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昕
2014精彩天象早知道
□ 李 昕
諸多天象中,最重要的非日食和月食莫屬,而其中日全食可謂天象之王,為每個天文愛好者所向往。遺憾的是,2014年全球范圍內(nèi)都沒有日全食發(fā)生,大家要想觀測則要等到2015年3月20日,屆時一次日全食將在北冰洋上演。2014年共有兩次日食和兩次月食,日食包括1次日環(huán)食和1次日偏食,而這兩次日食我國都不可見。兩次月食則都是月全食,其中10月8日的那次我國可見,但只有部分地區(qū)觀測條件尚可。
2014年的第一次月全食發(fā)生在北京時間4月15日,主要的可見區(qū)域有北美洲大部、南美洲西南部、太平洋海域以及南極洲。半影月食開始于北京時間12時52分,初虧時刻為13時58分,食既開始于15時06分,食甚發(fā)生于15時46分,生光時刻為16時25分。由于本次月食月面中心距離地影中心不是很近,食分只有1.29,全食持續(xù)的時間也不太長。直到17時33分復(fù)圓時刻,我國全境月球都沒有升起。最后的半影月食結(jié)束于18時39分,我國只有東部不多的地區(qū)在此之前能看到月亮。
月球繞地球公轉(zhuǎn)的軌道我們稱之為白道,在天球上,白道與太陽周年視運動的軌道——黃道是兩個不重合的大圓,它們有兩個交點,即升交點和降交點。如果太陽和月球同時位于一個交點附近,就會發(fā)生日食。而在此之前或之后的半個月左右,月球運動到另一個交點附近時,就有可能會發(fā)生月食。這也就是日食和月食往往相隔半個月發(fā)生的原因。4月15日月全食發(fā)生14天后,在遙遠的南極洲大陸,有一塊極小的區(qū)域可以觀測到一次日環(huán)食,而在印度洋東南部、亞州極東南部、大洋洲西部和南極洲部分地區(qū)可以觀測到日偏食。
本次日食開始于北京時間4月29日11時53分,結(jié)束于16時15分??梢姯h(huán)食區(qū)域是一個很小的扇形,食分最大地點的太陽高度很低,只能看到1分鐘左右的日環(huán)食。
2014年4月29日日環(huán)食(東經(jīng)120°標準時)
日出前的月食。Roger N. Clark 2011年12月10日攝于美國科羅拉多州。
不知不覺,2014年的日歷已經(jīng)翻開,新一年的精彩天象也將逐一上演。下面就來列數(shù)一下2014年重要的天象信息,希望能為大家的天文觀測提供一些幫助。
月全食發(fā)生時,只有經(jīng)地球大氣折射的波長較長的太陽光會照射到月面上,這時的月亮?xí)黠@變成紅銅色,呈現(xiàn)出另一種美。相信2011年12月10日那次壯觀的月全食至今還令大家印象深刻,而在2014年,又一次月全食將在我國可見。
2014年10月8日的這次月全食食分其實還不及4月15日那次,只有1.17,這也意味著全食持續(xù)時間更短。但幸運的是全食發(fā)生時,我國除新疆、西藏西部以外的大部分地區(qū)月球都已升起,而越往東觀測條件越好。這次月食,在亞洲大部、印度洋東部、北冰洋、太平洋、南極洲極小部分、北美洲大部、南美洲西部和大西洋西部可以看到。半影月食開始于16時14分,此時我國境內(nèi)還不可觀測。到17時14分初虧時我國東北大部分地區(qū)月球就已升起。全食階段開始于18時25分,這時我國東部大部分地區(qū)都可以觀測了。全食持續(xù)將近1個小時,到19時25分生光時,北京地區(qū)月球的地平高度已達19°左右。到了20時35分復(fù)圓時刻,我國全境就都能觀測了。月偏食階段的前后都會伴有半影月食,但此時我們只能感受到月面亮度較正常滿月時稍有減弱,觀測價值并不大。本次月食最后的半影月食將在21時35分結(jié)束。
