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孫嘉禧+龔程+朱劍鋒+陸麗娜+何鮮桂+賀江南+楊立+趙蓉
【摘要】 目的 調查上海市普陀區(qū)甘泉社區(qū)60歲及以上人群盲與低視力患病率及致盲原因。方法 現況調查。普陀區(qū)眼牙病防治所和甘泉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對上海市普陀區(qū)甘泉社區(qū)60歲及以上的戶籍人口進行隨機整群抽樣調查。對1046人應用問卷調查法詢問受檢者的一般情況,并進行日常生活視力、驗光、免散瞳數字眼底照相檢查,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視力損傷標準和日常生活視力損傷標準對受檢者人群盲和低視力結果進行評估及分析。結果受檢者1046人,受檢率86.23%。采用日常生活視力分類,雙眼盲7人,患病率為0.67%;雙眼低視力損害98人,患病率為9.37%;男性和女性雙眼盲及低視力損傷患病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雙眼盲X2=1.86,低視力X2=1.48;兩者P>0.05);盲和低視力損害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到80歲視力損害達到高發(fā)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雙眼盲X2=2.67,低視力X2=5.40;兩者P<0.01);低視力損害患病率是隨著教育程度的增高有降低的趨勢;導致雙眼盲患者的主要致盲原因為白內障、屈光不正及青光眼均占28.6%;導致低視力損害原因依次為白內障占36.7%、黃斑變性占29.6%、屈光不正占27.6%、青光眼占3.1%等;調查對象一年內進行常規(guī)眼科檢查的占46.18%,其中開展眼底檢查的有35.09%。 結論 實現以社區(qū)為核心,加大推進公共衛(wèi)生和醫(yī)療機構眼科的資源融合,開展眼病篩查,做到早期發(fā)現、早期干預、早期治療。
【關鍵字】盲; 低視力損害; 患病率;社區(qū); 醫(yī)防結合
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領導小組對中國眼病和視力殘疾人調查發(fā)現,近20年來,居民盲和低視力的患病率呈增長趨勢,與視力相關的殘疾人平均每年新增25萬[1]。上海市是人口老齡化情況日益明顯的城市之一,老年人衛(wèi)生服務需求必然增加,其中對年齡相關性眼病,也越來越受到關注。本調查旨在為制訂社區(qū)老年眼部疾病的防盲政策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本調查地點為上海市普陀區(qū)甘泉社區(qū),調查對象以戶籍為依據的60歲及以上人群。2013年甘泉社區(qū)戶籍人口約9萬人,該地區(qū)60歲及以上人群占總人口的31.68%。甘泉社區(qū)共有20個居委會,將居委作為基本抽樣單位,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進行抽樣,抽取3個居委,對3個居委中所有60歲以上共1046人進行調查。
1.2 方法
1.2.1組織實施
確定目標人群后,通過甘泉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與甘泉街道及社區(qū)居委會聯系,制定調查時間表。調查地點設在各居委會活動中心教室,由區(qū)眼防所醫(yī)師、經過培訓的視光學醫(yī)師,社區(qū)防保醫(yī)師組成視力普查小組,各居委會配合通知調查對象前來檢查。
1.2.2問卷調查 調查者在簽署受檢者書面知情同意書后才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包括一般資料及針對盲和低視力的防治情況問題等。
1.2.2眼科檢查采用Snellen視力表檢查日常生活視力[2](若受檢者未配戴遠用矯正眼鏡,則檢查裸眼視力。若受檢者已配戴遠用矯正眼鏡并經常戴用,則請受檢者戴鏡后檢查視力)。若日常生活視力<0.8,則采用自動驗光儀進行驗光和檢查矯正視力,同時采用免散瞳數字相機眼底照相,由上海市眼防中心眼科專家進行讀片確立眼病診斷。
1.2.3盲及低視力判斷標準 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標準[3],盲指較好眼的最佳矯正視力<0.05;低視力指視力較好眼的最佳矯正視力<0.3且≥0.05。本調查“盲”和“低視力損害”均指雙眼。
