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輝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的國防建設以及軍隊也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軍隊的建設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而隨著科技的提高,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信息化部隊的建設進度不斷推進,不對對于士兵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就需要從源頭上改進我國部隊的兵源結構,大學生入伍成為了社會發(fā)展的主流趨勢。為此,如何有效的對應征入伍的大學生進行教育以及管理,使其能夠盡快的適應部隊生活,強化大學生士兵的愛過理念以及報國信念成為了現代化軍隊建設的工作重心。而如何令大學生士兵成為部隊所需的高素質人才成為了目前軍隊面臨的緊迫任務。
關鍵詞:大學生入伍 部隊管理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1(b)-0209-02
在之前,我國的部隊的征兵主要面向的是城鎮(zhèn)高中學歷以及農村的初中學歷的待業(yè)青年,但是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以及社會結構的改革,我國的國防建設以及軍隊的結構也發(fā)生了變化,而隨著改革的深入,軍隊對于士兵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本的兵源已經無法滿足目前軍隊建設的要求,因而矛盾日益突出。
1 特點分析
正所謂了解了本質才能直擊問題的根本,因此大學生應征入伍的士兵的管理工作以及教育工作的前提,應當是對現代大學生的了解,只有了解當代大學生的特點以及心理特征才能因勢利導,針對性的解決在管理和教育中的問題。
1.1 動機分析
動機是個體對某種需要的滿足動因,是一種內部因素,用以維持個體行動以及激勵人的行動,并對個體行動產生一定的導向作用。個體在進行某些行為時,必然會產生動機問題,這是由于行為受到動機支配的原因。分析大學生應征入伍其主要動機為家庭因素、個人因素以及社會因素。根據不完全統計,大學生選擇應征入伍主要有以下原因:(1)為了提高自身的就業(yè)能力,鍛煉自身意志、能力。(2)履行其應盡的參軍義務,發(fā)揮自身能力報銷國家。(3)對軍旅生活有所向往,為了完成一直以來的夢想。(4)認為軍隊更容易考取軍校,或者期望能夠留在部隊。通過對上述理由分析,大學生在新的社會形勢下選擇進入部隊,不僅僅是大學生的愛國覺悟,同時也是對自身的未來的人生的一種規(guī)劃,反射出其未來選擇的理性思維,更多的則是其面對的社會壓力。
1.2 素質分析
通過對大學生士兵的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進行分析,首先其受到了高等教育,因而在認為科學以及自然科學上有著很強的綜合素質,并且社會主義理念樹立焦躁,不但文化素質較高,同時還具有一定的特長,且具有較為廣泛的興趣愛好。由于受到系統的知識理論的洗禮,因而對于專業(yè)技術以及新事物的學習能力以及掌握能力較強,能夠較快的掌握和理解先進的科技,并在網絡的運用上有著較強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且受過高等教育的士兵在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上較之普通士兵也更加成熟,他們呢擁有活躍的思維、開闊的視野,且能夠更加多方位全面考慮所遇到的問題。擁有個性和自我認識,民主意識較強。因而在教育管理方式上不能單純的適用傳統 絕對服從方式。但是相對的由于其受過高等教育,因而有些士兵會狹隘的對民主進行極端解釋,無法接受并適應軍隊較強的紀律性生活,認為這些條條框框的軍隊幾率是對其思想以及行動的禁錮束縛,是對其人性的扼殺,是對其成長的阻礙。另外,不得不說,大多數的大學生體質較差,很多士兵的無法適應部隊的高強度訓練,因而一些大學生士兵在部隊的對抗比賽以及體能拉練中會拖整隊的后腿。最后,大多數大學生士兵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無法抵抗挫折的考驗。大學生在入伍前很少接觸社會,并且一直以來都受到家人以及朋友的保護,沒有經歷磨難以及措施,因而在心理上的承受力較差,一旦遇到困難,就及其容易失去自信,或者選擇逃避的辦法解決問題,而在挫折的壓力下更有人會產生負面抵抗情緒。
2 大學生士兵給部隊教育管理帶來的挑戰(zhàn)
2.1 大學生士兵的鮮明特色與部隊崗位平臺不相適應的矛盾
大學生選擇入伍更多的是注重個人能力的提升或能否獲取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在入伍之時甚至入伍之前,不少大學畢業(yè)生就已經對個人軍旅生涯做了相應規(guī)劃,目標清晰且明確。但是進入部隊后發(fā)現,由于部隊所肩負使命的特殊性和專業(yè)對口崗位的有限性,使得自身無法發(fā)揮其專業(yè)優(yōu)勢,感到“英雄無用武之地”,更難以滿足大學生提升專業(yè)技能水平等方面的需要,從而影響了大學生士兵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更造成了人才資源的浪費。
2.2 同骨干之間產生矛盾
