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以群眾滿意為標準 建立為民服務績效考核機制

      2014-09-24 10:05:47靳道強
      唯實 2014年7期
      關鍵詞:辦實事都市民生

      靳道強

      以群眾滿意為標準衡量和檢驗為民服務績效,以群眾評判為動力改進和優(yōu)化為民服務方式,是維護群眾主體地位、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優(yōu)化經濟社會發(fā)展環(huán)境的基本路徑。在新形勢下,科學謀劃和建立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的為民服務績效考評機制,對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進一步突出民生、民需、民意考核導向,鞏固和發(fā)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意義重大。

      南京市開展為民服務績效考核的探索

      近年來,南京市委、市政府以建設人民幸福城市為根本目標,持續(xù)開展“萬人評議機關”活動,完善經濟社會發(fā)展綜合績效考核體系,建立幸福都市考評指標體系,把民生改善作為考評重要依據、群眾滿意作為考評重要標準,推動政府職能加快轉型,機關作風顯著改善,發(fā)展質量明顯提升。

      績效考核體系全面建立。圍繞2015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幸福都市建設、和諧穩(wěn)定爭第一、人的全面發(fā)展等市委、市政府戰(zhàn)略目標的加快實現,先后建立并實施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監(jiān)測考核,幸福都市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測評,基本實現人的現代化監(jiān)測評價;圍繞提高行政績效,實施機關作風評議,部門績效考核,區(qū)縣綜合考核,“12345”考核;圍繞推進重點專項工作,開展城市文明指數測評,平安法治建設,鎮(zhèn)街分類考核,環(huán)境保護,城市管理,和諧(平安、文明)社區(qū)績效考評;圍繞落實重點民生目標,建立人社、衛(wèi)生、體育、計生、住建、司法、交通等條口的目標考核管理制度。

      民生考核指標逐漸增多。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34項指標中,涉及民生方面的指標占70%以上。幸福都市考核指標體系中,涉及人民生活、公共服務的客觀指標36項,占總量的85.7%;主觀指標16項,占總量的76%。幸福都市考核指標來自于廣大市民最期待改善、反映比較集中的領域,其確立依據源于2011年“南京建設人民幸福城市”萬人問卷中的4400條建議,以及機關公務員聯系市民活動中的2萬余條建議等第一手社情民意。通過系統分析并按照重要程度進行排序,綜合選取收入、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保障、環(huán)境保護、住房保障、公共交通、就業(yè)、教育、公共安全、文化體育等十個方面發(fā)展狀況的指標,從而構建了幸福都市考核指標的基本框架體系。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根據每年測評的具體情況,適度對指標體系進行優(yōu)化調整,從而更好發(fā)揮考核的目標導向、動態(tài)監(jiān)測和獎懲激勵功能。

      分級分類考核開始運用。實施分級考核,大部分考核由市對區(qū)級進行考核,區(qū)對街道(鎮(zhèn))、社區(qū)進行考核,其中,市級考核由牽頭部門或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實施。實施分類考核,在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考核中,分為共性目標和個性目標兩部分,其中,個性目標每年由各區(qū)自主確定兩個項目;在郊縣鎮(zhèn)街分類考核中,設立分類發(fā)展目標、個性目標進行差別化考核。在考核計分方法上,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部門績效考評、“12345”考評,采用滿意率與工作指標相乘的方式,進一步提高群眾滿意度所占比重和份額。在幸福都市考評指標優(yōu)化調整過程中,選取了部分薄弱指標在計算“基礎分”的基礎上增加“附加分”,體現“爭先進位、爭先創(chuàng)優(yōu)”。

      社會公眾參與逐步擴大。20項市級考核中,涉及群眾滿意度調查的有14項,其中,“萬人評議機關”活動全部采用滿意度調查。2013年,有10776名評議人對103個部門(單位)進行評議。采取主客觀指標相結合開展群眾滿意度測評的主要有三項:一是幸福都市考核評價指標測評,每年對全市11個區(qū)(原13區(qū)縣)近1萬人,開展21項滿意度指標的測評;二是城市管理考核測評,每兩個月在主城區(qū)50個街道采取攔截式調查1200人;三是公共文明指數測評,自2009年開始采取暗訪調查形式,每季度均開展對區(qū)的實地測評和滿意度調查。

