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天心
瓷板畫出現(xiàn)在明代中期,幾百年來,它在陶瓷藝術與繪畫藝術的邊緣獲得了發(fā)展空間。特別是民國初期的“珠山八友”,他們以瓷入畫,用胎作紙在瓷板上彩繪,創(chuàng)造了秀美而大氣、寧淡而悠遠的新粉彩。粉彩瓷板畫汲取了中國畫的營養(yǎng),所繪形象無不栩栩如生,精美絕倫,將中國的陶瓷藝術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珠山八友”的形成與藝術成就
民國初期,瓷板畫創(chuàng)作藝人云集江西景德鎮(zhèn)。1928年的一天,一位客商找到瓷板畫藝人王琦、王大凡,想預訂一批風格迥異、質量上乘的瓷板畫。于是乎,兩人盛邀鄧碧珊、汪野亭、何許人以及程意亭、畢伯濤、劉雨岑六人,務必請每人繪一幅瓷板畫精品。畫作完成,眾人觀后大開眼界,嘆為觀止,紛紛請這八位高手繼續(xù)創(chuàng)作。這樣一來,八位干脆成立了一個研究團體性質的瓷藝社,取名“月圓會”,意思是祝愿“花好、月圓、人壽”。同時相約每月的月圓之日相聚珠山,以畫會友,以會聚友,切磋畫藝。因歷史上珠山是江西景德鎮(zhèn)的別稱與象征,故大家尊稱八位為“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作為文人畫派在陶瓷繪畫藝術上的承傳者,陶瓷淺絳文人畫派的繼承人,為使陶瓷文人畫成為藝術主流和時尚的代表,貢獻了自己的畢生精力。誠然,他們絕大多數(shù)是“紅店”(完成瓷器的家庭工業(yè)工場)的藝徒,但他們善于總結,加強學習,不斷在藝術實踐中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正是這種向上的精神,使他們能夠張揚藝術個性,追求審美意趣。同時在作品中能夠反映那個時代的風貌,成為時代的先知先覺者。而其推陳出新的繪畫藝術,對同代甚至身后的幾代人都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另外,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考和對歷史層面的審度,使得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貼近了時代?!爸樯桨擞选辈粌H接受了文人畫的審美理念,而且敢于用文人畫藝術替代當時的康雍粉彩。這是如何的“膽大包天”!但是,如果沒有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就沒有后來陶瓷文人畫藝術的長足發(fā)展,新粉彩就不可能成為那個時代的中流砥柱,其陶瓷裝飾藝術就樹立不了新的里程碑。
“珠山八友”的生平及作品簡介
所謂“珠山八友”事實上并非實數(shù),而是泛稱。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得知他們由10位繪瓷藝術大師組成。
王琦(1884~1934年),字碧珍,號陶迷散人,安徽人,后遷居江西信江。他是“珠山八友”的主要發(fā)起人,早期畫“沒骨法”佛像,作品以工筆畫為主。中年以后又創(chuàng)作寫意人物,用筆揮灑豪放,尤喜黃慎的風格。因其吸收了西洋畫陰陽彩瓷技法,從此確定了人物頭像用明暗來表現(xiàn)、以寫意筆法處理衣紋的畫風,并且率先在陶瓷繪畫上使用了西洋畫技法。其作品粉彩《瞎爭圖》瓷板(圖1),尺寸45×26厘米,2007年北京匡時國際拍賣公司以8.8萬元拍賣成交。瓷板圖案為兩名盲眼藝人正在爭斗,其一人神情憤怒,揪住另一盲人辮子,舉棍要打;另一人打狗棒掉落地下,一手護頭,一手推擋,滿面驚恐。題《瞎爭圖》,落“西昌匋迷王琦寫于珠山客次”款,用草書長題。盲人頭部明暗結構準確,表情生動,而衣褶則以寫意法繪成,用筆瀟灑奔放。
