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科
(韶關學院 體育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
美國職業(yè)籃球聯(lián)賽(NBA)的選秀制度是聯(lián)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舉措,是吸引國內外具有天賦球員的重要平臺.隨著NBA的發(fā)展,選秀制度也在不斷的改革和變化之中.在國內,為加快我國CBA、NBL職業(yè)籃球聯(lián)賽的發(fā)展,平衡各球隊實力,增加比賽的可觀賞性,建立吸引優(yōu)秀籃球人才的制度變得尤為重要.
國內關于選秀制度方面的研究很少,而且沒有對選秀制度本身的優(yōu)劣性做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圍繞幾個問題對NBA選秀制度進行研究:(1)依據選秀位置,NBA球隊是否能選出“貨真價實”的球員;(2)NBA球員選秀位置是否會對球員職業(yè)生涯(上場時間、職業(yè)年限、被交換次數)帶來影響;(3)NBA選秀制度是否有利于球隊之間的良性競爭;(4)NBA選秀制度的年齡條款能否有利于促進球員從業(yè)余到職業(yè)的轉變.
每年NBA球隊都希望在選秀中能夠挑選出“貨真價實”的球員.雖然眾多NBA球隊在選秀之前就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對參加選秀球員的實力以及未來發(fā)展的潛能做評估.但在現(xiàn)實中,球隊經常對新秀的能力存在高估或低估的現(xiàn)象,喬丹、科比都是被低估的很好例子.在當今,評價一名球員的綜合能力現(xiàn)今有兩種常用的方法:一是NBA官方網站公布的球員效率準則(Efficiency Formula)[1];二是美國著名ESPN評論員John提出的PER(The Player Efficiency Rating)[2].PER公式由三部分組成,第一步是uPER的統(tǒng)計;第二步是aPER統(tǒng)計,aPER是通過修正后的uPER;第三步是標準化的aPER,即PER=aPER*(15/lg_aPER).由于Efficiency Formula沒有對球員的數據進行加權,在對不同年代、不同位置的球員進行比較時效率較差,而PER能較好地克服這個問題,更能反映NBA球員的個人效率值.
利用ESPN數據統(tǒng)計網站的PER數據,以2010-2011賽季NBA常規(guī)賽的球員為最初樣本,剔除未參加選秀的球員,剔除PER少于5的球員(解釋)和平均上場時間少于5 min的球員,最終樣本N=249.對249名NBA球員在2002-2003賽季到2010-2011賽季連續(xù)9年的常規(guī)賽PER進行統(tǒng)計分析,PER均值為15.06,標準差為3.64,球員選秀位置與球員PER的相關系數為-0.351,呈現(xiàn)負相關,表明選秀位置與球員PER有輕度相關,意味著NBA球員的選秀位置未能有效地預測球員的能力.為更直觀觀察NBA球員的選秀位置與PER的相關度,表1列舉了部分選秀位置與PER均值等數據情況.在選秀位置前5的排序中,排在第2的PER均值均少于第3、4、5的均值,選秀位置排在第10、15的均值分別是17.193 4、17.531 7,均高于第2、3、4的PER均值.由此可以看出,球員PER均值的高低偶然性較大(見表1).
表1 NBA球員選秀位置與PER均值
有研究分析認為NBA選秀制度對于改善球隊的狀況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主要原因不在于球員能力的預測困難,而是球隊決策者經常把選秀球員在大學期間是否進入籃球聯(lián)賽的四強作為重要的選秀依據,而這項數據對球員未來的發(fā)展沒有太大的關聯(lián);球隊決策者過分強調得分,那些關注籃板球、搶斷、減少失誤方面的NBA球員在季后賽沒得到足夠的重視[2].影響一名球員發(fā)展?jié)撃艿囊蛩赜泻芏啵恍┬睦硪蛩匾搽y以預測,如意志、情感、職業(yè)道德等,這些因素對于一個球員成功與否通常是重要的[3].
