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錢龍
宋太宗有八個成年的兒子,老幺名叫趙元儼,被后世稱為“八賢王”。
趙元儼很幸運,又很不幸:出生于皇家,從小過的就是錦衣玉食、前呼后擁的生活;可無論他本意如何,都不得不參與到爭奪皇權(quán)的斗爭當中。
他幼年時,大哥已經(jīng)被圈禁;二哥也被小妾毒死;三哥人氣最旺,出任開封尹,是隱形太子。可是太宗遲遲不肯明確其皇太子身份,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太宗特別寵愛老幺。
趙元儼長相很奇特,五六歲的小孩,不怒自威,自有一股王者的霸氣。他也很聰明。太宗喜歡飛白書法和儒學,趙元儼投其所好,三五年下來,無論二王還是飛白都出類拔萃,對煩瑣枯燥的儒家典籍也通曉其中奧義,十歲就能和經(jīng)筵主講學士辯論。有一年太宗生辰,皇子們都獻上各自搜羅的奇珍異寶,唯獨趙元儼獻上一幅太宗的畫像。隨從稟奏,這幅圣容是八皇子廢寢忘食花了大半個月時間才完成的。太宗非常感動,以后每次舉辦宴會,總是將趙元儼帶在身邊。
后來,有官員提議,八皇子年歲漸長,應當和其他皇子一樣出閣,設立屬官,搬出皇宮生活。太宗斷然拒絕,并告訴百官,這件事情在八皇子20歲后再談。百官嘩然:千百年來,偌大皇宮只允許兩個成年男子居住,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太子。如今太宗要將八皇子強行留在身邊,這是何意?
太宗的這個舉動把趙元儼一下子推到風口浪尖,他和三哥的關系也變得微妙起來。
若是太宗長壽一點,北宋第三任君主究竟是誰還真不好說。可是,趙元儼12歲時,太宗病危。為確保大宋江山穩(wěn)定,太宗不得不立年過30的三皇子為皇太子。數(shù)月后,太宗去世,留下了孤孤單單的老八。
真宗即位后對八弟還算不多,依照慣例晉封他為曹國公,也依照父皇的遺愿繼續(xù)讓他在皇宮居住。可是,四年后,也就是趙元儼16歲時,真宗最終按捺不住,要求趙元儼限期出閣。
皇子出閣,宰相按照慣例提交了一份輔佐皇子的屬官名單。真宗看了,竟全部駁回,親自重寫了一份名單,清一色是那種性格謹慎、忠于禮法的儒學名士。真宗希望在這些人的輔佐和監(jiān)督之下,趙元儼能夠安安分分地做一個親王。
出閣之后,趙元儼雖然有些失落,但表現(xiàn)還算平靜,畢竟沖動不能解決問題。可是,隨著時間流逝,三哥的帝位越來越穩(wěn)固,自己的帝王夢也越來越遙遠。他很失落,整天和一幫皇室宗親喝酒賭錢。
一次,真宗召集百官聚會,一位節(jié)度使帶了自己非常寵愛的歌舞藝人一同前往。趙元儼很是垂涎,就上前搭話。那藝人頗有幾分骨氣,沒給他什么好臉色。趙元儼大怒,當場給了藝人一個耳光。藝人連連求饒,可趙元儼不依不饒,抄起家伙還要打人家。在場官員誰也不敢勸阻??赡俏还?jié)度使也不是好惹的,他本是北宋開國元勛之子,又娶了太祖的女兒,是正牌的駙馬??吹叫膼鄣乃嚾耸艿饺绱宋耆?,他當即找到真宗告狀。真宗急忙上前喝止。趙元儼不但不低頭認錯,反倒憤憤然拂袖而去。
真宗很惱火。八弟在自己舉辦的筵席上公然鬧事,根本就是沒把自己這個三哥、大宋皇帝放在眼里!他找來宰相王旦,商議如何解決八弟驕橫的問題:“先帝在位時,朕和幾位兄弟侍奉宴會,誰敢如此!朕即位以來,每年不過搞兩三次聚會,就是擔心幾個弟弟脾氣不好,聚在一起容易出事啊?!蓖醯┙ㄗh:“如今榮王(趙元儼)有過錯,陛下可以召見記室參軍,讓他勸阻榮王,親王喜怒也應當注意場合。榮王應當會改正吧?!?/p>
記室參軍把真宗的意思告訴趙元儼。趙元儼不得不有所收斂。
