”“看不到明天的希望”。然而,結(jié)果他們或“大展身手”“挑大梁”,或“張揚(yáng)人性”,樹一代新風(fēng),他們都沒有“垮掉”。以此對比,謬論自然被駁倒,“80后”是絕不會“垮掉”的。
【牛刀小試】
總聽人說:“現(xiàn)在的人不能做傻子,因為傻子總是吃虧?!毖韵轮?,凡事似乎只有錙銖必較,斤兩必爭,才不會吃虧。
然而我認(rèn)為,傻子未必都會吃虧。
那么,什么是傻子呢?歸納一下,人們說的所謂“傻子”,不外乎兩種含義:一種是指待人誠實、工作勤懇、作風(fēng)規(guī)矩的人;另一種大概是指生活和工作中“頭腦欠靈活”、不知變通的人。因為待人誠實,所以有時會被人欺騙;而只知埋頭工作、作風(fēng)規(guī)矩的人卻未必能得到公正待遇;至于不知變通者,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會見風(fēng)使舵,其吃虧自然更加頻繁。一句話,“傻子”總有吃虧的一面。
但是,事物總有兩面性。傻子難免會吃虧,不等于說傻子注定要吃虧。且不說歷史上,就是如今社會中,依舊有許許多多善良的人寧可吃虧,也要保持自己的品質(zhì)。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深知,做人最重要的,是不能讓自己的“良知”受損。雖然會吃眼前一點(diǎn)虧,但保住的卻是自己問心無愧并被人稱贊的美好人生。
相反,那些投機(jī)取巧、蠅營狗茍的人最終必定會吃虧!君不見,那些拉關(guān)系、走后門、行賄受賄,乃至貪污、盜竊、詐騙的人,他們或許會因受惠于自己的“精乖”而自鳴得意,但他們終將會受到道義的譴責(zé),甚至法律的嚴(yán)懲。
——《傻子未必都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