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叢叢 段成
收稿日期:20140425おお
摘 要:
隨著網絡日新月異的發(fā)展,網民數量激增,網絡用語由于其創(chuàng)新性、快捷性和形象性的特點而深受網民青睞,因而層出不窮并得以迅速推廣。除了數學符號、推理符號和標點符號等常見符號廣泛用于口譯筆記中,能為譯員節(jié)省筆畫和記錄時間,輔助譯員的短時記憶之外,網絡用語也可用于口譯筆記中起到殊途同歸的效果,因為它的上述特點正好符合口譯筆記精簡性的原則。網絡用語對接待語境中的口譯筆記效果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尤其對接待語境中的寒暄對話和致謝詞幫助甚大。
關鍵詞:網絡用語; 口譯筆記; 接待語境
中圖分類號: H059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20539(2014)04008405
盡管譯員在口譯現(xiàn)場前做了充分準備,但是他們還是無法充分掌握發(fā)言人所表達的內容。此外口譯現(xiàn)場氣氛緊張,如果僅憑譯員的記憶和理解是無法順利完成口譯任務的,所以此時借助一定的口譯筆記,譯員能夠掌握更全面的信息,使口譯任務得以順利完成。
一、口譯筆記的定義
口譯并不是將一種語言轉化為其他語言,而是理解語言,然后再用別人能夠理解的方式將它表達出來傳送給別人[1]??谧g是臨場進行語言轉換的活動,譯員在無法預先掌握發(fā)言人的內容的前提下,立刻投入到雙語轉換的現(xiàn)場中。它也可以說是一種語言理解,用其他的語言表達出來,但要保持原意。
僅憑記憶力做口譯對譯員來說是不夠的。在特定的場合,為了保證發(fā)言的順暢和邏輯,發(fā)言人通常會連續(xù)講十幾分鐘。而在口譯過程中,譯員不僅要記住發(fā)言的內容,還要理解發(fā)言的內容,這就給譯員增加了負擔。所以,筆記就無可替代地幫助譯員完善記憶。然而,發(fā)言人和聽眾雙方都不希望譯員翻譯的時間超過發(fā)言人的時間。所以,為不影響聽力、分析和口譯效果,筆記就一定得精練。
口譯筆記是譯員在很短的時間內憑借自己的記憶和理解能力,通過大腦的深加工形成的記錄,它能夠提示譯員進行話語輸出。“筆記是正式口譯的關鍵。使用筆記是為了補充大腦短期記憶和耐久力的不足, 以保證譯文的精確度, 并保證其不受講話人持續(xù)時間長短的影響”。[5]筆記的質量與口譯的質量息息相關,筆記言簡意賅對口譯很有幫助,所以正確恰當地使用一些有效的筆記符號是提高口譯質量的重要因素。
二、口譯中常用的筆記符號
符號能夠簡化筆記,這樣可使譯員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聽力上。譯員既可以借鑒一些簡單常見的筆記符號,也可以創(chuàng)造自己的符號。無論如何,在讀取筆記過程中,這些符號要能夠幫助譯員迅速完善記憶,使譯員能夠投入更多的精力來組織譯出的語言。
筆記符號首先應盡量接近其本身的意義;其次筆記符號應少用漢字或字母而多用線條和符號,因為它們比文字書寫要快速而形象。筆者對具有代表性的兩本教材《英語口譯筆記法實戰(zhàn)指導》和《實戰(zhàn)口譯》以及網上點擊率頗高的文檔《口譯筆記訓練——筆記法實例解析》中頻繁出現(xiàn)的口譯筆記符號進行過詳細統(tǒng)計,詳見下表1~表3:
表1 《英語口譯筆記法實戰(zhàn)指導》中的口譯筆記符號[6]
幾何符號°∽∟ ┘ △ ▽ ○ □ ⊙ 運算符號 +
出現(xiàn)次數 66 8 18 11 7 8 35 36 7 出現(xiàn)次數 27
特殊符號 # ☆ ∈ ¥& $出現(xiàn)次數 7 20 1 13 32 2 11 19
代數符號 ∞ ≠ = ≈ ^ √ × > < %
出現(xiàn)次數 17 6 12 1 19 34 43 1 1 9
標點符號 ? ! : “ ” ( ) …… [ ] ~~~
出現(xiàn)次數 23 17 43 21 5 27 43 5
推理符號 → ← ↑ ↓ => <= ∴∵
出現(xiàn)次數 20 19 24 44 24 2 4 8
表2 《實戰(zhàn)口譯》中的口譯筆記符號[7]
筆記符號 × +%√:? =□
出現(xiàn)次數3326251413415
表3 《口譯筆記訓練——筆記法實例解析》中的口譯筆記符號[8]
推理符號 → ← ↑ ↓ <=>∴∵ 標點符號 … ?
