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璞
驅動國家機器運轉的各部委機構,通常人們只會依照其職能記住它們的名字,也有人會想起它們那規(guī)格不一的白地黑字門牌。
不過,其中許多部委都有一個不常被人注意,但是能讓人迅速識別出的“LOGO”,也就是標識。而且,有的LOGO還被注冊成為商標。
有執(zhí)法性質的機構多采用國徽圖案
據記者的不完全統(tǒng)計,組成國務院的各部委以及國務院下屬的國家局、直屬機構、辦事機構當中,有超過一半的單位的對外顯著標識是國徽。
而在一些帶有執(zhí)法性質的機構,它們也會選擇采用國徽圖案作為標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簡單來說,就是國徽+專有標識。
比如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質檢局局徽由橄欖枝和長城圍成圓形,國徽位于圓形上方,下方是代表公正性和準確性的天平。
根據官方解釋,其中國徽表示質監(jiān)局依照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行使職權,維護國家利益,以表示該部委在主管全國商品檢驗、衛(wèi)生檢疫等工作時的態(tài)度。
2001年12月10日,質檢總局在同年由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和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合并并公開征集局徽,而最終并沒有找到滿意的作品,最后只能沿用出入境檢驗檢疫徽標。
在標識中出現(xiàn)國徽的還有公安部,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警徽。
警徽由國徽、盾牌、長城和松枝組成,其中用國徽強調人民警察是國家法律的捍衛(wèi)者。
除了采用國徽元素,有的部委標識還采用代表國家形象的元素五星。比如司法部。司法部標志以紅色盾牌為底,其中的五星照耀著長城,兩旁環(huán)繞橄欖枝。
比較特殊的是宗教局。宗教局新標識由橄欖枝環(huán)抱四色中國結,標識設計者、Highest公司設計師張軍告訴記者,出于宗教局同各大宗教團體方便打交道的考慮,所設計的標識有別于其他部委,是由橄欖枝環(huán)抱四色中國結。
部委標識更喜歡用英文縮寫,而不是拼音
從時間上看,大部分部委推出標識,是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前后。
2000年8月,國家統(tǒng)計局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局徽。事實上,在此之前統(tǒng)計局已有專屬標識由“統(tǒng)計”的漢語拼音首字母“T”和“J”組成。隨著國家統(tǒng)計局同國外機構合作交流的增多,傳統(tǒng)標志不利于在國際間的交流場合中使用。
最終,國家統(tǒng)計局在征集來的482件作品中,選擇了正邦公司的設計方案。方案將原先標識中的 “T”和“J”換成了中國政府統(tǒng)計局英文表示“China Statistics”的首字母“C”和“S”,并通過對字母的變形組成餅形圖,用統(tǒng)計元素來代表行業(yè)特征。
外事合作的需要使得越來越多的部委英文名的縮寫出現(xiàn)在標識中,相比方塊漢字,字母也更容易“拗”出造型,“畫”出更具體的形象,來契合部委的工作職能。
和“錢”打交道的部委都有標識
在各部委中,同經濟相關、與金融行業(yè)打交道的部委似乎都不缺標識。最早公開征集的是“發(fā)行貨幣”的中國人民銀行。1988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為慶祝成立40周年,在《金融時報》上發(fā)文,公開征集行徽圖樣。
在此之前,中國銀行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標志古錢形狀象征銀行,中間不貫通的“中”字代表中國。它不僅是中國第一個銀行標識,而且使得隨后出現(xiàn)的行徽紛紛加入古錢元素。
1988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在對征集來的700余幅圖稿挑選后,正式啟用由三個形狀似“人”字的布幣組成的圖形。三個布幣拼成“人”字外形,內部鏤空部分也呈現(xiàn)出“人”字圖樣,加上布幣本來的形狀,三個“人”字分別代表中國金融業(yè)的組成部分銀行機構、非銀行機構和保險業(yè)。
陳漢民是專業(yè)級設計師,中國工商銀行和農業(yè)銀行的標志,以及香港回歸的紫荊花標志也是由他一手設計完成的。
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行徽上的“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字同正在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幣上的字體完全相同。這是由于在第二套人民幣改革時,時任行長的南漢宸特地從故宮博物院借來一支宮廷用筆,請當時任金融研究員又擅長書法的馬文蔚先生題寫,這一字體在隨后的數(shù)次的人民幣改革中被保留。
在中國人民銀行之外,分管中國金融存款類機構、證券期貨市場和全國保險市場的三會銀監(jiān)會、證監(jiān)會和保監(jiān)會,也相繼擁有了自己的標識。
證監(jiān)會在2012年5月16日召開的第37屆年會上,首次啟用機構標識由三個紅色三角形構成“公”字,表示機構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不過這個標識從公布之初就成了股民們調侃的對象,三個連環(huán)套讓股民們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不景氣的股票市場,標識中的“死結”被引申為“套牢”之意。
相比之下,中國銀行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的標識就簡單明了,“CBRC”四個英文縮寫(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印在表示保護的紅色盾牌上,象征著銀監(jiān)會保護金融市場。保監(jiān)會的標識征集也于上個月中旬結束。
有的公安局領導分不清帽徽、警徽
《人民公安報》曾報道說,在公安系統(tǒng)中,有這樣一種頗為奇怪的現(xiàn)象:從普通民警到省、市、縣公安機關領導,有相當一部分人誤把人民警察的帽徽當成了警徽,他們因此把“帽徽”用到了公安機關的辦公大樓、禮堂、交通警示錐柱、警戒線……等該用警徽的地方,造成一些誤會。
比如有民眾曾向某報記者反映:長沙市北站路派出所外面大門所掛的國徽怎么是銀白色的?媒體報道說,這顯然是該派出所把帽徽掛到了大門上方,而民眾又把警徽與國徽混為一談。
《人民公安報》分析認為,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民警對警徽缺乏必要了解;其二是有相當一部分民警及領導誤以為警徽已做更新 2000年國慶節(jié)時,中國警方統(tǒng)一換99式警服,同時改用第十代帽徽。新帽徽和警徽形狀相似但有明顯差別:總體格調從彩色變成了全銀色,盾牌從實心變成了鏤空,盾牌外的麥穗變成了橄欖枝,帽徽底部多了一條寫有“警JINGCHA察”字樣的鏤空飄帶。
由于很多公安人員對警徽和帽徽缺乏必要的了解,結果導致如上所述的亂用帽徽的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甚至有的鬧出更大的笑話。
《三秦都市報》曾經報道稱,“在榆林市上郡路交警一大隊的辦公樓臨街房的墻上,有兩塊巨大的噴繪宣傳牌子,每塊牌子上都噴繪著一個足有2平方米大的‘警徽,圖案構成的元素主要有盾牌、國徽、拖拉機,外部由麥穗、谷穗半包圍著,但這并不是警徽,而是農機監(jiān)理標識。據了解,這兩塊牌子在那里‘站崗了半年多,經歷了上下班的警察、檢查慰問的領導等無數(shù)次的檢閱,竟然沒有人看出這個巨大‘警徽原來是錯的。”
摘編自2014年48期《壹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