1.2.4資料統(tǒng)計學分析方法由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眼防醫(yī)師負責調查表的收集、整理,并審核受檢者資料完整性和邏輯性。由專人錄入計算機,應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本研究數據資料以率和構成比表示。采用X2檢驗及趨勢X2檢驗對視力損害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2 結果
2.1調查概況
甘泉社區(qū)2013年戶籍人口數90530人,60歲及以上老年人28684人,占31.68%。通過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抽取3個居委,其中60歲及以上1213人,實際受檢1046人,受檢率86.23%;其分類變量結果見表1。
表1一般人口學特征(N=1046)
項目 性別 年齡(歲) 文化程度
男 女 60-70 70-80 >80 文盲 小學 初中 高中 大學
人數 412 634 590 318 138 79 136 455 232 144
(%) 39.39 60.61 56.41 30.40 13.19 7.55 13.00 43.50 22.18 13.77
2.2盲和低視力損害患病率的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分布
受檢人群其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分布及構成情況見表2。采用日常生活視力分類,雙眼盲7人,患病率為0.67%;雙眼低視力損害98人,患病率為9.37%;男性和女性雙眼盲及低視力損害患病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盲和低視力損害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低視力損害患病率是隨著教育程度的增高有降低的趨勢。
表2受檢者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的各種視力分布情況(N=1046)
項目 總人數 日常生活視力<0.05(盲)的患病情況 日常生活視力<0.3且≥0.05(低視力)的患病情況
人數 患病率% X2 p 人數 患病率% X2 p
性別
男 412 1 0.24 33 0.24
女 634 6 0.95 0.95** 0.17 65 10.25 1.48 0.22
年齡(歲)
60-70 590 1 0.17 32 5.42
70-80 318 3 0.94 40 12.58
>80 138 3 2.17 2.67* 0.008 26 18.84 5.40* <.0001
教育程度
文盲 79 1 1.27 20 25.32
小學 136 3 2.21 29 21.32
初中 455 0 0.00 21 4.62
高中 232 2 0.86 22 9.48
大學以上 144 1 0.69 -0.89* 0.08 6 4.17 -5.54* <.0001
*趨勢卡方檢驗值 **校正卡方檢驗值
2.3致盲和低視力損害的病因分析
采用日常生活視力分類標準,導致雙眼盲及低視力損害的主要原因詳見表3。
表3 不同眼病導致不同日常生活視力損害的分布情況(N=105)
主要原因 總例數 日常生活視力<0.05(盲)的分布情況 日常生活視力<0.3且≥0.05(低視力)的分布情況
例數 構成比(%) 例數 構成比(%)
屈光不正 29 2 28.6 27 27.6
白內障 38 2 28.6 36 36.7
青光眼 5 2 28.6 3 3.1
黃斑變性 30 1 14.3 29 29.6
其他 3 0 0.0 3 3.1
合計 105 7 100.0 98 100.0
2.4衛(wèi)生資源情況
調查對象一年內進行常規(guī)眼科檢查的占46.18%,其中開展眼底檢查的有35.09%,其分類變量結果見表4。
表4 一年內眼科檢查情況 (N=1046)
變量 分類 檢查
人數 %
常規(guī)檢查 0 563 53.82
1次 330 31.54
2次以上 153 14.63
眼底檢查 0 679 64.91
1次 286 27.34
2次以上 81 7.74
3討論
3.1 調查特點
本次調查社區(qū)老年人眼病情況,主要了解盲和低視力損害的患病率情況,探索本區(qū)眼病醫(yī)防結合的服務機制和工作模式。本次調查結果僅代表了該社區(qū)老年人的特點:(1)女性多于男性;(2)年齡以60-70歲居多;(3)教育水平處于中下水平。
3.2 盲和低視力損害患病率分析