相對于部隊,大學的環(huán)境更為活躍、民主輕松,這是一個自由舒適的環(huán)境,因而大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大多活力四射、青春激昂,這也是大多數大學生個性鮮明具有極強的主見的主要原因,但是大學校園的環(huán)境同部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部隊是絕對服從高度統一的集約化管理環(huán)境,因而這種反差會造成大學生士兵的心理落差。另外,在專業(yè)知識上大學生士兵明顯具有優(yōu)勢,接受能力強就使得帶兵干部在管理以及訓練的安排上有一定的困難。最后,由于很多部隊的基層管理骨干在年齡學歷以及素質和能力上同大學生士兵形成了倒掛現象,因而會威脅現任軍官的權威,使得其在管理部隊上存在不小的難度。
倒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年齡。大學畢業(yè)生在入伍時年齡一般在22歲至24歲,但入伍的士兵中高中兵源則是在成年之時入伍,成為班長事大都在20歲,因而班長的年齡反而會比新入伍的新兵年齡小,形成了小兵帶大兵的情況。其次是學歷。大學生入伍大多為本科學歷,但是普通士兵在招收時面向的是高中、初中學歷人員,因而在面對僅有高中學歷或者初中學歷的班長骨干時,大學生士兵會從心理上有一種具有優(yōu)勢的感覺,由于該方面的優(yōu)勢,就會使得其將自己的地位進行太高,潛意識中變得清高,因而使得其同班長之間交流缺乏,即便是說話,也話不對題。最后則是能力素質。班長骨干由于受到多年的軍隊生活的歷練,在挫折中不斷的成長,在信念以及技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除了帶兵優(yōu)勢之外,其他能力還是同大學生士兵有著不小的差距。endprint
3 教育管理問題
教育難、管理難是大學生士兵在基層部隊中常見的問題之一,其產生的根本就是工作方式以及指導思想上的非科學性。有些部隊過于急功近利,對大學生士兵的教育以及管理沒有進行長遠規(guī)劃,所以,沒有童沖科學的方式,也沒有在理念的協調發(fā)展上予以重視。而該類問題是直接導致基層部隊對大學生士兵的教育以及管理上問題的基本因素。而在實際工作中應當令其真正樹立起國防思想,統一規(guī)劃,和諧共進,形成一個共同努力共同進步的思想環(huán)境,積極推進部隊建設。
3.1 正確認識大學生士兵
若要管理大學士兵,其工作的首要認為便是正確對大學生有所了解、認識,站在全局的角度考慮管理問題,充分認識管理大學生士兵的工作意義,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證能夠掌握大學生管理工作以及教育工作的核心規(guī)律,及時的進行跟蹤調查,及時的發(fā)現問題,并有效解決所發(fā)現問題,形成可行確切的管理辦法。因而對人才對知識的尊重成為了各級軍官所需要理解認識的精髓,對于大學生士兵,各級軍官應當理解、幫助、關心,同時也應當對其同普通士兵一視同仁,對部隊的建設管理更加的認真嚴格,杜絕排擠和獨立和特殊放任大學生士兵。
3.2 教育引導工作的強化
普通大學生要想成為我國部隊需要的合格士兵,不僅僅要對其加強訓練,同時部隊也應當對其進行之正確的認識和看待,通過多方面教育,使得其樹立起愛過信念,堅定其理想,相信我黨的領導以及真理的力量,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軍人所應當肩負起的責任,自覺地接受教育管理,成為我國國防建設需要的士兵。對此需要強調一下幾方面:首先是對使命感的強化教育。大學生的入伍動機多種多樣,只有使得其明白入伍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報效國家,使得大學生能夠認識到該理念同自身的利益追逐不相沖突,從而將自身的發(fā)展同不對的建設緊密相連。始終將國家以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其次,對軍隊傳統的教育強化。針對該種方式,可以通過軍史館的參觀以及邀請英雄楷模以及老紅軍進行報告演講的方式,或者參觀練兵表演,使其感受到軍隊的優(yōu)良傳統的震撼,對大學生士兵進行思想的強化,樹立起堅實的軍人意識。對制度的強化以及完善也是關鍵。大學生的紀律服從性較差,因而應當提高部隊法紀的體系建設,使其其自覺遵守紀律。最后則是骨干教育引導。令廣大班長在帶兵時做到文明帶兵、以情帶兵以及科學帶兵,將管理同情感結合,提高自身工作效果。
3.3 立足長遠科學規(guī)劃
對于大學生士兵的教育管理是一個重要而艱巨的課題。鑒于大學生士兵具有鮮明的特色和更多的優(yōu)勢,對于大學生士兵的教育管理也將立足長遠??傊?,士兵是軍隊的基礎。大學畢業(yè)生應征入伍是從源頭上提升了我國部隊士兵隊伍的基層素質,這一舉動在為我國部隊建設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的同時,也為部隊的教育管理帶來挑戰(zhàn)。
4 結語
大學生士兵的管理教育以及對其進行培養(yǎng)并非是一時能夠完成的認為,其復雜艱巨程度考研了我國基層部隊。因而需要我們對部隊的科學管理予以認識、倆接,同時也要尋求如何才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高素質的軍事人才,令我國的國防事業(yè)更加堅實。只有這樣,我國才能將大學生士兵培養(yǎng)成為有用的國防人才,發(fā)揮其應由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陶克,周奔,王超.13萬大學生士兵來了![N].解放軍報,2009-12-10(02).
[3] 關于加強大學生士兵教育管理和培養(yǎng)使用的意見.總參總政參聯(2010)3號.
[4] 陳剛.當代大學生入伍動機的淺探[J].學理論,2009(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