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菁
李問渠是民國時期寓陜著名書畫家、收藏家,陜西省圖書館善本藏書中有數(shù)種李問渠舊藏。
李問渠(1884~1964年),又名李集,號苦李,江蘇彭城(今徐州)人。富收藏,尤好宋元舊槧和明清聞人手札、字畫等。仕官來陜,以詩書琴畫廣交秦中名士,久則落籍長安,居西安五岳廟門,終老長安。自稱“準長安人”。
清末,李問渠與恩施樊樊山、長安劉春谷等公相交甚密,并隨樊公對西安較早的書畫組織——青門萍社(光緒初年成立,譚麟倡議)的后續(xù)復興出力尤多。1934年,得楊虎城、邵力子支持,與張寒杉、寇遐、陳堯廷、黨晴梵、李白瑜等創(chuàng)立西京金石書畫學會,編輯出版《西京金石書畫集》5期(自1934年4月至1936年11月)。學會以“由歷史研究而促進現(xiàn)代文化,由藝術(shù)熏陶而振起民族精神”為宗旨,在當時的陜西具有很大影響,并為日后崛起于此的長安畫派奠定了基礎(chǔ)。
李問渠是民國后期陜西頗有影響的品位較高的藏書家。其藏書1930年曾經(jīng)歷火厄,所有藏品付之一炬。1931年陜西名士景志伊為西安收藏家柯莘農(nóng)所著《葉語草堂金石文字存考》書稿題寫跋語記:“物皆聚于所好而其散壞也亦由之。江蘇李問渠好古書,聚明清兩代聞人手札數(shù)千通并宋元舊槧與廬服器,一旦比于絳云一炬?!敝笾匦陆吡λ亚螅粩?shù)年間,又小成規(guī)模。
民國時李問渠致力于陜西考古會之事,新中國成立后任職陜西文物部門。有傳李問渠服務于西安文物保護所時,長安陳少默、閻秉初曾隨其左右共事。20世紀80年代初,謠傳先生故宅拆遷在即,其后人惶惶出先生所藏,大多散入西安文物商店,又為廣州集雅齋揀選部分精者南去。
關(guān)于李問渠藏書的資料較少,陜西省圖書館善本藏書中有3種李問渠題跋,錄文于下:
1.《恥堂存稿》八卷,(宋)高斯得撰,清乾隆武英殿聚珍本
該書有3段跋文。
書前跋:
昔年所收舊書,多有似此裝訂者,不知誰氏藏本。茲于抗戰(zhàn)八年后復得此書,內(nèi)有咸陽李夢符藏印。夢符與先祖同登光緒癸未會榜,著《春冰室野乘》《郢云詞》等書,且為武英殿聚珍原本,尤可寶也。 準長安人記。
末鈐“李苦李也”朱文方印。
按:該清乾隆武英殿聚珍本《恥堂存稿》八卷是李岳瑞流出藏書,后為苦李問渠得。卷端鈐李岳瑞印,有“李岳瑞長壽年”“隴西伯子孟符”“愿為明鏡”“郢云精舍”“漕郎”等。
李岳瑞(1862~1927年),晚清著名學者和維新派人物。字孟符,號春冰,別號春冰室主、惜誦等,陜西咸陽人。清光緒九年(1883年)進士,任工部員外郎、總理衙門章京,兼辦鐵路礦物事,是光緒皇帝與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之間聯(lián)系的橋梁。變法失敗后,革職回鄉(xiāng)。著有《春冰室野乘》《悔逸齋筆乘》《郢云詞集》《國史讀本》等。陜西省圖書館藏有1964年所收李岳瑞家藏1萬余冊,是陜圖收購數(shù)量較大的一批私人藏書。該書因何入藏已無從查考,李氏藏書散而復聚,個中因緣令人感嘆。
書后跋:
聚珍版書,初印者甚佳,通行本皆不甚精。當時排手生疏,刻字亦不一致,且每字上下大小不一,故排版難以擠緊,字面欠平。此后仿印漸多,屢加改善,外版轉(zhuǎn)較內(nèi)版為精矣。
卷八《祭羅豫章先生文》末跋:
是文見《豫章先生文集》末卷,明謝氏翻刊元本。有“劉惟喆”“寶綸堂”兩印,書面署“甌香主人庚子涂月藏,簽標元本,此虎賁中郎者是也?!?/p>
下鈐“李問渠”朱文方印。
