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華
摘 要:隨著科技的迅速發(fā)展,人口越來越多,以往的水稻栽培技術滿足不了現在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為了得到更大的水稻產量,我國大量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對水稻栽培方式進行研究,以達到增加水稻產量的。傳統(tǒng)的水稻栽培方式主要有拋秧,直播和機插秧三種,它們各有其優(yōu)缺點,但是從長遠來看,實現機械化栽培才是水稻發(fā)展的大趨勢。
關鍵詞:水稻 栽培方式 發(fā)展趨勢
水稻是人們生活的主要糧食作物,我國大部分居民都是以水稻為食,北方居民也不例外,因此,重視水稻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對改善大國糧食自給問題和改善城鄉(xiāng)居民的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科技迅速發(fā)展,現代化的步伐日趨加快,為了穩(wěn)定提高水稻產量和市場競爭力,滿足人類發(fā)展的需求,我國進一步增加水稻生產效益成為水稻生產的重點目標,水稻栽培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它是關系著水稻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1. 水稻栽培技術的發(fā)展
1.1直播法水稻栽培
水稻栽培技術的發(fā)展是一項久遠的歷史,古代糧食作物產量不多,為了獲得糧食,在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學會了直播法水稻栽培技術,從水稻栽培技術下手,提高水稻糧食產量。直播稻是指不經育秧移栽,把稻谷直接播種于大田而栽培出的水稻,這種栽培方式方便簡單,便于操作。據史書記載,我國水稻最初是采用直播的種植方式,也就是說直播是一種原始的水稻栽培方式。所謂的直播就是在稻田里撒上種子之后沒有移植的過程,讓水稻單純地在稻田里生長,直至水稻的成熟。這種原始的栽培方式一直保留下來,延續(xù)至今?,F在許多農村的農業(yè)生產就是引用的直播法水稻栽培,但是產量不盡人意,所以在后期逐漸被淘汰。
1.2移栽法水稻栽培
隨著時代的日趨變化,社會也逐漸進步,人們逐漸發(fā)現直播法水稻種植存在著大量的缺陷,比如說產量不高,秧苗長勢不一等,為了解決直播法水稻移栽的缺陷,人們又引進了移栽法水稻種植。所謂的移栽法水稻種植,指的就是讓水稻秧苗在初期時在某個地方長大,等到長大到某個階段就對秧苗進行移栽,移栽到稻田里。這種栽培方式不僅提高了作物的產量,而且這種早期水稻移栽還解決了直播稻草害嚴重的問題和多熟制季節(jié)矛盾,大大地提升了水稻的產量,在那個時期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耕作制度的不斷完善,水稻育苗也不斷發(fā)展,完善和提高。在20世紀50 年代初期,我國南北各地均以水育苗為主,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北方則稍微受限制一些,但北方也同樣是采取移栽法對水稻進行栽培,但是,移栽法水稻栽培依然存在著缺陷,就是水稻在初期發(fā)育會出現爛根的現象,導致水稻死亡,又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水稻的產量問題。為了解決爛秧并培育壯秧,人們開始對水稻種植進行大量的實驗,與此同時又進行了保溫育苗試驗,防止爛根的現象出現,后來發(fā)現保溫對爛根現象的作用巨大,于是又發(fā)展了保溫育苗,尤其是在東北地區(qū),保溫育苗顯得至關重要。最初的保溫用物用的是油紙,后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改成了塑料膜,能夠有效御寒。
2. 當前我國北方的水稻栽培方式
2.1拋秧法水稻栽培
受南方文化因素的影響,東北地區(qū)也效仿南方的拋秧法水稻種植,并逐漸發(fā)展起來。北方氣候偏冷,到了9月份氣候轉涼,水稻的生存受到限制,因此北方的水稻種植大都是一年一收或者一年兩收,達不到南方的一年三收。拋秧法水稻種植簡便易于操作,對于糧食的增產起著關鍵作用。所謂的拋秧栽培指的是采用塑料秧盤或旱育苗床,育出根部帶有營養(yǎng)土塊的秧苗,在播種時往空中拋投,然后秧苗由于自身重力插入到稻田中,隨后任其在稻田中生長,這樣就解決了一顆一顆插秧的麻煩,簡單省事。
2.2機械插秧法水稻種植
隨著科技迅速發(fā)展,拋秧法栽培顯得比較落后,與機械相比,效率變得好低。為了解決人工拋秧法種植水稻的問題,人們苦思冥想終于制造出了插秧機,這也就有了機插秧技術的出現。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是采用規(guī)范化育秧,機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術,主要內容包括適合機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機械插秧法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水稻秧苗的成活率,較之前的拋秧法先進了許多,有著大量不容否認的優(yōu)點,機插秧后發(fā)優(yōu)勢強,穩(wěn)產高產,從技術層面上看,機插秧具有定行,定穴和定苗栽插的優(yōu)勢,實現了插深株距和插秧量的量化調節(jié),作業(yè)質量顯著提高,成為了我國當今水稻種植的主流方法。
總結:糧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沒有糧食社會就得不到發(fā)展和進步,因此我們要致力于水稻研究方面,努力提升作物產量,利用現代化技術,簡化操作,提升產量。同時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因地制宜發(fā)展,結合當地的地理情況進行水稻培育,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董秀文, 水稻拋秧田的管理[J]. 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1,11(4)
【2】周建群, 水稻栽培方式研究進展[J].湖南農業(yè)科學,2009,2,51-54
【3】張洪程, 對拋秧稻作再認識再創(chuàng)新: 加快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拋秧稻作科學技術體系[J].中國稻米,2011,9,3
(作者單位:166400黑龍江省肇州縣肇州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