2011年12月10日月全食,筆者拍攝于北京天文館。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地球大氣的存在,地球本影和半影并無非常明確的邊界,因此在月食的幾個關(guān)鍵時間點上,我們也不會觀測到月面有明顯的突變,這點與日食有很大區(qū)別。
2014年10月24日日偏食(東經(jīng)120°標準時)
2014年的最后一次日食,是發(fā)生在北京時間10月24日的日偏食。可惜本次日食繼續(xù)與我國無緣,北美洲大部可觀測偏食全過程或帶食日落,俄羅斯的極東部可以觀測到帶食日出。
在2012年5月20日的日環(huán)食之后,日食天象已經(jīng)告別了我國一段時間。接下來再有我國觀測條件較好的日食,哪怕是日偏食,都需要再等兩年。2016年3月9日,將發(fā)生一次印度尼西亞及太平洋區(qū)域可見的日全食,而我國也只有部分地區(qū)可以觀測到食分不大的偏食。建議有條件的鐵桿天文愛好者,到那時還是出國去看日全食吧。
在精彩天象比較貧乏的時期,觀測月球和行星就成了大多數(shù)天文愛好者的首選。對于月球來說,在娥眉月和上弦期間觀測是不錯的選擇。滿月由于亮度較高,如果不采用減光措施的話在望遠鏡里會非?;窝?。當然,如果你能起個大早的話,下弦月和殘月也是很好的觀測目標。行星中水星比較有利的觀測時機在大距前后,金星的可觀測時間則更長。地外行星在沖日期間整夜可見,而其中天王星、海王星肉眼不可見,我們要想觀測則需要借助天文望遠鏡。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幾顆行星在2014年的可見情況。
由于距離太陽較近,水星是行星中最難得一見的。當它運行到半個會合周期內(nèi)與太陽角距離最大的位置,也就是大距的前后,我們將有機會觀測到它。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日全食發(fā)生期間,由于天空變暗,也有可能看到水星。
水星繞日公轉(zhuǎn)周期約為88天,與地球的會合周期約116天,因此一年中會出現(xiàn)6至7次大距。由于水星與太陽赤緯關(guān)系的因素,對于地球不同位置并非每次大距它的觀測條件都很好。2014年水星有6次大距,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qū)其中4次觀測條件不錯。
1月31日水星將迎來年內(nèi)第一次東大距,屆時與太陽的最大角距離為18°,在北緯40°地區(qū)(以下若無另行說明,緯度皆為北緯40°)當天日沒時的地平高度約16°,亮度約-0.5等,是2014年觀測水星的第一次較佳時機。到了2月上旬,水星將逐漸靠近太陽,不宜觀測。2014年水星的的第二次大距,是發(fā)生在3月14日的西大距,盡管此次水星與太陽的角距離可達28°,但在日出時的地平高度只有10°,觀測條件不好。當5月25日第二次東大距時,水星與太陽最大角距離為23°,日落時出現(xiàn)在西方天空中,地平高度可達19°,是年內(nèi)觀測水星的第二個有利時機。7月13日水星將再次到達西大距,與太陽的最大角距為21°,日出時地平高度約15°,亮度約+0.4 等,是2014年觀測水星的第三個好時期。9月22日水星又達東大距,與太陽的角距為26°,但由于赤緯低于太陽,日沒時的地平高度僅約8°,難以觀測。2014年水星的最后一次大距是11月1日的西大距,屆時與太陽的角距離為19°,日出時的地平高度可達17°,是年內(nèi)觀測水星最后的機會。
金星距離地球較近,且表面大氣反照率很高,因此多數(shù)情況下它是我們能觀測到的僅次于太陽和月球第三明亮的自然天體。金星的公轉(zhuǎn)周期為225天,與地球的會合周期約584天。與水星一樣,金星從東大距到西大距的時間間隔較小,而從西大距到下一次東大距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對于地球上的觀測者而言,金星與太陽的最大角距不超過47°,因此只有在黎明前或黃昏后才能看到它。
