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尚德+王俊聰
安迪·沃霍爾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以安迪·沃霍爾當時的名氣,他和誰一起在公眾面前出現(xiàn),就是擺明了要捧紅你——巴斯奎特也算是最有名的“安迪男郎”。
1988年8月12日,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重要的黑人畫家讓·米切爾·巴斯奎特,因吸毒過量離開了人世,年僅27歲。一個才華橫溢、熱情似火的生命從此消失。
此前10天,巴斯奎特曾自豪地對外界宣稱:他終于擺脫了毒癮!但他的一位好友卻不這樣認為:“我可以看出來,他依然深陷毒品給予他的快感之中,我對他心灰意冷……吸毒吸到那種程度足夠死上一萬次了?!?/p>
被逐出家門的巴斯奎特
巴斯奎特出身于一個富足的中產(chǎn)家庭,從小就能說流利的法語、西班牙語和英語。6歲時,巴斯奎特遭遇車禍,受了內(nèi)傷,做了脾切除手術。其后,他的母親患上精神病,家庭因此發(fā)生變故。但這并未阻礙他領先同齡人的步伐。幼年時,巴斯奎特即表現(xiàn)出藝術天分,并在母親和老師的鼓勵下學習作畫。
長大后,巴斯奎特被送進天主教教會學校。但他迷戀街頭文化,頻繁出入位于曼哈頓的各種“地下藝術”俱樂部?!白尅っ浊袪柡芘涯?,”他爸爸這么評價他,“他把餡餅摔到校長臉上,被學校開除了?!?0年級時,巴斯奎特從愛德華默羅中學退學,父親盛怒之下將他逐出家門。
“老掉牙的臭狗屎”
巴斯奎特和朋友混跡于布魯克林一帶,變成了一個街頭小混混。那段時間,巴斯奎特睡過沙發(fā)、木板,甚至在公園的紙板箱暫且容身。也就是從那時起,在狐朋狗友的影響下,他沾上了毒品。那一段經(jīng)歷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泡妞、吸毒、打架、涂鴉。
巴斯奎特很早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符號和文字,其中包含詩意的象征、哲學化的內(nèi)涵和諷刺性的寓意,混合了海地、波多黎各、非洲和波普藝術。每幅涂鴉旁,他都簽上“SAMO”的記號,意為“老掉牙的臭狗屎”,不知是在自嘲還是在詛咒這個社會。
17歲的時候,巴斯奎特在曼哈頓和校友艾爾·迪亞茲一起,開始了繪畫生涯:在格林威治村,靠繪制T恤衫再售賣給游人為生?!八释玫礁改傅恼J可,但決心不再回家?!?/p>
巴斯奎特不想讓人知道他吸食毒品的事實。盡管他喜歡在眾人面前抽大麻,但只有少數(shù)幾個人知道他在服用海洛因?!?980年底,我曾看見他坐在臺階上,”巴斯奎特的校友馬丁·奧伯特回憶,“衣服上沾滿了顏料,渾身都在顫抖。他告訴我‘他在吸食海洛因。我知道你肯定不認同,但是通向創(chuàng)造力的真正途徑就是全然釋放自我。他提到了詹尼斯·喬普林、亨德里克斯、比利·浩勒德和查理·派克。我對他說,這些人都死了。他回說,如果他們命該如此的話……”
巴斯奎特女友眾多,甚至與麥當娜還有過交集。一次,巴斯奎特和朋友去一家夜總會,當場點燃了一捆爆竹,大家以為那是槍聲,都嚇傻了。夜總會經(jīng)理怒不可遏,命令保安把他們趕了出去。麥當娜當時就在現(xiàn)場,麥姐,不,當年只是麥小姐的麥當娜對經(jīng)理說,如果不讓他們回來,她就再也不來了。經(jīng)理無奈只得又把巴斯奎特和朋友請了回來。后來,巴斯奎特和麥當娜就住在一起了,但狂風暴雨般地愛了三個月后,終告分手。麥當娜走向她的下一任男人,巴斯奎特也有了新女友。