按:跋中提及的明謝氏翻刊元本《豫章先生文集》似為李問渠另一藏本,館藏未見。該書17卷,宋羅從彥撰,元曹道振編次校正,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謝鸞重校新刻。其狹行細字,字體圓湛,楮墨精麗,極似元本,故李問渠有“虎賁中郎”之嘆?!皠⑽﹩础钡炔刂魑纯?,下文《蘇長公合作集》也有劉惟喆印,曾經(jīng)劉惟喆遞藏。
2.《蘇長公合作》八卷,(宋)蘇軾撰,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四色套印本
題跋曰:
甚矣,人之不可以有嗜也。余嗜書,曾節(jié)衣縮食以購之,不遠千里而求之,積久充棟。一旦被火災,此書由窗口擲出得存,有佳于此者尚多,反不得存也。世尚新奇,古書將廢,每一展對,輒恨當時不聚財而聚書,插架紛紛,不能當米鹽用也。甚矣,人之不可以有嗜也。 苦李。
按:序上鈐“太(泰)山趙氏藏書”朱文長方印,從上而下有“仁圃藏書”朱文長方印、“古羊劉氏惟吉”白文長方印。卷端依次鈐“泰山趙氏藏書” “仁圃藏書”“劉氏惟喆鑒賞”白文方印、“中憲大夫”朱文方印。
該書應為1930年火災劫后幸存之物,李問渠故有此嘆。書經(jīng)趙國麟、劉惟喆遞藏?!疤┥节w氏藏書”“仁圃藏書”為趙國麟藏書印,“劉氏惟喆鑒賞”“中憲大夫”為劉惟喆藏書印。
劉惟喆資料無考。趙國麟(1673~1750年),字仁圃,清泰安人??滴醭M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趙國麟喜印,平生延人鐫石甚多,山東省圖書館藏有《仁圃印譜》(又名《泰安趙相國印譜》),收印400余方。
明凌啟康刻有《蘇長公集》《蘇長公小品》兩種套印本,較著名。趙國麟于兩種均藏,一為館藏這部,后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收藏。明天啟間凌啟康朱墨本《蘇長公小品》四卷八冊,鈐有“太山趙氏藏書”?。ā吨袊嗣翊髮W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頁199,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3.《牧齋有學集》五十卷,(清)錢謙益撰,清康熙三年(1664)刻本
題跋曰:
牧齋詩文曾遭毀禁,全集頗不易得。此牧翁自定本,而又為合陽康太乙舊藏,評語批點俱康氏手筆,挺秀可愛,故并具封面存之。太乙名乃心,字孟謀,康熙舉人,力學好古,隱居不仕。著有《毛詩箋》《莘野集》等書,與同邑王黃湄并稱。漁洋過秦,見其詩,益為延譽。秦人有“關(guān)中三李,不如一康”之語,士林推重如此。吾知后之人必有尚友康氏而寶愛此書者。 又滿巢主人苦李記。
按:此為康乃心舊藏。封面題“崆峒研閣藏書”,有“濂洛關(guān)閩后學”白文方印,序下“關(guān)中之學”朱文方印,“恥齋”葫蘆形印、“乃心之印”朱白相間方印,均為康氏藏印。卷端鈐問渠“李氏私印”白文方印。
康乃心(1643~1707年),字孟謀,又字太乙,號恥齋,合陽(今陜西合陽縣)人。好古敏求,崇程朱理學。晚清詩人顧曾烜《合陽雜詠》詩贊“太乙名高三李上”??滴跞迥晖跏康澐钍沟疥?,偶游薦福寺,壁觀太乙題詩為之傾倒,回京后逢人便談,太乙詩名遂大振??滴跞四赅l(xiāng)試中舉,隱居不仕,嘗與李颙(yóng)、李因篤、顧亭林等漫游大江南北。自儕于二曲弟子之列,家藏古籍七八千卷。著述宏富,有《莘野詩集》《毛詩箋》等傳世。
責編 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