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奕璞
【摘要】美國兩百多年來,依靠其地理位置免于世界大戰(zhàn)的干擾,加之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本文主要論述北美殖民地時期北美地區(qū)主要的自然因素,以及這些自然因素對于北美經(jīng)濟發(fā)展所起到的作用和影響。
【關鍵詞】北美殖民地;煙草貿易;皮毛貿易
中圖分類號:K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4)05-156-01
一、北美地區(qū)的自然條件
北美大陸的西部是落基山脈,東部是平緩的阿巴拉起亞山脈,中部是被印第安人稱為“諸水之父”的密西西比河。密西西比河和圣勞倫斯河氣勢雄偉,水流平緩,美洲發(fā)達的內河航道為進入內地提供了便利。美洲大陸兩側是大西洋和太平洋,阿拉斯加暖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灣暖流以及拉布拉多寒流的交匯有助于保持北美地區(qū)的氣候穩(wěn)定,海底的營養(yǎng)鹽類在冷暖流交匯的地區(qū)上泛,磷酸鹽、硅酸鹽在海水表層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形成了豐富的魚類資源。北美沒有阻礙海岸的沙洲,美洲鋸齒形海岸線上的港口比平直海岸線上的港口更易進入。冰河時代末期,海水封凍后露出了一座連接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的“陸橋”,為當時動植物的遷徙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一地區(qū)被湖泊、沼澤、草地和凍土帶的各類灌木覆蓋,為當時的大型哺乳動物如乳齒象、猛犸等提供了牧場,這些動物越過陸橋來到美洲大陸,以捕捉它們?yōu)樯墨C人也隨之而來。
二、北美自然條件對經(jīng)濟發(fā)展的作用
在切薩皮克殖民地,“煙草是穩(wěn)定可靠的重要商品”,一種“被所有居民廣泛種植”的作物。①煙草是草本茄科植物,最適宜在濕熱的環(huán)境下大規(guī)模種植,北美殖民地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漫長的夏季,足夠進行從栽苗到采煙葉等一系列耗時很久的操作過程。整個切薩皮克海灣地區(qū)河流網(wǎng)密集,造就了肥沃的土壤,大西洋沿岸地區(qū)還分布著無數(shù)的河流,貨船可以借助河道直接由大海深入陸地,煙草可以從種植園的港口直接裝載并出海。17世紀20年代,把煙葉運往倫敦的運費是每磅3便士,到1880年之后,已下降到不足1便士。②煙草的生長需要吸收氮、鉀等養(yǎng)分,消耗地力較快,因此只有在未開墾的處女地上才可能株盛葉茂。精明的種植園主必須不斷占有新的土地,北美大陸廣闊的土地保證了他們的需求。新開拓的土地用于土地輪轉,保證了煙草的產(chǎn)量和質量。
在北美地區(qū),殖民者從印第安人手中收購毛皮,轉賣給歐洲,毛皮在歐洲需求很大,用來加工手套和裝訂,歐洲貴族也用皮毛來裝飾自己,顯示地位。③北美大陸水域資源豐富,廣袤的大陸和草原資源為海獺、馴鹿、北美野牛、棕熊等提供了優(yōu)異的生活環(huán)境,動物資源十分充足;另一方面,便利的水路運輸也為皮毛貿易提供了便利。1650年以后,哈德孫—莫霍克河流水系將大西洋海岸與大湖盆地連接了起來,海獺皮毛貿易中心轉到了紐約,運輸更便利的同時也保證了海獺的數(shù)量。1730年以后,商人們又開辟了新的貿易點,水路結合陸路,除了收集海獺還收集鹿皮,皮毛貿易更加繁榮。殖民者們?yōu)閿U展皮毛貿易,推動了北美內陸的探索與開拓,奠定了美國北部邊疆的地域雛形。皮毛貿易在繁榮殖民地經(jīng)濟、促進人種交往、發(fā)展海路運輸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北美的草原,“是天然宜于開墾的;這些處女地,甚至用原始的耕作方法,不施肥料,也能夠連年得到豐收”。④1626年,紐約最早種小麥,新英格蘭大概也是在同時開始種植的。小麥在中部殖民地生長的最好,這里的氣候更為溫暖,土地更為肥沃,生產(chǎn)更多的產(chǎn)品特別是谷類作物以供出口。哈得孫河谷、新澤西低地以及賓夕法尼亞州東部的丘陵吸引了一些富有的開發(fā)者,他們急于占有大量土地,獲得利潤。17世紀后半葉,這些地區(qū)的大部分都被劃分成私人所有的土地和莊園,小麥逐漸成為了當?shù)氐闹饕r(nóng)作物。
歐洲人向新世界殖民的過程是在北大西洋捕魚開始的。到美洲捕魚的船隊往來漁場和本國的時間很長,通常是1個月到6周,所以他們經(jīng)常在漁場附近登岸,進行一些船只修理工作或補充糧食和淡水。隨著捕魚從暫時性或季節(jié)性的活動發(fā)展到經(jīng)常性的活動,他們選擇在陸地上定居下來。布雷頓角是漁民們最初定居的地方,這個島的港灣形成了一個安全的天然港,可以方便漁船停泊,躲避海浪。⑤該島周圍有很多青魚和鯖魚,漁人就用它們作為捕鱈魚的餌料。經(jīng)過勘察,該島還蘊藏著廣泛的木材和煤。因而,布雷頓角作為首批漁民的定居地實在是再為理想不過了。
三、結語
北美殖民地地處溫帶、亞熱帶,大部分地區(qū)處于溫和濕潤的氣候之下;西部和東部都是山地和丘陵,中部是密西西比河沖積平原,地形多樣,可以發(fā)展多種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大陸兩邊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洋資源豐富,出口貿易便利;在內陸,以圣勞倫斯河和密西西比河為主的河道網(wǎng)密集,水路運輸非常便捷,淡水資源充足;大陸植被覆蓋廣泛,森林資源豐富,草原廣闊,動植物資源分布廣泛。北美大陸的自然資源促進了北美殖民地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北美形成統(tǒng)一的市場和民族有著重要意義。
注釋:
①斯坦利·恩格爾曼,羅伯特·高爾曼.劍橋美國經(jīng)濟史(第一卷)[M].高德步等總譯校.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200.
②劍橋美國經(jīng)濟史(第一卷)[M].殖民地時期.
③王海.早期北美皮毛貿易的興起[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增刊:193.
④卡爾·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18.
⑤拉爾夫·布朗.美國歷史地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