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6月宣布一系列刺激措施之后,歐洲央行近日再度宣布降息,幅度為10個基點。調降后,再融資利率降至0.05%的歷史新低,而商業(yè)銀行在歐洲央行存款的利率則進一步調降至-0.2%。
歐洲商業(yè)銀行存到央行的錢有兩類:一類是法定存款準備金;另一類是商業(yè)銀行不愿意花或無處可花的“閑錢”。此次存款利率下調,意味著歐洲央行將對商業(yè)銀行存款收取更多的懲罰性利息。這有助于加速商業(yè)銀行向實體經濟放貸,刺激貸款需求。
歐洲央行本次降息出乎市場意料,此前市場普遍認為降息已沒有空間。因為歐洲央行在6月已調降了再融資利率,并把存款利率降至-0.1%。
在英美央行準備結束寬松貨幣政策之際,歐洲央行卻在加碼刺激措施,凸顯歐洲經濟隱憂。
歐洲央行意外降息的原因可能在于對歐債危機卷土重來的忌憚,同時烏克蘭危機的作用也不容忽視。9月4日,歐盟委員會批準立法,準備禁止俄羅斯國營油氣企業(yè)從歐盟資本市場籌資。鑒于歐洲多國對俄羅斯油氣嚴重依賴,制裁俄羅斯石油業(yè)將對歐洲經濟造成巨大沖擊,需要經濟刺激政策進行對沖。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降息提案能夠通過,歐洲央行很可能在會議前爭取到了歐元區(qū)國家的共同支持。
長期來看,歐洲央行意外降息實質上緣自銀行金融中介功能的喪失。今年6月,歐洲央行存款利率進入“負利率時代”,但此次釋放的流動性并沒有帶來實體經濟資金成本的同步下調,銀行貸款利率高企,貸款意愿低下。
當前歐元區(qū)各國商業(yè)銀行之間普遍都缺乏信任,它們之間幾乎不會相互拆借資金。銀行喪失金融中介功能的后果是,存款不斷從葡萄牙、意大利、希臘等國流入德國等經濟實力強的國家。這導致各成員國之間信貸環(huán)境持續(xù)分化,存款流出國不得不收縮實體經濟貸款,造成經濟不斷下滑的惡性循環(huán)。
近期,葡萄牙圣靈銀行爆發(fā)財務危機,奧地利第一儲蓄銀行東歐部門大幅提高貸款損失準備金,都顯示這一問題愈發(fā)嚴重。
歐洲央行降息成效如何還有待觀察,但降息無疑將給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盡管美聯儲退出貨幣量化寬松將導致熱錢撤離新興市場,但歐盟加碼寬松貨幣政策則可能導致熱錢回流新興市場,進一步加劇新興市場國家本幣貶值、經濟結構失衡、通脹攀升等問題。由于歐洲往往是這些國家出口的第二大市場,這次降息將會使新興市場國家出口受到嚴重影響,進而影響到經濟改革。
標普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亞洲債務水平在寬松的信貸環(huán)境下不斷攀升,主要由于發(fā)達國家實行的貨幣量化寬松政策釋放的流動性所致。
對于中國來說,在地產泡沫破滅及其帶來的信用收縮風險面前,央行仍傾向于通過定向寬松的方式降低融資成本。但歐洲央行本次“放水”使中國面臨全球流動性沖擊,中國貨幣政策面臨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