根據童曉維等[4]對上海城鄉(xiāng)60歲以上老年人群視力損害調查結果顯示,按日常生活視力分類,盲和低視力損害的患病率分別為1.22%,12.96%,而本調查結果都低于上述數據報告。對此結果推想原因:一方面上海市不同區(qū)縣間還是存在著差異,另一方面體現出普陀區(qū)各衛(wèi)生相關部門對基層眼病防治工作的重視。本調查數據可以代表甘泉社區(qū)居民盲和低視力損害情況,為以后其它社區(qū)盲和低視力調查情況提供參考。
3.3 盲和低視力影響因素分析
由于不同地區(qū)之間社區(qū)經濟地位和醫(yī)療水平等方面的差異,本次調查不同性別人群低視力損害患病率與文獻報道[5]存在差異,但盲患病率與上述文獻報道相似。從年齡及教育程度分布結果顯示,調查人群中盲和低視力損害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到80歲視力損害達到高發(fā)期;低視力損害患病率是隨著教育程度的增高有降低的趨勢,這都與李炳震等[6]調查結果相似。因此,在社區(qū)應加強70歲及以上老年人防盲治盲工作的重要性。
3.4 盲和低視力損害原因分析
根據日常生活視力分類,白內障、屈光不正、青光眼并列為本次調查致盲的主要原因;低視力損害主要原因依次為:白內障、黃斑變性、屈光不正、青光眼等??梢姵變日先允侵旅ず偷鸵暳p害的首位原因外,屈光不正、黃斑變性和青光眼的患病率也逐漸增高,這與寶山區(qū)大場社區(qū)[7]調查結果相似。本次調查的啟示是:(1)白內障造成盲和低視力除了加強對其復明手術的宣傳外,還應提高手術質量,加大對貧困白內障患者的免費手術治療費用,以降低盲的患病率。(2)屈光不正是引起日常生活視力損傷的重要因素,致盲者在城市為24.0萬人(0.2%)[8],對其防治將是該社區(qū)今后防盲的重點工作,包括高度近視眼引起的黃斑變性也是造成視力低下僅次于白內障的第二位低視力性眼病原因。在人口增加和老齡化加劇的情況下,屈光不正的人數將會逐年增加,因而在今后社區(qū)眼病防治工作中應開展對低視力對象驗光配鏡工作,及時給予矯正,降低盲和低視力的發(fā)生。(3)本調查結果顯示青光眼也是致盲的另一主要原因,且為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本研究認為應做好社區(qū)青光眼遠程篩查工作,將有利于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3.5 衛(wèi)生資源調查分析
隨著目前醫(yī)療衛(wèi)生的不斷發(fā)展,居民醫(yī)療需求的提升,了解社區(qū)居民眼部健康問題及衛(wèi)生服務需求情況,對于眼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本次調查對象一年內進行常規(guī)眼科檢查占46.18%,其中開展眼底檢查僅有35.09%。推想原因: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眼科醫(yī)療資源相對不足,而大醫(yī)院就診時間長,費用高。因此,加大推進公共衛(wèi)生和醫(yī)療機構眼科的資源融合,建立醫(yī)防結合工作機制,深入社區(qū)開展眼病篩查,旨在以有限的衛(wèi)生資源更好地服務于居民眼病防治。
4參考文獻
[1] 趙家良.防盲治盲依然是我國眼科界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 J ].Can J Ophthalmol.2009.45:769-771.
[2] 黃曉波,鄒海東,王寧,等.上海市北新涇街道60歲及以上人群盲和視力損傷的現況調查.中華眼科雜志,2009,45:786-792.
[3] 中華醫(yī)學會第二屆眼科學術會議專題總結[J].中華眼科雜志,1980,16(2):101-103.
[4] 童曉維,鄒海東,朱劍鋒,等.數字化篩查模式研究上海城鄉(xiāng)老年人群視力損害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3,31(11):1488.
[5] 齊慧,楊琛,陳華,等.浦東新區(qū)陸家嘴街道60歲及以上人群盲和低視力流行病學調查.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10,Aug:14(8).
[6] 李炳震,劉瑜玲,韓亮,等.北京市順義區(qū)40歲及以上人群視力損害現況調查.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10,29(10):939.
[7] 童曉維, 趙蓉,鄒海東,等.上海市寶山區(qū)大場社區(qū)60歲及以上人群盲和低視力患病率調查[ J ]. 中華眼科雜志.2010.47 (9):788.
[8] 鄒海東,朱劍鋒.視力檢查在眼病篩查中的作用.中華眼科雜志,2011,47(9):775.