一晃十多年過去,趙元儼從毛頭小伙變成了30出頭,頗具威儀的成熟王爺。在朝廷中,他的名望越來越高,他的頭顱反而越來越低。他已經(jīng)明白,韜光養(yǎng)晦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不料,一件小事差點讓他多年的辛苦毀于一旦。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榮王宮忽然起火。當時是深夜,大家都在熟睡。等到大家發(fā)覺時,火勢已經(jīng)不可阻擋,一直燒到第二天中午才停止。榮王府被燒得精光不說,連王宮旁的內(nèi)藏左藏庫、崇文院、秘閣和朝元門也都化為灰燼。內(nèi)藏左藏庫是太祖、太宗花了數(shù)十年心血從天下各國搜羅到的金銀財寶,準備作為收復燕云十六州、討伐遼國和西夏的軍費;崇文院和秘閣中則收藏了千百年來無數(shù)珍稀圖書、畫卷,如今,全部化為烏有。
真宗大驚失色,立刻命令御史臺徹查王宮起火事宜。
很快,御史稟奏,這場毀掉大宋數(shù)十年財富的潑天大火,起因十分荒唐:榮王趙元儼有個小妾常常從王府偷偷盜出一些金器。趙元儼前日發(fā)現(xiàn)少了金器,命管家查找。小妾擔心事發(fā),竟放火焚燒榮王府。王府靠近皇宮,結(jié)果,皇宮也跟著遭殃。
真宗怒氣沖天,喝令將小妾及所有涉案人員一律抄家問斬。氣惱大火燒了寶庫是真,他更想借機狠狠整治一下表面謙恭、內(nèi)心桀驁不馴的八弟。死刑名單下發(fā)到中書省,宰相王旦看到竟有300人之多,大驚失色,連忙入宮求見真宗。
一見王旦來了,真宗就知道是來給八弟求情的,他立刻說:“太祖、太宗積攢下的財富,朕從來不敢胡亂使用。如今一夜之間全部燒毀,實在太可惜了!”先給火燒皇宮案定下調(diào)子,然后就可以從重處罰趙元儼了。王旦卻說:“我大宋國泰民安,財富充盈,這個不必擔憂;真正值得擔憂的是政令賞罰有所不公啊。臣等充任宰相,卻遭遇如此天災,本應當被罷斥。聽聞火災當晚,看守府庫的官員拼命搶救物資,各班軍校都合力向前,不懼生死呢?!闭孀诼牫隽怂脑捦庵簦黑w元儼畢竟是皇弟,當下,維系兄弟情義、皇族穩(wěn)定最為重要,不如把火災定性為天災。
原來,這一年,真宗的身體已經(jīng)越來越差。當時唯一的皇子(日后的仁宗)不過六歲,朝廷大政逐漸由皇后劉娥出面打理??墒牵瑒⒍甬吘故桥?,無論百官還是皇族內(nèi)部,都對其主政有許多看法。大火事件雖然可以重重打擊趙元儼,卻不利于朝廷穩(wěn)定,不如向八弟施恩,換取其支持,從長遠來看更為穩(wěn)妥。
真宗嘆了口氣,說:“朕就是擔心,一旦有大變發(fā)生,軍費都沒有著落呢!”然后下旨,將縱火的小妾砍斷手腳、凌遲處死,知情不報--者處斬,其他三百多人免于死刑,從輕發(fā)落。對趙元儼,僅僅是從榮王降級為端王。聽到這個處置結(jié)果,趙元儼不由痛哭流涕,感激萬分。
真宗還下旨,副相在修復皇宮的同時,也要為趙元儼新建王官。王宮建成之日,真宗親臨祝賀。兄弟二人推杯換盞,其樂融融。
天禧四年(1020年),真宗的身體越來越差,皇后劉娥在朝中的威望越來越高。真宗漸漸不安起來。太子年幼,無法獨立執(zhí)政;皇后才能卓絕,卻并非太子生母,真宗擔心她將來效法武則天改朝換代,于是召回名臣寇準來打壓皇后的勢力??軠屎驼孀诘男母够鹿賵D謀廢掉皇后,以太子監(jiān)國,寇準輔政。誰知?消息泄露,寇準被皇后驅(qū)逐出京。真宗和皇后的矛盾一下子尖銳起來。
在這個不尋常的時刻,作為唯一健在的皇弟,趙元儼的地位就變得異常重要。
七月一日是宋太祖的生日,百官朝賀時,真宗當眾下旨,由荊王趙元儼兼任太尉,管理軍政。幾天后,真宗正式讓太子走上朝堂,接受百官的朝賀,又賞賜趙元儼白銀5000兩,其他宗室也人人都有賞賜。真宗在病危之際做善財童子,希望以此換取宗室對太子的支持。
時間很快到了乾興元年(1022年)。兩年來,真宗和趙元儼走得很近。真宗有意親近八弟,提高他在朝中的影響,再借助他皇族長輩的身份,對皇后形成制衡。趙元儼則每天都打著探病的名義出入皇宮,有時竟然晚上都不出宮。百官竊竊私語:莫非皇帝有意效仿太祖,兄終弟及?
