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生復原力與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

      2014-11-02 07:15:42楊彩霞
      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年2期
      關鍵詞:復原心理健康差異

      楊彩霞,王 偉

      (1.延安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2.首都師范大學 心理系,北京 100080)

      復原力指個體所擁有的個人特征,它不僅包括自我、人格和認知因素等個體特質,還包括個體所擁有的一些社會資源,如家庭和朋友對其的支持和幫助[1]。國外關于復原力的代表性研究主要有夏威夷考艾島研究、基督堂市研究和斯德哥爾摩研究,主要探討個體與應激情境的關聯(lián),探討當個體處于危機狀態(tài)時,能否有保護因子存在或是有保護過程發(fā)生,是否能達到最終的良好適應,保持心理健康等[2]。在臺灣,曾仁美[3]和黃秀媛[4]針對經歷挫折事件的個體,對復原力進行了質的研究,對個體復原力的構建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在國內,關于復原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復原力理論研究[5,6]、復原力量表的編制[7,8]、復原力水平的提升[9,10]和與心理健康等的關系方面[11-13]。

      應對方式(coping style)是指個體在面對挫折和壓力時所采用的認知和行為方式,又可稱為應對策略或應對機制[14]。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現(xiàn)代人的心理負荷逐漸加重,應對日益成為心理學研究的重點。

      本文就復原力和應對方式的關系進行研究,主要研究大學生復原力與應對方式的關系,為提高大學生的復原力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工作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根據(jù)本研究的目的,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延安大學大學一年級至四年級學生為適合樣本,共抽取四個年級400名大學生進行集體施測,最后回收的有效問卷為388份,其中男生163人,女生225人;城鎮(zhèn)80人,農村308人;一年級97人,二年級100人,三年級96人,四年級95人。

      1.2 研究工具

      1.2.1 大學生復原力量表

      采用楊彩霞修訂的大學生復原力量表,該量表包括5個因子,共28個項目,個體的得分越高,表示其復原力水平越高。該量表a系數(shù)為0.94,各維度的信度指標也均在0.82以上。

      1.2.2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

      簡易應對方式由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分量表)組成,包括20個條目。該量表的信度重測相關系數(shù)為0.89,a系數(shù)為0.90;積極應對分量表的a系數(shù)0.89,消極應對分量表的a系數(shù)0.78。

      2 結果

      2.1 大學生復原力的基本狀況

      本研究對大學生復原力的影響因素分析主要采用差異比較法,從性別、年級、和生源地三個方面來比較。結果顯示城鎮(zhèn)大學生的復原力水平明顯高于農村大學生(P<0.01),不同性別、年級的大學生復原力水平差異不顯著(P>0.05),僅在自我認識和社會支持上存在顯著差異,結果見表1、表2和表3。

      2.2 大學生復原力與應對方式的關系

      對大學生復原力與應對方式得分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復原力與應對方式呈顯著相關。具體結果見表4。

      表1 大學生復原力的性別、生源地差異

      表2 不同年級大學生在復原力上的差異檢驗

      表3 不同年級大學生在復原力上的差異檢驗的事后多重比較

      表4 大學生復原力與應對方式各水平上的相關

      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復原力與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以復原力為因變量,以應對方式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見表5。

      表5 大學生應對方式對復原力的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的結果顯示,積極應對方式對復原力有正向預測作用,而消極應對方式對復原力有負向預測作用。

      3 討論

      3.1 大學生復原力特點分析

      從整體上來看,不同類型與不同地域大學生的復原力水平有一定差異。

      3.1.1 關于性別差異

      在性別上,結果顯示:(1)大學生自我認識的性別差異顯著(P<0.05),男大學生的自我認識要優(yōu)于女大學生,這與楊彩霞[1]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與社會對男女大學生的認可程度上不同,存在“重男輕女”的觀念,從而使女大學生處于不利的地位,因而她們的自我認識維度上得分較低。(2)女大學生的社會支持好于男大學生,且差異顯著(P<0.01),這表明女大學生比男大學生擁有更多的社會支持資源。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多是男主外女主內,因此社會對于男性的要求較高,而對于女性提供的幫助和支持資源則較多。該結果與國外學者Werner的研究發(fā)現(xiàn)相似,即有恢復能力的女性傾向于得到和提供更多的社會支持[15]。

      3.1.2 關于年級差異

      在年級上,結果顯示:(1)三年級學生的自我認識水平顯著高于二年級學生。三年級學生已經經歷了三年的大學生活,對大學生活已經非常熟悉,自我價值和自我認可程度較高,人際關系比較發(fā)達,各方支持較多。經驗和經歷各方面都較二年級學生豐富,較二年級學生成熟。(2)一年級學生得到的社會支持顯著高于四年級學生。一年級新生進入一個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面臨很多要適應的問題。如水土、對所上大學的心理期望與實際的差距等。一方面,學校和家庭對他們的關注和支持較多,另一方面,他們在面臨問題時更傾向于做出求助行為,這些都有助于他們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

