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化工職業(yè)技術學院 熊群毓
談談微課程認識
湖南化工職業(yè)技術學院 熊群毓
文中闡敘了個人對微課程的認識,提出了對于微課程的制作、應用的個人觀點。
微課程;視頻組接
隨著網絡的廣泛運用,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學習知識。尤其是對于在課堂上吃不飽或聽不懂時,就可以通過網絡搜索到大量的學習資料,通過自學來解決問題。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學資源,目前在網絡上推出了大量的微課程。
微課程的推出,給教師們出了一個難題,如何制作一個好的微課程,才是高質量的微課程,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相關的知識。下面針對微課程想談談個人的一些觀點。
微課程不是為微型教學而開發(fā)的微內容,而是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隨著網絡的發(fā)展、智能手機應用,微學習已開始迅速蔓延,微課程以其短小精悍,隨時隨地的特點以逐漸成為了炙手可熱的課程教學方法。
一集微課程長度大約在5~10分鐘,字數在300字之間,要求語言精練,通俗易懂。即展示傳統(tǒng)45分鐘課堂中的一個知識點,突出該知識的重點、難點及疑難問題。觀看微課程,可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掌握知識點,強化理解。
微課程不是45分鐘課堂的一個知識點的簡單再現,而應該是收集有關文字、聲音、圖片及視頻等素材,制作成微課程,在該課程中舉出知識點在生活及工作中的實際運用實例來進行說明,使學生能夠通過感觀的認識,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識。
例如:在講授“液壓傳動”這個知識點時,應該利用該知識的原理收集或制作好“液壓傳動”的Flash動畫,形像顯示液壓傳動的整過程。這是傳統(tǒng)教學無法實現的。
又例如:在講授“電磁感應”這個知識點時,可以將該知識點的實驗操作錄制視頻,錄制好相應的聲音講解和并整理好說明文字。
一集微課程就像一集小電影,是通過蒙太奇技巧將零散的素材組接成一個完美的視頻短片。視頻設計不是將各種素材剪輯簡單的連接,應該是通過運動的屏幕場景表達具有邏輯關聯的信息。如何根據我們的教學目的,利用手中的素材設計出一個完美的微課程,本人認為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教學設計是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學思想最直接和具體的表現,是最能體現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師個性的部分。教師在微課程中應該是以一對一的形式面對學生,教學中應該站在學生的立場分析問題,根據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在結構設計中,要設計出微課程由幾個板塊構成。每個板塊包括哪幾個部分,每個部分涉及什么具體內容。一集微課程包括了片頭、問題引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疑難解答、小結等。
例如微課程“液壓傳動”的結構,可以包括:“導入”、“‘液壓傳動’動畫”、“‘液壓傳動’原理講解”、“疑難問題”、“小結”5個板塊。
一個好微課程作品要將許多許多的素材組接到一起,就必需將這些素材所表達的內容在理念上整合成一個新的含義。也就需要為這些了素材共建一個和諧的畫面才能吸引觀眾。對于一個微課程應該統(tǒng)一布局、風格、主色調、文字大小顏色及畫面大小等。
微課程構思完后,可能根據構思編寫腳本,在腳本中詳細展示微課程的教學過程及畫面構圖,為后續(xù)的影片制作打下基礎。
例如:在“液壓傳動”視頻展現時,在屏幕下方出現疑問,引導學生思考,在“液壓傳動”原理講解的過程時,在屏幕下方出現知識的重點、難點等文字說明。
經過前期的準備工作,總算可以開始制作微課程影片了。那么我們可以根據編寫好的腳本文件,按照腳本中的設計一步一步地設計影片畫面。
在同一主體的情況下,一個完整動作常常不是只用一個鏡頭描述,而是由幾個從不同角度、并可能是用不同的景別拍攝的鏡頭連接而成的。
例如:“制作交叉雙絞線”的微課程中就應該調整鏡頭,鏡頭可以“切換”、“淡化”或“劃像轉換”等。
對于一個微課程如果僅僅是一個視頻還是不夠的,應該添加上相應知識點的文字及強調重點、難點等,文字的顏色要醒目,文字大小要與整個畫面和諧,不能太大,更不能太小,要讓觀眾看得清楚。文字位置最好放在下方,或是版面的空白區(qū)域,不要影響觀看視頻的效果。
如果音頻不是視頻自帶的,應該在微課程組接后,根據課程內容添加上相應的聲音講解,并添加到視頻中。
微課程視頻制作好后,要播放測試一下,看整體效果,如有不如意的地方及時修改,最好請同行或學生幫助指出不足,加以改正。
因為一集微課程只是一個知識點的再現,而對于一本教材的知識點有幾百上千個。教師本身工作繁忙,要用業(yè)余時間開發(fā)微課程是一項巨大的工程??赡芤槐窘滩牡奈⒄n程還沒有來得及開發(fā)完成,又要換教材了。另一方面,如果每個老師都去開發(fā)自己每一門課的微課程,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建議微課程的開發(fā)應該以一個團隊為單位,共同開發(fā)。在開發(fā)的過程中,老師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有了團隊的協作,也不會因遇到困難而半途而廢了。
微課程的開發(fā),一個人一個思路,有好有壞,如果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經歷開發(fā)出的微課程效果不盡人意,為什么我們要大家都去開發(fā)微課程呢?我們大部分教師不是演員,不是計算機專業(yè)人員,視頻制作肯定有不如意的;我們不是下崗人員,還有很多的教學科研工作要學習研究。為什么不能提取別人制作好的作品來使用呢?只要能夠達到教學的目的,同時也節(jié)約了成本。啟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好事呢。
微課程是在繼承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解惑”而非“授業(yè)”的在線資源,它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一條捷徑,現在乃至將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它,并不斷地發(fā)展它。
[1]劉珍芳,昝輝編著.多媒體教育課件的設計與成效(第1版)[J].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2]方其桂.多媒體CAI課件制作實例教程(第1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3]劉惠芳.數字媒體技術應用設計(第2版) [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4]http://baike.so.com/doc/5406799.html.
熊群毓(1971—),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化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信息技術及職業(yè)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