作者簡介:
姓名:黃燕性別:女
出生年份:1970年民族:漢
職稱:主管醫(yī)師學歷:本科
手機號:13918132275 Email:yanhuang52@163.com
單位:普陀區(qū)眼病牙病防治所長壽路247弄1號郵編:200060
通訊作者:
趙蓉(1970-),女,上海市人,大學本科,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與政策研究,Email:zhaorong@smhb.gov.cn。
單位:(200431)上海市申康醫(yī)院發(fā)展中心。
基金項目: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優(yōu)秀學科帶頭人培養(yǎng)計劃項目(編號:GWDTR201209);上海市優(yōu)秀眼病防治人才培養(yǎng)計劃(編號: GWDTR201209-YF09)
表4 一年內眼科檢查情況 (N=1046)
變量 分類 檢查
人數 %
常規(guī)檢查 0 563 53.82
1次 330 31.54
2次以上 153 14.63
眼底檢查 0 679 64.91
1次 286 27.34
2次以上 81 7.74
3討論
3.1 調查特點
本次調查社區(qū)老年人眼病情況,主要了解盲和低視力損害的患病率情況,探索本區(qū)眼病醫(yī)防結合的服務機制和工作模式。本次調查結果僅代表了該社區(qū)老年人的特點:(1)女性多于男性;(2)年齡以60-70歲居多;(3)教育水平處于中下水平。
3.2 盲和低視力損害患病率分析
根據童曉維等[4]對上海城鄉(xiāng)60歲以上老年人群視力損害調查結果顯示,按日常生活視力分類,盲和低視力損害的患病率分別為1.22%,12.96%,而本調查結果都低于上述數據報告。對此結果推想原因:一方面上海市不同區(qū)縣間還是存在著差異,另一方面體現出普陀區(qū)各衛(wèi)生相關部門對基層眼病防治工作的重視。本調查數據可以代表甘泉社區(qū)居民盲和低視力損害情況,為以后其它社區(qū)盲和低視力調查情況提供參考。
3.3 盲和低視力影響因素分析
由于不同地區(qū)之間社區(qū)經濟地位和醫(yī)療水平等方面的差異,本次調查不同性別人群低視力損害患病率與文獻報道[5]存在差異,但盲患病率與上述文獻報道相似。從年齡及教育程度分布結果顯示,調查人群中盲和低視力損害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到80歲視力損害達到高發(fā)期;低視力損害患病率是隨著教育程度的增高有降低的趨勢,這都與李炳震等[6]調查結果相似。因此,在社區(qū)應加強70歲及以上老年人防盲治盲工作的重要性。
3.4 盲和低視力損害原因分析
根據日常生活視力分類,白內障、屈光不正、青光眼并列為本次調查致盲的主要原因;低視力損害主要原因依次為:白內障、黃斑變性、屈光不正、青光眼等??梢姵變日先允侵旅ず偷鸵暳p害的首位原因外,屈光不正、黃斑變性和青光眼的患病率也逐漸增高,這與寶山區(qū)大場社區(qū)[7]調查結果相似。本次調查的啟示是:(1)白內障造成盲和低視力除了加強對其復明手術的宣傳外,還應提高手術質量,加大對貧困白內障患者的免費手術治療費用,以降低盲的患病率。(2)屈光不正是引起日常生活視力損傷的重要因素,致盲者在城市為24.0萬人(0.2%)[8],對其防治將是該社區(qū)今后防盲的重點工作,包括高度近視眼引起的黃斑變性也是造成視力低下僅次于白內障的第二位低視力性眼病原因。在人口增加和老齡化加劇的情況下,屈光不正的人數將會逐年增加,因而在今后社區(qū)眼病防治工作中應開展對低視力對象驗光配鏡工作,及時給予矯正,降低盲和低視力的發(fā)生。(3)本調查結果顯示青光眼也是致盲的另一主要原因,且為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本研究認為應做好社區(qū)青光眼遠程篩查工作,將有利于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3.5 衛(wèi)生資源調查分析
隨著目前醫(yī)療衛(wèi)生的不斷發(fā)展,居民醫(yī)療需求的提升,了解社區(qū)居民眼部健康問題及衛(wèi)生服務需求情況,對于眼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本次調查對象一年內進行常規(guī)眼科檢查占46.18%,其中開展眼底檢查僅有35.09%。推想原因: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眼科醫(yī)療資源相對不足,而大醫(yī)院就診時間長,費用高。因此,加大推進公共衛(wèi)生和醫(yī)療機構眼科的資源融合,建立醫(yī)防結合工作機制,深入社區(qū)開展眼病篩查,旨在以有限的衛(wèi)生資源更好地服務于居民眼病防治。
4參考文獻
[1] 趙家良.防盲治盲依然是我國眼科界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 J ].Can J Ophthalmol.2009.45:769-771.