2014年1月至9月,金星都是晨星,我們在日出前的東方天空中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它。10月25日金星上合日,淹沒在太陽的光輝之中,無法觀測。11月之后一直到年底,金星轉(zhuǎn)為昏星,但由于仍然靠近太陽,觀測條件不好。金星在2014年會發(fā)生一次大距,即3月23日的西大距,屆時它與太陽的最大角距為47°。其實對于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來說,全年金星觀測條件最好的時期是在大距前的2月份。2月初金星在日出時的地平高度最高,達到23°。2月15日金星達到本次出現(xiàn)在太陽西側(cè)最高的亮度,約為-4.8 等,日出時在東南方天空熠熠閃光。
火星距離地球也不算太遠,其巖石表面在太陽的照射下呈現(xiàn)出紅色,因此在夜空中也分外顯眼。與水星、金星不同,火星這樣的地外行星的觀測不會受到與太陽角距離的限制,在深夜我們也能看到它。但火星與地球的會合周期長約780天,因此它沖日的間隔時間也比較長。2013年一整年火星都沒有沖日,上一次的火星沖日發(fā)生在2012年3月4日。
2014年4月9日,火星將再次迎來沖日,此時它位于室女座天區(qū),亮度可達-1.5等,日落時即從東方升起,整夜可見。由于公轉(zhuǎn)軌道并非正圓,每次火星沖日它與地球的距離不盡相同。2003年8月27日火星沖日期間,它距地球約5575.8萬千米,為6萬年來最短距離。當時火星的視直徑達到了25″,亮度-2.9等。這樣距離較近的火星沖日我們稱之為大沖。本次沖日期間火星距離地球9300萬千米,視直徑只有可憐的14″,只能算是一次“小沖”。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時間火星北極區(qū)域會有較大部分朝向地球,如果使用較大口徑望遠鏡進行觀測的話,就有可能看到明顯的極冠。
2014年4月9日火星沖日期間的狀態(tài),Starry night Pro6.0模擬。
2014年2月15日日出前金星出現(xiàn)在東南方天空示意圖
與上面介紹的三顆行星相比,木星距離我們要遠得多,最近時也有6億多千米。但木星個頭很大,而且大氣反照率也很高,因此在夜空中它也非常明亮。木星的公轉(zhuǎn)周期大約是11.9個地球年,會合周期差不多是13個月。2013年木星沒有沖日,在2014年初,它即迎來了沖日。
1月6日沖日期間,木星位于雙子座天區(qū),亮度可達-2.7等。雙子座是黃道上赤緯較高的區(qū)域,因此對于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qū)來說,本次沖日木星在午夜時地平高度很高,觀測條件非常理想。沖日過后木星的升起時間會逐漸提前,更適合前半夜觀測。7月25日木星合日,前后大約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我們都難以觀測到它。到了9月份以后,木星會在后半夜升起,黎明前的觀測條件還是不錯的。
土星是太陽系中體積和質(zhì)量僅次于木星的第二大行星,它更以擁有明亮的光環(huán)而被譽為最美的行星。2014年1月至4月,土星升起的時間會逐漸提前,可觀測時間也越來越長。5月11日土星沖日期間,它位于天秤座天區(qū),亮度約為0.1等,整夜可見。此后一直到9月,土星更適合前半夜觀測。11月18日土星合日,無法觀測。12月之后,土星會在日出前升起,可觀測時間依然較短。