出現(xiàn)次數 14 1 8 7 2 5 4 2 出現(xiàn)次數 3 10
數學符號∟ ┘ & =□%√ ☆ △ >
出現(xiàn)次數 5 15 17 1 4 4 2 1 1 1
為了從中可見這些符號的使用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便捷和形象的效果,“%、=、 □、 √、﹖”等符號在以上教材和文檔中都有使用,說明它們對譯員的幫助是共通的。
為了說明這些常見符號在對口譯筆記所起的作用,筆者接下來舉一例與讀者分享。
The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chief underlined the adherence of OPEC member state in supplying the market with its crude needs for price stabilization(吳鐘明[9]).
OPEC是石油輸出國組織英文首字母縮寫;^代表頂級,□代表人, ^〖KG-*2〗。合起來代表首腦或領導;☆表示強調;: 表示要強調的內容;□表示國家,加上s表示各國;√表示同意;→表示指向性;[ ]表示通過……方式;? 表示穩(wěn)定地;¥表示價格。上述筆記大量運用筆畫,為譯員節(jié)省寶貴的時間,同時可以完善譯員的記憶,進而幫助譯員更快地組織譯出語。
三、網絡用語在口譯筆記中的運用
由于社會的迅速發(fā)展,新事物層出不窮,互聯(lián)網的出現(xiàn)改變了人們的交際環(huán)境,網絡用語應運而生,頗具時效的大眾傳媒使網絡用語推而廣之。此外,在生活節(jié)奏飛快的信息時代里,人們也希望以簡潔的語言傳達大量的信息,而網絡用語正好符合人們的這一需求。
何為網絡用語呢?Gerver曾表示,口譯是一項高速運作的復雜行為[2]。Hamers,Lernieux和Lambert也認為,口譯是一項需要特殊認知技能的、復雜的語言任務。[3]網絡用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從廣義上將,網絡用語包含與網絡有關的專業(yè)術語和特殊用語。從狹義上講,網絡用語是網民在虛擬網絡聊天中表達想法的語言。隨著網絡的發(fā)展,網絡用語成為不同于傳統(tǒng)媒介的新興的語言形式。它簡潔幽默,既活躍了網絡聊天的氣氛,又展現(xiàn)了網民獨特的個性,因此深受廣大網民的青睞[10]。在口譯精力分配模式中,Gile區(qū)分三種不同的精力:用于“聽” 和“分析”的精力,用于“譯語生成”的精力和用于“記憶”的精力。他認為,在任何時候,譯員的總體精力都是有限的,口譯過程中譯員須將這三種精力均衡分布在相對應的認知活動當中。三種精力總和不能超過一個最大值,其中任何一種所需精力的增加將直接消耗另外兩種精力[4]。
那網絡用語有哪些分類呢?由于網絡用語形式多樣,幽默風趣,來源廣泛,筆者窮究中國知網中核心期刊對網絡用語的分類,發(fā)現(xiàn)張理華[11],劉歡[12],施春宏[13]等學者將網絡用語大致分為五類,諸如詞匯類、語義類、詞法類、修辭類、語體方言類。根據口譯筆記精簡性的原則, 筆者通過分析以上五類網絡用語的特點,發(fā)現(xiàn)也有一些網絡用語筆畫繁瑣,如:“菜鳥”表示新手之意時,筆畫過多,故在口譯筆記中不適用。
筆者將與口譯筆記相關的網絡用語總結為兩類:英語音譯和符號字母組合。這樣分類的依據一方面是這兩類網絡用語的筆畫較少,符合口譯筆記精簡性的原則;另一方面是它們與口譯中的接待語境相契合,能夠頻繁用于口譯筆記中。由于網絡用語形象幽默,能營造輕松良好的氛圍,符合接待語境的風格。接待語境一般是指迎接禮儀迎來送往的場合,主客雙方彬彬有禮,相互寒暄, 以示友好和尊重,現(xiàn)場氣氛活躍[14]。而網絡用語可從英語音譯和符號字母組合兩方面輔助接待語境中的寒暄對話和致謝辭的口譯筆記,既節(jié)省筆畫又一目了然。