      群眾滿意程度穩(wěn)步提升。從2013年全市機關作風評議總體評價情況看,“滿意率”為70.99%,“基本滿意率”為28.37%,比上一評議年度上升了9.55個百分點。2013年,全市幸福都市測評綜合得分為91.62分,其中,主觀滿意度綜合得分78.90分,較2012年提高0.85分??傮w看,全市測評結果得分較高,較上年穩(wěn)步提升,群眾幸福感達到“比較幸?!?,與國內權威幸福感調查情況基本吻合。

      南京市為民服務績效考核需要進一步深化

      考核主體多,各類考核資源亟待整合。為民服務的相關考核指標散落在各部門的考核指標體系之中,多部門直接向區(qū)級下達目標任務,有的甚至直接考核到街道(鎮(zhèn))、社區(qū)(村)??己恕岸鄺l線、多張網、多渠道、多類型”,“部門下達指標數字、各區(qū)向上爭取指標數字”成為普遍現象,各級工作重心難以有效聚焦,各類考核資源亟待整合,統一科學的考核體系亟待建立。

      考核內容多,民需考核導向亟待建立。據對市級各類考核指標統計匯總,接近400項,其中,僅市每年初下達區(qū)的民生考評指標就有100項,個別部門下達區(qū)的考評指標往年達80項,2013年減少后仍達46項。各類考核指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區(qū)、街(鎮(zhèn)),基層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在具體考核指標和目標內容的確定上,對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關注度還不夠,與群眾迫切期盼扣得不緊,為民服務事項內容所占考評權重不高,存在著考核與民需、民意“脫節(jié)”現象。

      過程監(jiān)督少,考評方式缺乏群眾參與??己酥写蠖嗖扇∧瓿跸轮笜恕⒛杲K評比表彰的方式,“官評官”、“統計數字評工作績效”,主要考評方式是上級對下級考核,統計數據客觀指標考核多,民意調查主觀指標測評少,缺少服務對象的參與、監(jiān)督,沒有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考核的主要依據。群眾意見建議的征集機制仍不健全,程序尚不規(guī)范,群眾表達渠道仍需進一步暢通,與群眾聯系溝通方式仍需進一步密切。與此同時,民意需求科學分類解決機制亟待建立,從“12345”和各類民生熱線、信訪等各類受理渠道的統計情況看,群眾的同一訴求事項多頭反映、各部門多渠道同時辦理的現象突出。

      權責不對等,考核形式需要明確界定。街道是區(qū)政府的派出機構,除建鄴區(qū)外,各街道仍承擔著繁重的經濟考核、城市治理、信訪維穩(wěn)任務,急需強化街道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基礎職能,促進人財物和責權向為民服務方向集中釋放。社區(qū)為基層居民自治組織,承擔著各級層層下達的各類創(chuàng)建達標評比任務。2013年9月開始,納入清理范圍的就有市區(qū)創(chuàng)建達標評比41項,組織機構41項,工作任務指標25項,紙質與電子臺賬72項。如何建立為民服務長效機制,確保社區(qū)減負不反彈,任務較重。

      各類調查多,數據資源未能實現共享。目前,群眾調查、民意調查逐步升溫,重復調查、反復調查情況突出:調查指標重復,如社會公眾安全感指標同時出現在基本實現現代化、幸福都市、平安法制建設考評,以及城市文明指數測評中;調查對象重復,鎮(zhèn)街分類考核問卷對象覆蓋郊區(qū)所有街道(鎮(zhèn)),幸福都市問卷對象覆蓋全市100個街道(鎮(zhèn));調查活動重復,為配合市開展的有關民意調查活動,各區(qū)、街道(鎮(zhèn))、社區(qū)(村)均層層組織開展同類型調查,調查承接單位大都為省市同一調查機構。另外,在考核統計數據使用上,存在著信息反復采集、使用效率低的現象,各類調查統計資源亟待整合。

