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珊
當今,我們正處于一個價值多元的時代,一個以人為本的時代,強調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具有特殊的意義。價值引領是立德樹人的根本,教師是人類德行的守護者,守護人類值得為之奮斗的三大法寶——真、善、美,守護那些具有永恒意義的價值。教師無時無刻都不能忘卻自己作為學生成長領路人的職責,對用什么樣的價值觀影響和引領學生的發(fā)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 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價值引領和價值觀教育
現(xiàn)代知識論告訴我們,所有學科的知識就其結構而言,都可分為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表層結構揭示的是知識的表層意義,即知識(語言文字符號)本身的描述性或解釋性意義,它所反映的是“物理世界、社會世界和觀念世界的對象、情境和概念”。深層結構則是蘊含在知識中的一種價值傾向,它揭示的是知識的深層意義,即知識背后的文化意義和價值態(tài)度,它所反映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價值世界。就語文學科而言,任何文本都有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具體實在的文學層面,叩問作品文本意義的生成過程;另一個層面是博大精深的哲學層面,揭示人的自我存在,探索人生的價值意義,展開對生存世界的理解[1]?!睘榇耍瑢W科知識的教學過程,必定同時是意義習得、價值引導的過程,“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是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當然不同學科的文化意義和價值指向有所不同,因而對人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培根對此有過精辟的表述:“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shù)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2]?!?/p>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yǎng)良好思想道德風尚,同時也要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傊?,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文以載道、詩以言志,相對于其他學科,語文(文本和課程)所具有的豐富人文、道德、思想、文化內涵,使其對學生思想的碰撞、價值的澄清、心靈的凈化、人格的陶冶是其他學科所難以企及的。教師一定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充分地挖掘語文文本和課程所蘊含的價值觀的素材。
二、 要在文本解讀過程中進行價值引領
價值引領不能憑空進行,它要在文本解讀過程中有機進行。價值引領從“正面”的角度講,就是價值引導,直接引導學生接受社會認可的主導價值觀;從“側面”的角度講,就是價值澄清,即對學生不正確、片面的價值觀進行澄清。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多種理解、對問題的多種解答和對生活的多種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特思考、見解和表達,另一方面也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個體認識和看法的局限性、片面性,因而在文本解讀和交流討論中善于傾聽他人意見,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和超越,汲取他人有益看法和觀念。有的教師在尊重多元解讀觀念的影響下,對學生的問答要么未置可否,要么一概肯定,結果導致了價值觀上的混亂。從文本解讀的角度講,這是一種誤讀,即不顧作品的意義(作者的本意)和“文本價值”,而隨心所欲的“自由理解”。
那么究竟怎樣在文本解讀中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呢?我們來看看幾個案例:
案例一:孫悟空和白骨精的執(zhí)著[3]。
這是竇桂梅老師執(zhí)教蘇教版六年級下冊《三打白骨精》一課的教學片斷:
生:我覺得白骨精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她很頑強,很執(zhí)著,很了不起。(笑)
師:?。ㄏ肓艘幌拢?,那你說說白骨精這么執(zhí)著的目的是什么?
生:要害唐僧,要吃唐僧肉。
師:那怎么評價白骨精的這份“執(zhí)著”呢?
生:(想了想)反正她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笑)
師:好,你先想想,一會兒再和你聊這個問題。
(十分鐘后,學生評價孫悟空)
生(認為白骨精執(zhí)著的女孩):孫悟空對師父有求必應,有情有義,很執(zhí)著!
師:你說孫悟空執(zhí)著的目的和白骨精執(zhí)著的目的一樣嗎?
生:不一樣,孫悟空的目的是善的,白骨精是惡的。
師:你真是“善惡分明”啊!那么,現(xiàn)在請你結合妖精的“無心向善”談談妖精的執(zhí)著。
生:妖精的執(zhí)著用錯了地方,所以下場罪有應得。
師:妖精的執(zhí)著,不是智謀,而是不擇手段的害人陰謀!方向錯了,方式再好,那也是南轅北轍?。ㄕ坡暎?/p>
案例二:《尊嚴》[4]。
人教版語文教材有一篇題為《尊嚴》的課文: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和一群人逃難,沃爾遜鎮(zhèn)的杰克遜大叔開倉救濟大家時,所有逃難者都狼吞虎咽,唯有哈默堅持先勞動后吃飯。杰克遜大叔對女兒說:“你別看他現(xiàn)在一無所有,將來他一定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帶學生細讀課文后,我問道:“哈默有尊嚴,請問那些逃難者有沒有尊嚴?”大家脫口而出:“沒有!”
我吃了一驚。一群骨瘦如柴的逃難者,不偷,不搶,接受了別人的救濟,就沒有尊嚴了嗎?乞丐,是困境中的人,也有人的尊嚴。當我追問“你們有沒有尊嚴”時,大部分孩子都說自己有,也有些孩子沒吭聲。我問一個不吭聲的孩子:“你為什么沒有尊嚴?”