王大凡(1888~1961年),名堃,號希平居士,陜西人,后遷居安徽黟縣。少時學畫陶瓷古彩,曾從師汪曉棠。其一生的創(chuàng)作風格與藝術追求,遵循“雅俗共賞”。代表作《布袋羅漢》1915年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金質獎章。所作粉彩《出浴圖》屏風(圖2),尺寸32×22厘米,2004年云南典藏拍賣公司以10.12萬元拍賣成交。該畫上有詩云:“體態(tài)輕盈巧樣妝,捏成狐媚把人傷。含情一笑兇于虎,斷送人間幾玉郎?!甭洹按蠓病钡\紅篆書款。
汪野亭(1884~1942年),字平,字鑒,號傳芳居士,江西樂平人。其花鳥、山水皆工。瓷器繪畫技法上擅長采用油料,以水粉敷色,使得作品別具一格。特別是他的山水意境天然,為后人所仰重、仿效,并且一直影響至今。其創(chuàng)作的粉彩山水瓷板一套(圖3),尺寸72×8.5厘米,2005年上海信仁拍賣公司以275萬元拍賣成交。此套瓷板一共4塊,為汪野亭先生早年(民國15年,1926年)力作。其色調鮮而不艷,非常協(xié)調。筆法工整細致,構圖層次分明,春夏秋冬四季之韻盡收其間。畫面秀美而大氣,寧淡而悠遠,堪稱精品中的精品。
鄧碧珊(1874~1930年),字壁寰,號鐵肩子,堂號晴窗讀書樓。清末秀才,江西余干人。他是陶瓷肖像畫的發(fā)明人,并且專功魚藻,兼畫花鳥。其作品格調高雅,個性鮮明,散發(fā)著濃厚的書卷氣。所繪粉彩魚藻瓷板一對(圖4),尺寸32×21厘米,2006年北京誠軒拍賣公司以6.3萬元拍賣成交。此兩塊瓷板一塊繪兩條鱖魚結伴游于水藻之間,并題曰“忽見輕條初出水,落花為雨過癹塘。丙寅年孟春月之三日,玉亭鄧碧珊畫于昌江客次”;另一塊繪兩條鯉魚于水藻、浮萍之間相對嬉戲,題曰“逐隊隨群樂自如,桃花浪暖變形軀。丙寅年孟春月中殯之三日,玉亭鄧碧珊畫于昌江之客次”。兩塊均落“碧珊”印款。瓷板白釉清澈,彩釉亮麗,繪工細膩,筆趣優(yōu)雅,不見漣漪而僅以水藻游魚即現(xiàn)碧波之韻,足見畫工之高超。原配木框。
畢伯濤(1886~1962年),號黃山樵子,安徽歙縣人。初學畫從師于都陽畫家張云山,后在景德鎮(zhèn)專攻粉彩瓷繪,擅畫翎毛花卉。其作品極富生活氣息,且多標新立異。畫風俊逸清新,別具一格。作品粉彩芙蓉翠鳥瓷板(圖5),尺寸為39×26厘米,2010年中國嘉德拍賣公司以10.3萬元拍賣成交。題識“蓉花開放秋紅艷,翠鳥飛飛任停之,仿新羅山人之法。古歙伯濤畢達并句”“濤”字鈐印。
何許人(1882~1940年),別名花滋,安徽南陵人。他不但是景德鎮(zhèn)陶瓷的仿古高手,而且自己開設“紅店”自產(chǎn)自銷。曾在北京客居數(shù)年,擴大了自己的繪畫視野和審美情趣。其作品結構緊湊,構圖大方,用筆流暢。所繪《孤山放鶴》瓷板(圖6),尺寸41×27厘米,2006年十竹齋拍賣公司以24.2萬元拍賣成交。該作品中的雪景,意境沉靜、蒼茫、空靈;樹的枝葉穿插、前后層次、曲折走向十分生動。
