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摘 要:意識流是一種心理學的詞匯,它是19世紀由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創(chuàng)造的,指人的意識活動持續(xù)流動的過程,后用于文學創(chuàng)作。本文將兩大意識流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和詹姆斯·喬伊斯進行比較,得出結論——意識流寫作具有女性屬性。
關鍵詞:意識流 女性寫作 伍爾夫 喬伊斯
20世紀早期的作家總想突破以往的文學傳統(tǒng)。①意識流文學是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重要分支。如亨利·詹姆斯、弗吉尼亞·伍爾夫、多羅希·理查德森也善于運用這一寫作技巧。恰巧的是伍爾夫曾經評價理查德森的意識流寫作實為女性寫作。她在自己的諸多作品中體現(xiàn)了這一點,比如《達羅衛(wèi)夫人》(1925)、《到燈塔去》(1927)、《海浪》(1931)。作者對伍爾夫和喬伊斯的意識流寫作加以對比并證明意識流寫作的女性屬性。
一、意識流寫作的女性化之爭
路易斯·文德海姆,作為反對伍爾夫的人,他曾表示意識流寫作不屬于男性而是一種“女性化的藝術”,并進一步說明伍爾夫的意識流寫作是一種“女性化的現(xiàn)象”②。理查德森是英語文學史上意識流寫作的“第一人”③。伍爾夫給予了理查德森高度的評價:“以她自己的方式發(fā)明,發(fā)展和運用了一種語言,這是一種屬于女性的心理語言?!雹軐ξ闋柗蚨?,意識流寫作是它表達內心體驗的最佳方式:“意識流寫作,如果成功了,應該讓我們覺得身處另一個人的腦海之中,傳統(tǒng)的方法(現(xiàn)實主義)看上去更深刻、經濟,但我們想拋棄它,進入到在這之下的更深的一個
領域。”⑤
男性作家也可以自如地運用意識流寫作,但仍不能令人滿意。伍爾夫在她對喬伊斯的評論中證明了這一點:“不惜代價來揭示內心火焰的閃光。”⑥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和《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正是運用了意識流技巧。《尤利西斯》中最后一節(jié)是布魯姆夫人的直接內心獨白。阿諾德·貝內特給這一節(jié)高度評價:“說到理解‘女性心理!……我從未讀過比這更好的作品。”⑦顯然貝內特相信喬伊斯非常善于通過意識流來描述人物的內心世界。理查德森評價喬伊斯的寫作為“女性散文”。⑧即便喬伊斯的作品被女性主義作家理查德森評論為具備女性寫作特征,但在伍爾夫看來,喬伊斯的意識流寫作仍然不夠“女性”,而女性作家則更善于意識流寫作。⑨
二、通往內心真實
1919年,伍爾夫的《論現(xiàn)代小說》出版。散文《貝內特先生和布朗夫人》于1924年發(fā)表。兩部作品都有關于現(xiàn)代的小說。伍爾夫認為,在20世紀早期傳統(tǒng)小說已經落伍。傳統(tǒng)小說多關注現(xiàn)實生活,很少表現(xiàn)人物的內心生活。但當時越來越多的作家開始對人的內心世界感興趣。伍爾夫也是其中之一。她曾在《論現(xiàn)代小說》中肯定地說,人們心中所想的才更接近真實,現(xiàn)代小說應該描寫人們的內心世界。⑩她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采用了意識流技巧來佐證她的論點,通過意識流寫作,“伍爾夫向心理現(xiàn)實主義美學吹響了號角”{11}。在伍爾夫看來,一個人每天都在接受各種各樣的細微信息,直到這個人對所收到的信息進行加工和再思考以后,這些信息才會成為一個整體。一個人接受的這些細微信息,就像是“密密匝匝的原子雨,當它們下落時就已經進入了人們的生活”{12}。所以,人的內心世界才是最真實的生活。
喬伊斯的《青年藝術家的畫像》運用了內心獨白、感官印象及自由聯(lián)想等意識流技巧,故事貫穿于主人公斯蒂芬的情感、精神、心理的各種疑惑和不解。小說沒有按照傳統(tǒng)的歷時敘述,也沒有具體的情節(jié),取而代之的是節(jié)奏。這種節(jié)奏表現(xiàn)為意象的更迭和語言風格的變化。
三、間接內心獨白——公眾聲音和私人聲音的協(xié)商
伍爾夫認為,作品中人物的內心描寫是形象塑造的關鍵。她發(fā)現(xiàn),喬伊斯與她擁有相同的觀點。雖然兩人都把這一觀點運用于意識流寫作,但是他們的具體方法不一樣。喬伊斯遵循柏格森的心理時間理論,打破物理的時間概念,使故事在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這條線上穿梭,以此淡化故事情節(jié),來展現(xiàn)人物的各種心理活動及現(xiàn)象,在同一時間展現(xiàn)不同人物的意識,進行共時性寫作。但在《青年藝術家的畫像》中幾乎只有斯蒂芬一個人內心的聲音。在《尤利西斯》的最后一部分,喬伊斯采用了直接的內心獨白來表現(xiàn)人物瑪莉恩,整個部分沒有標點。著名的意識流評論家瞿世鏡認為這一部分是直接內心獨白的經典。與喬伊斯的意識流寫作方式不同的是,伍爾夫采用了間接內心獨白。