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婷
三年級,我學過一篇課文《一個小村莊》。它講的是一個農(nóng)村各家各戶都有斧頭,為了建房子,做家具,把本來是一片綠油油的叢林變成了一片荒涼的土地。后來一場大洪災把斧頭和人們都沖走了。從而告訴人們要愛護大自然,要多種植樹木,盡力保護水土。水、土都是我們生命的源泉,失去了水土,等于失去了家園。我們怎么可以肆意破壞呢?
要想留住青山綠水,我們就要以身作則。雖然我們是學生,不能為國家和環(huán)境做出多大的貢獻,但是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在學校,我們可以對垃圾進行分類。這一點我們六小就做得非常好,每個班級都有一個“可回收垃圾環(huán)保桶”。我們也可以節(jié)約用水,也可以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不亂摘樹枝,不踐踏草坪。在校外,我們可以少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紙杯,少制造垃圾。這樣就能為保護環(huán)境盡一份力量呀!我們的山就會越來越青,水就會越來越綠。
只要人人行動起來,護我水土,從點滴做起,就能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和諧的綠色家園! (指導老師:李榮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