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董筱波
知識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生字,鞏固生字是最好的識字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把識字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上,通過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興趣和能力,使他們樂于識字,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識字活動中去,達到大量識字的目的,為閱讀和習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激發(fā)興趣,樂中學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從絢麗多姿的游戲、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門,他們活潑好動,充滿童趣,但持續(xù)集中注意時間短,課堂教學中穿插運用游戲能很好地克服這一弊端。因此,教師要通過游戲、表演、實驗、操作、動手模擬等,使學生的眼、耳、腦、手、口等一齊“動”起來,以“動”激活識字教學。如開展“我與生字交朋友”活動,就能收到很好的識字效果。1.叫朋友“名字”。學生在課文中畫出會學、會認的生字朋友,在通讀課文時準確地讀出朋友的“名字”(讀音)。這樣教學,既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讀起書、認起字來特別用心。2.記朋友“相貌”。與生字交朋友了,就要記住朋友的“相貌”(字形)。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想方設法地記住生字字形,使一個個抽象的書面符號在學生面前“活”起來,進入到學生的知識倉庫,學生不僅記得住,而且還畫得準(書寫準確)。3.看朋友“做事”。一個個生字孤立地看,只不過是一個個抽象的書面符號,而一旦融入到課文這個“大家庭”,這一個個生字就充滿了生命和活力,其作用也就顯現(xiàn)出來了。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看朋友“做事”,(就是看看生字在“家”中的作用,即表達了什么意思。)讓學生自覺地聯(lián)系上下文,通過查字典和同桌討論等方法去挖掘生字的含義。如教學《識字4》一課時,在學生了解整篇韻文后,讓他們戴上與昆蟲有關的圖或詞的卡片,伴著“找朋友”的音樂參與游戲活動,去找朋友,把枯燥的復習寓于快樂而又緊張的游戲活動中,讓學生將所學詞語與相應事物聯(lián)系起來,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接著,通過“小組合作做賀卡”的活動,請學生把剛才游戲的卡片取下來,貼在已經(jīng)準備好的賀卡上,畫上其他圖案裝飾一下,但要把圖和詞貼準確,學生在動手剪、動手畫、動手貼的過程中快樂地學習,審美情趣得到了培養(yǎng)。
二、鞏固訓練,玩中學
學生經(jīng)過正確識字后,還必須進行間隔性的再現(xiàn)學習。教師要設計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通過變式訓練來鞏固識字效果。1.卡片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先自己拼讀,然后小組交流學習。2.多種形式比賽讀。開展比一比、賽一賽的活動,寓復習鞏固于比賽之中。如小組“開火車”比賽,看誰認得快;生字默寫比賽,看誰默寫得對。3.找字卡,做游戲。把生字寫在卡片上,一個學生讀,其他學生找出字卡展示,或兩個學生,我讀一個你找,你讀一個我找。4.找朋友。把合體字分解成幾個部件,寫在卡片上(如:人+王=全”“口+十=早”“口+十=葉”“一+大=天)讓學生以找朋友的形式把相關的字聯(lián)系起來,這樣從分到合,又從合到分,從整體到部分,又從部分到整體,既有趣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容易混淆的字也就區(qū)分開了。5.減一減。與找朋友的方法類似,不同點是從一個字中去掉某一部分。如學“烏”字,學生從“鳥”字得到啟示,說“鳥”字去掉一個點就是“烏”字。學習“休”字,學生說“體”字去掉一橫就是“休”。6.換一換。依據(jù)形聲字的特點,通過換字的部首來變成另一個字,如“清”字換三點水為“日”就成“晴”;換三點水為“目”就為“睛”等。7.說一說。如《烏鴉喝水》一課中有“喝、渴”兩字,學生容易混淆。教師請學生當小老師幫助其他同學分辯清楚。有個學生這樣記:“喝水要用嘴,‘喝是口字旁??诳室人适侨c水?!边@樣一說,學生很快就記住了。
三、啟發(fā)想象,自主學
識記漢字是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的。在指導識記生字時,教師要啟發(fā)學生結合字形字意發(fā)揮想象,引導學生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從而激活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造能量,歸納總結出識記生字的方法。如:1.說一說。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介紹字的意思。如“雨”字,有的學生說:“那四點就是雨點”。2.演一演。如“看”和“著”這兩個字很容易混淆,學生是這樣記的:孫悟空把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把兩個指頭伸上頭就是“著”,并做出模仿動作,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看”和“著”這兩個字。3.編一編。順口溜和兒歌節(jié)奏感強,讀起來瑯瑯上口,易讀好記,比較受歡迎。例如學習“力”,教師先板書“刀”字讓學生讀,再把“刀”字一撇寫出頭變成“力”,讓學生編順口溜,學生很快就編出了“刀字出了頭,力力力”的順口溜,記住了“刀”和“力”這兩個字。
四、開發(fā)資源,課外學
識字教學要重視書本知識和生活實踐的整合,開展多渠道、全方位的社會化識字教學活動,使學生樹立“生活即是識字”的理念,要引導學生利用課外學習資源,認識更多的字,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和良好習慣。1.在校園中識字。進入校園撲面而來的校名、校訓、小學生守則和學校里的文化設施;進入班級,班級名、黑板報、班級制度、伙伴名字等都是學生識字的素材。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認認這些字,讓學生由無意識到有意識地把熟悉環(huán)境與識字認字結合起來,既激發(fā)了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又鞏固和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果。2.在環(huán)境中識字。在生活的多彩世界里,漢字隨處可見。喝飲料時,飲料名躍入眼簾;買物品時,物品的名稱、說明羅列其上;上街時,路旁的各種廣告仿佛在向人們招手;看電視節(jié)目中的新聞聯(lián)播、兒童故事片、動畫片等……都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識字環(huán)境。這樣在大語文環(huán)境下識字、認字,增大了學習的內(nèi)容和空間,刺激和延長了思維記憶,促進了學生對所學生字詞的強化與鞏固。3.在課外閱讀中識字。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與自己識字量相當?shù)恼n外書籍,利用課外閱讀指導課,讓學生自主閱讀,然后進行“我會讀”展示性閱讀活動,在閱讀交流互動中鞏固識字效果,達到多識字、早閱讀的目的,在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愿望,使識字和閱讀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五、多元評價,激勵學
評價具有激勵功能,能讓學生體驗進步和成功的愉快,促進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師要結合低年級學生自尊心強,愛表現(xiàn)的特點,通過多元評價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如開辟“識字園地”,把學生課外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出來,讓大家評價;建立“識字檔案袋”,記錄學生的識字量,可以將每天認識的字,課外收集到的商標等裝入袋內(nèi),每周將字卡拿出,采用全班交流或同桌互相交流的方法,認識上面的字,在體會成功的同時達到復習鞏固識字的目的……
教師如果為學生識字創(chuàng)造條件、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出隱含在漢字中的童趣,那么,識字將不再是學習的負擔,而是一種樂趣。
責任編輯: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