經濟學和商業(yè)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Sunk Cost)的概念,即如果一項開支已經付出并且不管做出何種選擇都不能收回,一個理性的人就會忽略它,這類支出稱為沉沒成本.“沉沒成本”的經濟學啟示是:人們在進行價值判斷時,應該考慮現(xiàn)時的成本和效益,而不應考慮過去的成本和效益,因為過去的成本與現(xiàn)實的判斷是沒有關系的,但是人們常常違反沉沒成本這一原則[4].例如:張三花100元買了一張電影票看電影,剛看了幾分鐘就發(fā)現(xiàn)不是自己想看的電影,那么張三應該如何抉擇,繼續(xù)看下去,“花錢買難受”,還是盡早離開.
當球隊簽訂選秀位置高、能力被高估的球員時,NBA為保證收視率,球隊管理層、教練會讓這些球員在球場上的時間長一些.教練和球隊管理層針對這些球員的使用不一定能做出理智的抉擇.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Barry M和Staw H H利用歷年NBA球員的得分、命中率、罰球命中率、三分命中率、蓋帽、助攻、搶斷、犯規(guī)、籃板、上場時間、選秀位置、傷病、球員的交易次數等數據分析了NBA球員選秀位置對球員職業(yè)生涯的影響[5].研究結果表明,選秀位置對球員的上場時間,職業(yè)生涯時間,球員交易次數具有顯著的影響:選秀位置越高球員的上場時間越多;選秀位置越高職業(yè)生涯時間越長;選秀位置越高球員被交易的次數就越少.如果選秀位置能夠代表球員能力水平的高低,該研究結果應該是具有合乎情理的.但是,由于選秀位置并不能有效地代表球員的真正水平和發(fā)展?jié)撃埽蔷鸵馕吨蜿犜谇騿T使用方面受到沉沒成本效應的影響.
NBA選秀制度發(fā)展的歷程主要包括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47-1964)為倒排位置;第二階段(1965-1983)為猜銅板制;第三階段(1984-1988)為抽信封制;第四階段(1989 年至今)搖乒乓球制[6].
NBA選秀制度從最開始的倒排位制到現(xiàn)在的搖乒乓球制,對于NBA球隊為獲得較高的選秀位置而故意輸球的現(xiàn)象并沒有起到很好的制約作用.猜銅板制與倒排位置相比,只是讓戰(zhàn)績最差的兩只球隊進行抽簽決定誰獲得“狀元”.Back A T與Justin G T研究表明,在NBA選秀制度從倒排位制改為猜銅版制后的1983-1984賽季,與往年相比未進入季后賽球隊的勝率下降22%,存在故意輸球的現(xiàn)象(見表2).抽信封制給予未進入季后賽的球隊被抽中狀元簽得機率相等,研究發(fā)現(xiàn)從猜銅版紙變?yōu)槌樾欧庵频?984-1985賽季中,未進入季后賽球隊與季后賽球隊都沒有故意輸球.搖乒乓球制實質就是加權后的抽信封制,到了改為搖乒乓球制的1989-1990賽季,未進入季后賽的球隊故意輸球的現(xiàn)象再次發(fā)生.Joseph P在Back A T和Justin G T研究基礎上,對1989-1990賽季到2007-2008賽季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研究表明未進入季后賽的球隊的勝率下降 25.2,Sig.<0.01,達到顯著水平,同樣存在故意輸球的現(xiàn)象[7-8].
表2 關于NBA選秀制度不同研究結果的比較
NBA從2006年的新選秀制度開始規(guī)定參加選秀球員的年齡到選秀年的12月31號為止必須滿19歲才可以有資格參選,即要求參加選秀球員的年齡從18歲升至19歲,這就意味著新的規(guī)則要求球員必須高中畢業(yè)后一年后才有資格參選.