土星的光環(huán)由細小的石塊和冰塊組成,雖然寬闊但很薄,物質(zhì)密集區(qū)域的平均厚度只有10千米左右。如果它正好平行于我們的視線方向,就會“消失”。土星的赤道面與黃道面的夾角約為26.7°,因此從地球上看,土星光環(huán)會呈現(xiàn)出南北方向的擺動,這就造成了其形狀看上去會有周期性的變化。從光環(huán)出現(xiàn)向北傾斜的最大角度,到下次向北傾斜的最大角度,時間間隔大約與它的公轉(zhuǎn)周期相同,也就是29.5年,期間土星環(huán)會經(jīng)歷兩次“消失”的時期。2008年底至2009年9月就是其消失的一段時期。2014年,土星光環(huán)正逐漸接近向南傾斜的最大角度,在此期間我們可以看到很大范圍的環(huán)面。
通常我們將太陽系內(nèi)天體黃經(jīng)相同的天象稱為“相合”,例如行星相合以及行星合月。由于行星在黃道附近的視運動速度不同,它們之間的“合”是常有的事。但肉眼可見的亮行星發(fā)生角距離較近且觀測條件不錯的“合”還是比較罕見的。目前觀測類似行星相合天象的科研意義已經(jīng)不大,僅剩的只有觀賞價值了。
在英國賽爾西拍攝的月亮掠掩土星,圖片來自NASA每日天文一圖北京天文館鏡像。
2014年觀測條件不錯的行星相合有兩次,分別是8月18日的金木相合以及8月25日的火土相合。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次行星相合僅間隔1周多,再加上8月中旬的英仙座流星雨,2014年8月的天空絕對不乏看點。8月中下旬,金星和木星這兩顆最亮的行星將結(jié)伴出現(xiàn)在日出前的東方低空中。兩者角距離最近時只有不到12′,發(fā)生在北京時間18日中午13時左右。而當天清晨我們可以觀測時,它們相隔大約20′。雖然本次金木相合期間它們與太陽的角距離還是有些近,但由于金星亮度可達-3.9等,木星也有-1.8等,在晨曦中找到它們還是比較容易的。殘月將在8月24日運行到這片天區(qū),與它們組成金木合月天象。金木相合尚未謝幕,火土相合便接踵而來。其實類似的地外行星相合發(fā)生的頻率相對較低,而且本次火土相合觀測條件很好。此時的火星合土星都位于天秤座,與銀河的中心區(qū)域間隔不遠。而兩者亮度接近,都差不多是0.6等,但火星發(fā)紅而土星顏色偏黃,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8月25日黃昏時,它們會出現(xiàn)在西南方的低空中,屆時角距離約3°多。其實在前后1個月左右的時間里,它們的角距離都比較小,很容易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8月31日娥眉月也會來湊個熱鬧,一個“小眼睛”版的“笑臉”將出現(xiàn)在天空中。
2014年8月24日清晨東方低空中的金木合月示意圖
除了行星彼此間的相合外,2014年還有一次行星與恒星相合也值得關(guān)注,那便是9月28日的火星合心宿二天象。心宿二是天蝎座α星的中國名字,由于顏色發(fā)紅,在我國古代又被稱為“大火”。而紅色的火星自古就是陽剛的象征,它的另一個中國名字是“熒惑”。大火和熒惑雖然一個是恒星一個是行星,但亮度和顏色又都十分相近。我們的祖先早已注意到兩火相合這樣有趣的天象了。到時候一定要找個遠離光污染的地方,試試分辨出哪個是熒惑,哪個是大火吧。
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遠日氣態(tài)行星,雖然個頭不小,但因距離太遠,所以我們無法直接用肉眼觀測。由于公轉(zhuǎn)周期很長,它們每年都會有沖日。
2014年的天王星沖日發(fā)生在10月8日,此時它正位于雙魚座天區(qū),亮度約為5.7等。當晚它與月全食食甚時月面中心的角距離只有1°多,在月全食初虧前后地球上的一些地方還能觀測到月掩天王星,大家可以在此期間嘗試用望遠鏡來尋找它的蹤跡。
