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花
“寫作之愛”,借自本期譚金蕓老師《由“青蟲之愛”到“寫作之愛”》一文?!肚嘞x之愛》一文寫自己的女友因為母親的“愛護”從小懼怕蟲子,沒有辦法治好,后來她自己成了媽媽,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第一次看到蟲子就被嚇到,為了不把自己對蟲子的恐懼感遺傳給孩子,雖然她二十幾年來談“蟲”色變,當時也已經(jīng)被嚇得毛骨悚然,但是,偉大的母親還是親手將掉落身上的青蟲輕輕地取了下來。母愛讓她成功克服了對蟲子的恐懼。
這是一篇充滿愛的文章,這位勇敢、智慧的母親感動了讀者,也贏得了讀者的喝彩。譚金蕓老師在教授學(xué)生《青蟲之愛》這篇文章的時候,設(shè)置了一個又一個懸念,引學(xué)生到文中的每一處細節(jié),感悟、升華,讓大家完全進入畢淑敏筆下的《青蟲之愛》,讓愛的云朵籠罩孩子們的天空,讓孩子們被母愛折服與感動。
我很欣賞譚老師這樣的教法,整節(jié)課沒有過度的指導(dǎo),沒有新巧的樣式,甚至沒有什么精彩的語言,只是用一種舒緩的、自然的、有序的引導(dǎo),帶領(lǐng)孩子們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跌宕起伏中快樂地完成學(xué)習(xí)。譚老師總結(jié)說:熱愛,才會投入;投入,才會有奇跡。借助《青蟲之愛》,“我”實現(xiàn)了由“青蟲之愛”到“寫作之愛”的蛻變。
說到“寫作之愛”,我很自然地想起“寫作是什么”——這個被討論了無數(shù)次的話題。
理性一點說:寫作是人們運用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方式;寫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表達的過程;寫作是認知活動,是精神活動和生命活動……感性一點說:寫作就是生活,寫作是對生活的感悟;寫作就是情感,寫作就是自我真情的告白;寫作就是個性,就是自我生命在文字中的流動……
但是不管怎么說,寫作是什么,是一個“高大上”的命題。說得再多、再好,不落實到實踐中,寫作是什么就僅僅是一個概念而已。對于擅長寫作的孩子來說,寫作可能簡單到只是一種表達和分享的媒介;但對于不喜歡寫作的孩子來說,寫作是什么就顯得無關(guān)緊要了。
我想,拋開寫作之諸如詩興、個性、深刻性種種,寫作可以簡單到只是一種愛:熱愛生活、熱愛表達,熱愛分享,僅此而已。
寫作之愛,即愛寫作、愛表達、愛分享、愛生活。我們的作文課堂,沒有必要刻意地教授孩子們寫作是什么的概念,而應(yīng)該簡簡單單、純純粹粹地讓孩子們感受到寫作的樂趣,發(fā)現(xiàn)身邊細小的美好,感悟身邊微小的感動,教“活”的作文,培養(yǎng)孩子們成為一個生動的人,正如譚金蕓老師的指導(dǎo)課那樣。或者可以這樣說,寫作就是一種關(guān)愛,是一種對自身經(jīng)歷體驗的關(guān)愛,是對生命生生不已的關(guān)愛;而寫作課堂最應(yīng)該教給孩子們的是真誠地生活,積極地寫作,將寫作當成一種表達的需要和方式。只要人們能從寫作中體驗到幸福的感覺,便實現(xiàn)了寫作的全部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