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精齒輪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 210012) 張 偉 朱百智 郭祺龍 李朝青 石衛(wèi)星
某公司常用滲碳材料為20CrNi2Mo、17Cr2Ni2Mo(17CrNiMo6,18CrNiMo7-6),在日常滲碳淬火過程中,偶爾會發(fā)生碳勢失控,碳化物超標的現(xiàn)象,如何有效消除碳化物又能保證表面硬度,是技術難點。結合多年來消除碳化物的經(jīng)驗,本文總結了一套相對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碳化物分兩種,塊狀系碳化物和網(wǎng)狀系碳化物,在強滲和擴散階段碳勢失控常形成塊狀系碳化物,而在降溫過程中,在碳勢失控或冷速較慢的情況下常形成網(wǎng)狀系碳化物,淬火過程中若碳勢過高有時也會形成網(wǎng)狀系碳化物。
根據(jù)GB/T25744-2010,碳化物1~3級為合格,表面硬度≥58HRC為合格。
圖1為該公司常規(guī)熱處理滲碳淬火工藝曲線,滲碳溫度為930℃,淬火溫度為830℃。
圖1 常規(guī)工藝曲線
對于兩種材料滲碳淬火過程中常規(guī)碳勢見表1。
表1 常規(guī)碳勢 (%)
不良碳化物常規(guī)的消除方法是將工件重新加熱到滲碳溫度,進行高溫退火,使其溶化消除后,再加熱進行淬火,但缺點是處理周期長,工件表面會有較嚴重的氧化脫碳層,且硬度很難達到58HRC以上。而本文總結并設計的消除兩類不良碳化物的工藝方法,既可以縮短不良碳化物處理周期,又能保護表面不被氧化,保證工件表面硬度。
(1)消除網(wǎng)狀碳化物的方法 工藝1:將淬火溫度由830℃提高到850℃,降低淬火碳勢(見表2),使碳化物有效溶解。全過程以氮氣為保護氣體,甲醇為載氣,異丙醇為富化氣體。
表2 淬火碳勢調整
隨爐試樣經(jīng)過工藝1處理,經(jīng)金相顯微硬度儀觀測后,網(wǎng)狀碳化物基本消除(見表3),并呈顆粒狀彌散分布,金相對比如圖2所示。
表3 工藝1處理網(wǎng)狀碳化物
圖2 網(wǎng)狀碳化物消除前后金相組織對比
本文嘗試用工藝1消除塊狀碳化物,消除效果不明顯,仍為3~4級,呈尖角塊狀分布,見表4。
表4 工藝1處理塊狀碳化物
(2)消除塊狀碳化物的方法 工藝2:通過升溫到(920±10)℃,降低碳勢(碳勢參數(shù)見表2),使碳化物有效溶解后,再降溫到淬火溫度淬火,降溫過程需開快冷風機以確保降溫速度,全過程以氮氣為保護氣體,甲醇為載氣,異丙醇為富化氣體,工藝曲線如圖3所示。
圖3 消除塊狀碳化物的工藝曲線
經(jīng)過工藝2處理后,隨爐試樣經(jīng)金相顯微硬度儀檢測后,兩種不良碳化物均一次性消除,但殘留奧氏體等級在4~5級,分析原因是由于經(jīng)過(920±10)℃保溫后隨爐降溫到830℃過程中,由于表面含碳量較高,降低了Ms點,因而組織中保留較多殘留奧氏體,導致表面硬度為56~57HRC,通過延長低溫回火時間到48h以上,或提高低溫回火溫度到220℃,殘留奧氏體數(shù)量可降低到15%以內(2~3級),同時表面硬度可達到58HRC以上(見表5、表6),工件表面無明顯的氧化脫碳現(xiàn)象。
表5 網(wǎng)狀碳化物
表6 塊狀碳化物
金相對比如圖4、圖5如示,經(jīng)過工藝2處理后,塊狀碳化物基本消除,呈彌散分布。
圖4 塊狀碳化物金相組織對比
圖5 殘留奧氏體對比
針對本文討論的兩種材料20C r N i2M o、17Cr2Ni2Mo,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對于網(wǎng)狀系碳化物,使用850℃保溫淬火,適當降低淬火碳勢,即可保證碳化物1~2級,表面硬度58HRC以上。
(2)對于塊狀系碳化物,使用(920±10)℃+830℃保溫淬火,適當降低淬火碳勢,同時使用220℃低溫回火,即可保證碳化物1~2級,表面硬度58HRC以上。
(3)通過使用上述工藝對不良碳化物進行處理,工件表面金相組織形態(tài)符合GB/T25744-2010,表面硬度符合客戶要求,同時縮短了處理周期。(201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