時來運轉
巴斯奎特的人生轉折點,發(fā)生在與安迪·沃霍爾的相識。
安迪·沃霍爾是波普藝術的領軍人物,也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同時也是巴斯奎特最為癡迷的藝術家。那時的巴斯奎特開始憎惡毒品販子和自己的毒癮,但是直到遇見安迪·沃霍爾,他仍漂浮在為毒品浸淫的暗黑海面上。巴斯奎特初次結識安迪·沃霍爾是在下城區(qū)的一家餐廳里。對巴斯奎特而言,安迪·沃霍爾是一位其貌不揚的救星,也是一位慈祥善良的“父親”。
他倆認識后,巴斯奎特身邊的朋友都覺得這小子中了狗屎運。以安迪·沃霍爾當時的名氣,他和誰一起在公眾面前出現(xiàn),就是擺明了要捧紅你——巴斯奎特也算是最有名的“安迪男郎”。
安迪·沃霍爾對巴斯奎特的幫助很大。他們在一起創(chuàng)制作品。1981年,沃霍爾邀請巴斯奎特參加了“紐約新浪潮”展覽。這位“藝術小混混”正式闖進主流藝術圈,狂放不羈的浪子開始煥發(fā)異彩。
巴斯奎特的作品中充滿了憤怒、瘋狂的形象,他的作品是繁雜、喧鬧甚至野蠻與高超技藝的天作之合。時尚界則將他的藝術注入擁有更廣泛受眾的藝術時裝中。他那具有爆炸性的新藝術——反傳統(tǒng)與污穢的藝術,震驚了在美國占主導地位的白人藝術世界。在不到八年的時間里,巴斯奎特取得了可與歐美主流藝術并駕齊驅的驕人業(yè)績。面對歐洲人對巴斯奎特藝術幾近瘋狂的熱愛,美國人不得不重新審視巴斯奎特,首次將一個黑人藝術家視為最有發(fā)展?jié)摿Φ纳贁?shù)民族藝術家。
紙醉金迷
1982年是巴斯奎特最為輝煌的一年,他在紐約美術館舉辦了第一次個展。要知道,當時藝術界很少有黑人出現(xiàn),至于成名更是天方夜譚。22歲的巴斯奎特打破桎梏,上演了奇跡。他無處不在的“SAMO”標記迅速躥紅,甚至被他人模仿、盜用。當然,在他們的合作中,沃霍爾獲益頗豐。一位藝術家回憶說,二人合作之前,沃霍爾覺得自己正越變越乏味,對他來說,這次合作意義非凡。而對巴斯奎特而言卻是一場災難,他迅速跌入了空茫的世界中。
巴斯奎特在藝術領域聲名鵲起:兩幅油畫陳列于好萊塢帕拉丁音樂廳;他的大名出現(xiàn)在雜志專欄里;他步入餐館、俱樂部時,總能引發(fā)一陣騷動;他的收入遠多于他的同齡人。成功來得太突然,也讓他倍感苦惱。他變得肆意揮霍,從豪華轎車向乞丐們拋灑百元大鈔;在他的名貴西裝上亂涂亂畫;天女散花般地拋撒繪稿和畫作,令貪婪的人們趨之若鶩。“在洛杉磯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在一起工作,”馬特·戴克回憶道:“人們都在撿拾他的畫作和繪稿。他陷入深深的迷茫中,對周圍世界一片懵懂。”
伴隨這種玩世不恭而來的是一種對體面生活的極度渴望。巴斯奎特輾轉于各大豪華酒店,不再光顧普通餐館。在畫廊工作多年的約翰·古德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我們?nèi)ブx利·萊曼葡萄酒商店,剛開始店員不相信我們買得起高檔酒,但是巴斯奎特從口袋里掏出一千美元,拿在手里甩了甩。我說你干嘛非得喝61年的拉菲,他回說‘唔,61年拉菲也沒有很貴,我的意思是,那可比白粉便宜?!?
