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麒
(農業(yè)機械化化初等成人技術學校,云南 迪慶674499)
原有微耕機在使用方式上存有一定的缺陷因素,首先刀具的使用不能進行合理地安排,造成微耕機內部零部件的大量損壞。其次便是在微耕機的維護保養(yǎng)上不能進行定期的保養(yǎng),造成微耕機提前損壞。但現(xiàn)有模式中,通過對微耕機的再次調整,使得微耕機在使用方式上有了重新的突破。
(1)微耕機結構構造。根據現(xiàn)有微耕機的構造類型可分為柴油機和汽油機兩種,如圖1所示選用的是汽油機的構造模式,大致結構包括:行走輪、減速箱、行走輪支架、開溝犁支架、扶手、把套、熄火開關、油門開關、動力連接塊、擋泥板以及鋤草籠等。油門開關會根據耕地地形的難易程度進行適當調節(jié),油缸內產生的壓力會隨著外界阻力的增大而增大,以此增大皮帶傳動的動力。微耕機在正常工作下運行的馬力可達到6hs,其中在油門開關位置設有2~3個前進擋,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可根據地形的復雜結構調節(jié)前進擋的運行馬力。離合器選用的是張緊式和摩擦片式,張緊式選用的是齒輪之間的摩擦來增大運行的阻力。
(2)微耕機工作原理。微耕機的主要目的便是切削土壤,在工作過程中發(fā)動機產生的動力源會傳輸至傳感器,傳感器通過油門開關操控微耕機旋耕刀的旋轉速度。假設耕作農田土壤硬度較小,微耕機操作人員采用較小的動力源,微耕機便會達到理想運作狀態(tài),進行切割土塊。旋耕刀軸呈水平位置,主要是因為刀軸排布若干個旋耕刀,動力源通過控制旋耕刀軸的運行速度來調控刀具的運轉速率。一般情況下微耕機的旋轉速度可達到5000rad/min,在不斷切削土塊過程中,微耕機會將切削的土塊向后甩出與擋泥板相碰撞,原有微耕機在構造原理上沒有將切削的土塊進行合理地排放,造成在耕作過程中,土堆排布不均勻,行走輪的運行工作原理便是通過傳動裝置帶動行走輪運行。
圖1 微耕機構造原理圖
旋耕刀的選取。根據微耕機刀具的選用類型可分為:三葉旋耕刀、雙葉旋耕刀、復合旋耕刀以及六方旋耕刀具。三葉旋耕刀具一般用于沙質土層,要求土壤濕度適中,用土質僵硬便會損壞其刀具,這種刀具微耕的土壤用于栽種花草。雙葉旋耕刀一般用于強度較大的土質,其中包括:粘土、含水量較多的旱地。這種土層要求對碎度和平整度沒有太高的要求,可用于種植糧油等農作物。復合旋耕刀用于旋耕雜草土地,這種刀具能夠旋耕較深的雜草區(qū)域,并且旋耕后的秸稈分布均勻,有利于土壤農作物的有氧呼吸。六方旋耕刀適用于濕度較大且易板結的土地,勞動強度大,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旱田的耕作。
微耕機耕作深度劃分。微耕機在農田耕作時,需要對耕作的深度及選用的刀具做好規(guī)劃。微耕機正常的工作深度為18cm,當耕作的深度較深時,可下潛至20cm。當耕作田地深度較淺時,耕作深度為10~13cm。微耕機的工作效率不但與地形有關,而且還與耕作的季節(jié)有關,在春耕時土層不易板結,溫度適宜,耕作的深度較淺;在冬耕時由于天氣寒冷,土層硬度較大,加大了微耕機的工作強度。其次微耕機的耕作深度還與地形結構有關,平原地區(qū)結構平坦,在一定范圍內不會加大微耕機的工作強度。若在丘陵地區(qū)或者山地便會加大微耕機的工作強度,禁止在橫坡區(qū)域內進行耕作作業(yè)。其次微耕機車輪應在耕作幅寬以內進行轉動,以免在運轉過程中,將土層壓實,造成小麥后期出苗不均勻。若田地雜草較多,耕作深度不宜過深。
啟動時注意事項。微耕機在啟動時,觀察周圍是否有他人,以免造成人身傷害。其次在寒冬季節(jié)啟動微耕機時,會加大啟動時延??捎脽崴苡涂诨蛘呦蛉紵覂茸⑷胍欢康臋C油,具體操作流程首先按照微耕機的說明流程進行正確的操作;其次保證微耕機在正常運行條件下,空轉一定時間,一般保證在4~5min;最終便是在發(fā)動機正常運行條件下,啟動微耕機,這樣才能保證微耕機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
停機時注意事項。當微耕機停機時,首先將微耕機的油門降低,使旋耕刀處于低速運轉狀態(tài),然后用右手將微耕機檔位停滯中間位置,機器則會處于停止狀態(tài)。當需要微耕機發(fā)動機停止運行時,需要將微耕機的離合器分離,這便對發(fā)動機的空轉速度有一定的限制要求,要求每秒的運行速度不超過300rad/min。停機時需要對微耕機的扶手架進行調整,當微耕機處于正常運行狀態(tài)時,扶手架調整高度應在人體高度的3/5較為適宜。扶手架高度的調節(jié)還與耕作田地的硬度及操作人員操作的舒適、松緊度有關,這樣才能保證停機時的穩(wěn)定狀態(tài)。假設微耕機在停機時沒有進行正確的操作,一方面會加大操作者的勞動強度,另一方面可能會對人身造成意外傷害。
通過對微耕機使用技術及注意事項的探討分析,使得筆者對此有了重新的認知了解。微耕機的使用性能不但與機體構造有關,還有正確的操作方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出微耕機的真正性能。
[1]全國農業(yè)機械標準委員會.JB/T10266-2001.微型耕耘機技術條件[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13(24):32-33.
[2]楊學軍,韓濤.我國微耕機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農業(yè)機械,2003,45(16):26-27.
[3]葛云,王磊.MathCAD在微型旋耕機刀軸優(yōu)化設計中的應用[J].農機化研究,2008,37(18):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