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虹??
有一首古詩曾這樣寫道:“春游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四季的景色經(jīng)常被文人墨客寫進自己的詩中,在這些寫季節(jié)的詩中,各季有各季的特色。人們在描寫冬天的景色時,最常表現(xiàn)的就是冬的肅殺、凜冽和雪的狂暴、肆虐,而表現(xiàn)冬的溫情脈脈和雪的嬌媚動人的美文經(jīng)典,在古今中外的文學(xué)史上是鳳毛麟角、寥寥無幾的。因此,著重表現(xiàn)冬之暖意與冬之生氣的《濟南的冬天》在中國的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可以稱為是奇葩一朵,令人耳目一新。本文讀后令人心馳神往、浮想聯(lián)翩的最重要的因素就其語言之美,語言大師老舍先生在字里行間傾注了自己對濟南城的無限癡迷與憐愛,運用了大量的鮮活比擬,賦予濟南的山水以生命和感情,讓濟南城里的一切都變得溫情脈脈,富有人性化的色彩。老舍先生通過語言的運用賦予了濟南冬天不一樣的含義,以之表達一個歸國赤子對祖國母親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想要了解老舍先生為什么對濟南城有這么深厚的感情,就要追溯一下他到濟南之前的人生軌跡。我們都知道,老舍先生是滿族人,25歲之前在北京過著穩(wěn)定的生活。北京的冬天朔風(fēng)怒號、凜冽刺骨,對此,他是有最深切的感受的。1924年,老舍先生應(yīng)邀到倫敦的東方學(xué)院任中文講師,一去就是六七年。倫敦作為當時世界聞名的重工業(yè)基地,在給英國人帶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讓他們嘗到了環(huán)境嚴重污染的苦果。因為倫敦整天都是濃霧彌漫、陰雨連綿,所以被冠以“霧都”之稱,老舍先生自然也逃不掉那里濃霧的時常侵襲、毒蝕。后來,在歸途中由于路費不足,又在處于熱帶地區(qū)的新加坡住了半年。好容易見到了太陽吧,那又是一輪好像能把人烤化的毒日,讓他欲愛不能、望而止步。因此,在濟南的齊魯大學(xué)任教后,濟南的那種無風(fēng)聲、無濃霧、無毒日的溫晴舒適的怡人天氣讓他不禁驚奇、贊嘆。
除此之外,濟南冬天所呈現(xiàn)出來的秀美嬌媚的山湖風(fēng)景也是使老舍先生癡迷此地的一個重要原因,畢竟?jié)献怨啪陀小耙怀巧缴氤呛钡馁澴u。在文中,他抑制不住自己對濟南山水的滿腔憐愛與激情,運用生花的妙筆駕馭著鮮活的比擬手法,為讀者描摹出了一幅幅美輪美奐的絕色佳境圖。
一、慈善若母親的小山搖籃圖
濟南之所以在嚴寒的冬天也能體現(xiàn)出溫晴的氣候特點,是因為它處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上。在濟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處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說帝舜耕稼于此,因此又名舜耕山,隋開皇間因巖石鐫佛,遍布山崖,遂稱千佛山。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嶂,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他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所以,先生在文章中充滿愛意地用比擬的手法寫道:“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xiàn),他們也并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干啥還希望別的呢!”在這里,先生把濟南城周圍的這圈小山親昵新奇地比做“小搖籃”,寫出了濟南山景的溫暖、小巧、秀麗,又用擬人手法賦予小山母親般的溫柔和慈善。這樣的描寫生動真切地再現(xiàn)了這個理想境界“溫暖、舒適、愜意”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濟南這圈小山的熱愛與謝意。
二、可愛似少女的雪霽晴巒圖
除了風(fēng),嚴酷的冬天還要憑借雪來向大地施加淫威、增加寒意。然而,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有抹殺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溫晴”越發(fā)顯露了出來,作為一代語言大師的老舍先生,其駕馭語言的能力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
他先用了一個“妙”字言有盡而意無窮地形容了雪后初晴的嬌媚山巒給人的總體感覺,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然后用比擬手法按照一定的空間順序?qū)γ利惖难┚斑M行多角度的描?。骸吧缴系陌稍桨l(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因為那只是“小雪”,連“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襯托顯得“越發(fā)的青黑”。接著,作者又把“頂著小雪的矮松”比喻成“日本的的看護婦”,恰切地表現(xiàn)了矮松小巧秀麗的形態(tài)和小雪的圣潔美麗?!吧郊馊琢?,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由于是小雪,所以也只是“山尖全白了”。又由于濟南周圍是一圈小山,所以山尖的白雪連成了一道銀邊。這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一圈白雪相映生輝,輪廓亮麗,構(gòu)成了濟南城獨有的雪霽晴巒圖。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fēng)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這句比擬的描寫更加絕妙!先生化靜為動,以虛寫實,把雪后的小山幻化成一位曼妙的女子,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了雪后山色的斑斕多彩和雪后小山初融的飄逸美好情韻,帶給讀者無盡的遐想和美感?!暗鹊娇烊章涞臅r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作者把夕陽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媚和小山的秀麗,粉色羞容與微黃斜陽交相映襯,色彩鮮艷悅目。此時作者筆下的小雪猶如一位讓他心旌搖動、憐愛傾慕的少女,使他產(chǎn)生了滿腔的憐香惜玉之感,所以他說:“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這既是與老天商量的語氣,怕秀氣的小山被大雪壓垮了,又是一種贊許的口吻,流露出作者對濟南小山的愛戀,表達了作者對玲瓏秀美的濟南小山的熱愛、贊美之情。
在這一節(jié)中,作者用了一系列生動的比擬和一連串恰切的動詞,鮮活生動地描摹出了雪后小山妙在雪色的明麗、妙在雪光的嬌艷、妙在雪態(tài)的秀媚。通過這些描寫,將讀者帶入一個聯(lián)想、想象的意境,讓讀者不僅感受到雪的光、色、態(tài)的外在美,而且感受到雪的情韻內(nèi)在美,體現(xiàn)了“氣韻生動”這一繪畫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
三、清亮賽水晶的空靈碧水圖
文章的最后一段承接前文,在寫了“山”之后,開始寫“水”,從而展開了玲瓏剔透的第三幅畫面:空靈碧水圖。
濟南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戶戶插柳”。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噴涌如沸,水溫恒定為十八度,所以隆冬季節(jié),泉區(qū)依然水霧繚繞,使四周的亭臺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之外,“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作者就借“水”來寫出濟南冬天的“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