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月明
(湛江師范學院 基礎教育學院,廣東 湛江524300)
師范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各類學校教育中尤顯重要,因為師范生就是未來的教師。所以,下大力度抓師范院校的普通話工作,不僅能提高師范生掌握和運用教師職業(yè)語言的能力,還直接關系到其它中小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但湛江推普方面的工作相對全國其他地區(qū),甚至廣東珠三角地區(qū)來說都顯得比較落后,而且湛江的本地方言“雷州話”與“普通話”之間的差距無論是語音還是語法、詞匯方面都比其他方言大。所以加強湛江地區(qū)的普通話研究工作顯得非常重要。
就目前來說,有關高校普通話水平測試各方面的研究,比如高校普通話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研究等等,前人都做過大量的研究,并寫出了一些高水平的文章發(fā)表。但對近幾年方言區(qū)師范院校的普通話水平現(xiàn)狀進行全面的調查和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就顯得極為不足了,特別是針對湛江地區(qū)高師生的普通話使用狀況的調查、研究,目前語言學界還十分缺乏。所以本課題的研究將會對湛江地區(qū)今后的推普工作、教育教學工作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jù),并發(fā)揮積極的導航作用。
應用語言學的普遍觀點認為,要使語言的應用充分發(fā)揮重要作用,關鍵的不是要在定理、理論上大做文章,而應該在調查、實驗上大做文章,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應用”。應用語言學還強調要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應用”,就應該“直接地、及時地關注當時當?shù)氐恼Z言生活”。[1]筆者根據(jù)這一觀點,課題選取筆者所在的湛江地區(qū)及使用本地方言——“雷州話”的高師生進行調查研究。
1.調查對象包括湛江師范學院、湛江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兩所高等師范院校2010年所有的應屆雷州話高師畢業(yè)生。
2.調查內(nèi)容有以下幾方面:(1)雷州話高師生對普通話重要性的認識調查;(2)雷州話高師生對普通話和家鄉(xiāng)話的自我評估及情感傾向的調查;(3)雷州話高師生在校學習普通話情況的調查。
3.調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種:(1)問卷調查。設計有關調查表格4種,共發(fā)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55份;(2)現(xiàn)場調查。2010年5月,筆者親自參加這兩所高等師范院校2010屆畢業(yè)生普通話測試,并于現(xiàn)場做了詳細語音記錄。(3)訪談調查。在本校(湛江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2010屆畢業(yè)生中開座談會調查。
思想上的重視是學好普通話的一個前提條件,了解雷州方言高師生對普通話重要性的認識,可了解其學習普通話的思想動態(tài),以便正確引導。(調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見表1)
表1
表中數(shù)據(jù)表明:雷州方言高師生對普通話的重要性看法是一致的,幾乎都認為普通話對謀職及自己高師生形象很重要,說明思想上很重視,態(tài)度上也一致認可。
筆者不僅從思想重視程度上進行調查,還從情感態(tài)度上做了進一步的調查。以下是雷州方言高師生對普通話和家鄉(xiāng)話的自我評價及情感傾向的調查。
1.雷州方言高師生對自身普通話水平的自我評價調查。(調查結果見表2)
表2
2.雷州方言高師生對普通話和家鄉(xiāng)話的情感傾向調查。(調查結果見表3)
表3
調查結果表明:多數(shù)學生認為自己普通話講得一般,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普通話不太標準,或不標準,只有少數(shù)人認為標準。說明高師生對自己目前普通話水平感到不滿意,想要提高。
高師生認為家鄉(xiāng)話“好聽”、“親切”的占79%、86%,而普通話僅占31%、29%。說明學生對家鄉(xiāng)話的情感遠遠超過普通話。而選擇“有用”及“有修養(yǎng)”這兩項,普通話則顯然比家鄉(xiāng)話占優(yōu)勢。其它兩項的看法基本相差不大。這種優(yōu)勢選擇,說明“方言情結”在學生心中占有重要位置,對普通話多少有點心理上的排斥。調查結果也表明,學生已注意到了普通話在當今社會的作用,主觀上意識到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性。
為了尋找對策,提高雷州方言高師生的普通話水平,筆者又對雷州方言高師生在學校學習普通話的情況做了調查。(調查結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見表4、表5)
1.雷州方言高師生在校普通話學習的規(guī)律及興趣調查。(調查結果見表4)
表4
2.雷州方言高師生在校學習普通話是否有方法的調查。(調查結果見表5)
表5
調查結果數(shù)據(jù)分析如下:表4中第一項,學生對“學習普通話的時間”選“不定期”的超過一半。表五中第一項,“學普通話,你有方法嗎?”選“被動”的比例也不小。說明學生學習普通話無計劃、無規(guī)律、也無方法,較被動。這與學校的重視程度及教師學習方法上的指導不夠是有關系的。表五中第三項,大多數(shù)學生(53.5%)認為普通話較差的原因是方言影響太嚴重。也有一部分學生(21%)認為是學校不夠重視。選“沒興趣,沒信心”,“自身發(fā)音條件不好”及“不知道”的很少。同樣,第二項,大多數(shù)學生(64%)認為學好普通話的關鍵在于多講多練,根據(jù)方言練。也有部分學生(25%)認為應提供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對“組織推普活動”,及“教師多指導”選的人較少。說明學生已認識到影響自己普通話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方言及語言環(huán)境,并希望教師在教授普通話時,能針對學生自身的方言進行訓練。也希望學校多重視,提供良好普通話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多講多練的機會增多。表4中第二項,學生對學普通話選“喜愛、自覺”的占絕對優(yōu)勢(70%),也有一部分有“厭煩,被迫”的情緒(7%)。甚至有一部分感到“害怕”(12.5%),也有一些“無所謂”(11%)。第三項,學習普通話的興趣位居“第一”的占大多數(shù)(45%),在英語前的占28.5%,說明學生總體上對學習普通話是比較感興趣的。