[2] 黃曉波,鄒海東,王寧,等.上海市北新涇街道60歲及以上人群盲和視力損傷的現況調查.中華眼科雜志,2009,45:786-792.
[3] 中華醫(yī)學會第二屆眼科學術會議專題總結[J].中華眼科雜志,1980,16(2):101-103.
[4] 童曉維,鄒海東,朱劍鋒,等.數字化篩查模式研究上海城鄉(xiāng)老年人群視力損害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3,31(11):1488.
[5] 齊慧,楊琛,陳華,等.浦東新區(qū)陸家嘴街道60歲及以上人群盲和低視力流行病學調查.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10,Aug:14(8).
[6] 李炳震,劉瑜玲,韓亮,等.北京市順義區(qū)40歲及以上人群視力損害現況調查.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10,29(10):939.
[7] 童曉維, 趙蓉,鄒海東,等.上海市寶山區(qū)大場社區(qū)60歲及以上人群盲和低視力患病率調查[ J ]. 中華眼科雜志.2010.47 (9):788.
[8] 鄒海東,朱劍鋒.視力檢查在眼病篩查中的作用.中華眼科雜志,2011,47(9):775.
作者簡介:
姓名:黃燕性別:女
出生年份:1970年民族:漢
職稱:主管醫(yī)師學歷:本科
手機號:13918132275 Email:yanhuang52@163.com
單位:普陀區(qū)眼病牙病防治所長壽路247弄1號郵編:200060
通訊作者:
趙蓉(1970-),女,上海市人,大學本科,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與政策研究,Email:zhaorong@smhb.gov.cn。
單位:(200431)上海市申康醫(yī)院發(fā)展中心。
基金項目: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優(yōu)秀學科帶頭人培養(yǎng)計劃項目(編號:GWDTR201209);上海市優(yōu)秀眼病防治人才培養(yǎng)計劃(編號: GWDTR201209-YF09)
表4 一年內眼科檢查情況 (N=1046)
變量 分類 檢查
人數 %
常規(guī)檢查 0 563 53.82
1次 330 31.54
2次以上 153 14.63
眼底檢查 0 679 64.91
1次 286 27.34
2次以上 81 7.74
3討論
3.1 調查特點
本次調查社區(qū)老年人眼病情況,主要了解盲和低視力損害的患病率情況,探索本區(qū)眼病醫(yī)防結合的服務機制和工作模式。本次調查結果僅代表了該社區(qū)老年人的特點:(1)女性多于男性;(2)年齡以60-70歲居多;(3)教育水平處于中下水平。
3.2 盲和低視力損害患病率分析
根據童曉維等[4]對上海城鄉(xiāng)60歲以上老年人群視力損害調查結果顯示,按日常生活視力分類,盲和低視力損害的患病率分別為1.22%,12.96%,而本調查結果都低于上述數據報告。對此結果推想原因:一方面上海市不同區(qū)縣間還是存在著差異,另一方面體現出普陀區(qū)各衛(wèi)生相關部門對基層眼病防治工作的重視。本調查數據可以代表甘泉社區(qū)居民盲和低視力損害情況,為以后其它社區(qū)盲和低視力調查情況提供參考。
3.3 盲和低視力影響因素分析
由于不同地區(qū)之間社區(qū)經濟地位和醫(yī)療水平等方面的差異,本次調查不同性別人群低視力損害患病率與文獻報道[5]存在差異,但盲患病率與上述文獻報道相似。從年齡及教育程度分布結果顯示,調查人群中盲和低視力損害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到80歲視力損害達到高發(fā)期;低視力損害患病率是隨著教育程度的增高有降低的趨勢,這都與李炳震等[6]調查結果相似。因此,在社區(qū)應加強70歲及以上老年人防盲治盲工作的重要性。
3.4 盲和低視力損害原因分析
