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吳軍
吃素本來只是吃的范疇,古人卻把吃素跟人情聯(lián)系在一起,人最早吃素是為了盡孝。古時候,家中父母去世,子女就應該在一年內(nèi)戒吃葷腥,專吃素食,以示孝心。還有一些隱士,吃素是為了修行和出世,素食清茶,性情淡泊,清風明月,流水琴聲,一派清雅。
其實,素食也是美味。在江南水鄉(xiāng),豌豆上市之時,在細潤的瓷碗里放一些嫩豌豆尖,倒入滾熱的開水,只需放上一點鹽,撈起吃,便是清甜可口的美味。土豆放在鍋里蒸熟了,蘸上醬油,吃起來齒頰生香。蘿卜生吃,脆甜多汁,比酥梨還要可口。古人追求居有竹、食有筍,吃素食的生活,只要環(huán)境和心境相宜,也可以賽過神仙。
素食看上去簡單,但想做出美味,很多時候需要非常細致,才能做出真正的清香。土豆絲和胡蘿卜絲拌在一起,加入淀粉,做成雙絲餅;山藥和糖在一起做出拔絲山藥,都是香噴噴的美食。還有,白菜做成的味道別致的泡菜,時刻挑逗著人的食欲。
不過,長期吃素,猶如長期寡居一樣,也易起厭倦之心,視為美中不足。這個世界上,有人吃素是出于無奈,有人吃素是盲目追求時尚。只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當雞鴨魚肉出現(xiàn)在面前,許多人很容易就會屈服于肉的誘惑,而忘記了素食的清雅。還有的人別出心裁,用豆制品做出所謂的“醬香肘子”,用香菇做出所謂的“麻辣魚”,用藕做出所謂的“五香骨頭”,用黃花菜做出所謂的“燒魚絲”,以假亂真,但假的終究是假的,素菜葷吃并不能掩蓋素菜的本來面目。用素菜做出的所謂“葷菜”不論多么像葷菜,味蕾也會清清楚楚地表明,那是青菜,那是豆制品,那是黃花菜,那是藕,它們并非葷菜。
對于一個活得自然而真實的人來說,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沒必要以素菜葷吃的方法來以假亂真。整天自詡喜歡吃素卻要素菜葷吃的人,實在讓人感嘆。吃素,除了吃,還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