弗吉尼亞布·萊恩說過:“在男性主導的傳統(tǒng)作品中,從一個全知全能的角度敘述故事完全就是一種男性化的語調。”{13}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有一個人做到全知全能。所以伍爾夫在敘述故事的時候,她的角度會從一個人物跳到另一個人物,作家本人也沒有把自己的觀念和意志強加到這些人物身上,而是讓他們自由發(fā)展。比如在《到燈塔去》的第一部分“窗”中,一個段落中,她采用了四個敘述視角。第一句和第三句是全知全能,第二句則是拉姆齊夫人的角度,最后一句是拉姆齊先生的回憶。通過多角度敘事,伍爾夫從多個角度讓人們了解到了真正的拉姆齊夫人。這與喬伊斯的單角度敘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伍爾夫還利用敘事視角轉換、內心獨白、回憶、自由聯(lián)想、感官印象等技巧及語言實驗, 如新句法(自由直接引語、自由間接引語)對作品進行不同的藝術處理, 在藝術形式上求新求變。
四、時間蒙太奇
蒙太奇是一個法語詞,意思為縫合。它指把“蒙太奇照片和聲音縫合在一起”{14},或者把不同的場景縫合在一起來表達電影的主題。伍爾夫成功地借用這個電影拍攝方法進行意識流寫作。一個人的意識流不可能停在一處或某刻。它總是像水一樣到處流走。時間蒙太奇可以讓一個人物的意識和另外一個人物的意識融合。這就使得一個人物的性格擁有多個“切面”,就像鉆石一樣。在許多伍爾夫的作品中有“心理時間”和“物理時間”之分?!哆_洛維夫人》有兩條平行的線索:達洛維夫人在倫敦街頭的沉思冥想與史密斯的精神錯亂通過蒙太奇的共時性寫作,使小說形成了內在抽象結構的和諧與統(tǒng)一。小說充分運用了心理時間來表述人物的意識流程與各種感性經驗,但是故事敘述上遵循了物理時間,以心理時間為主,以物理時間為輔。
喬伊斯和伍爾夫兩位作家的意識流寫作是現(xiàn)代主義文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兩人都強調現(xiàn)代小說要通往內心真實,而不是如傳統(tǒng)小說一樣注重客觀描述物質世界。兩人都是以柏格森直覺主義為理論基礎的心理時間的文學應用,即隨意識流動的非理性、非邏輯的時間認知。
他們的不同之處在于:伍爾夫認為意識流寫作的屬性是女性的,喬伊斯的意識流寫作還不夠女性。喬伊斯的作品擅長以直接內心獨白以及單一的敘事角度,而伍爾夫重視連通公共和私人領域的間接內心獨白和多角度敘事,使敘事更完滿。
①③⑧{11} Hussey, Mark. Virginia Woolf A to Z[M]. New York: Facts on File,Inc.,1995:163,228,133,162.
② Net.1. Lewis Wyndham. http://mural.uv.es/jojise/narZmin
dand.html.
④⑤⑨ Michele Barrett.Women and Writing[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9:190—191.
⑥⑩{12} Collected Essays(4 vols.)London: Hogarth Press, 1966:107,103,106.
⑦ Chen Jia.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4 vols.).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03:437.
{13} Snaith, Anna. Virginia Woolfs Narrative Strategies: Negotiating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Voices[J]. 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 20,1996:133—148.
{14} Net.2. The Montage.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ntage.
參考文獻:
[1] 瞿世鏡.意識流小說家伍爾夫[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
[2] 李維屏.英美意識流小說[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3] Bevis, Dorothy. The Waves: A Fusion of Symbol, Style and Thought in Virginia Woolf [J].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 2, 1956.
作 者:劉 萍,文學碩士,青海師范大學外語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與文藝理論。
編 輯: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