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曰:“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边@句話習近平總書記常常引用,說明總書記對依法治國的高度重視??v觀古今中外的實踐,“奉法”與否,與國運強弱息息相關,也與執(zhí)政黨的人心向背相關。
7月底,黨中央就公布了10月在京召開的四中全會,主題為“依法治國”,在此前黨的四中全會實屬少見。筆者認為這是實現“中國夢”的長久之計,也是實現“中國夢”的治本之方。依法治國和目前全社會大力宣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手以“法”,一手以“德”,雙手共同筑成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兩大支柱,以助推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總書記在紀念全國人大成立60周年講話中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zhí)政?!?/p>
2012年12月4日,總書記在現行的“82憲法”施行30年的紀念大會上說:“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成為歷史新時期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則、重大方針、重要政策在國家法制上的最高體現。”
同時,總書記作為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也沒有諱言目前漠視憲法、損害憲法的現象??倳浾f:“保證憲法實施的監(jiān)督機制和具體制度還不健全;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執(zhí)法司法問題還比較突出;一些公職人員濫用職權、失職瀆職、執(zhí)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嚴重損害國家法制權威?!?/p>
依法治國,最終還要落到“治國”二字上,即看國家是否能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健康運轉。而要健康運轉,法律也好,制度也好,皆要符合這個國家的政治實際。制度不符合法律,就會陷入合法性危機;法律不適合制度,就會無法落實。就我國的政治制度而言,這就要防止“群龍無首、一盤散沙”,防止“黨政紛沓、相互傾軋”,也要防止“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只有將制度落到實處,讓制度真正發(fā)揮作用,依法治國的方略才能層層推進。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這已經表明,進入全面深改期,“法治”將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戰(zhàn)略高度。今后工作的推進,必須有法治作為框架和背景。在同次會議上,總書記對法治作用的概括值得注意:“實現經濟發(fā)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tài)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必須更好發(fā)揮法治的引領和規(guī)范作用。
對制度、法律的尊重,不意味著“制度迷信”與“法律迷信”。制度、法律都是人設計出來的,也需要人去執(zhí)行。在這個基礎上,最根本要搞清楚的問題,是“為了誰”。答案很顯然,由黨領導、為了人民。
由此可見,群眾利益,就是根本意義上的“法之所為”。有之所為,“中國夢”定能如期實現。 (文/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