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滿龍
當今藝術可謂異彩紛呈,美術創(chuàng)作空間廣泛,形式也是豐富多彩。當然好的藝術創(chuàng)作離不開人文精神的積淀,文化意義的的承載,文化價值的指向,對于學院背景的藝術研究者和實踐者來講,更是如此。然而繪畫本身也是觀賞的藝術,視覺效果自然十分重要,構成在繪畫中又直接影響這一效果,因此,在繪畫實踐中,構成是多么重要,畫家對生活的情感,對現(xiàn)實的領悟在繪畫中的體現(xiàn),都無不與構成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構成在繪畫中是最基本的框架也是最重要的,好比我們寫作文,常要講中心思想,主要內(nèi)容,前后呼應,主次分明,段落之間要有聯(lián)系。繪畫中的構成也就是說要注意畫面的整體關系,畫面要主體突出,色塊形體之間既要有對比又要有聯(lián)系,要有節(jié)奏感,色調(diào)要統(tǒng)一,構成是建立在整體的基礎上。
中國畫講的章法就是構成,怎么留白,哪里題字,決不是隨意的,因此落筆前要胸有成竹。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通過人物疏密的安排,是畫面緊湊而一點不瑣碎。西方繪畫,無論是寫生還是創(chuàng)作,構成都十分講究。
西方繪畫有黑白構成和色彩構成。黑白關系明確,畫面就響亮,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畫面就統(tǒng)一。倫勃朗的人物畫,往往刻意把背景畫深,把衣服置于陰影中,為的就是達到這一效果。野獸派畫家馬蒂斯的《舞蹈著》,在綠色的底子上加入了紅色的人體,色彩強烈而富有裝飾性,。人物疏密安排,動態(tài)的變化使畫面節(jié)奏感增強。追求“單純的原始藝術”的高更,雖然是單純的色彩,但色調(diào)非常統(tǒng)一,因為他對色塊的形狀,大小,位置的安排十分嚴格。因此可見,不管什么流派的大師,都是構成高手。
在世界繪畫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俄羅斯現(xiàn)實主義繪畫,樸實厚重,畫面宏偉壯麗,他們在創(chuàng)作中對構成也是非常嚴謹?shù)?。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為了突出人物,把背景畫得空闊而明亮,增加了畫面的感染力?!秶鴦諘h》中一大群坐的人物中穿插幾個站立的,畫面莊穆又不失生動真實,非常震撼。蘇里科夫《近衛(wèi)軍臨刑的早晨》,近處畫得人多而且凌亂,占了大量面積,幾輛馬車的加入打破了死板構圖,遠處的彼得大帝及士兵畫得小而整齊,這樣的處理,主次明確,背景的教堂畫得高大深沉,畫面整體凄涼悲壯,通過近處一個近衛(wèi)軍與彼得大帝眼睛的對視,增加了矛盾和緊張氣氛,天空被建筑分割成較規(guī)則白色塊與人物衣服上瑣碎的白點,既有對比又有呼應,畫面結構緊湊,從大關系來看,黑色塊多,白色塊面積小,使畫面氛圍悲壯凝重。希施金筆下的森林,氣勢雄偉,他高度的寫實能力讓我們贊嘆不已,細致入微的刻畫讓我們覺得他創(chuàng)作的艱辛,其實他在寫生時非常輕松愉快,一幅精美的素描,往往一兩個小時就完成了,他一生作品數(shù)量奇多,這得益于他在構成上的功夫。比如:當樹枝刻畫細致時,天空故意處理簡單;當近處的樹枝仔細描畫時,遠處就只畫一下樹葉的外形,所以他的作品,近看十分隨意,稍微退遠就層次豐富明確,如身臨其境;在黑白對比時,總是把樹葉縫隙形成的白點組成一定的形狀,與露出的天空的形狀進行比較,畫面總是符合于大關系,不凌亂,不瑣碎;在色彩構成上,他也下了不少功夫,土路或露出的紅色的泥土總出現(xiàn)在他的畫里,那是為了與紅色的樹皮形成呼應,又是為了與大面積的綠色的樹木形成補色對比,因此他的畫面總是嚴謹又富有生機。其他畫家,不管單個的人物,靜物,還是大型場面創(chuàng)作,氛圍不管歡快,壓抑,激昂還是平靜,推敲一下構成,總是那么嚴謹。
當我們在討論創(chuàng)作方法,追求繪畫形式,研究油畫技法的同時,千萬不可以忽視構成的重要性,不管習作,草圖,速寫,還是創(chuàng)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定要做到:構成始終很重要。這樣,我們的藝術才能不斷地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