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賜,復姓端木,字子貢,以字行。漢族,春秋末年衛(wèi)國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受業(yè)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
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利口巧辭,善于雄辯,且有干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wèi)國之相。他還善于經(jīng)商之道,曾經(jīng)經(jīng)商于曹國、魯國兩國之間,為孔子弟子中首富?!岸四具z風”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jīng)商的風氣,成為漢族民間信奉的財神。子貢善貨殖,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后世商界所推崇。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謂子貢“常相魯、衛(wèi)”。他的老師孔子也認為子貢有非凡的政治才能?!墩撜Z·雍也》曾記載季康子問孔子子路、子貢、冉求是否可以從政,孔子回答說三人皆可從政,但孔子卻分別道出三人之優(yōu)點各不相同:“由(子路)也果”、“賜(子貢)也達”、“求(冉求)也藝”。從孔子列舉的三個優(yōu)點看,子貢的優(yōu)點——“達”,似乎更是從政者不可或缺的。所謂“達”就是通達事理,試想一個從政的人如果能夠“通達事理”,他就會高屋建瓴,從宏觀上把握問題的全局和整體,而不會為繁瑣的細枝末節(jié)所迷惑,這樣的人肯定會把政事處理得有條不紊。而子路的“果”(果斷)、冉求的“藝”(多才多藝),都不過是從政必需之一部分,他們同子貢的“達”相比應該說是低了一個檔次。正因為子貢通達事理,又有杰出的“言語”才能,所以他才會被魯、衛(wèi)等國聘為相。正因為他有政治才能,他才會在出使齊、吳、越、晉四國的外交活動中得心應手,獲得圓滿成功。
子貢不僅在學業(yè)、政績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在理財經(jīng)商上也有著卓越的成就?!墩撜Z·先進》載孔子之言,“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臆則屢中”,意思是說顏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卻窮得丁當響,連吃飯都成問題,而子貢不安本分,去囤積投機,猜測行情,且每每猜對?!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芬噍d:“子貢好廢舉,與時轉(zhuǎn)貨資……家累千金?!边@里的“廢舉”是指賤買貴賣?!稗D(zhuǎn)貨”是指隨時轉(zhuǎn)貨以殖其資。子貢依據(jù)市場行情的變化,賤買貴賣從中獲利,以成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