4.1.1 NBA官方解釋
NBA官方宣稱,關于選秀年齡規(guī)則改革主要出于保護球員方面的考慮:(1)使球員能夠承受、適應職業(yè)聯(lián)賽帶來的壓力.(2)使球員積累比賽和生活經驗.有些高中球員急于成名或渴望到NBA打球的心理可能會被一些不良的經紀人誘惑簽訂一些欠公平的合約,對球員的進一步的發(fā)展產生極壞的影響,參加大學籃球聯(lián)賽可以積累比賽和生活經驗,成為一名心智成熟的球員.(3)擴大球員的知名度.在美國,NCAA的籃球比賽每年吸引無數的球迷為之歡呼,這些球員一旦成為NBA的一員將會吸引更多的觀眾觀看NBA比賽,提高 NBA 比賽的收視率[9].
4.1.2 部分專家、學者解釋
在美國很多專家、學者看來,對于19歲和18歲的年齡規(guī)則不同,直觀來說就是大學一年級或高中畢業(yè)進入聯(lián)盟的區(qū)別.新的規(guī)則設立了19歲的門檻,關閉了高中生直接進入NBA的大門可以節(jié)省開支和轉移聯(lián)盟風險,使聯(lián)盟的利益最大化.對于聯(lián)盟來說,允許高中生直接進入聯(lián)盟意味各球隊需要投入更多的經費在美國高中聯(lián)賽搜尋有天賦的球員[10].
4.2.1 年齡條款對NBA發(fā)展的影響
NBA年齡條款的實施,使有天賦高中球員跨進大學校門參加大學聯(lián)賽,但其實這些球員在大學期間沒有獲得相應的生活經驗,因為大學球員與一般典型的大學生校園生活方式還是有區(qū)別的.大學球員每周需要花費40~55 h參加技、戰(zhàn)術訓練、力量練習、比賽以及球隊活動等,并沒有足夠的時間在大學期間獲得生活經驗.同時,也沒有數據顯示高中生球員會高比例地成為“問題”球員或讓不良的經紀人利用[11].相反,有研究指出,這些較早進入NBA的高中球員與擁有大學四年經驗的球員相比,在各方面提高得更快[12].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的規(guī)則在保護球員從業(yè)余到職業(yè)的轉變方面是沒有顯著效果的.反而越來越多的球員選擇美國以外籃球聯(lián)賽打球.
4.2.2 NBA年齡條款對大學籃球發(fā)展的影響
在美國很多高校,每年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和財力在全國高中招募具有發(fā)展?jié)撃艿幕@球運動員.當這些新招募的球員在一年級的時候就要離開學校準備參加NBA選秀,這對于球員所在學校顯然是不公平的,而且影響大學生籃球聯(lián)賽的質量.
(1)通過對NBA選秀位置與球員職業(yè)生涯效率值(PER)的相關分析,兩者的相關系數為:-0.351,相關度不高,NBA選秀位置并不能有效代表球員在未來的發(fā)展?jié)撃?
(2)NBA球員的職業(yè)生涯受到沉沒成本效應的影響.NBA球員的選秀位置對球員的上場時間,職業(yè)生涯時間,球員交易次數具有顯著的影響,即選秀位置越高,球員的上場時間越多,職業(yè)生涯時間越長,球員被交易的次數就越少.
(3)NBA選秀制度的主項條款經歷了倒排位置(1947-1964)、猜銅板制(1965-1983)、抽信封制(1984-1988)、搖乒乓球制(1989年至今)4個階段,制度在不斷的改進和發(fā)展,但制度本身未能有效阻止球隊為獲得較高的選秀位置而故意輸球的現(xiàn)象.
(4)NBA年齡條款在促進球員從業(yè)余到職業(yè)的轉變方面是沒有顯著效果,該規(guī)則只是要求球員高中畢業(yè)一年后再參選,年齡門檻的提高對球員沒有起到真的保護作用.
(1)NBA在挑選球員的時,不應只關注PER,應多關注影響球員發(fā)展?jié)撃艿囊蛩兀桓髑蜿牨苊庖蜻x秀位置的高低來確定球員上場的時間,應關注球員的在球場上的實際能力;NBA的選秀制度有缺陷,應根據實際存在的問題不斷地改善;年齡條款的作用不大,建議修改或廢除.