      建立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的

      為民服務績效考核機制

      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從理論上講,涵蓋著經濟建設、社會發(fā)展的全過程,體現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五大建設的方方面面。從實踐工作和考評角度看,為民服務應重點體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通過加快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快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加快提高為民服務能力,促進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社會發(fā)展進步,社會公平正義。為民服務的績效考核應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側重從為民服務的水平、質量、效率、效果等四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衡量、檢驗。

      endprint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發(fā)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更加重視勞動就業(yè)、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中央的一系列最新要求為我們落實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兩深化九整治”工作部署,構建和完善更加科學、系統的為民服務績效考核機制,堅定了信心,明確了方向。

      工作中要始終把握好五項原則。一是需求導向原則。始終把人民利益、群眾需要、百姓期盼放在“第一位”,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二是民生為先原則。突出民生幸福主題,加大民生十大體系重點工作、為民辦實事項目分解落實力度。三是統籌協調原則。有機銜接和科學整合各級各部門的考評指標、考評活動、考評資源,建立為民服務長效工作和考評機制。四是社會參與原則。推進民主決策,擴大參與面,凝聚各方力量,讓群眾全程參與為民辦實事項目。五是分級分類考核原則。合理確定為民服務考核范圍和事項,由市對區(qū)實施考核,區(qū)對街道及社區(qū)實施考核,市級一般不直接對街道、社區(qū)實施考核。

      始終做到堅持五個結合。一是基礎考核與分類考核相結合。將國家、省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點任務和關鍵指標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幸福都市考核指標、民生十大體系年度主要目標作為基礎考核指標,把各區(qū)為民辦實事完成率、12345綜合滿意率等作為分類考核指標,兩者互為補充、互相銜接,體現考核指標體系的科學性。二是群眾滿意度主觀指標與為民服務客觀指標相結合。采取第三方調查和受益對象調查兩種方式,全方位體現為民服務群眾實際感受,采取主觀滿意度民意調查與客觀統計指標相互結合、相互印證方式,既注重民意調查和考核評價活動的整合,又注重主觀感受與客觀統計的全方位調查,使標準更客觀、結果更公正。三是部門考核與綜合考核相結合。既注重與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幸福都市建設的有機融合,又注重與民生十大體系、全面促進人的現代化、和諧(平安、文明)社區(qū)(村)績效考核、街鎮(zhèn)分類考核等的有機銜接。將民生部門原分解落實到區(qū)級的指標,整合歸類納入為民服務績效綜合考核之中,體現資源共享、成果共用。四是過程監(jiān)督與年終考核相結合。加強為民服務目標任務實施情況的全過程監(jiān)測,為民辦實事項目實行月度監(jiān)測,客觀指標、民生十大體系指標實施季度監(jiān)測,并在政務內網定期進行通報。開展年中考核講評,各區(qū)將目標任務執(zhí)行情況以書面形式上報市委、市政府。五是共性規(guī)定要求與個性自選任務相結合。各區(qū)在確保完成市分解下達的客觀綜合指標、民生十大體系目標任務的基礎上,根據區(qū)域發(fā)展現狀、民生需求實際,從群眾需求、滿意出發(fā),自主確定為民辦實事事項。區(qū)委、區(qū)政府指導街道(鎮(zhèn))、社區(qū)(村)梳理職能,明確權責,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項目制定、組織、實施、檢查和考核制度。

      建立為民服務績效考核機制

      強化為民服務的群眾滿意導向。開展為民服務績效考核,將群眾滿意度與為民服務績效直接掛鉤,使為民服務績效考核體系更加科學、規(guī)范;要在群眾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使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渠道的更加暢通、多元。一份公開透明的群眾滿意考核成績直接關系到上級黨委、政府對基層工作的評價,觸及基層干部的切身利益,激發(fā)他們想干事、干成事的工作動力,增強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積極性,也必將有效推動各級各部門工作作風和服務效能轉變。

