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統(tǒng)余
狗皮稍一“美容”就變成了“豹子皮”、“老虎皮”,經(jīng)過暗訪,一名流動毛皮商販透露出這一秘密。
每年秋冬之交,不少城市的街頭就會出現(xiàn)一些頭戴白帽,身披老虎、豹子、狐貍等多種珍稀動物毛皮的商販,單個兒或者三五成群地在街邊向市民推銷毛皮。有的市民對此起疑心:如果那些毛皮是真的,這些人怎么能捕殺國家保護(hù)動物?
一位毛皮商販透露:那些毛皮幾乎都是假的!這名來自甘肅省禮縣的商販表示,他身上披的豹子皮是仿造的,上面的圖案是做上去的。那是什么皮?商販的話讓人大跌眼鏡:那是狗皮!怎么才能將本色是黑色的狗皮“繪”成豹子皮?其實就是在黑狗皮上畫上棕色、近于魚鱗狀的花紋而已。
商販說,將狗皮變身為“豹子皮”、“老虎皮”等,關(guān)鍵在于染色繪畫等“加工”技術(shù)。他吹噓道,這可是一個要求相當(dāng)高的技術(shù)。商販介紹,買一張大狗皮,70元上下,經(jīng)過染色“加工”,成本不過200元左右,而賣出去起碼要價500元。成本比較低,為什么要價那么高?對此商販的說法是,要價低了反而會引起消費(fèi)者的懷疑,珍稀動物嘛,毛皮當(dāng)然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