“因為我成績很差,常常被人瞧不起?!?/p>
那一次,我驚呆了半天:一個孩子僅僅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就認為自己沒有尊嚴。這是多么可怕的事。
我無法直接告訴孩子們什么是尊嚴,但我那天明確地告訴所有孩子,所有人都有尊嚴,乞丐有尊嚴,成績差的人有尊嚴,罪犯也有尊嚴。
可見,價值引領的關鍵在“引領”兩字,“灌輸”不行,簡單“否定”也不行,因為,從學生的角度講,價值觀的形成畢竟是一個自主建構并自主選擇的過程,價值引領只能以合乎道德的方式進行。而灌輸是以不道德的方式進行道德教育。正如柯爾伯格所說的:“灌輸既不是一種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種道德的教學方法。說它不是一種道德的教學方法,是因為合乎道德的教學意味著尊重兒童正發(fā)展著的推理能力和對他們所學內容的評價能力。[5]”道德灌輸恰恰是無視兒童正發(fā)展著的推理能力和對他們所學內容的評價能力,毫無選擇余地地向學生強行灌輸?shù)赖略瓌t,這顯然違背了道德自律和自由的基本精神,因此,它是不合乎道德的,是不道德的道德教育[6]。道德的方式是尊重學生的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道德的方式是吸引人的方式,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以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教育,讓學生快樂學習、健康發(fā)展;道德的方式還是文化的方式,讓學生浸潤在文化中,陶冶情操,培育健康心靈,從多元文化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以文化引領學生的道德發(fā)展。不可忽略的是,道德的方式并不排斥嚴格的要求、必要的批評,恰恰是嚴格要求和必要的批評讓學生有明確的道德判斷和價值澄清[7]。
其次,價值引領要緊密結合文本內容和意義有機進行,體現(xiàn)有機性、滲透性和銜接性,切不可離開文本的主旨進行所謂的“價值引領”。那樣,只能把學科教學中的價值引領引入歧途,滑向種種“誤區(qū)”。以語文學科為例,種種誤區(qū)表現(xiàn)在:第一,架空分析。就是棄置課文于一旁,不是從語言文字內容中去挖掘豐富的價值蘊涵,而是從課文中抽出一些所謂道理空講一番,直接灌輸,這樣的價值引領失去了停靠點、著落點,是沒有意義的。第二,生硬聯(lián)系。有的教師熱衷于借助課文中的人和事借題發(fā)揮,對照、檢查、批評班級學生,讓語文課成了變相的班會,把價值和思想教育變成懲罰學生的手段。第三,人為拔高。表現(xiàn)為對文本的認識和解讀脫離事實和常識,望文生義、穿鑿附會、無限上綱。如一教師在上《賣木雕的少年》一課時,引導學生把課文中的“他笑了,露出兩排潔白的牙齒”解讀為:“這潔白的牙齒,代表了中非人民深厚的情誼,也代表著黑人少年純潔的心?!边@樣的解讀顯然是望文生義、人為拔高。它表面上是深層次挖掘文本的人文內涵,發(fā)現(xiàn)文章的“微言大義”,其實是教師解讀教材時的一廂情愿,是對文本的“誤解”[8]。
三、 教師要樹立全面正確的價值觀并著力提高自身的價值判斷力
價值引領要結合課文教學有機進行,但價值引領的主體畢竟是教師,教師自身的價值觀和價值判斷力顯然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的前提。為了有效地引領學生的價值觀,教師一定要樹立全面正確的價值觀并著力提高自身的價值判斷力。有學者把價值分為三個方面:一是人道價值,包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義以及人的尊嚴、自由、權利等,它是主體自身的內在價值。二是規(guī)范價值,包括社會的民主、平等、正義等,它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結構性價值。三是效用價值,包括人的效用價值與物的效用價值,它是客體對于主體的功能性價值[9]。
教師要充分理解各類價值的內涵和意義,并在這個基礎上形成和構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理解、價值準則,這樣才能以鮮明的價值追求和價值立場引領學生、啟發(fā)學生,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需要強調的是,在價值多元和社會實踐日趨復雜的今天,要引領學生做出理性的、正當?shù)?、合適的價值選擇和判斷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正如有學者指出的:“在這樣一個價值多樣的時代,一個人接受什么樣的價值觀念和實踐什么樣的價值原則已經遠遠不是他?筑她的童年經驗或所屬的社會群體可以決定的,他?筑她必須在多樣的價值觀念或原則體系中進行比較、分析、判斷與選擇,因此,他?筑她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價值理性[10]?!边@里的價值理性實際上就是價值判斷力?!拔唇浝硇詫彶榈膬r值是不值得追求和實踐的”,教育教學中如果缺乏理性的觀照,缺乏價值判斷的基本能力,那么價值引領可能淪為一種盲從、失去正確方向,甚至淪為“非價值”或“反價值”的誤區(qū)。所以,就像教師要清晰全面地掌握本學科知識和能力一樣,教師也要全面正確地理解各種價值并擁有價值判斷能力。
總之,教師要具有強烈的價值教育的使命感,將學科教學過程作為重建人的價值理性的育人過程來看待,既充分挖掘文本蘊含的價值資源,又言傳身教,發(fā)揮示范作用,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內容,并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價值分析、判斷與選擇的能力,逐步成長為主流的、正確的價值的信仰者和踐行者。
參考文獻
[1] 孫艷,袁衛(wèi)星.詩意的呼喚和語文的回歸[J].師道,2002(12).
[2] 培根.培根論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
[3] 趙芹,袁開文. 閱讀教學呼喚智慧理答[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2(12).
[4] 劉發(fā)建. 對無趣的教育充滿警惕[N].中國教育報,2013-9-10.
[5] 戚萬學. 沖突與整合——20世紀西方道德教育理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
[6] 楊孝如. 道德的道德教育:學校德育的倫理回歸[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2).
[7] 成尚榮.讓道德意義在課堂里流淌[J].人民教育,2013(23).
[8] 勵常林.語文教學少些“微言大義”.小學語文教學,2012(22).
[9] 劉曉明. 視覺融合:心理教育中的價值問題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10] 石中英.價值教育的時代使命[J].中國民族教育,2009(1).
【責任編輯:陳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