      落實為民服務的績效考核任務。為民服務必須落實到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項工作上。圍繞到2015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幸福都市、人的全面發(fā)展等重要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和民生十大體系目標,以幸福都市考評指標體系為基礎,持續(xù)強化民生指標,加大群眾滿意權重,建立為民服務績效考核機制。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逐年分解各項目標任務,加大執(zhí)行情況的督查、檢查力度,實施民生實事項目全過程監(jiān)管,確保為民服務事項不打折扣、全面落實,做到“好事辦好、群眾滿意”。

      擴大為民服務的考核結果運用。一是加強考核情況的督促整改。開展為民服務績效評估工作,找準影響目標任務完成、群眾滿意度提升的制約因素,有針對性地解決好政策、制度障礙,舉一反三,對癥下藥,形成“評判——整改——再評判——再整改”的工作考核機制。二是加大考核獎懲力度。將考核結果更多地與領導班子配備、干部的選拔使用緊密結合起來。對于考核中落后的區(qū)、街道(鎮(zhèn))、社區(qū)(村),采取會商研究、誡勉談話等形式,督促整改。對于考核排位靠前的,由市委、市政府予以表彰獎勵。

      建立為民服務的長效考評機制。健全為民辦實事項目征集、實施和績效評價制度。拓寬群眾參與渠道,建立社情民意信息庫,開展為民服務、辦實事項目社會公示活動,為民辦實事項目的備選、立項、建設、竣工、使用讓群眾全過程參與。建立民意調查統籌協調機制。整合各項民意調查活動,推進各類統計調查資源、數據資源共享。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委托第三方開展調查等社會化運作方式,開展社情民意信息采集、數據統計分析等專業(yè)事務性工作,提高績效評估的公正性和科學性。

      推進為民服務考核的規(guī)范化建設。完善為民服務績效考核工作規(guī)范,認真總結研究考核實踐中帶有規(guī)律性的問題,抓緊制訂為民服務事項分類標準,梳理為民服務工作規(guī)程等。加快考核工作信息化建設,建立幸福都市考核、為民服務考核和社會建設工作目標三位一體的信息系統,強化互動應用,提升考核現代化管理水平和工作績效。加強民情民意表達渠道的制度化建設,進一步提升為民服務績效考評的公信度,建立績效評估專家?guī)旌椭笇T隊伍,開展基層為民服務績效評估和專家咨詢。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副書記)

      責任編輯:戴群英

      endprint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發(fā)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更加重視勞動就業(yè)、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中央的一系列最新要求為我們落實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兩深化九整治”工作部署,構建和完善更加科學、系統的為民服務績效考核機制,堅定了信心,明確了方向。

      工作中要始終把握好五項原則。一是需求導向原則。始終把人民利益、群眾需要、百姓期盼放在“第一位”,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二是民生為先原則。突出民生幸福主題,加大民生十大體系重點工作、為民辦實事項目分解落實力度。三是統籌協調原則。有機銜接和科學整合各級各部門的考評指標、考評活動、考評資源,建立為民服務長效工作和考評機制。四是社會參與原則。推進民主決策,擴大參與面,凝聚各方力量,讓群眾全程參與為民辦實事項目。五是分級分類考核原則。合理確定為民服務考核范圍和事項,由市對區(qū)實施考核,區(qū)對街道及社區(qū)實施考核,市級一般不直接對街道、社區(qū)實施考核。

