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但建明,喬秀文,李洪玲,齊譽,洪成林
(石河子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新疆兵團化工綠色過程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石河子 832003)
以SiCl4為原料制備沉淀白炭黑,現行工藝主要有以下3種:溶膠-凝膠法[8]、微乳液法[9]和沉淀法。溶膠-凝膠過程較長,凝膠中存在大量微孔,干燥過程會逸出HCl,產品易收縮,粒徑不一;微乳液法生產規(guī)模小,產量少,分子間隙較大;相比而言,沉淀法工藝簡單,易于工業(yè)放大,但產品分散性較差。吳明明等[10]以SiCl4和Na2SiO3為原料,聚乙二醇和無水乙醇為添加劑,制備沉淀白炭黑,但原料引入Na2SiO3,產品附加值高。Luo Z等[11]借助鼓泡方式,以干燥空氣為載體和稀釋劑,將SiCl4帶入一定濃度的堿溶液中,制得白炭黑粒徑較小,分散性較好,但反應時間較長。
本研究旨在尋找一條工序簡單、耗價低、易于工業(yè)放大的工藝路線,實現多晶硅副產物SiCl4廢物資源化的目的。本工藝以SiCl4為原料,以沉淀法為理論基礎,創(chuàng)新性的引入醇,通過對實驗過程中表面活性劑種類、SiCl4滴加速率、攪拌速率、干燥溫度等因素的探究,以期獲得最優(yōu)沉淀白炭黑制備條件。此工藝克服了傳統沉淀法的不足,能較好改善粒子的分散性,而且,醇可以循環(huán)使用,符合綠色化學的要求,具有重要的工業(yè)借鑒價值。
1.1.1實驗藥品
Sicl4,分析純,上海將來實業(yè)有限公司;氨水,分析純,成都市科龍化工試劑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硬脂酸鈉均為分析純,購自上海飛翔化工廠;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分析純,天津市福晨化學試劑廠;無水乙醇,分析純,天津市富宇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1.1.2實驗儀器
KQ-250DE型數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JSM-6510型掃描電鏡(SEM),日本電子JEOL公司;JJ-1精密恒溫定時攪拌器,江蘇省金壇市榮華儀器制造有限公司;D8 Advance型X射線衍射儀(XRD),德國布魯克公司,ZK-82(A)型電熱真空干燥箱,上海路達實驗儀器有限公司。
1)將氨水、去離子水與無水乙醇以一定比例混合均勻,置于三口燒瓶中,再將定量的表面活性劑加入三口燒瓶中,攪拌均勻。
2)將SiCl4逐滴加入到上述三口燒瓶中,水浴、超聲[12]、攪拌,至溶液pH值為7-8,停止滴加SiCl4,繼續(xù)反應30 min。
3)室溫下陳化、抽濾、洗滌、干燥、煅燒[17]、研磨,得到沉淀白炭黑產品。
4)用IR、XRD、SEM等儀器對得到的產品進行分析。
在醇水總體積50 mL,氨水用量 10 mL,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加量1.5%[13],pH值7-8,陳化時間8 h,干燥溫度100℃,干燥時間2 h,煅燒溫度600℃,煅燒時間1 h下制得產品,研究醇水比對沉淀白炭黑分散性及粒徑的影響,其結果如圖1。
由圖1可知,醇水比對沉淀白炭黑分散性有較大影響。完全為水相時,沉淀白炭黑團聚較為嚴重,當乙醇與去離子水的比例為20∶20時,沉淀白炭黑粒徑均勻,分散效果最好。乙醇極性較水弱,加入乙醇有效降低了水的極性,減緩了反應速率,在沉淀白炭黑形成過程中,對顆粒起到很好的分散作用,從而減少團聚現象的發(fā)生[15]。
圖1 醇水比對沉淀白炭黑分散性及粒徑影響的SEM圖Fig.1 SEM of precipitated silica dispersion and particle size at different ethanol/water ratios
在醇水總體積50 mL,醇水比1∶1,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加量1.5%,pH值7~8,陳化時間8 h,干燥溫度100℃,干燥時間2 h,煅燒溫度600℃,煅燒時間1 h下制得產品,研究氨水用量對沉淀白炭黑分散性及粒徑的影響,其結果見表1和圖2。
表1 氨水用量對沉淀白炭黑沉淀情況的影響Tab.1 Effect of ammonia dosage on precipitated silica precipitation
