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龐涓率十幾萬大軍攻打韓國,韓國由于不敵魏國,就向齊國求援。
齊威王派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統(tǒng)帥大軍前去援救。這次他們仍用直接突襲魏國都城的計謀。消息傳到魏國,龐涓急忙撤兵回國。不過這次他沒有像上回那樣驚慌,龐涓率領一隊精兵搶先趕回魏國,準備集中兵力與孫臏決一死戰(zhàn),以報上回失利之仇。
孫臏早已成竹在胸,他決定利用魏軍輕敵、龐涓驕傲的特點,尋找時機,狠狠打擊。為了使他們更輕敵,孫臏讓田忌下令:全軍東撤。龐涓認為齊軍膽怯了,便命令魏軍緊緊追趕。第一天,追到一個山坡上,龐涓對齊軍住過的營地進行了細心考察,派人對齊軍做飯用過的爐灶詳細調查,估計齊兵有十萬之多。第二天,追到一片草地上,只剩下五萬人用的爐灶了,龐涓以為齊兵膽小,逃散了不少人,心里更加得意。第三天,龐涓只率精銳騎兵追趕齊軍,到快要追出魏國國境的時候,他又命人數(shù)了數(shù)齊軍留下的爐灶,嗬,只夠兩萬人用了!得意忘形的龐涓命令軍隊加速追趕。
傍晚,龐涓率軍到了馬陵道上。馬陵道地勢險惡,又長又窄,兩邊都是山。孫臏早把兵馬埋伏在這兒等他。魏軍剛進馬陵道,樹林中萬箭齊發(fā),喊殺聲震耳欲聾,齊軍從山上猛撲下來,魏軍死傷不計其數(shù)。龐涓見敗局已定,就拔劍自刎了。
原來,為了迷惑龐涓,孫臏故意讓士兵少挖爐灶,造成士兵不斷減少的假象,誘使龐涓上當。這一招在兵法上稱為“減灶計”。
此戰(zhàn)過后,孫臏遠近聞名,成為有名的軍事家。
讀后思考
孫臏用了什么方法迷惑敵人?你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