皇后劉娥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作為堅定的后黨,宰相丁謂(時人記載是名相李迪,但當時李迪已被貶,其政敵丁謂仍在位)主動稟奏真宗,按照皇家禮制,無皇帝宣召,親王不得擅自入宮,希望陛下明詔阻止荊王入宮。可是,每當此時,真宗就假裝昏睡過去,不予理睬。怎么辦?
一天,趙元儼又留在宮中不出。丁謂正準備向皇后稟奏,偶然看到一個翰林院的小吏,端著盛有熱水的金缽盂匆匆走過。丁謂攔住詢問,那小吏抖抖索索地回稟,這是荊王要的。原來,趙元儼想草擬一份奏章,當時天冷,需要熱水化開毛筆。丁謂立刻把墨汁在金缽盂中攪拌幾下,交代小吏把這黑水端給荊王。小吏不敢多問,低頭走了。
那段時間,趙元儼滿心歡喜。在他看來,皇兄傳位給自己的意向已極為明顯。只要有皇兄的支持,皇后的勢力再大也不足為懼!然而,看到小吏端來的一盂黑水,他不由大驚。這是什么意思?莫非劉后、丁謂等人不顧一切想要毒死自己?他越想越多,越想越怕。最后,他翻身上馬,逃出了皇宮。
趙元儼不在宮里,一切就好辦了。劉娥假托真宗命令,派軍士把守荊王府,禁止荊王擅自出入。
幾天后,真宗到了最后的時刻。當丁謂等宰相來到病榻前時,真宗用手指點點自己的胸口,展開五根手指,又伸出三根手指。所有人一看就明白了:真宗想見八弟趙元儼!
在場人之中,不少人是皇后一黨??墒?,皇帝明確下達詔命,誰敢公開違抗?
劉娥見狀,忙以皇帝需要靜養(yǎng)為由,讓宰臣先行退下,然后讓宦官追上宰臣,轉(zhuǎn)告他們,剛剛真宗展開五指又伸出三指,只是說自己三五天內(nèi)病就會好,根本沒有別的意思。丁謂一聽,連忙附和,其他人心知肚明,也不好多說。
趙元儼在王府中日夜盼望真宗的詔命,等來的卻是真宗的死訊。當皇太后劉娥的心腹宦官來到荊王府宣布新君即位的消息時,趙元儼心神俱傷,大哭著要求見太后,懇請參加真宗的祭奠大典。
仁宗即位,皇太后劉娥垂簾聽政,臨朝稱制。她是正史中和呂后、武則天齊名的一代女主,權(quán)謀智略遠在趙元儼之上。一朝大權(quán)在握,便連番把權(quán)相丁謂和跋扈的樞密使罷黜,快刀斬亂麻地結(jié)束了長達十多年的真宗朝黨爭。此后11年,劉太后威震天下,人人畏服。
看到這種局面,趙元儼更加失落。幾年中,他閉門謝客,靜待時機。
為了籠絡雄心勃勃的小叔子,劉娥費盡心機,先是提升趙元儼為中書令兼尚書令,還規(guī)定,覲見時,禮官只能稱呼他的官爵,下發(fā)圣旨時,不能直接書寫他的名字。這些雖然都是虛禮,卻給足了趙元儼顏面。叔嫂之間的矛盾也稍稍緩和了些。
這時,時機出現(xiàn)了。仁宗13歲即位,15歲大婚,到20歲,后宮妃嬪竟然還無一人懷孕?;首搴桶俟僦兄饾u有了流言。有人說,如今皇帝沒有后嗣,一旦發(fā)生變故,寶位空虛,那可就國本動搖、社稷堪憂了。
皇太后劉娥憂心如焚。她派人宣召趙元儼入宮,展開了一番密談。數(shù)天后,劉娥宣布,昔日真宗多年無子,曾經(jīng)在宗室中選拔優(yōu)秀子弟接入宮中撫養(yǎng);今日她也當效法先帝,從宗室中選擇子弟。她還告訴百官,數(shù)月前自己曾經(jīng)做了一個夢,夢到真宗那個九歲就夭折的兒子轉(zhuǎn)世到了荊王府,第二天就聽說荊王生下第四個王子:趙允初。如今趙允初已經(jīng)滿月,聰穎過人,正好可接入宮中撫養(yǎng)。
很明顯,劉娥和趙宋皇族頭號人物趙元儼做了一個交易:劉娥以趙元儼幼子做替補嗣君;作為交易,趙元儼必須支持劉娥,不得再煽風點火鬧事情。
