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
近年高考理綜試卷針對以往物理學科教學所顯現(xiàn)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重點提出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要求.現(xiàn)行高考改革標準將原有的實踐應用能力更新為對實踐進行設計和完成實踐應用的能力.因此要求教師在高三階段開展物理學科教學和進行總復習時應格外注意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只有充分鍛造出卓越的綜合能力,才能以最飽滿的熱情和實力迎戰(zhàn)高考.
1.圍繞“五項能力鍛造”,開展物理教學
高考改革所重點要求的五項物理學科學習能力考查并非孤立而是存在著逐步遞進關系,其中閱讀理解能力是基本條件,同時也是構建其他四項能力的關鍵基礎;邏輯推理能力是在閱讀理解能力基礎上所形成的高層次能力要求;分析判斷歸納能力則是對考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能力要求.全國高考理綜江蘇卷物理命題改革雖強調試題考查的重心由知識點考查向能力考查轉變,但物理知識和能力培養(yǎng)并不沖突,且基本物理操作技能和基本物理學習方法都是物理學科能力鍛造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通過多種方法鍛造學生的“五項能力”.在開展物理課堂教學時,我將多個知識點進行充分組合編制隨堂習題,學生在解題前需要從物理學知識點進行思考,只有在充分理解相關概念知識點與解題方法基礎上,綜合運用相關物理知識通過對習題進行細致合理分析才能解決相關的實際應用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我要求班級內的學生每人準備一個練習本作為“錯題記錄”——每一次試題所出錯誤都及時進行記錄且標明出錯原因.學生通過對多次出現(xiàn)的錯題進行反復閱讀和仔細分析歸納思考,學生的能力可在糾錯的同時持續(xù)穩(wěn)步得到提高.
2.圍繞“能力測試”,開展物理教學
高考理綜物理命題一貫堅持以考查能力測試作為主導方向.因此要求高中物理教師要格外重視圍繞能力測試開展物理教學工作.物理學科的相關概念知識是從實踐中通過抽象總結歸納得來的,而后人們又根據這些歸納形成的物理理論來應用于實際生活,對生產生活活動進行科學指導.將物理理論指導實際生活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物理實踐能力應用的科學過程,高考理綜物理命題注重能力測試的實際目的即為重視實踐應用.
3.圍繞“思維助力能力”,開展物理教學
縱觀近年高考理綜物理命題采用多種思維方法來對考生進行觀察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分析判斷歸納能力以及實踐應用能力進行測試.對五項能力進行考查的方法包括:全面思維法、對稱思維法、創(chuàng)新思維法、逆向思維法等.近兩年全國高考理綜江蘇卷更是加大了對考生五項能力測試的力度.因此高三物理教師勢必需要特別重視五項能力的測試,且從教學思維角度上要有所革新,因為此五項能力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單純通過題海戰(zhàn)術就能獲得.高中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不能單純只從應試角度進行短效提高,而是依托新課標根據現(xiàn)行教材物理相關概念知識點基礎上,且在循序漸進的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逐步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培養(yǎng).
4.圍繞“實踐”能力,開展物理學科實驗教學
“將物理概念及相關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是理綜物理試卷的重點考查部分且占據很大比重.現(xiàn)行蘇教版物理教材中所安排的物理實驗和教材知識點內容相輔相成,均為探究驗證性實驗.因此這些驗證性實驗對于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和提升實驗技能等諸多方面都有顯著作用,但對于彰顯物理實驗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卻明顯不足.通過多年的物理教學實踐,我深感“對于物理實驗進行的復習內容”一直以來都是高三物理學科復習階段較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在高達70%的物理學科復習資料和綜合訓練套題中甚至沒有關于實驗部分的試題內容.
物理實驗試題所涉及的相關概念知識和物理實驗技能要求仍立足于教材實驗基礎之上.近年高考理綜江蘇卷部分的實驗試題明顯難度有所降低,該部分實驗試題均取材于教材且所考查內容均為常規(guī)實驗,力圖通過考查引導高中物理教學逐步重視實驗技能操作.因此高三物理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重科學合理指導學生積極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將物理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物理教師在開展物理學科實驗教學時需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在理解物理實驗過程和基本實驗原理基礎上親自動手操作,并運用所學物理實驗方法應用于實際生活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實踐能力提升的關鍵需要建立在物理知識牢固的基礎之上.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高三物理復習過程中要格外重視在夯實基礎知識前提條件下讓學生盡可能多地關注社會環(huán)境和生活常識以及了解最新科研成果.
綜上所述,高三階段是對物理知識進行梳理和總復習迎戰(zhàn)高考的關鍵時期.因此高三物理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時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鍛造,以便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和實力迎戰(zhàn)高考,這就要求物理教師圍繞“五項能力鍛造”、重視“能力測試”、拓展“思維方法”,并且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科學,從而有效地開展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