海王星距離地球非常遙遠,大約45億千米,在大口徑望遠鏡中,它呈海藍色。2014年8月29日海王星將達到?jīng)_日,此時它位于寶瓶座天區(qū)。雖然整夜可見,但亮度只有7.8等,觀測它對設(shè)備的要求比較高。
2013年里,C/2011 L4(Pan-STARRS)可謂意外之喜,C/2012 S1(ISON)令人滿懷期待卻又無限失望,最終C/2013 R1(Lovejoy)在年底稍稍安慰了一下大家失望的情緒。而根據(jù)目前的預(yù)報,2014年不會有較亮的彗星出現(xiàn)?;貧w的周期彗星中名氣最大的要數(shù)17P/ Holmes,2007年10月的突然爆發(fā)令它知名度大增。2014年3月27日它將通過近日點,但亮度應(yīng)該不會達到肉眼可見的程度。
目前已知將在2014年回歸的彗星還有15P/Finlay、289P/Blanpain、290P/Jager等,大家要觀測它們恐怕都要借助望遠鏡。相比之下C/2012 K1 (Pan-STARRS)更值得期待,它將于8月27日過近日點,在此之前比較適合北半球觀測,樂觀估計亮度可達6等左右。此外,2013年12月過近日點的彗星C/2013 R1(Lovejoy)還將在2014年1月至2月份活躍一段時間,大家可以在武仙座、蛇夫座天區(qū)附近找到它。
2007年出現(xiàn)爆發(fā)時的17P/Holmes彗星,Ivan Eder攝,圖片來自NASA每日一圖北京天文館鏡像。
對于一般的公眾來說,每年值得觀測的流星雨也就是象限儀、英仙、雙子這“老三樣”。它們極大時每小時的流量都可達100以上,具體觀測條件的好壞主要取決于月光影響,極大時刻是否合適,以及輻射點地平高度等因素。
2012年8月12日清晨拍攝于奧地利Albrechtsberg古堡上空的英仙座流星。Sebastian Voltmer攝。
2014年這“老三樣”中象限儀流星雨的觀測條件最好,其極大將出現(xiàn)在北京時間1月4日凌晨3點左右。此時娥眉月會早早落下,完全不影響觀測,而且對于我國來說極大時刻輻射點已經(jīng)升得較高。當然,觀測象限儀流星雨最大的敵人還是寒冷的天氣,如果想去觀測的話一定要注意保暖。
英仙座流星雨依然會在8月中旬迎來極大,具體時間為13日凌晨至下午。但當天正值農(nóng)歷十八,月光幾乎影響整夜的觀測。雖然皓月當空,但英仙座流星雨畢竟流量穩(wěn)定,且亮流星較多,還是值得欣賞的。
2014年雙子座流星雨的極大將出現(xiàn)在12月14日20時,此時輻射點雖不太高,但畢竟農(nóng)歷廿三的下弦月還未升起,觀測條件也不錯。隨著午夜前后月亮升起,繼續(xù)觀測的意義也不大了。
2014年還將有一個令人振奮的精彩天象,那就是彗星209P/ LINEAR為我們帶來的流星雨。這顆彗星的回歸周期是5年,將在2014年5月6日通過近日點。5月29日它距離地球只有0.055個天文單位。但由于本身亮度不大,又距離太陽很近,觀測條件不好。但俄羅斯天文學(xué)家Mikhail Maslov預(yù)測地球?qū)⒃诒本r間5月24日15時至16時穿過其留下的塵埃帶。屆時將會出現(xiàn)每小時流量在100至400顆以上的流星雨,甚至可能達到流星暴雨級別。這個流星雨的輻射點將位于天貓座、大熊座和鹿豹座之間。當然,該流星雨流量固然可能很大但持續(xù)時間不會太長,這個極大時間明顯更適合北美洲地區(qū)的觀測。如果我們錯過了這次,很可能在有生之年里都不會再看到流星暴雨了。
說到這兒,大家是不是有了飛到美國看一次流星雨的沖動了呢?其實天文觀測一定要量力而行,璀璨的星空就是最精彩的天象。在天幕之下欣賞繁星,下一秒即將出現(xiàn)的流星就是我們的期待。最后祝大家2014年觀星愉快!
2013年雙子座流星雨,Yuri Beletsky 攝。圖片來自NASA每日一圖北京天文館鏡像。
(責(zé)任編輯 張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