(2)CBA的發(fā)展離不開我國籃球運動的發(fā)展歷史和社會現(xiàn)實的土壤,在發(fā)展中遇到問題不能簡單借鑒NBA或歐洲籃球聯(lián)賽的制度、條款,必須立足CBA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制定與現(xiàn)實發(fā)展狀況相適應的聯(lián)賽發(fā)展制度,主要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
①CBA球隊教練員在選拔球員(特別是外援)時需對球員做好充分、深入的分析和了解,不應過分強調球員的得分能力和是否參加過重要的比賽;應注重球員能力的全面性,如籃板、搶斷、失誤次數等數據,重視球員的意志、情感、職業(yè)道德等因素;逐步建立CBA籃球運動員能力測定和評價的制度.
②CBA在實行商業(yè)化運作的同時,各球隊在比賽中應實事求是地使用球員,避免受到球員薪酬、種族、身高、年齡等因素影響,客觀評價球員的實力,避免沉沒成本效應的發(fā)生.
③CBA應根據實際情況,分階段、分步驟建立完善的選秀制度,平衡各球隊的實力,增加比賽的對抗性、觀賞性.同時確保選拔球員過程,公平、公正、公開,要讓籃球運動員看到成功的希望.
④CBA在制定職業(yè)球員注冊的年齡方面,應吸取NBA年齡條款的教訓,關注球員從業(yè)余到職業(yè)的轉變,防止年輕球員被不良經紀人利用.針對職業(yè)籃球運動員虛報年齡的現(xiàn)象,CBA應健全監(jiān)督管理體系,對俱樂部責任人明確責任、義務,加大處罰力度,使違規(guī)者付出更多的違規(guī)成本;加強對各籃球俱樂部和籃球運動員的誠信、道德教育;嚴格制定籃球運動員注冊的程序,并形成透明的注冊運行機制,接受來自社會媒體、籃球俱樂部、籃球教練員、運動員等方面的監(jiān)督.
[1]Peter A G,James R H,Timothy P.The dilemma of choosing talent:Michael Jordan’s are hard to find[J].Applied Economics,2009(41):3193-3198.
[2]John H.CalculatingPER[EB/OL].(2010-10-07)[2014-03-11].http://www.basketball-reference.com/about/per.htm.
[3]David J BcStacey L.Brook form college to the pros:predicting the NBA amateur player draft[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11(1):1234-1235.
[4]Byron J G.“Drafting a Career in Sports:Determining Under classmen College Players ’Stock in the NBA Draft”[EB/OL].(2004-06-21)[2014-03-11].http://works.bepress.com/byron_gajewski/10.htm.
[5]施俊琦,李崢,王壘,等.沉沒成本效應中的心理學問題[J].心理科學,2005(6):1309-1313.
[6]Barry M,Staw H H.Sunk Cost in the NBA:Why Draft Order Affects Playing Time and Survival in Professional Basketball[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5(40):474-494.
[7]王建國,劉玉林.NBA 選秀制度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5(1):34-35.
[8]Beck A T,Justin G T.Losing to Win: Tournament Incentives in the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2002(20):67-68.
[9]Joseph P.Tournament Incentives, league policy, and NBA team Performance Revisited[J].Journal of sports Economics,2010(11):87-89.
[10]漢恩.聯(lián)盟欲再升年齡最低限制?[EB/OL].(2011-11-27)[2014-03-11].http://sports.sina.com.cn/k/2011-11-27/ 03315845407.shtml.
[11]Susan S.An Alternative to the NBA Age Rule[EB/OL].(2010-01-01)[2014-03-11].http://scholarship.law.stjohns.edu/lawreview/vol84/iss1/6.htm.
[12]Chaz T.March Madness in June:An Analysis of the NBA Draft from 2004-2008[D].Pennsylvania:Haverford College,2009(4):36-56.
[13]Peter A.Groothuis,James Richard Hill,Timothy J.Perri.Early Entry in the NBA Draft:The Influence of Unraveling, Human Capital,and Option Value[J].Sports Economic,2007(8):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