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袁文良
隨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各單位、各部門都把收集材料、撰寫簡報、迎接督導(dǎo)、向上匯報作為重要一環(huán),指定專人負(fù)責(zé),這有利于上級了解下情。但有些單位在向上報告階段性總結(jié)時,材料中“水份”較多,有些是秀才們筆下生花“生”出來的,有些是個別領(lǐng)導(dǎo)干部拍腦袋“拍”出來的,還有些是直接從網(wǎng)上下載來的。因此,很有必要將匯報材料在“向上報”的同時來一個“向下報”。
所謂“向下報”,就是把匯報材料交給群眾討論審議,讓群眾查一查班子和班子成員在“四風(fēng)”方面的問題是不是查找得“準(zhǔn)”,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是不是解決得“好”,整改措施是不是制定得“實”;讓群眾看一看匯報材料和班子及班子成員的對照材料中哪些是“編”出來的,哪些是下載來的,然后從材料中剔除。
“向下報”還應(yīng)該讓群眾議一議各類材料中哪些成績沒有寫夠,哪些問題沒有寫到,哪些原因沒有找準(zhǔn),哪些整改措施不實,然后進(jìn)行修改完善,以保障材料的真實性、全面性。如此這般,群眾一定會拍雙手歡迎。
我們的困難,只有為群眾所明白,才能得到群眾的理解;我們的成績,只有為群眾所知曉,才能得到群眾的歡迎;我們的問題,只有為群眾所了解,才能得到群眾的體諒。因此,各單位、各部門特別是單位的班子成員在撰寫群眾路線教育的有關(guān)材料時,只有堅持在“向上報”的同時“向下報”,讓群眾檢查評議一番,擠掉材料中的“水份”,剔除其中假的東西,增加實在的內(nèi)容,才能真正做到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