      始終做到堅持五個結合。一是基礎考核與分類考核相結合。將國家、省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點任務和關鍵指標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幸福都市考核指標、民生十大體系年度主要目標作為基礎考核指標,把各區(qū)為民辦實事完成率、12345綜合滿意率等作為分類考核指標,兩者互為補充、互相銜接,體現考核指標體系的科學性。二是群眾滿意度主觀指標與為民服務客觀指標相結合。采取第三方調查和受益對象調查兩種方式,全方位體現為民服務群眾實際感受,采取主觀滿意度民意調查與客觀統計指標相互結合、相互印證方式,既注重民意調查和考核評價活動的整合,又注重主觀感受與客觀統計的全方位調查,使標準更客觀、結果更公正。三是部門考核與綜合考核相結合。既注重與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幸福都市建設的有機融合,又注重與民生十大體系、全面促進人的現代化、和諧(平安、文明)社區(qū)(村)績效考核、街鎮(zhèn)分類考核等的有機銜接。將民生部門原分解落實到區(qū)級的指標,整合歸類納入為民服務績效綜合考核之中,體現資源共享、成果共用。四是過程監(jiān)督與年終考核相結合。加強為民服務目標任務實施情況的全過程監(jiān)測,為民辦實事項目實行月度監(jiān)測,客觀指標、民生十大體系指標實施季度監(jiān)測,并在政務內網定期進行通報。開展年中考核講評,各區(qū)將目標任務執(zhí)行情況以書面形式上報市委、市政府。五是共性規(guī)定要求與個性自選任務相結合。各區(qū)在確保完成市分解下達的客觀綜合指標、民生十大體系目標任務的基礎上,根據區(qū)域發(fā)展現狀、民生需求實際,從群眾需求、滿意出發(fā),自主確定為民辦實事事項。區(qū)委、區(qū)政府指導街道(鎮(zhèn))、社區(qū)(村)梳理職能,明確權責,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項目制定、組織、實施、檢查和考核制度。

      建立為民服務績效考核機制

      強化為民服務的群眾滿意導向。開展為民服務績效考核,將群眾滿意度與為民服務績效直接掛鉤,使為民服務績效考核體系更加科學、規(guī)范;要在群眾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使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渠道的更加暢通、多元。一份公開透明的群眾滿意考核成績直接關系到上級黨委、政府對基層工作的評價,觸及基層干部的切身利益,激發(fā)他們想干事、干成事的工作動力,增強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積極性,也必將有效推動各級各部門工作作風和服務效能轉變。

      落實為民服務的績效考核任務。為民服務必須落實到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項工作上。圍繞到2015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幸福都市、人的全面發(fā)展等重要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和民生十大體系目標,以幸福都市考評指標體系為基礎,持續(xù)強化民生指標,加大群眾滿意權重,建立為民服務績效考核機制。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逐年分解各項目標任務,加大執(zhí)行情況的督查、檢查力度,實施民生實事項目全過程監(jiān)管,確保為民服務事項不打折扣、全面落實,做到“好事辦好、群眾滿意”。

      擴大為民服務的考核結果運用。一是加強考核情況的督促整改。開展為民服務績效評估工作,找準影響目標任務完成、群眾滿意度提升的制約因素,有針對性地解決好政策、制度障礙,舉一反三,對癥下藥,形成“評判——整改——再評判——再整改”的工作考核機制。二是加大考核獎懲力度。將考核結果更多地與領導班子配備、干部的選拔使用緊密結合起來。對于考核中落后的區(qū)、街道(鎮(zhèn))、社區(qū)(村),采取會商研究、誡勉談話等形式,督促整改。對于考核排位靠前的,由市委、市政府予以表彰獎勵。

      建立為民服務的長效考評機制。健全為民辦實事項目征集、實施和績效評價制度。拓寬群眾參與渠道,建立社情民意信息庫,開展為民服務、辦實事項目社會公示活動,為民辦實事項目的備選、立項、建設、竣工、使用讓群眾全過程參與。建立民意調查統籌協調機制。整合各項民意調查活動,推進各類統計調查資源、數據資源共享。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委托第三方開展調查等社會化運作方式,開展社情民意信息采集、數據統計分析等專業(yè)事務性工作,提高績效評估的公正性和科學性。