幾年過去,趙允初已經(jīng)能跑能跳,會記事了。而仁宗也二十五六歲了,對太后專權(quán)越發(fā)敏感。宰相呂夷簡找到太后,希望盡快把趙允初禮送出宮。劉娥猶豫不決,提出再等幾年。畢竟仁宗還是沒有生育,有個王子養(yǎng)在宮中,無論是對劉娥本人,還是對穩(wěn)定朝局,都是不錯的選擇。無奈的呂夷簡只能直言相告:仁宗早已成年,再拖延時日,恐怕母子感情就要出現(xiàn)裂痕了!劉太后這才猛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多年前,真宗遺詔劉太后可以垂簾聽政,完全是因為皇帝年幼;如今,皇帝大婚都快十年了,繼續(xù)垂簾已經(jīng)沒有了法律支持。以范仲淹為首的宮員也三番四次請求太后還政給仁宗??墒?,每當有大臣提議,仁宗總是第一個發(fā)脾氣,將那些官員罷黜,并且?guī)ь^尊崇太后——皇帝越來越年長,已經(jīng)懂得隱藏鋒芒,運用權(quán)謀了。
劉太后思前想后,只得下詔將趙允初禮送出宮。仁宗自然長舒一口氣;趙元儼卻滿肚子牢騷。辛辛苦苦好幾年,不料竹籃打水一場空。
明道二年(1033年),皇太后劉娥去世。
當天,仁宗召集皇族尊長和宰執(zhí)大臣商議后事。會上,作為皇族大宗正的趙元儼告訴仁宗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仁宗的生母并非太后劉娥,而是在明道元年已去世的宸妃李氏,并且,有傳言說,李妃去世很不尋常,極有可能是被劉太后毒殺的。
仁宗大驚,連忙讓眾人退下,單獨留下趙元儼和宰相呂夷簡詢問細節(jié)。趙元儼一臉氣憤,侃侃而談,呂夷簡卻一直沉默。被逼問不過,呂夷簡只好說,此乃皇家事務,如今劉太后雖然去世,后宮中尚有仁宗養(yǎng)母楊太后,要想知道真相,詢問楊太后即可。
仁宗即刻回宮詢問楊太后。楊太后說,李宸妃確系仁宗生母,這一切都是得到了真宗同意和李宸妃認可的,并且,多年來,劉太后對李宸妃其實不錯??墒牵鼛啄陙?,劉太后拒不還政,讓仁宗很惱火。何況,八皇叔趙元儼言之鑿鑿,怎會有假?于是仁宗派禁軍包圍劉太后娘家,由李宸妃之弟親自帶人去查看李宸妃的靈柩。一時間,物議沸騰。
不過,這場騷亂來得快,去得也很快。開棺驗尸時看到,棺槨中的李宸妃以水銀保養(yǎng),膚色如生,經(jīng)過仵作查驗,根本沒有任何中毒的跡象。最為關鍵的,是李宸妃入殮的服飾,竟然一切遵循皇后標準。
聽到這些消息,仁宗又羞又怒,嘆息說:“別人的話怎么可以輕信!”又到劉太后的靈位前焚香請罪。對誣告劉太后,離間母子情誼的八皇叔趙元儼,自然非常惱恨。
恰在此時,宦官密奏,京城中不知從何處傳來一股流言,說八王趙元儼自命為天下兵馬都元帥,圖謀以武力奪取皇位。仁宗大怒,急命抓捕嫌犯。案件提交三司會審,前后涉案被捕的有幾百人。主管這樁逆謀大案的御史中丞非常謹慎,對每個案犯都再三核查,發(fā)現(xiàn)被捕者雖然多少和八王都有些關系,卻沒有圖謀造反的實據(jù)。仁宗很不滿意,交代再審。
那些天,汴京流言四起,百官都在猜測時局的走向、仁宗的用心。趙元儼早在真宗末年就圖謀即位,仁宗即位后又想讓自己兒子接掌皇位。如今劉太后剛?cè)ナ溃首谟H政不久,朝局不安,正是搶班奪權(quán)的大好時機。另一邊,仁宗對八皇叔忌憚已久,對堂弟入宮也早有怨言。此刻,莫非仁宗想借著流言,把八皇叔一鍋端?
