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強
很多人都在為怎么順利度過這個夏天發(fā)愁時,遠在大西南貴州省的首府貴陽,卻以“中國避暑之都”的身份笑迎四方賓客,當?shù)厝硕甲院赖胤Q家鄉(xiāng)為“爽爽的貴陽”。加之今年7月31日至8月4日在此地開啟的“第24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的機會,不大的貴陽一下子多涌進了幾萬名外地客人,連本來很冷清的新建區(qū)觀山湖區(qū),竟也從食宿到交通都擁擠異常。
對于貴陽,十多年來我也就到過兩次。也許在眾多旅行者的心目中,貴陽并非一個必到的地方;即便到了,也頂多待上一兩天,然后便匆匆離去。我之前來貴陽都是如此。這次藉由書博會,我在這里得以“安營扎寨”5天,也因此,對這座看似陌生的西南都市,慢慢地走近,并熟悉起來。
吃在貴陽
食文化:領(lǐng)略黔菜之“酸”
到達貴陽的當晚,當?shù)孛朗匙骷亿w寬宏先生在一家名氣頗大的黔菜館醉苗鄉(xiāng)酒樓請我小酌,我也由此一覽了黔菜的風姿。
在中國的菜系中,黔菜似乎知名度稍遜,可能因為地處偏遠山區(qū)之故,黔菜沒有最大限度地走向全國,但是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它的特色和美味。說起來,因為常年生活在北方,口味比較單一,當一下子面對以“酸”著稱的黔菜時,還真有點不適應(yīng)。
趙寬宏先生點了6個菜,個個都是酸酸的,還好,這些以酸為特色的菜肴,吃過之后,并沒有感覺太多的油膩成分在。不多時,服務(wù)員端上了黔菜的一道代表性菜肴——酸湯魚,瞬時空氣中酸味彌漫。
我不禁好奇地問,為何黔菜多酸?
趙寬宏先生介紹,這還是源于過去封閉的交通與貧窮的生活,“當時連吃鹽都成問題,能吃到鹽的多為富人,于是當?shù)厝司桶l(fā)明了獨特的烹制菜肴的配方,即用當?shù)匾环N獨特的植物加上西紅柿和淘米水,然后發(fā)酵,就成了酸味湯。用此來煮菜,也勝得過鹽了?!碑?shù)厣踔劣兴渍Z稱“三天不吃酸,走路打顫顫”,可見酸味對于當?shù)厝说闹匾浴?/p>
夜市小吃也是貴陽的一大特色。我發(fā)現(xiàn),許多人都是晚上10點才走出家門,呼朋喚友去吃夜宵。據(jù)說,當?shù)赜?00多種小吃,戀愛豆腐果、雷家豆腐圓子、糕粑稀飯、絲娃娃、荷葉糍粑等都是比較有名氣的。在許多繁華地段,能看到很多小商販在自制小吃,招徠客人;還有不少背著竹簍的苗家婦女在出售小吃,生意也頗為紅火。
轉(zhuǎn)天,當?shù)孛朗炒髱焻敲摷s我和其他幾位美食家在茶館小坐。席間,吳茂釗大師告訴我,黔菜是中國比較獨特的一個風味流派,既吸納了各大菜系的精華,又有自身不可替代的特色,被食文化研究專家稱為“以貴州山區(qū)特有的物產(chǎn)與百姓風格為基礎(chǔ)的一種內(nèi)陸海派菜”;歷史上區(qū)域相互滲透和包容的巴蜀與黔地夜郎古國有著深層的歷史淵源,菜點文化因而血脈相連。
美食家們陸陸續(xù)續(xù)做了七八個菜,都是他們所拿手的當?shù)匦〔?,有鲊辣椒、養(yǎng)心酸菜、腌椒回鍋肉、酸茄子、酸鲊肉等。我了解到,“鲊”是一種流傳在黔北遵義、桐梓等地民間的一種古老的食品加工方法,用鹽及酒曲和顆粒米、面來腌制新鮮魚肉、豬肉等,成品均略帶酸味。能吃到如此地道的小菜,也不枉來貴陽一次了。
行走貴陽
黔南第一山:鳥瞰全景貴陽
飯桌上,當?shù)厝诉€告訴我,近年來貴州在搞“100個精品景區(qū)”,并且被定位為“國家公園省”(注:官方解釋,其內(nèi)涵包括生態(tài)涵養(yǎng)地、山水大觀省、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千島省、全國最佳的首選避暑養(yǎng)生地和國民休閑地,以及國家度假?。?,由此可見當?shù)芈糜钨Y源的豐厚。我聽后為之一振。
轉(zhuǎn)天一大早,我從住地乘坐公交車,幾站地就到了被當?shù)厝朔Q為“貴陽旅游名勝之首”的黔靈公園。
這是一座綜合性的城市公園,位于貴陽市西北角約1.5公里處,因黔靈山而得名。黔靈山,顧名思義是黔中靈山,集貴州高原的靈氣于一身,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稱。公園則由象王嶺、檀山、白象山、大羅嶺等群山連結(jié)而成,面積達300多公頃,解放后辟為公園。據(jù)說它也是國內(nèi)少有的城區(qū)大型公園。雖才上午九點多鐘,公園門口已經(jīng)是人山人海了。有當?shù)厝烁嬖V我,因為這個景點是貴陽市區(qū)最重要、出行最便利的景點,由此人滿為患。
