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細鷹
1940年,德國納粹占領了荷蘭,物質(zhì)的極度匱乏困擾著成千上萬的人們,11歲的奧黛麗·赫本與母親常常食不果腹,在最困難的時候,她們得到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救助,那些數(shù)量有限的食物猶如雪中送炭。小赫本捧著碗擠在人群中,清澈的大眼睛里充滿渴盼,等待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分給自己一份食物。在她眼里,那些工作人員如救世主一般神圣,她沒想到,幾十年后,自己也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一個偶然的機會,赫本認識了羅伯特·沃爾德斯,那時羅伯特正在為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工作,他向赫本介紹了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宗旨及工作。年少的經(jīng)歷常會不經(jīng)意撞開記憶之門,赫本一直對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心存感恩?,F(xiàn)在,她終于找到了報答的方式。1989年,已60歲的赫本擔任了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親善大使。
赫本第一次參與活動的地點是埃塞俄比亞,貧瘠的土地、簡陋的住所、因饑餓不斷死去的孩子,一切帶給她深深的震撼,如果不是親眼目睹,她無法相信這些是如此真實地存在。
在一個小村莊,全村的男女老幼站在村口翹首等待他們。孩子們都非常安靜,極度的饑餓使這些本該天真活潑的孩子失去了這個年齡應有的生氣。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吸引了赫本的目光。小女孩領取了食物后,并沒有像別的孩子那樣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頤,她費力地提著食物離開了人群。赫本蹲下身,輕撫小女孩的頭,說道:“孩子,讓我來幫你,可以嗎?”
小女孩抬起頭,面前的這位奶奶面容慈祥、眼睛清澈。到了家,小女孩奔進里屋,興奮地叫道:“爸爸,我們有救了。”床上的男子形容枯槁、氣息微弱。小女孩把餅干泡在開水里,小心地喂給男子吃。赫本對小女孩說:“孩子,你也吃吧,我來喂你爸爸吃?!毙∨u搖頭:“不,讓爸爸先吃,我要爸爸快點好起來?!迸阃拇謇锶烁嬖V赫本,因為疾病與饑餓,小女孩的母親、弟弟和妹妹先后去世,現(xiàn)在家里只有父女倆相依為命,看上去,父親的狀況也不容樂觀。赫本抱著乖巧懂事的小女孩,不禁潸然淚下。
之前,赫本一直很珍視自己的形象及隱私,她不輕易在公眾場合露面,非洲之行改變了她的想法。她開始頻繁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利用自己的名氣為那些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募捐、籌款籌物。赫本告訴人們,“孩子們自己不能去爭取什么,我們應該幫助他們?nèi)幦??!彼恢>氲乇疾ㄔ趹?zhàn)亂及饑荒之地,足跡遍布埃塞俄比亞、土耳其、蘇丹、中美洲、南美洲、越南等地,把愛播撒在全世界各個需要的角落。她對每一個卑微的生命保持最大的尊重,每到一個地方,除了送給孩子們食物、藥品外,她做得最多的是伸出自己的手,給那些不幸中的人們傳遞一份活下去的力量與希望。她緊握并親吻孩子們骨瘦如柴的手;她把那些餓得瘦骨嶙峋的孩子抱在懷里,淚盈眼眶;她小心地為饑餓的孩子喂飯,眼里閃著圣母般慈愛的光芒;她悲傷地為一個奄奄一息的孩子蓋上被單,滾滾而下的淚水滴落在孩子的臉上……彼時,她不是那個萬人矚目的國際巨星,而只是一位女性、一位母親。洗盡鉛華,一身簡約素服的她依然如銀幕上一樣典雅,美麗的大眼睛里充溢著母性的悲憫與溫情。
1992年,赫本赴索馬里看望受災兒童,其時她已感覺到身體的不適,但仍以頑強的毅力堅持工作。回到美國,醫(yī)生作出了誰也不愿相信的診斷:赫本身患結(jié)腸癌,已到晚期。1993年1月20日,在愛人及孩子們的精心陪伴下,她安然走完人生最后的日程?!八侨祟惷篮玫臉O致。她就像一場美夢,在你夢醒時,你還會微笑?!焙毡镜呐笥牙聿榈隆さ氯R弗斯這樣評價她的一生。
“如果你在任何時候需要一雙手來幫助你,你可以在自己每條手臂的末端找到它。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只手,一只用來幫助自己,另一只用來幫助別人?!焙毡旧俺3_@樣說。她用一雙天使般的手給那些苦難中的孩子送去溫暖、光明與希望,透過這雙手,我們看到了奧黛麗·赫本悲天憫人的高貴靈魂。
肖進摘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