隨后幾年里,巴斯奎特聲稱他只是在沃霍爾死后才開始吸食海洛因。這簡直是一戳就破的謊言。他的一位少時毒友回憶說,1982年曾經(jīng)在東第七大道的一處公寓里見到過巴斯奎特,那座公寓是藝術界人士購買毒品及舉辦社交派對的場所。“傳說巴斯奎特‘口碑頗佳:他買毒品的時候一次會出幾萬美金,都是幾盎斯幾盎司的購入,那些裝袋的根本不入他的法眼。”
風光不再
正當巴斯奎特沉醉于大都市的名流生活時,一股新的藝術潮流在藝術圈蔓延開來,巴斯奎特的新表現(xiàn)主義風格瞬間不再時髦,逐漸被新幾何圖形派和商品藝術所取代?!八鼈円膊皇巧缎迈r玩意,”巴斯奎特曾抱怨說,“只是人們的注意力通常都十分短暫,他們每6個月就發(fā)掘一位新人。要知道一個世紀之內(nèi),通常只會出20位杰出藝術家?!?/p>
巴斯奎特意識到自己的成功難以為繼。藝術界開始為哈林等新銳舉辦個展,巴斯奎特的作品不再出現(xiàn)在大型收藏展上。他感受到的并非是野蠻的種族歧視,而是一種偏見:涂鴉不上檔次,是“黑鬼藝術”的代名詞。他無法建立起自己的事業(yè),似乎注定會淡出歷史,漸漸落魄到退出市場,最終歸于沉寂。
巴斯奎特的經(jīng)紀人瑪麗·布恩成為他宣泄憤懣的對象:“瑪麗對我的事業(yè)發(fā)展毫無幫助,她從沒替我舉辦過一個博物館展覽”。事實上,布恩為巴斯奎特開拓藝術市場而殫精竭慮。雖然巴斯奎特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才華橫溢,但其無厘頭的言行舉止著實令人擔憂,瑪麗·布恩開始懷疑他是否有能力清晰地表達自己。巴斯奎特曾在公眾場合身著睡衣,頭頂蓬亂的鳥窩發(fā)型。當布魯斯·韋伯里約展覽的開幕式結束后,他竟然在觀眾面前脫下了褲子。明眼人知道海洛因才是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而在海洛因作用下,巴斯奎特不斷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糗事。
巴斯奎特逐漸脫離了自己習慣的生活。他說:“我和如今走在街上的年輕人相處不來?,F(xiàn)在的藝術氛圍已經(jīng)與過去不同了?!?他的情緒在兩個極端間搖擺:有時溫和友善,有著不動聲色的機智;有時卻又陰沉多疑、粗暴易怒。在那段時間里,他似乎無法分辨清楚現(xiàn)實與幻象。
癮君子的毀滅
在1982年出版的沃霍爾的自傳中,沃霍爾被描繪為一個貪婪的偷窺者,在窺視一名癮君子的毀滅。“我從未見過他表現(xiàn)得如此焦慮不安。”沃霍爾的傳記作者鮑勃回憶道。也許沃霍爾想要在巴斯奎特身上,實現(xiàn)某種類似救贖的東西。“沃霍爾一直試圖讓巴斯奎特戒掉毒癮,他們一起參加了健康理療。” 然而隨著沃霍爾的猝然離世,這一切努力都付諸東流。
沃霍爾去世后,巴斯奎特生活變得窘迫,開始從街頭小販那里購買摻假的海洛因。有位畫家回憶,一次前去拜訪巴斯奎特時,他有好幾次沖到外面去購買毒品,回來后躲在樓上注射,然后再下樓繼續(xù)談話。1987年秋季,瑪格勒隆畫廊為巴斯奎特策劃了一個大型“復出展”, 但據(jù)策展人達里爾·哈尼施所述:“我沒有看到任何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他的毒癮太嚴重了?!卑退箍乇敬蛩銥檫@次展覽創(chuàng)作8幅作品,但最終只勉強完成了3幅。巴斯奎特開始減少創(chuàng)作時間,走上自我摧殘的道路,放浪形骸的天性達到了極致。
