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缺氧,不僅給人類帶來不良的生理反應,它給機械設備也制造了種種麻煩。譬如想抽煙,打火機老打不著火,水到80度就沸騰了,大米要煮到100度才能熟,所以老吃夾生飯。東風4型內燃機,它在平原地帶可以拉動2500多噸重物,到了高原工地,它只能拖動600噸。鋪軌機、架橋機的最大坡度適應能力只有千分之12,而青藏鐵路設計坡度要求為千分之20。電纜因高原紫外線強,能用半年的,外層包皮不到兩星期就裂開了。如何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呢?他們想找文獻,因為他們正在鋪架亙古未有的世界上第一條高原鐵路,世界文獻沒有只字記錄,國內也是一片空白,文獻資料就期待他們的實踐來填補。于是,郭秀春組織了六個專題小組來攻關。最后,他們讓電纜穿上了防紫外線的外衣,對所有的機車都進行了“換心添腳”的改造。所謂換心,更換增壓器,增強牽動力。鋪架機、架橋機,在原有機器下面增裝了防風液壓支撐腳,以適應高原性多變的氣候。六個專題小組把機械上可能發(fā)生的問題都一一解決了,可謂備足了糧草,郭秀春便一聲令下,青藏鐵路的鋪架工程就進入了“上天入地,跨越山谷,迎戰(zhàn)風暴”激烈的戰(zhàn)斗。
2003年3月22日,他們順利穿越了世界上最長的高原凍土隧道——昆侖山隧道;9月22日,進入青藏鐵路最高點,海拔5000多米風火山的唐古拉山口,11月20日,鐵路鋪架到江克棟車站,提前完成了鐵道部預定的全年鋪架任務。2004年6月11日,鋪架工程順利到達位于沱沱河長江源頭的通天河大橋。這里有一條因沖擊地層而形成的特大山谷,遠看猶如將一座大山一劈為二,青藏鐵路線上最高橋位的三岔河大橋就矗立在峽谷之上。大橋橋面離谷底54米深,橋全長690米,橋的兩端懸架在地勢陡峭的山崖上。在這樣的大橋上鋪架鐵軌,其艱難險阻可想而知。那天郭秀春在施工現(xiàn)場跟班作業(yè)。當架橋機正要落梁時,突然起風,并夾著黃豆般的雹子,按規(guī)定這樣的風速是不允許進行架橋作業(yè)的。但大梁已經懸吊在半空正要下落,讓架橋機撤回來也不可能。風一來,進不能進,退又不能退,大家有些慌亂。此時,正在橋下指揮的郭秀春,系上安全軟梯迅速爬上橋墩,在超過6級的大風中,他站立在風雹面前大喝一聲:“不要慌,聽我指揮,抓緊時間落梁!”在肆虐的狂風中,在風雹噼啪作響的雹雨中,郭秀春猶如橫刀立馬的大將軍,讓所有身處現(xiàn)場的施工人員、管理人員,個個都有條不紊地進入了各自陣地,沒有一個人退縮,他們與指揮長一道,在狂風雹雨中堅守了30分鐘,讓100多噸的大梁穩(wěn)穩(wěn)地落到了橋墩上!2004年8月14日,最后一根32米長的梁體在通天河橋橋墩上落定,青藏鐵路的鋪架任務就算全部提前完成了!
這些用生命和健康來譜寫世界鐵路建設史上偉大奇跡的勇士們,他們的故事,郭秀春的事跡,隨著奔馳在九天上的火車,在祖國大地廣為傳頌,就連英國《衛(wèi)報》也稱贊道:“青藏鐵路將成為世界上最為壯觀的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