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玲玲
【摘 要】《<史記>選讀》把《管仲列傳》列入“讀其書想見其為人——《史記》的理想人格”板塊,“管鮑之交”是友誼的典范,管仲“棄小辱成大志”的品質也正是司馬遷所追求的。司馬遷為管仲立傳似乎還有更深層更隱晦的用意,對比管仲,有齊桓公這樣的明君器重,有鮑叔牙這樣的知己知遇,使得司馬遷為管仲立傳時,不覺神往。
【關鍵詞】管鮑之交;擇生明志;管仲之才;寫作意圖
管仲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因而被譽為“春秋第一相”。這篇文章篇幅雖短,但《<史記>選讀》把《管仲列傳》列入“讀其書想見其為人——《史記》的理想人格”板塊,編者的意圖可見一斑。而筆者在教學該文時,遇到了四個方面的疑惑并形成了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管鮑之交見其“真”
如果以世俗眼光看管仲前半生業(yè)績單,會看到一個不成功的商人、一個不合格的士兵、一個不稱職的官員、一個不仁義的輔臣。學生對管仲的第一印象是:自私、貪婪、不仁不義。對于這樣一個“丑陋”的人,編者為何把他列入《史記》的理想人格板塊?
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文章開篇第2段,借助鮑叔牙的視角了解真正的管仲。在鮑叔牙眼中我們看到的管仲:孝順、懂得感恩、重友情、富貴而不忘本。管鮑多年交往,相知最深。只有鮑叔牙了解管仲那時所處的貧困、時運不濟的窘境,管仲“自私”、“貪婪”、“不仁不義”的行為也只是現(xiàn)實所迫。而鮑叔牙的舉薦改變了管仲的人生道路,他對管仲有知己之情、知遇之恩。鮑叔牙的知賢、薦賢和讓賢,可以說沒有鮑叔牙就沒有后來成功的管仲?!读凶印ちγ吩疲骸吧艺吒改?,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管鮑善交也。”知人者智,管鮑之交成就了鮑叔牙的仁者風范,也讓我們有機會深入了解“春秋第一相”的真正品格!
二、管仲擇生明其“志”
“公子糾敗,召忽自殺殉主,吾幽囚受辱,經(jīng)鮑叔推薦任政于齊?!惫湃诵欧睢爸页疾皇露鳌?,而管仲先事公子糾,糾死又事桓公,似乎是一個不忠不義之人。該如何引導學生理解他的選擇呢?
文中有關鍵句:“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惫苤俚摹捌埢睢?,是為了名聲能在天下顯揚。表面看違背了忠義,實際上他是把自己的人生價值放在拯救國家匡扶社稷上。管仲擇生是為民(使齊國富強),為君(助桓公成就霸業(yè)),為孝(贍養(yǎng)母親),為己(施展抱負)。與膚淺的“死節(jié)”相比,“茍活”更能彰顯其獨立人格和人生價值。司馬遷早就在《報任安書》中對“死”發(fā)表了精辟的見解:“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勇者不必死節(jié),怯夫慕義,何處不勉哉?”棄小辱成大志,管仲的這種品質也正是司馬遷所追求的?!妒酚洝吩跀⑹鰵v史人物事跡的同時,也處處滲透了司馬遷內心的痛苦掙扎和毅然選擇。
可見,教學該文如果能結合司馬遷的其他文章,結合司馬遷的生死觀,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管仲的選擇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管仲之才顯其“仁”
司馬光的《訓儉示康》有一段孔子對管仲的評價:“管仲鏤簋朱紘,山節(jié)藻棁,孔子鄙其小器?!惫苤偈褂弥T侯一級才能使用的器具,孔子鄙視他氣量狹小,難成大器。而孔子又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言下之意,管仲使齊國富強,百姓到現(xiàn)在還受其恩惠,如果沒有管仲,百姓將要被異族統(tǒng)治了。孔子對管仲又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該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呢?
管仲生活奢侈,有時難免僭越??鬃訛榫S護周禮而批評他。但作為一個卓越的政治家,孔子看到了他的遠見卓識。管仲提出“通貨積財、富國強兵”的施政措施,“與俗好惡(張四維、順民心)”、“貴輕重、慎權衡(知與之為?。钡膱?zhí)政理念。更為重要的是,管仲主張“以人為本”(也是他最早提出)。“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主張富民為先;“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主張教民以禮;“順民心”主張安民。而順應民心,安民保民,正是儒家思想“仁”的核心。如果通過“仁”能實現(xiàn)“王道”,能“保民而王”更是儒家的終身追求。儒家沒有出現(xiàn)象管仲這樣貫徹“仁”而成功的突出的實踐者,孔子轍環(huán)天下、接淅而行,可終其一生也未能實現(xiàn)這個理想,所以他高度贊美管仲也是情理之中了。
四、為其立傳露己“情”
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讀史管見》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贖,交游莫救,故作此傳,寄意獨深,使當時有知管仲之鮑子知之,或可勸君解免。多鮑叔之知人,情見乎辭矣。故落筆時,有不勝望古遙集之悲,反復抑揚,又有筆欲住而意不住之妙?!庇纱擞^之,司馬遷為管仲立傳似乎還有更深層更隱晦的用意?
漢武帝任人唯親、剛愎自用,司馬遷為李陵辯護遭遇宮刑,漢朝當時有以錢贖命的規(guī)則,而面對深陷危難的司馬遷,曾經(jīng)的知己同僚,卻漠然視之、冷眼旁觀。司馬遷為實現(xiàn)先輩遺愿,為達成“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只得以殘身踐志,而飽受無人知己的寂寞,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痛楚。對比管仲,有齊桓公這樣的明君器重,有鮑叔牙這樣的知己知遇,使得司馬遷為管仲立傳時,不覺神往。
總之,《管仲列傳》一文篇幅雖短,但值得咀嚼的地方很多?!墩Z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比绻麍?zhí)教者能勤于思考并教會學生思考,我們的語文課就會有趣得多。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