作為主審,御史中丞覺得事關重大,于是上書建議:“所謂荊王謀反純屬小人無知謠傳,無須深究。荊王乃太宗唯一在世的兒子,在皇族宗室中地位尊崇。此事唯有從輕發(fā)落,才能安定皇族,安定朝廷?!比首诓宦?。御史中丞當天晚上連番呈遞奏章,多次求見。最終,仁宗清醒了:御史中丞的主張才是最穩(wěn)妥的。
以當初劉太后的威勢,完全可以鏟除趙元儼的勢力,可是她沒有。讓人害怕容易,讓人心服卻難。仁宗立志要做千古仁君,自然不能在親政之初就屠戮親族。于是他下旨,所有被捕人員一律釋放,對制造流言的三五個人打一頓板子了事。
仁宗親政之后,盡數(shù)驅(qū)逐劉太后時期的大臣,將曾經(jīng)建議自己親政的官員如范仲淹等人提拔重用。而經(jīng)歷了無數(shù)風波的趙元儼變得越來越小心。無論是自己稱帝,還是幫扶兒子稱帝,機會都已經(jīng)非常渺茫。此后的十多年,荊王趙元儼一直在家中閑居。
仁宗對八皇叔很客氣,一次次提升他的封爵。趙元儼也很識趣。每次接到皇帝的詔書,都會親自擬寫謝恩表章。寶元年間(1058-1040年),西夏侵擾宋朝邊境,朝廷軍費吃緊。仁宗下詔從自己開始,皇后、妃嬪以及所有擔任刺史以上級別的皇族宗室,全部繳納一半左右的俸祿作為軍費。趙元儼立刻主動提出,把自己的全部俸祿都捐出來。仁宗在百官面前表揚了八皇叔的高風亮節(jié),但還是讓他按照詔令繳納一半即可。
原因很簡單:趙元儼花錢大手大腳,家中常常入不敷出。
不久前,財政部官員稟奏,荊王多次預支俸祿。他的年俸是2500萬枚銅錢,卻前后支取了數(shù)百萬枚金錢,差不多預支了十多年的俸祿。御史懇請仁宗下詔阻止這種違反制度的行為。仁宗卻認為,如今太宗八子,唯獨荊王尚在,數(shù)百萬金錢又何必計較?
不到一年,朝廷收到了地方賦稅,仁宗提出,八叔地位尊貴,他的俸祿不能裁減,他之前繳納的俸祿要全部發(fā)還。屬官勸諫趙元儼,當下國家多難,身為皇族應當幫助朝廷省錢。趙元儼卻說:“這可把我愁死了!”他用錢毫無節(jié)制,沒錢可怎么過呢?他只是稍稍節(jié)制了幾天,沒多久又開始花錢如流水。屬官再次進諫,趙元儼說:“以后仰仗您多多輔佐,給我提提意見?!彪m虛心接受,可是屢教不改。
慶歷四年(1044年),59歲的趙元儼病重。聽聞消息,仁宗親自趕到荊王府,親手給八叔調(diào)藥,二人說了許多體己話。仁宗賞賜給八叔白金5000兩,趙元儼推辭,說:“老臣即將死去,那時候還要花費朝廷許多錢啊?!比首诼犃?,流淚慨嘆。
趙元儼去世之后,有官員提出,如今年歲不利,軍費吃緊,荊王的喪事應當暫時擱置或者從簡辦理。一些官員更說,多年來,荊王對皇帝懷有二心,屢次作亂,如今去世,朝廷應該追究其罪責。
仁宗拿不定主意,該怎么對待屢次爭位的八叔昵?范仲淹上奏說,荊王乃太宗愛子,真宗愛弟,如今有許多流言,但陛下您必定能夠體恤先帝用心,保全荊王名節(jié)。國家雖然財政吃緊,又怎么會辦不好一個親王的喪禮呢?陛下您也要防備被后人說閑話啊。最終,仁宗下詔,按照親王規(guī)格隆重安葬趙元儼,同時破例晉封趙元儼之子趙允良為華原郡王、大宗正。
至于曾經(jīng)做過皇帝替補的趙元儼幼子趙允初,則多年來埋頭誦讀佛經(jīng)。每逢朝會,即便風雨交加的日子,也從來不請假。人們都說他有點傻,堂堂王爺不懂得享受生活。其實,趙允初一點也不傻,反倒極為聰明。父親去世后,皇帝替補的身份讓他如坐針氈,只有小心謹慎地做好每一件事,才能保全性命。治平元年(1064年),英宗即位第二年,37歲的趙允初去世,無子。
編輯/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