      推進為民服務考核的規(guī)范化建設。完善為民服務績效考核工作規(guī)范,認真總結研究考核實踐中帶有規(guī)律性的問題,抓緊制訂為民服務事項分類標準,梳理為民服務工作規(guī)程等。加快考核工作信息化建設,建立幸福都市考核、為民服務考核和社會建設工作目標三位一體的信息系統,強化互動應用,提升考核現代化管理水平和工作績效。加強民情民意表達渠道的制度化建設,進一步提升為民服務績效考評的公信度,建立績效評估專家?guī)旌椭笇T隊伍,開展基層為民服務績效評估和專家咨詢。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副書記)

      責任編輯:戴群英

      endprint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發(fā)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更加重視勞動就業(yè)、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中央的一系列最新要求為我們落實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兩深化九整治”工作部署,構建和完善更加科學、系統的為民服務績效考核機制,堅定了信心,明確了方向。

      工作中要始終把握好五項原則。一是需求導向原則。始終把人民利益、群眾需要、百姓期盼放在“第一位”,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二是民生為先原則。突出民生幸福主題,加大民生十大體系重點工作、為民辦實事項目分解落實力度。三是統籌協調原則。有機銜接和科學整合各級各部門的考評指標、考評活動、考評資源,建立為民服務長效工作和考評機制。四是社會參與原則。推進民主決策,擴大參與面,凝聚各方力量,讓群眾全程參與為民辦實事項目。五是分級分類考核原則。合理確定為民服務考核范圍和事項,由市對區(qū)實施考核,區(qū)對街道及社區(qū)實施考核,市級一般不直接對街道、社區(qū)實施考核。

      始終做到堅持五個結合。一是基礎考核與分類考核相結合。將國家、省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點任務和關鍵指標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幸福都市考核指標、民生十大體系年度主要目標作為基礎考核指標,把各區(qū)為民辦實事完成率、12345綜合滿意率等作為分類考核指標,兩者互為補充、互相銜接,體現考核指標體系的科學性。二是群眾滿意度主觀指標與為民服務客觀指標相結合。采取第三方調查和受益對象調查兩種方式,全方位體現為民服務群眾實際感受,采取主觀滿意度民意調查與客觀統計指標相互結合、相互印證方式,既注重民意調查和考核評價活動的整合,又注重主觀感受與客觀統計的全方位調查,使標準更客觀、結果更公正。三是部門考核與綜合考核相結合。既注重與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幸福都市建設的有機融合,又注重與民生十大體系、全面促進人的現代化、和諧(平安、文明)社區(qū)(村)績效考核、街鎮(zhèn)分類考核等的有機銜接。將民生部門原分解落實到區(qū)級的指標,整合歸類納入為民服務績效綜合考核之中,體現資源共享、成果共用。四是過程監(jiān)督與年終考核相結合。加強為民服務目標任務實施情況的全過程監(jiān)測,為民辦實事項目實行月度監(jiān)測,客觀指標、民生十大體系指標實施季度監(jiān)測,并在政務內網定期進行通報。開展年中考核講評,各區(qū)將目標任務執(zhí)行情況以書面形式上報市委、市政府。五是共性規(guī)定要求與個性自選任務相結合。各區(qū)在確保完成市分解下達的客觀綜合指標、民生十大體系目標任務的基礎上,根據區(qū)域發(fā)展現狀、民生需求實際,從群眾需求、滿意出發(fā),自主確定為民辦實事事項。區(qū)委、區(qū)政府指導街道(鎮(zhèn))、社區(qū)(村)梳理職能,明確權責,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項目制定、組織、實施、檢查和考核制度。

      建立為民服務績效考核機制

      強化為民服務的群眾滿意導向。開展為民服務績效考核,將群眾滿意度與為民服務績效直接掛鉤,使為民服務績效考核體系更加科學、規(guī)范;要在群眾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使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渠道的更加暢通、多元。一份公開透明的群眾滿意考核成績直接關系到上級黨委、政府對基層工作的評價,觸及基層干部的切身利益,激發(fā)他們想干事、干成事的工作動力,增強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積極性,也必將有效推動各級各部門工作作風和服務效能轉變。

