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m香
〔關鍵詞〕 教師;備課;開放性;
學習方式;形式多樣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19—0090—01
多少年來,小學教師上課前必須先備好課,寫出教案,而且教案內容要具體,形式要完整無缺,書寫要工整、認真,否則就有“不認真”、“不敬業(yè)”之嫌。學校管理者也以檢查教案來判斷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教學能力。久而久之,演化出一系列備課要求的條條框框,學校領導檢查時逐條對照,死搬硬摳,愣是把教師查了個“不亦樂乎”。教師就是在這種狀態(tài)下,教案越寫越多,內容越寫越細,環(huán)節(jié)越寫越繁雜,許多教師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編寫教案上,甚至為應付檢查抄教參、抄教案。事實上,有些教師在上課時根本用不上寫好的教案,還有些教師在上課時照“案”宣科,其結果是教學效果不好,事倍功半。難怪有人抱怨,“教案要求太多了”、“教案寫得好,上課用得少”、“寫教案太浪費時間”。的確,呆板的、一成不變的備課模式不能適應《語文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所以,筆者在此談談教師備課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的備課應該具有開放性和彈性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边@實際上明確提出了教師的教學方法,重點是要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那么,教師的備課就應該具有開放性和彈性,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要留有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新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著眼于學生能力的不斷發(fā)展和提高,著眼于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而要實現(xiàn)這一教育目標,改革備課形式勢在必行。
二、教師的備課應該有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边@就告訴我們,教師在編寫教案時,重備教材,輕備學生的方式是不合適的。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備課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而這些學習方式的形成,僅僅靠編寫教案是得不到好的效果的。因此,教師要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備課前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學法上,而不是詳寫教案、硬套框框。
三、教師的備課應該提倡形式多樣
1.可采用“活頁式備課”,即教師將備課內容寫在可隨意增減的活動頁筆記本上,隨時增加或刪減,修整完善教學內容,并且重復利用。
2.可采用“板塊式備課”,即首先編寫好教學的總體要求和重難點,之后將課堂中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并列分開列出,只寫活動提綱,不用詳細寫出可能發(fā)生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再設有課堂小結、課后反思共四大塊,課堂環(huán)節(jié)清晰,重點突出。
3.可以采用“表格式備課”,即將備課內容以畫表格的方式呈現(xiàn),這樣寫得字少,教的內容清晰、明朗。
這幾種教案編寫方式,突出了教學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簡化了教學內容,給教師留下了更多空間。
4.可以采用不同的要求備課。學校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教學經(jīng)歷的教師,提出不同的備課要求。有多次循環(huán)帶課經(jīng)歷的教師,可在教材、教參上直接標畫批注,也可在以前的舊教案上圈點修改,加入活頁,成為新教案;對于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可以寫備課提綱、備課卡片,甚至可以將必要的備課資料輸入電腦保存,便于檢查。
總之,備課改革的啟動,激發(fā)了教師的創(chuàng)造欲望,釋放了教師教學實踐的智慧,使課堂教學更加靈活,更加開放,師生關系發(fā)生了根本的轉變。同時,也促使教師探索新的教學管理模式,給教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給學校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編輯: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