      3.1.3 關于生源地差異

      在生源地變量上,結果顯示:城鎮(zhèn)大學生與農村大學生除在個人特質差異不顯著外,在家庭凝聚力、自我認識、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支持方面,城鎮(zhèn)大學生均顯著高于農村大學生。家庭凝聚力較高,可能與城鎮(zhèn)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有關,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強,得到家庭的愛護和照顧更多,尋求家人的支持與幫助較多,而農村大學生的獨立性較強;自我認識較高,城鎮(zhèn)大學生自我評價較高,自信、樂觀、積極、向上,他們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意識較強,學習能力和競爭力較強;社會交往能力較高,可能因為城鎮(zhèn)大學生接觸的外界事物較多,接受的信息頻繁,從而他們的交際圈子比較寬廣,交往能力也隨之較高;社會支持較高,城鎮(zhèn)大學生尋求問題解決和幫助的途徑很多,能獲得支持與幫助的資源也較多。

      3.2 大學生復原力與應對方式的關系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復原力與積極應對方式之間呈現(xiàn)顯著正相關,而與消極應對方式之間呈現(xiàn)顯著的負相關。進一步做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積極的應對方式對復原力有促進作用,而消極的應對方式阻礙復原力的發(fā)展,這與滕沁和張寧的研究結果一致[11]。大學生在生活中時刻都會遇到各種困難、挫折,大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時不斷地發(fā)展出新的應對能力,而這些能力又再次成為復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引導大學生采取積極、進取、樂觀、尋求援助等積極的應對方式,幫助他們發(fā)展更多的社會聯(lián)結,建構迎接挑戰(zhàn)的能力和主動尋求解決問題資源的能力,對于提升大學生復原力水平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第一,本研究是在同一時間對信息的橫斷面進行了研究,這樣就無法考察所研究變量間的動態(tài)關系。第二,本研究雖然進行的是隨機抽樣,但樣本的構成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城鎮(zhèn)大學生和農村大學生的比例都相差懸殊。第三,本研究的研究因素比較單一,只側重復原力與應對方式兩方面因素的研究,未能綜合考察多種因素共同作用。

      但是,以上局限性并不妨礙本研究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工作提供一些參考。首先,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除了較多的關注大學一年級新生外,對四年級學生也要提高關注,他們即將踏入社會或進行更高層次的學習環(huán)境,面臨著人生的重大轉變,獲得的社會支持卻較少;其次,相比城鎮(zhèn)學生,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更多的關注農村學生,這些可以通過大學新生入學心理健康普測和建立心理健康檔案的方式達到;最后,改變大學生的應對方式可以成為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一個重要工作方向,通過一些咨詢或輔導技術,使大學生在面對應激時增加積極應對的比例,進而獲得復原力,整體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楊彩霞.大學生復原力與壓力事件、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8.

      [2]Werner E.Risk,resilience and recovery:perspectives from the Kauai longitudinal study[J].Development Psychopathology,1993(5):503 -515.

      [3]曾仁美.抑郁癥兒童母親參與親自游戲治療團體親職復員力建構歷程分析的個案研究[C].2006游戲治療多元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2006.

      [4]黃秀媛.單親青少年生活適應之復員力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臺灣國立嘉義大學,1995.

      [5]李海壘,張文新.心理韌性研究綜述[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3):149-152.

      [6]于肖楠,張建新.韌性(resilience)——在壓力下復原和成長的心理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05,13(5):658-665.

      [7]陽毅.大學生復原力量表的編制與應用[D].碩士學位論文.華東師范大學,2005,6.

      [8]劉蘭蘭.大學生復員力量表的編制及其初步應用[D].碩士學位論文.河北師范大學,2007,6

      [9]郝傳慧,雷靂.青少年心理彈性的效用與提升[J].中國青年研究(社會綜合版),2007(1):72-75.

      [10]曾紅,黃文庚,黎光明.彈性心理訓練改善農業(yè)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效果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0,31(3):309 -310.

      [11]滕沁,張寧.貧困生復原力與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的相關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9(30):835-836.

      [12]張海芹.中小學骨干教師職業(yè)壓力心理彈性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0,31(8):941-942.

      [13]杜岸政,王瑾,王濱.大學畢業(yè)生心理彈性自我分化和就業(yè)焦慮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2,33(1):31-33.

      [14]梁寶勇.關于應付的一些思考與實證研究-應對方式的評定、分類與估價[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9,7(4):219-222.

      [15]Werner E.Journeys from childhood to midlife:risk,resilience and recover[M].Ithaca,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1.

      猜你喜歡
      復原心理健康差異
      溫陳華:唐宋甲胄復原第一人
      相似與差異
      音樂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淺談曜變建盞的復原工藝
      陶瓷學報(2020年6期)2021-01-26 00:38:22
      毓慶宮惇本殿明間原狀陳列的復原
      紫禁城(2020年8期)2020-09-09 09:38:04
      找句子差異
      生物為什么會有差異?
      龙州县| 浏阳市| 始兴县| 凤山市| 怀化市| 渑池县| 淳安县| 讷河市| 沙坪坝区| 即墨市| 府谷县| 青川县| 句容市| 井研县| 武城县| 洪雅县| 渭南市| 乐平市| 兰溪市| 应城市| 永顺县| 台东市| 湖北省| 灵川县| 明溪县| 兴业县| 廉江市| 商河县| 古田县| 绿春县| 咸阳市| 安平县| 岳西县| 沁阳市| 庐江县| 苏尼特右旗| 武强县| 迁西县| 津南区| 水城县| 庄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