由表1可知,氨水用量對制備沉淀白炭黑有較大影響,當沒有氨水加入時,獲得溶膠,只有加入氨水時才能獲得沉淀,實驗表明:堿性條件下利于晶核的形成,利于顆粒的生長[14],選擇10 mL氨水用量較為合適。
圖2顯示,氨水用量對沉淀白炭黑分散性及粒徑影響較大。當氨水用量10 mL(圖1b)時所得沉淀白炭黑粒徑、分散性均較好;氨水濃度過低,反應初不利于晶核數目的增多,單個晶核生長較大;氨水濃度過高,反應初晶核形成過多,晶核間距離較近,易于團聚,形成粒徑大小不一,分散較差,因此,選擇10 mL氨水用量較為合適[14]。
圖2 氨水用量對沉淀白炭黑分散性及粒徑影響的SEM圖Fig.2 SEM of precipitated silica dispersion and particle size at different ammonia dosage
在醇水總體積50 mL,醇水比1∶1,氨水用量10 mL,表面活性劑加量 1.5%[13],pH 值 7~8,陳化時間8 h,干燥溫度100℃,干燥時間2 h,煅燒溫度600℃,煅燒時間1 h下制得產品,研究表面活性劑種類對沉淀白炭黑形貌的影響,其結果見圖3。
圖3表明,不同種類的表面活性劑對沉淀白炭黑顆粒形貌影響較大。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為表面活性劑時,沉淀白炭黑樣品形貌較為統一,原因在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分子吸附在固體顆粒上,使固體斷裂的機械能,自愈能力降低,從而利于顆粒的分散[13,15,17]。而選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AB)、硬脂酸鈉作為表面活性劑時,制備的沉淀白炭黑顆粒大小不一,團聚較為嚴重,原因在于,CTAB為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在酸性條件下效果較好,而反應體系為堿性,較為不利;硬脂酸鈉分子結構為直鏈狀,空間位阻較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小,故改性效果較差。除此之外,在改性過程中,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鈉進行表面改性,增強了粒子的親油性,提高了沉淀白炭黑在橡膠中的分散度和潤濕性[16]。
圖3 表面活性劑種類對沉淀白炭黑形貌影響的SEM圖Fig.3 SEM of precipitated silica morphology at different surfactant types
在醇水總體積50 mL,醇水比1∶1,氨水用量10 mL,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加量1.5%,pH值7-8,陳化時間8 h,干燥溫度100℃,干燥時間2 h,煅燒溫度600℃,煅燒時間1 h下制得產品,研究SiCl4滴加速率對沉淀白炭黑粒徑的影響,其結果如圖4。
圖4 SiCl4滴加速率對沉淀白炭黑粒徑的影響Fig.4 Effect of SiCl4 dripping speed on precipitated silica particle size
圖4表明,SiCl4滴加速率對沉淀白炭黑粒徑影響較大,隨著滴加速率的增大,沉淀白炭黑的粒徑逐漸增大。滴加速率小于1 mL/min時,粒徑變化不大;當滴加速率超過1 mL/min時,沉淀白炭黑的粒徑增大較為明顯;滴加速率過快,SiCl4與水局部反應過于劇烈,團聚較為嚴重,因此,合適的滴加速率能有效的促進粒子的生長,減輕團聚??紤]到反應時間不宜過長,選用SiCl4滴加速率1 mL/min較為合適。
在醇水總體積50 mL,醇水比1∶1,氨水用量10 mL,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加量1.5%,pH值7~8,伴隨攪拌,陳化時間8 h,干燥溫度100℃,干燥時間2 h,煅燒溫度600℃,煅燒時間1 h下制得產品,研究攪拌速率對沉淀白炭黑粒徑的影響,其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攪拌速率對沉淀白炭黑粒徑的影響Fig.5 Effect of stirring rate on precipitated silica particle size
