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峰
畫人難畫骨,寫人難寫“活”。很多學生在寫人物類作文時,將人物寫成了“千人一面”:人物表情僵化、動作死板、語言如出一轍,形象空洞,缺少靈性。這是學生缺乏個人閱歷、缺少生活觀察,對人物的動作及心理變化揣摩不夠細致所致。怎樣讓筆下的人物變得立體豐滿呢?需要從心理活動、動作和語言三方面入手。
一、神態(tài)傳情,讓人物“俏”起來
神態(tài)是寫“活”人物的第一關(guān),是立體再現(xiàn)人物各個側(cè)面的重要手段。人物表情、神色、姿態(tài)等,悉數(shù)包含在內(nèi),神態(tài)傳情,使人感覺人物“俏”了起來。但過多的修飾又使語言顯得堆砌,人物顯得矯揉造作,缺乏真實感。怎樣才能恰到好處地展現(xiàn)人物的神態(tài)呢?
1.明眸善睞心靈動。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古人常講“畫龍點睛,寫“活”人物的眼神,人物自然就靈動起來了。魏晉時期,曹植的名篇《洛神賦》中用“明眸善睞”來形容洛神靈動的雙眸,使人讀時,洛神那顧盼傳情的神態(tài)頓時浮現(xiàn)眼前。在習作中,學生寫母親的眼神,如“我印象中母親的眼睛總瞇成一條縫,臉上掛著微笑”,盡管寫出了母親的慈愛,但如果稍加修飾,給眼神加一抹亮色,效果會更好,如“我印象中母親的眼眸中總是映著我的影子,眼角微微上揚,臉上掛著淺淺的笑容”,這樣寫能使母親的形象更加具體生動。
2.鉛華弗施氣自華。對于神態(tài)的描寫,學生經(jīng)常會使用多種修飾成分,力圖使形象更具體,殊不知這樣反而弄巧成拙,使人物表情變得錯綜復雜,留給讀者的想象空間也愈加狹小了。實際上,表情再豐富的人,也不可能同時展現(xiàn)多種表情,越是簡單的表情,越能給讀者留下清晰的印象,給讀者留出寬廣的想象空間。如上面的例子,寫母親的笑容“始終如一”,總是那“淺淺的微笑”,給讀者豐富的遐想,母親慈愛的樣子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儀態(tài)多姿,讓人物“活”起來
儀態(tài)指人的姿勢,包括身段和舉止。一個人的情緒變化、心理波動會折射到動作舉止中,如慣常焦急的人往往會走路生風,說話語速過快;而心境平和的人常常字斟句酌,走起路來四平八穩(wěn)。要寫出這些細節(jié),離不開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人物要“活”起來,離不開儀態(tài)的描寫。
1.婀娜多姿應相宜。描寫人物的動作舉止應符合人物的職業(yè)特點、年齡、性格特征,如同一句“婀娜多姿”,用在少女身上相宜,用在少婦身上略顯勉強,而用在老嫗身上則與事實不符了。如上面的例子,學生寫道:“與母親一同出門時,母親總是牽著我的手”。其中用到“牽”字,意味深長,既展現(xiàn)了母親對孩子的愛,又體現(xiàn)出二人的母子關(guān)系。如用“拉”字,則更像是朋友之間的牽手;用“領(lǐng)”字,又顯然不適宜小學生的年齡層次,更像是學齡前兒童??梢?,“牽”字用得恰到好處。
2.細微之處表身份。在寫作中,學生喜歡用語言來交待人物的身份,使讀者對人物有清晰的認識,但通過動作舉止來交待人物的身份,則顯得生動自然,給讀者留下遐想的空間。如課文《李時珍夜宿古寺》中,寫“雞腸草”與“鵝腸草”不易區(qū)分時,作者用了“各扯下一點放在嘴里嚼嚼”的描寫,其中“嚼嚼”這一細微動作,充分體現(xiàn)了李時珍的職業(yè)特點,能將草藥放進嘴里嘗試藥性的,恐怕只有行醫(yī)治藥者了。同時,這一詞也展現(xiàn)了李時珍嚴謹認真的治藥態(tài)度,使一代醫(yī)圣的形象赫然在立。
三、語言豐富,讓人物“真”起來
語言是展現(xiàn)人物性格、內(nèi)心世界最直接的描寫手法。我們常講“言由心生”,心中所想可以通過語言直接體現(xiàn)出來。在作文中,豐富的語言能讓人物“真”起來,而大放厥詞式的語言往往使人物脫離現(xiàn)實,給人浮夸之感??梢?,語言既要豐富,又要“接地氣”。
1.樸實無華才是真。作文中描寫的人物多是普通人,雖不排除有人出口成章,但更多所描寫對象的語言是樸實的、未經(jīng)修飾的。人物要寫得“真”起來,語言不但要體現(xiàn)生活化,更要體現(xiàn)其樸實無華的一面。如課文《第一次抱母親》中,當作者抱起母親時,沒想到母親“這么輕”。母親質(zhì)樸的言語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母親簡練的回答,將生活的艱辛一帶而過。當作者回憶母親用89斤的體重挑起了100多斤的重擔翻山越嶺時,一幅感人至深的畫面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母親質(zhì)樸而偉大的形象頓時躍然紙上。
2.話到一半蘊味深。語言的作用在于展現(xiàn)人物形象。但語言并非說得越多,展現(xiàn)人物越透徹到位,“點到即止”比“文字冗長”更耐人尋味。仍以《第一次抱母親》為例,當護士夸獎母親了不起時,母親又一次做出了質(zhì)樸的回答:“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母親沒有什么豪言壯語,也沒有將艱辛的往事掛在嘴上,她覺得自己僅僅是盡到了一位母親應盡的職責。作者如此處理,既給了讀者品讀回味的空間,又將母親光輝的形象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使人物倍感真實。
文章寫得好,功夫在平時,寫作離不開生活。學生應留心觀察生活,觀察身邊活生生的人,其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外在因素以及折射出來的心理活動、情緒變化,常能夠展現(xiàn)出“一人多面”的真切形象,從而將人物寫“活”?!簦ㄗ髡邌挝唬航K省如皋市吳窯鎮(zhèn)鳳毛小學)
□責任編輯:甘 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