就語言環(huán)境來說,雷州話高師生目前所處的學校這個語言環(huán)境對高師生是有利的。因普通話已基本成為校園語言。社會語言環(huán)境不易控制,校園語言環(huán)境容易控制,所以應首先加強校園這個語言環(huán)境的建設。學校應努力營造一種以能說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為榮的校園文化氛圍。具體做法是:可利用學校、班級的黑板報、宣傳欄對普通話進行大量宣傳。教學管理體制上,可在學校成立推普工作站,班級成立推普小組,宿舍成立推普監(jiān)督員,全面制造講普通話的氣氛。學生宿舍是學生活動時間最多、最隨意的地方,創(chuàng)造一個人人說普通話的大氛圍,從宿舍開始,互幫互學、相互糾正、相互監(jiān)督,對快速提高普通話水平十分有效。也可利用第二課堂對學生學普通話進行指導,如在學校組織“瘋狂普通話”興趣小組,開普通話講座、普通話骨干培訓班,先訓練一批普通話標準的推普員,采取以一幫十的作法全面提高全校高師生的普通話水平。另外,在校園,領導、教師應帶頭講普通話。不同系中,中文系學生要帶頭講普通話。這也是建立良好的普通話語言環(huán)境的重要因素。語言學家查爾斯在“言語適應論”中提到一種“言語趨同現(xiàn)象”:“言語交際過程中交際雙方一方改變自己原有言語習慣或語體,以便接近說話對象的言語或語體?!鳖I導、教師主動講普通話,另一方即使開始不講普通話,隨后也會遵從這種適應原則來使自己的選擇與對方“趨同”。就社會語言環(huán)境來說,因普通話在湛江整個社會還未取得共識,所以雷州話高師生所處的社會語言環(huán)境(尤其是家庭,居住鄉(xiāng)鎮(zhèn))對其普通話的學習是十分不利的。各鄉(xiāng)鎮(zhèn)小學使用普通話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所以,湛江地區(qū)應加強普通話語言環(huán)境的建設。
據(jù)前面的調查,雷州話高師生的“方言情結”較嚴重。所謂“方言情結”是指操某種方言的人,本能而盲目地認為自己的方言優(yōu)越,歧視并排斥其他方言乃至民族共同語的心理。思想上雖重視普通話的學習,情感上卻排斥普通話,他們普遍感覺自己方言比普通話親切、好聽,所以才會造成課上用普通話,課下用方言;校園里用普通話,校園外用方言。這是不利于普通話學習的主觀因素。筆者建議,高師學校應努力提高普通話的“親切感”。習慣是“親切感”的直接動力,要改變這種習慣就要強化學習普通話的語言環(huán)境,讓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普通話交談。在“推普”宣傳中,也要盡可能消除學生對“推普”的反感。應明確告訴學生,“推普”并不是要排斥方言,而是為了交際和交流的方便。雷州話學生普通話差,并不是說雷州話就不如普通話,只能說是音系差別太大,兩種語言一起使用會互相干擾而已。每種方言都有自己的長處,不能厚此薄彼。
美國心理學家W·E·蘭伯特長期致力雙語現(xiàn)象研究。他認為,學習者學習第二語言的動機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歸附動機,即對另一語言文化集團產(chǎn)生好感,學習的目的是希望成為其中的一員;另一種為實用動機,即僅僅出于功利目的,如閱讀文獻、尋找職業(yè)等。據(jù)前面的調查,主觀上雷州話高師生對自己的普通話水平普遍不滿,想要提高,且雷州話高師生已意識到普通話對自己將來的就業(yè)及形象都很重要,所以學習普通話的興趣高,思想上較重視,這屬于第二種動機(應付考試、尋找職業(yè))。這種動機是有利于雷州話高師生學習普通話的,應對學生的這一認識加以肯定,并進一步加深學生的這種認識。比如,向學生宣傳作為一名師范生,不具備普通話教學能力,壓根兒就談不上可以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在信息高度發(fā)達、交際面日益擴大的現(xiàn)代社會,作為一名大學生,不會說標準的普通話,不會規(guī)范地運用共同語,無疑是自身素質上的一種嚴重缺陷等等。這些言語誘導,自然會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想學普通話的動機。若可能,學校還應盡可能使學生的這種實用動機轉化為歸附動機,變應付為自覺。因為據(jù)蘭伯特的實驗,歸附動機取得的效果遠比實用動機好。這樣,學生學普通話的效果就會更好。
國家已明文規(guī)定:“普通話水平測試是推廣普通話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推廣普通話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重要舉措”,并于1997年出臺了《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辦法(試行)》和《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試行)》。因此,在高師學校擴大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影響,嚴格按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標準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字詞、朗讀、會話等口頭表達能力的檢測。這樣既是對學生的普通話水平的一種檢測,更是對普通話尚未過關學生的鞭策。目前,在高師學校,利用普通話持證上崗制度來促進學生學普通話的積極性、自覺性,是最有效的一種方法。
[1]劉照雄.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2]于根元.世紀之交的應用語言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邢福義.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4]王力.廣東人怎樣學習普通話[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5]皮連生.智育心理學[M].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6]蔣有經(jīng).方言復雜地區(qū)高師生普通話訓練管見[J].上饒師專學報,1995,(2).
[7]陳才佳.方言區(qū)普通話教學低效成因初探[J].廣西教育,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