圖5表明,攪拌速率小于200 r/min時,隨著攪拌速率增大,粒徑逐漸增大,攪拌速率超過200 r/min時粒徑基本不變。攪拌速率小于200 r/min時物料混合不均勻,局部濃度過高,反應過快導致粒徑較大,當攪拌速率達到200 r/min時,反應物混合基本均勻,沉淀白炭黑粒徑較小??紤]到工業(yè)生產的成本,綜合實驗選用攪拌速率200 r/min較為合適。
在醇水總體積50 mL,醇水比1∶1,氨水用量10 mL,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加量1.5%,SiCl4滴加速率1 mL/min,攪拌速率 200 r/min,pH 值 7~8,在烘箱中進行干燥,干燥時間2 h,煅燒溫度600℃,煅燒時間1 h下制得產品,研究干燥溫度對沉淀白炭黑分散性的影響,其結果見表2。
表2 干燥溫度對沉淀白炭黑分散性的影響Tab.2 Effect of drying tem perature on precipitated silica dispersion
表2表明:當干燥溫度低于80℃時沉淀白炭黑團聚比較嚴重,顆粒堅硬,當干燥溫度高于100℃時沉淀白炭黑疏松。干燥溫度過低時,樣品沒有完全干燥,轉入馬弗爐里高溫煅燒時殘留的水分使沉淀白炭黑顆粒急劇團聚,形成堅硬、大塊的顆粒;當干燥溫度高于100℃時,沉淀白炭黑表面物理吸附水基本除去,放入馬弗爐里高溫煅燒就形成了粒徑較小、疏松的沉淀白炭黑顆粒。實驗中選用干燥溫度100℃較為合適。
在醇水總體積50 mL,醇水比1∶1,氨水用量10 mL,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加入量1.5%,SiCl4滴加速率 1 mL/min,攪拌速率 200 r/min,pH 值 7~8,干燥溫度100℃,干燥時間2 h,煅燒溫度600℃時,煅燒時間1 h下制得沉淀白炭黑,其IR,XRD,SEM分析圖譜如圖 6、7、8。
圖6 沉淀白炭黑IR圖譜Fig.6 IR spectra of precipitated silica
圖6為沉淀白炭黑的IR圖譜,其中,1097.2和804.3 cm-1處分別是Si-O鍵的反對稱和對稱振動吸收峰,474.8 cm-1和971.3 cm-1處分別是Si-O鍵和Si-OH的彎曲振動吸收峰,3477.1 cm-1處是硅羥基和結合水中O-H鍵的伸縮振動吸收峰,1654.5 cm-1處是SiO2表面物理吸附水的彎曲振動吸收峰,煅燒過程中Si-OH之間脫水縮合形成了Si-O-Si鍵;產品曲線1512.8 cm-1附近小峰為表面改性劑的吸收峰,但其吸收峰較小,說明吸附在SiO2表面的改性劑在高溫煅燒后大部分被除去[17-18]。
圖7表明,沉淀白炭黑樣品的XRD衍射譜圖2θ=23°處出現一個較寬的平緩衍射峰,無SiO2晶體的特征峰,與標品的峰值吻合[17-18],表明制備的白炭黑為無定形結構。
圖7 沉淀白炭黑XRD圖譜Fig.7 XRD spectra of precipitated silica
圖8表明,制備的沉淀白炭黑粒徑較為均勻,分散較好。
圖8 沉淀白炭黑樣品的SEM圖譜Fig.8 SEM spectra of precipitated silica
1)在醇-水體系中以SiCl4為原料,氨水為中和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為表面活性劑,以沉淀法工藝為理論基礎,成功制備了沉淀白炭黑。SiCl4轉化率高達90%,與現有工藝相比,SiCl4轉化率有了較大提高;SiO2純度高于95%,符合國標(HG/T3061-1999)對沉淀白炭黑樣品純度(≥90%)要求。此工藝實現了多晶硅副產物SiCl4的廢物資源化,對于多晶硅產業(yè)的良性發(fā)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2)考察了各因素對材料助劑沉淀白炭黑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在醇水比1∶1,氨水用量10 mL,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加量1.5%,SiCl4滴加速率1 mL/min,攪拌速率200 r/min,干燥溫度100℃,干燥時間2 h,煅燒溫度600℃,煅燒時間1 h的條件下。獲得的沉淀白炭黑樣品分散性、粒徑等指標均較好,符合工業(yè)上作為材料助劑的要求;此外,通過添加適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白炭黑在有機材料中的相容性,相比傳統制備后改性,簡化了工序,降低了成本。