程意亭,原名體孚,別名甫,后改名意亭。齋名佩古,別號翥山樵子。江西樂平人。1911年師從張曉耕、潘匋宇。1914年從事瓷上繪畫,畫風追崇宮廷畫師蔣南沙。曾經(jīng)從事過花鳥畫專業(yè)教學和陶瓷繪畫顏料配色的研究。1925~1935年是程意亭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傳世的許多精品均是這一時期的作品,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獎。作品粉彩花鳥瓷板(圖7),尺寸41×27厘米,鈐“程意亭”和“意亭”印。2012年中國嘉德拍賣公司以4.37萬元拍賣成交。
劉雨岑(1904~1969年),原名玉成,后改雨岑、雨誠。齋名覺庵,別號澹湖魚。安徽太平人,客居江西鄱陽。擅長花鳥,作品設色清雅,布局簡潔,神形兼?zhèn)?,雅俗共賞。尤其是他創(chuàng)造的“洗染”技法極具特色。作品粉彩《大吉圖》瓷板(圖8),尺寸為38 ×25厘米,2007年北京匡時國際拍賣公司以17.6萬元拍賣成交。該作品是劉雨岑最擅長的粉彩雄雞題材。圖中的菊花,即采用“洗染”技法,先用玻璃白打底,再用黃彩去點,粉在下,黃在上,以水洗開,發(fā)色鮮艷。畫面題款“壯公處長惠存,葉萼敬贈。戊寅嘉平月澹湖漁劉雨岑擬新羅山人大意于朱山之覺盦”。
徐仲南(l872~l952年),名陵,字仲南,號竹里老人,齋名棲碧山館,江西南昌人。曾經(jīng)任職于江西瓷業(yè)公司從事美術陶瓷的管理。工于松竹,格調淡雅,自成一派。所畫粉彩《蒼松圖》瓷板(圖9),尺寸43×29.5厘米,2013年北京匡時國際拍賣公司春拍以8.97萬元成交??钭R“老龍擎出夜明珠”,有“仲南書畫、徐陔之印”鈐印。
田鶴仙(l894~l952年),原名田世青,后改為田青,字鶴仙,號荒園老梅,齋名古石,浙江紹興人。曾任江西瓷業(yè)公司夜校教員。他先攻山水,后轉花卉,所繪梅花獨步一時,深得元代畫家王冕之精髓。作品粉彩梅花瓷板(圖10),尺寸38×24.5厘米,2012年中國嘉德拍賣公司以80.5萬元拍賣成交。題識“橫斜千萬枝,寒色都在水。曉日上溪梁,冰澌開杖底。故人多遠方,得似梅花邇。寧復畏春寒,草堂臥不起。仿元人王元章法,民國乙亥(1935年)春三月清明后二日古越梅花主人鶴仙田青寫”,有“田印”“鶴仙”鈐印。
從“珠山八友”的瓷板畫作中看到,人物畫以王琦和王大凡的作品最有建樹,山水畫中以何許人和汪野亭的作品最具特色。而田鶴仙專攻梅花,鄧碧珊流連漁藻,程意亭屬意花鳥,畢伯濤眷戀翎毛花卉,劉雨岑鐘情水點桃花,徐仲南工于松竹。雖然“珠山八友”的瓷板畫題材各有側重,技法各具特點,但是他們所繪作品均具有藝術感染力,在中國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珠山八友”都認定文人畫是中國繪畫藝術最優(yōu)秀的代表,于是乎他們從中國文人畫中汲取營養(yǎng),豐富了陶瓷繪畫的創(chuàng)作,拓展了陶瓷文人畫之路。
“珠山八友”各自的藝術特點
王琦開創(chuàng)了在瓷板畫上以寫意手法表現(xiàn)人物風姿的先河,如2013年中國嘉德以92萬元拍賣成交的《糊涂即是仙》粉彩瓷板(圖11,尺寸39.5×25.8 厘米)。王大凡則獨創(chuàng)出不用玻璃白打底的落地彩手法。鄧碧珊是第一個在瓷板上成功地勾畫人物肖像的畫家。汪野亭則以類似潑墨法的墨彩繪瓷技法,給山水作品注入新的生機,像2012年中國嘉德以28.75萬元拍賣成交的《竹籬茅舍風光好》粉彩瓷板(圖12,尺寸39×25.5厘米)。劉雨岑更憑借自己深厚的功底,發(fā)明了水點桃花的絕技。另外五位是瓷板花鳥畫家。徐仲南的高雅清朗之氣(圖13,2012年北京萬隆以57.5萬元拍賣成交,尺寸25×37厘米),田鶴仙的古樸豪放之勢,畢伯濤的別致淡雅之韻(圖14,2012年北京匡時以20.7萬元拍賣成交,尺寸24×38厘米),劉雨岑的清新典雅之風,程意亭的華麗重彩之神,為各自的藝術特點。