焦慮與日俱增,而巴斯奎特對毒品也愈加依賴。他并不了解毒品與他的痛苦、與他的創(chuàng)作質量之間的關聯(lián)。吸毒挽救不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他的表現(xiàn)力開始趨向弱化。
在巴斯奎特的生活中,畫商和毒販次第出現(xiàn)——他們要么給他毒品,要么給他買毒品的錢,以交換他新出爐的畫作。他的作品質量日益降格,“飛快地胡亂涂抹幾筆,簽上大名,好將他們打發(fā)走?!碑嫴怀隽钊藵M意的畫作,巴斯奎特心情日漸糟糕。
當沃霍爾的地產(chǎn)律師埃德·海耶斯來到兩人曾經(jīng)的工作室時,巴斯奎特認定他們是來趕他走的。而事實上,盡管巴斯奎特長期拖欠房租,海耶斯還是收到指示,可以將工作室按照內(nèi)部價轉賣給他。但是巴斯奎特不相信海耶斯的話。
巴斯奎特決定離開紐約,他認定這是自己唯一的希望。他曾經(jīng)告訴朋友,他正在“控制”海洛因吸食次數(shù),打算靠自己的決心和意志徹底告別毒品。
1988年1月,巴斯奎特奔赴歐洲,在蘭伯特畫廊遇到了一個來自象牙海岸的畫家瓦塔拉。瓦塔拉認為巴斯奎特是一個真正熱愛生命的人,并邀請他去自己的祖國。巴斯奎特一時沖動,接受了瓦塔拉的邀請。他希望通過非洲之行,洗滌身心,凈化靈魂。
當他返回紐約時,憂慮焦躁似乎離他而去了?!拔以诮稚峡吹搅怂?,”哈林說:“這是我?guī)啄陙淼谝淮我姷剿K娴淖兒昧?,似乎趕走了毒癮,整個人看起來很是興奮。”
但回到曼哈頓后不久,巴斯奎特意識到他在藝術界的聲譽已岌岌可危,因此情緒再次陷于沮喪之中。曾經(jīng)追捧他的那些人,如今都在否定他所取得的成就。他與毒癮的抗爭也還在繼續(xù)?!八偸歉艺f他要戒毒了”,巴斯奎特的好友文森特·加洛說:“緊接著他又吹噓自己一天能吸100包?!?/p>
1988年夏天,在街頭不慎摔倒的巴斯奎特被朋友救起。隨后他站在吉普車上向天空揮舞著手臂,幻想自己是來自非洲大地的國王,天空在他眼中變成了蔚藍的海洋。
巴斯奎特喜歡畫人像,曾畫過當時已過世的布魯斯音樂家羅伯特·約翰遜,并在畫上標注“27”,用以說明羅伯特是在27歲時去世的??膳碌氖?,這也預示了他自己的死亡年齡。
如果沒有毒品
有關巴斯奎特的死因眾說紛紜。有種說法是因為他切除了脾臟,身體過于虛弱。但巴斯奎特身邊的人都很清楚是毒品讓他走上了不歸路。至此,他的人生徹底清盤。巴斯奎特曾經(jīng)以靈感點亮了藝術,卻在毒品的戕害中燃盡了自己。
在巴斯奎特的一幅畫作中,畫框里呈現(xiàn)一個人的面孔,其臉部輪廓中勾畫出許多像腳手架一樣的線條,像是走下地獄的階梯……大致畫出了畫作者的心路歷程:人生太過跌宕起伏,成名來得太早,靈魂反而找不到出路。
在商業(yè)和藝術的錯綜交織中,巴斯奎特迷失了自我。毒品可以營造某種幻境,但無法構筑任何夢想;吸毒不能賜予藝術家靈感,最終只會讓人身心俱廢。才華、成就、幸福、安康,也許一切都將如此完美,如果沒有毒品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