值得欣慰的是,這么重要的景區(qū),門票卻很劃算,僅僅為5元,這同國內(nèi)某些地方景區(qū)的門票動不動就達上百元形成了鮮明對照。
進了公園,我興奮地拾級而上,隨后在山頂?shù)摹邦ぁ兵B瞰貴陽市的全景。這些年我?guī)缀踝弑槿珖驳潜榱吮姸嗟拿酱蟠?,然而在盛夏時節(jié)登山卻不困乏、不汗流浹背的,似乎只有在這里才具備。眼中的所及之景都是綠色植被,我的內(nèi)心充滿了在大自然面前的愉悅。想到貴陽人在這么近處守著一個大氧吧,真是有福氣啊。
開始往山下走去。剛行走五分鐘,就聽見樹枝上一陣陣“噗噗”作響,一抬頭,一只只獼猴,在樹之間竄來竄去,絲毫沒有懼怕游客的神態(tài),可愛的樣子令人捧腹。據(jù)資料記載,因為黔靈山處于高原地帶,所以黔靈山的氣候條件是相當別致的,具有與典型中亞熱帶地區(qū)有所不同的高原亞熱帶氣候特征。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熱量充沛、生長期長,加上這里的樹木郁郁蔥蔥,植被豐富,還有眾多的山泉,所以保留了不少像獼猴、水鳥這樣的野生動物種類。尤其是野生獼猴的規(guī)模多達百余只,在國內(nèi)大中城市中唯有貴陽獨有。此過程中還見到了巍峨聳立的弘福寺,該寺建于明末清初,是貴州著名的佛寺之一,前來燒香祈禱的游客絡(luò)繹不絕。從黔靈山緩步走下來,感覺意猶未盡。
山腳下便是碧波粼粼的黔靈湖,湖面如鏡。不遠處,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群身著民族服裝、正在載歌載舞的人們。他們似乎忘記了人間的一切憂愁,盡情地在歌舞中表達自己的愉悅之情。
百年甲秀樓:古風遺存的地方
在體會了貴陽標志性自然景區(qū)的美不勝收后,下一站我來到了當?shù)氐某鞘袣v史地標之一——甲秀樓。
其位于市中心的噴水池西湖路上。我到達時正是下午1點多,天空中飄著淅淅瀝瀝的小雨,甲秀樓就靜靜地矗立在水質(zhì)清澈、緩緩流淌的南明河上。
從資料上得知,甲秀樓位于貴陽城南、南明河中的萬鰲礬石(這塊石頭酷似傳說中的巨鰲)上,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歷經(jīng)四百余年的風吹雨打仍舊矗立不倒,它是貴陽歷史的見證,是貴陽文化發(fā)展史上的標志。如今是免費開放的。
這是一座木結(jié)構(gòu)的閣樓,樓高20余米,為三層三檐攢尖頂閣樓,據(jù)說這種構(gòu)造在中國古建筑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紅欞雕窗,下有白石柱托檐,四周雕花石欄相護。煙窗水嶼,如在畫中。
其實,論氣派它顯然不能和黃鶴樓、滕王閣相比,然而它的質(zhì)樸、它四周開闊的視野,又是很有特色的。我以為,并不是樓閣越高越好,關(guān)鍵在于整個景色的協(xié)調(diào)。因為樓層不高,它并沒有讓周圍的建筑感到局促不安,相反是相得益彰。在它的附近,貴陽的豪華寫字樓、商業(yè)購物中心拔地而起,呼應(yīng)著這個四百多年的古樸建筑。
甲秀樓上還有不少文人騷客留存的對聯(lián)和題詩,仔細閱讀,有不少頗為耐人尋味,從中能感受到貴陽城的歷史巨變。
登樓遠眺,四周景致,歷歷在目。甲秀樓的閣樓下還開辟了一個飽覽南明河風景的茶舍,邀上三五個好友,在這里避暑品茶,想必也是一種不錯的盛夏休閑選擇。
期待高鐵之便
從史料上得知,貴州建省不過600年,而省會貴陽之名使用了將近400年。古代貴陽盛產(chǎn)竹子,以制作樂器 “筑”而聞名,故簡稱“筑”,也稱“金筑”, 別名“筑城”,素有“避暑之都”的美稱。其古稱包括倮(戰(zhàn)國中晚期至西漢成帝漢平年間、晉樂縣(東晉313年)、矩州(唐)、貴州(宋)、貴州行?。鳎?、貴陽府(隆慶三年、黑羊箐、金筑司等。后因貴陽處于貴山之南(今關(guān)刀巖),古代山南為陽,故賜名“貴陽”。貴陽因為全市森林植被覆蓋率在全國都市中最高,盛夏時節(jié)更是郁郁蔥蔥,因此也有“林城”的美譽。
不禁聯(lián)想到今年8月廣州到桂林的高鐵貫通,途經(jīng)貴陽,以及2015年長沙到貴陽將貫通高鐵,由此從北京到貴陽坐高鐵也就是7個小時。祝愿到那時,貴陽會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