      落實為民服務的績效考核任務。為民服務必須落實到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項工作上。圍繞到2015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幸福都市、人的全面發(fā)展等重要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和民生十大體系目標,以幸福都市考評指標體系為基礎,持續(xù)強化民生指標,加大群眾滿意權重,建立為民服務績效考核機制。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逐年分解各項目標任務,加大執(zhí)行情況的督查、檢查力度,實施民生實事項目全過程監(jiān)管,確保為民服務事項不打折扣、全面落實,做到“好事辦好、群眾滿意”。

      擴大為民服務的考核結果運用。一是加強考核情況的督促整改。開展為民服務績效評估工作,找準影響目標任務完成、群眾滿意度提升的制約因素,有針對性地解決好政策、制度障礙,舉一反三,對癥下藥,形成“評判——整改——再評判——再整改”的工作考核機制。二是加大考核獎懲力度。將考核結果更多地與領導班子配備、干部的選拔使用緊密結合起來。對于考核中落后的區(qū)、街道(鎮(zhèn))、社區(qū)(村),采取會商研究、誡勉談話等形式,督促整改。對于考核排位靠前的,由市委、市政府予以表彰獎勵。

      建立為民服務的長效考評機制。健全為民辦實事項目征集、實施和績效評價制度。拓寬群眾參與渠道,建立社情民意信息庫,開展為民服務、辦實事項目社會公示活動,為民辦實事項目的備選、立項、建設、竣工、使用讓群眾全過程參與。建立民意調查統籌協調機制。整合各項民意調查活動,推進各類統計調查資源、數據資源共享。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委托第三方開展調查等社會化運作方式,開展社情民意信息采集、數據統計分析等專業(yè)事務性工作,提高績效評估的公正性和科學性。

      推進為民服務考核的規(guī)范化建設。完善為民服務績效考核工作規(guī)范,認真總結研究考核實踐中帶有規(guī)律性的問題,抓緊制訂為民服務事項分類標準,梳理為民服務工作規(guī)程等。加快考核工作信息化建設,建立幸福都市考核、為民服務考核和社會建設工作目標三位一體的信息系統,強化互動應用,提升考核現代化管理水平和工作績效。加強民情民意表達渠道的制度化建設,進一步提升為民服務績效考評的公信度,建立績效評估專家?guī)旌椭笇T隊伍,開展基層為民服務績效評估和專家咨詢。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副書記)

      責任編輯:戴群英

      endprint

      猜你喜歡
      辦實事都市民生
      黨建業(yè)務相結合 為民服務辦實事
      潛行水下 暢游都市
      車迷(2022年1期)2022-03-29 00:50:28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河北畫報(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16
      民生之問飽含為民之情
      人大建設(2017年8期)2018-01-22 02:04:23
      穿越水上都市
      琴童(2017年8期)2017-09-04 20:38:53
      “錢隨人走”飽含民生期盼
      民生銳評
      中國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26
      辦實事
      中國儲運(2017年4期)2017-04-08 08:36:43
      都市通勤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02:46:13
      當好參謀辦實事
      中國火炬(2013年8期)2013-07-25 10:26:03
      怀仁县| 金堂县| 达拉特旗| 新安县| 台江县| 云霄县| 纳雍县| 二连浩特市| 敖汉旗| 奎屯市| 铜陵市| 顺平县| 武川县| 靖远县| 邵东县| 襄樊市| 灵宝市| 南召县| 马关县| 佛教| 聂荣县| 东阿县| 思南县| 资阳市| 莎车县| 长葛市| 阿鲁科尔沁旗| 丹阳市| 奈曼旗| 康乐县| 丰县| 张家川| 博湖县| 绥棱县| 班戈县| 响水县| 会宁县| 龙井市| 达日县| 宣城市| 察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