“珠山八友”作品的市場行情
由于收藏觀念的轉變以及理性投資的原因,現(xiàn)在收藏界已將瓷器的搜索目標從明清官窯轉向民國精品。而民國時期最負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畫成為了收藏家競購的熱門藏品,成為各大、中型拍賣會的主角之一。民國瓷板畫目前在藝術市場中仍處于價值被低估的狀態(tài),今后無疑將成為一大熱點及亮點。
“珠山八友”瓷板畫在今天已經(jīng)是一種文化符號,代表的是一個時代的瓷繪藝術。近年來景德鎮(zhèn)陶瓷館先后在北京、天津、杭州、南昌以及香港、澳門舉辦“珠山八友”專題展,加之有關圖書的問世,人們對于“珠山八友”瓷板藝術的認識亦提升了一個高度,藏家也開始瞄準“珠山八友”的瓷板畫。
綜觀近幾年的拍賣數(shù)據(jù),“珠山八友” 瓷板畫作品的成交額在逐年攀升:2008年上海崇德拍賣的王琦粉彩瓷板《漁翁圖》以241.5萬元成交(圖15);2009年上海崇源拍賣的王大凡一件《黃山四千仞》瓷板拍出780萬元的高價。特別是在2011年的嘉德春季拍賣會上,王大凡粉彩瓷板《禹王治水圖》(圖16)以920萬元創(chuàng)個人成交紀錄。短短幾年中,從幾萬元成交價到2011年的近千萬元,并非偶然現(xiàn)象。究其原因,是由于“珠山八友”的瓷板畫有著雄厚的投資潛力。對于存世量屈指可數(shù)的“珠山八友”瓷板畫真品來說,它就如“原始股”,升值空間很大。從市場價位來看,目前“珠山八友”瓷板畫的價格遠遠低于當年同時期、同名氣的畫家的價格,可以斷言,“珠山八友”的瓷板畫還具有廣闊的升值空間。
五招防偽“必殺技”
第一招:看所用瓷板?!爸樯桨擞选彼貌牧鲜紫榷冀?jīng)過嚴格挑選,瓷板均要求胎質細膩,制造規(guī)整,厚薄均勻,絕對不允許有任何瑕疵。如果看到瓷板胎質粗松,燒制變形,厚薄不勻,基本上可斷定為偽作。
第二招:看作者題款?!爸樯桨擞选钡淖髌范际蔷?,雖然他們創(chuàng)作的風格迥異,但作品上的題款均揮灑自如。如果書法生硬拘謹,那就絕對不會是真跡。另外,雖然“珠山八友”作品中有時也出現(xiàn)簡化字,但出現(xiàn)的幾率很小。如果發(fā)現(xiàn)有現(xiàn)在的簡化字,就要懷疑是贗品了。
第三招:看作品品相。民國距今的時間不算很長,“珠山八友”作畫所用的材料又經(jīng)過了反復挑選,因此畫面一般都還保持得光澤亮麗,圖文清晰。如果出現(xiàn)題款文字磨損,或者畫面脫彩、模糊不清的現(xiàn)象,一般可以認為是故意作舊造假。
第四招:看落款紀年。有的造假者不了解“珠山八友”的生卒,在落款上隨意選擇一個干支年款湊數(shù)。如果發(fā)現(xiàn)有“珠山八友”卒后的年款,肯定是偽作無疑。
第五招:看繪畫風格。“珠山八友”的每幅瓷板畫都十分精美,生氣盎然,而偽作一般生硬造作,死氣沉沉,絲毫沒有半點大家風范。然而對少數(shù)臨摹極精的“高仿”,就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細觀察,必會發(fā)現(xiàn)其蛛絲馬跡。 責編 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