首先,筆者將分析英語音譯的定義和具體用法。英語音譯是根據英語單詞的發(fā)音,尋找與其發(fā)音相同的字母或數字代替它,這樣提高了打字速度,用少量的音譯詞在較短的時間內傳達大量的信息,用于網絡聊天也更加快捷簡練。例如:“u”表示you;“r”表示are;“u r”表示you are;“cu”表示see you;“4 u”表示for you;“IC表示I see;“F2F”表示face to face;“4 ever”表示forever;“b 4”表示before;“y”表示why;“c u 2moro”則表示see you tomorrow;“me 2”表示me too;“3 Q”表示thank you;“3 x”表示thanks;“88”表示bye-bye ;“w8”表示wait;“l(fā)8er”表示later;“2 b”表示to be;“4 get”表示forget; “B2B”=B to B(企業(yè)對企業(yè)的網上交易);“ICU”表示I see you [15]。
其次筆者將分析符號字母組合的定義和具體用法。符號和字母組合可以代替完整的詞語,運用起來也更加生動幽默便利。如:“+U:加油”,運用了+和U的諧音;“C+:參加”,運用了參加的拼音首字母C和+組成;“……ing表示進行時”運用.......和ing這個英語進行時態(tài)表示某事正在進行;“: ) 微笑,高興”運用鍵盤符號;“: ( 不高興”也運用了鍵盤符號,“e_e”表示困、疲憊;“: - -”表示悲傷;“T-T”表示流淚;“?—?”表示瞪著兩眼,充滿疑惑、茫然;“3_3”表示剛睡醒;“—O”表示叫喊;“= =”表示等等 。
筆者通過一段網絡對話來分析網絡用語在網絡聊天中的作用。[16]
A:你好!B: Hi! A:哪?B:長沙,U?
A:BJB:^_^ A: 家?B: OFFICE
A: M or F? B: MM!有事,先走! A:OIC, 886!
這段對話大量運用網絡用語,如U指代你,BJ表示北京,^_^是微笑,M or F是指male or female, MM指美眉,OIC表示Oh, I see, 886指拜拜嘍,這些網絡用語既提高了網絡聊天的速度,也清楚地表達了對話的內容,簡潔之處不失詼諧幽默之風。
既然網絡用語深受網民們的青睞,那筆者將通過寒暄對話和致謝詞等文本對網絡用語進行實證分析,看它在口譯筆記中的具體運用。
(一)網絡符號在寒暄對話口譯中的運用分析
下面筆者以新聞記者和李先生就禮儀學習的寒暄對話對網絡符號進行分析。
① CNN journalist: Hello, Mr Li, very nice to meet you. Thank you for giving me this lesson in Chinese business etiquette.
李先生:不客氣
…………
CNN journalist: OK, well, that wraps up the session here but our etiquette lesson will continue tonight over dinner?
李先生: 好的,到時見。[17]
.…………
hi代替hello;: ) 表示高興;c u表示see you;3Q表示thank you;用拼音ke代替lesson;cn代指中國;商業(yè)貿易通常用trade的前兩個字母tr去代替;用漢語拼音的li代替etiquette;//意為結束;大寫字母B是but的首字母表轉折的意思;〖HT4,0〗E意為將來;...ing表示繼續(xù)或進行;D_ 代指tonight;din代指dinner;√ 表示好的,w √意為well, G √意為good;c u l表示see you later。
筆者再通過Miss Yu和KARY就商業(yè)買賣的寒暄對話對網絡符號進行分析。
② K:How do you do, Miss Yu? Its a pleasure to meet you.
Y: 你好,KARY小姐,久仰大名。
K: Thank you. This way please. Let us get into the conference room.