3)對比溶膠-凝膠法、微乳液法、沉淀法3種工藝。溶膠-凝膠法制得樣品粒徑不一、分散較差;微乳液法附加成本高、工藝繁瑣、生產規(guī)模小。相比而言,沉淀法工藝簡單,易于工業(yè)化,本工藝在充分結合沉淀法工藝優(yōu)點基礎上,創(chuàng)新性的引入醇,極大的改善了樣品的分散性;而且醇可以循環(huán)利用,極大地降低了工業(yè)成本。除此之外,在制備過程中,通過對相關影響因素的詳細研究,找到了一條工藝簡單、成本較低、適合工業(yè)化的綠色制備路線,相比現有工藝,成效顯著,對于實現多晶硅副產物SiCl4廢物資源化制備材料助劑沉淀白炭黑,意義重大。
[1]侯彥青,謝剛,陳東平,等.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工藝[J].材料導報,2010,24(7):31-34.
[2]陳涵斌,李育亮,印永祥.四氯化硅轉化技術的現狀與發(fā)展趨勢[J].氯堿工業(yè),2009,45(4):27-31.
[3]呂詠梅,羅鵬舉,姚德祎.四氯化硅工業(yè)應用研究進展[J].氯堿工業(yè),2008,44(5):25-31.
[4]董源,張先,薛俊,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白炭黑復合材料的性能[J].中國非金屬礦工業(yè)導刊,2010,85(5):20-22.
[5]杜孟成,陳寶喜,利劍波,等.白炭黑分散性的改善及白炭黑分散性的應用[J].橡膠科技市場,2011,9(6):18-23.
[6]李軍,黃金霞,趙金德,等.白炭黑發(fā)展現狀及市場前景[J].化工科技,2011,19(4):67-71.
[7]李玉芳,伍小明.國內外白炭黑的發(fā)展現狀及前景[J].精細化工原料及中間體,2012,10(7):20-23.
[8]Checmanowski JG,Gluszej J,Masalski J.Role of Nanosilica and Surfactants in Preparation of SiO2Coatings by Sol-gel Process[J].Ochrona Przed Korozja,2002,22(11):214-218.
[9]Su LB,Guan JG.Research onmicremulsionsand prepaing nano structured materials[J].New Chemical Materials,2002,30(9):17-19.
[10]吳明明,談瑛,侯清麟,等.多晶硅副產物四氯化硅制備沉淀白炭黑[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25(2):18-21.
[11]Luo Z,Cai X,Hong R Y,etal.Preparation of silica nanoparticles using silicon tetrachloride for reinforcementof PU[J].Chem.Eng.J,2012,187(1):357-366.
[12]賈曉琳,譚偉.納米粉體分散技術概況[J].非金屬礦,2003,26(4):1-4.
[13]喬永志,馬瑞平,張志昆,等.表面活性劑存在下四氯化硅水解制備二氧化硅[J].無機鹽工業(yè),2012,(5):44-46.
[14]沈峰,崔益華,金欣,等.酸和堿催化劑制備二氧化硅溶膠及其穩(wěn)定性[J].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10,(1):15-18.
[15]喬永志,張云,張志昆,等.四氯化硅液相水解法制備二氧化硅粉體的研究 [C]//第六屆全國循環(huán)經濟與生態(tài)工業(yè)學術研討會,山西大學,2011:A99.
[16]天軍濤,許炳才.非炭黑橡膠補強填料的應用研究進展[J].橡膠工業(yè),2006,53(1):52-60.
[17]Tan Ying,Wu Mingming,Hou Qinglin,etal.Precipitated silica prepared by polysilicon by-productsilicon tetrachloride[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2011,234(1):632-637.
[18]吳明明,談瑛,侯清麟,等.多晶硅副產物四氯化硅制備沉淀白炭黑[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25(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