根據日常生活視力分類,白內障、屈光不正、青光眼并列為本次調查致盲的主要原因;低視力損害主要原因依次為:白內障、黃斑變性、屈光不正、青光眼等??梢姵變日先允侵旅ず偷鸵暳p害的首位原因外,屈光不正、黃斑變性和青光眼的患病率也逐漸增高,這與寶山區(qū)大場社區(qū)[7]調查結果相似。本次調查的啟示是:(1)白內障造成盲和低視力除了加強對其復明手術的宣傳外,還應提高手術質量,加大對貧困白內障患者的免費手術治療費用,以降低盲的患病率。(2)屈光不正是引起日常生活視力損傷的重要因素,致盲者在城市為24.0萬人(0.2%)[8],對其防治將是該社區(qū)今后防盲的重點工作,包括高度近視眼引起的黃斑變性也是造成視力低下僅次于白內障的第二位低視力性眼病原因。在人口增加和老齡化加劇的情況下,屈光不正的人數將會逐年增加,因而在今后社區(qū)眼病防治工作中應開展對低視力對象驗光配鏡工作,及時給予矯正,降低盲和低視力的發(fā)生。(3)本調查結果顯示青光眼也是致盲的另一主要原因,且為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本研究認為應做好社區(qū)青光眼遠程篩查工作,將有利于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3.5 衛(wèi)生資源調查分析
隨著目前醫(yī)療衛(wèi)生的不斷發(fā)展,居民醫(yī)療需求的提升,了解社區(qū)居民眼部健康問題及衛(wèi)生服務需求情況,對于眼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本次調查對象一年內進行常規(guī)眼科檢查占46.18%,其中開展眼底檢查僅有35.09%。推想原因: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眼科醫(yī)療資源相對不足,而大醫(yī)院就診時間長,費用高。因此,加大推進公共衛(wèi)生和醫(yī)療機構眼科的資源融合,建立醫(yī)防結合工作機制,深入社區(qū)開展眼病篩查,旨在以有限的衛(wèi)生資源更好地服務于居民眼病防治。
4參考文獻
[1] 趙家良.防盲治盲依然是我國眼科界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 J ].Can J Ophthalmol.2009.45:769-771.
[2] 黃曉波,鄒海東,王寧,等.上海市北新涇街道60歲及以上人群盲和視力損傷的現況調查.中華眼科雜志,2009,45:786-792.
[3] 中華醫(yī)學會第二屆眼科學術會議專題總結[J].中華眼科雜志,1980,16(2):101-103.
[4] 童曉維,鄒海東,朱劍鋒,等.數字化篩查模式研究上海城鄉(xiāng)老年人群視力損害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3,31(11):1488.
[5] 齊慧,楊琛,陳華,等.浦東新區(qū)陸家嘴街道60歲及以上人群盲和低視力流行病學調查.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10,Aug:14(8).
[6] 李炳震,劉瑜玲,韓亮,等.北京市順義區(qū)40歲及以上人群視力損害現況調查.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10,29(10):939.
[7] 童曉維, 趙蓉,鄒海東,等.上海市寶山區(qū)大場社區(qū)60歲及以上人群盲和低視力患病率調查[ J ]. 中華眼科雜志.2010.47 (9):788.
[8] 鄒海東,朱劍鋒.視力檢查在眼病篩查中的作用.中華眼科雜志,2011,47(9):775.
作者簡介:
姓名:黃燕性別:女
出生年份:1970年民族:漢
職稱:主管醫(yī)師學歷:本科
手機號:13918132275 Email:yanhuang52@163.com
單位:普陀區(qū)眼病牙病防治所長壽路247弄1號郵編:200060
通訊作者:
趙蓉(1970-),女,上海市人,大學本科,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與政策研究,Email:zhaorong@smhb.gov.cn。
單位:(200431)上海市申康醫(yī)院發(fā)展中心。
基金項目: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優(yōu)秀學科帶頭人培養(yǎng)計劃項目(編號:GWDTR201209);上海市優(yōu)秀眼病防治人才培養(yǎng)計劃(編號: GWDTR201209-YF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