…………
Y: 謝謝,很高興能做成這筆買賣,明天我們談談裝運的問題。
K: I hope we can have a long瞭erm cooperation. Thank you, Miss Yu. See you Tomorrow.[18]
………………
代表耳朵,表示聽見;u+表示更多關于你的事情;~~~~~> 表示這邊請;W表示我們;:表示談論,t:表示談論;⊙。表示會議室;。做上標表示人,做下標表示地方;tr是
trade的前兩個字母,√trade表示做成生意;yun 是裝運的拼音;D表示今天,D.表示明天,而.D則表示昨天;xi 是希望的拼音;Lg 1+1表示long cooperation。
上述兩段對話口譯筆記大量運用網絡符號,如3Q、c u采用了英語音譯法,:)、u+、...ing運用了符號字母組合法。網絡符號在上述對話的接待語境中頻繁出現(xiàn),筆畫較少,為譯員節(jié)省了大量的筆記時間。
(二)網絡用語在致謝詞中的運用分析
筆者通過浦江夜宴致謝詞對網絡符號進行分析。
“尊敬的傅總經理,各位尊敬的嘉賓:
大家下午好。我知道大家現(xiàn)在已經非常非常疲憊,但是站在這里致閉幕詞,我心情非常激動,也希望大家能夠分享一下我的心情。雖然有千言萬語,我最想說的,除了感謝還是感謝。這兩天的會大概有80位演講嘉賓參與演講,約有150多人次參與我們的浦江夜宴,真的非常感謝?!保?9]
^表示最高獎或尊敬的,GM^表示尊敬的總經理,G^。表示尊敬的來賓,G。表示來賓、嘉賓;^:表示最想說的;D-表示下午;O表示大家、一切; e_e表示疲憊,〖XCZ4.tif〗表示強調;〖XCz5.tif〗表示站立;fen 是分享的拼音; 代表心情;Tho是though的縮寫;+++:表示千言萬語;C+表示參加;⊙表示會議,C⊙表示會議,B⊙表示宴會,P⊙表示聚會。
上段致謝辭中I C、3Q運用了英語音譯 , e_e、:) 、 、C+運用了符號字母組合,網絡用語在這里主要用于致謝客套的接待語境中,筆畫雖簡但能傳達致謝之意。
四、結語
口譯筆記時,譯員須有正確恰當的筆記方法。網絡用語用于寒暄致謝等接待語境中的確見效,它與常見符號共同用于口譯筆記中更是相得益彰。當然,有的網絡用語使用起來比常見的筆記符號還要繁瑣。因此,譯員在記筆記時一定要謹慎選用。由于譯員對口譯筆記中的常見符號司空見慣,所以筆者另辟蹊徑,在本文中探討了新穎的網絡符號在口譯筆記中的具體運用,希望對譯員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Bell,Roger T.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 Theory and Practice [M]. Beijing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232-233,255-256.
[2]Gerver, D. A Psychological Approach to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J]. Meta. 1975,(2): 119-128.
[3]〖JP2〗Hammers, F. Lemieux, J. S. et S, Lambert. Does Early Bilingual Acquisition Affect Hemisheric Preferences during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J]. Meta, 2002,(4):586-595.〖JP〗
[4]Gile, D. Le mode le defforts et léquilibre d'interprétation en interprétationsimultanée[J]. Meta,1985(1):44-48.
[5]林超倫.實戰(zhàn)口譯[M].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4.
[6]吳鐘明.英語口譯筆記法實戰(zhàn)指導[M].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5:129-146.
[7]林超倫.實戰(zhàn)口譯[M].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4: 55-125.
[8]阿唐丹丹.口譯筆記訓練—筆記法實例解析[EB/OL]. (2012-10-29)[2014-2-23].http://ishare.iask.sina.com.cn/download/explain.php?fileid=34447828.
[9]吳鐘明.英語口譯筆記法實戰(zhàn)指導[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131.
[10]梅滿.談網絡用語[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3,(7): 58-59.
[11]張理華.淺議網絡語言[J].新聞世界,2010,(S1):164.
[12]劉歡.網絡語言模因現(xiàn)象的研究和應用[J].作家,2013,(18):143-144.
[13]施春宏.網絡語言的語言價值和語言學價值[J].語言文字應用,2010,(3):73-77.
[14]馮秀敏.商務接待禮儀在國企中的推廣和應用[J].商場現(xiàn)代化,2013,(24),91.
[15]言志峰.英漢網絡語言及其文化差異[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1):108.
[16]葛玉清,王會蓮.從語用學角度研究網絡用語[J].硅谷,2008,(13): 48-49.
[17]仲偉合,王斌華.基礎口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25.
[18]negotiation.口譯對話[EB/OL].(2012-01-22) [2014-2-23].http://wenku.Baidu.com/view/b1cb1f17a2161479171128ff.html.
[19]任文.交替?zhèn)髯g[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47.
Empirical Analysis of Cyber Language in Interpreting Notes
LIU Congcong, DUAN Che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1,China)
お
Abstract:As Internet makes daily advance, netizens have increased in great numbers. Due to its innovation, convenience and imageability, cyber language gains tremendous popularity of netizens. Therefore, it is updated constantly and widespread rapidly. Common symbols like mathematical symbols, reasoning symbols and punctuation are widely used in interpreting notes to save strokes and time. Thus they could improve short-term memory of interpreters. So are cyber language, because its features above coincide with the simplification of interpreting notes.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cyber language could be conducive to interpreting notes in reception contexts, especially in greeting dialogues and grateful speeches.
Key words:cyber language; interpreting notes; reception contexts
編輯:魯科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