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杜甫在秦州的李白情結

      2014-11-14 08:28:12葛景春
      杜甫研究學刊 2014年1期
      關鍵詞:律詩秦州杜甫

      葛景春

      杜甫對李白是一往情深。在杜甫詩集中,共有杜甫懷念李白的十四首詩。而其中的四首,是杜甫在秦州的三個月中所作的。這四首詩中,五古二首、五律一首和五言排律一首。無論是用古體或是近體,都寫得情意真摯、感情飽滿、對李白推崇備至。

      一、杜甫為何在秦州如此懷念李白

      杜甫西赴秦州的動機,學者有不同的看法。一種是說,主要是為了躲避中原的戰(zhàn)亂和關中的饑饉而西走秦州的。這當然也沒有錯,這是他西走秦州的動機之一。另一種說法是,杜甫是畏熱的體質,最怕夏日的炎熱,而想到天氣比較涼爽的秦州去。最常見的說法是,杜甫因是房琯一黨,而房琯是玄宗舊黨,不為肅宗所信用,因此房琯已被貶出朝,杜甫回朝廷已無什么希望,對肅宗已徹底失望,故而要棄官西走,投親靠友。這些都可能是杜甫要離開華州、西赴秦州的理由,但理由也不是十分的充分。因此,有的學者提出,杜甫之所以要棄官西走,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因違犯職守紀律而被罷官”。因此才不得不離開華州西赴秦州。但他已被罷官的事,畢竟沒有過硬的證據。不如解釋為華州長官與杜甫的關系處得比較緊張,借故要彈劾罷杜甫的官,使杜甫已無法在華州立足。杜甫詩云:“罷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立秋后題》)這就是說,這事由不得他,他不走也得走,罷官只是早晚的問題,晚走不如早走,主動棄官比罷官的詔令下來了而被罷官,要更體面更見骨氣。至于為何要到秦州去,也有說法:“因此他(指杜甫)決定掛冠出走。走向哪里去呢?向東是中原大戰(zhàn)的戰(zhàn)場,當然去不得。向南是襄陽的大道,也不夠安全。向北的危險不多,但是正是回紇出兵來往的大道,‘田家正恐懼,麥倒桑枝折’,也不夠妥當。只有向西繞過長安,穿過隴坂,再行走向川中?!倍鸥φ菓阎@樣的心情,選擇了西去的方向,棄官西走,帶著全家奔赴秦州的。他選擇到秦州去,當然還有別的原因,那就是在“安史之亂”后的乾元二年(759)前后,秦州那里還沒有戰(zhàn)亂,環(huán)境比較和平安定,而且秦州是一個在離長安僅有八百多里的歷史名城,離長安還不算太遠。這里有人類始祖的伏羲廟,有風景名勝南郭寺、麥積山石窟,在它的周圍還有人間仙景仇池,有黃帝問道的崆峒山,有《山海經》中記載的鳥鼠同穴的鳥鼠山和出五色魚的魚龍川等,還有傳說周穆王會見王母的王母宮等。同時,隴右還是一個出了許多名人的地方,它是秦人的先祖之地和隴西李氏的祖籍之地,這里出過如秦人的先祖伯益和為周孝王養(yǎng)馬有功的贏非子,漢代的飛將軍李廣、李陵,晉代著有《拾遺記》的神仙家王嘉,李唐王朝的祖先涼武昭王李暠等。當然最引起杜甫興趣的,秦州還是杜甫的至友“家本隴西人,先為漢邊將”(李白《贈張相鎬二首》其二)的李白的祖籍之地。因此,杜甫的“因人作遠游”中的“人”,除了學者們所說的杜甫的從侄杜佐和贊上人之外,還有以上的這些名人,也是吸引杜甫前往秦州的人文因素。這樣來看,杜甫一到秦州就想起了祖籍在這里的李白,就不難理解了。

      我們知道,李白因陷入永王璘之案,被肅宗判為“長流夜郎”之罪,而此時的杜甫因疏救房琯,被肅宗開罪,險些要了性命。杜甫雖然“吾意獨憐才”,極為同情李白,但在李白為“世人皆欲殺”的輿論中,杜甫卻因受肅宗貶斥而無力援手。乾元元年(758)春,李白只好服刑就路,由潯陽首途,沿長江一路,溯江而上,長流夜郎。其年六月,杜甫也因房琯罷相貶邠州刺史的同時,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離開了朝廷。乾元二年(759)二月,李白在白帝城遇赦,扁舟還楚,其夏秋間在江夏一帶流落。而此期間杜甫正在華州司功任上,并于乾元元年底回洛陽探家,歸河南陸渾莊。次年春回華州,其秋又棄官西走秦州,所謂“一歲四行役”(《發(fā)同谷縣》),忙著自己的事情,又因戰(zhàn)亂,信息不通,一直沒有得到李白的消息,故在秦州時,并不知李白長流夜郎走的是長江一路,遇赦的消息他也不知道。所以他還一直為李白流放夜郎的事擔心。因此,到了秦州這個李白的祖籍之地,思念李白的念頭,便油然而生,寫下了《夢李白二首》和《天末懷李白》等詩。

      二、《夢李白》和《天末懷李白》——沉痛的逐臣之悲

      《夢李白二首》和《天末懷李白》三詩,是杜甫在秦州思念李白的著名詩篇。《夢李白二首》云: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葉青,魂返關塞黑。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夢李白二首》,是杜甫思念李白成夢所作。因杜甫并不知李白長流夜郎走的是溯江而上過三峽至烏江一路,而預想所走的路是由潯陽走江夏,越汩羅、過湘江向西一路。這一路實是楚國大詩人屈原被放逐的路途。因此杜甫在詩中說李白與屈原命運相似,都是被放逐“江南瘴癘地”的“逐客”,如今卻能飛越千里來到我的夢中,非其魂飛來,而何以能有羽翼來此?他懷疑是不是李白已死,而其魂托夢來了?其中“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即用《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的詩意。因此他十分擔心李白在放逐途中遭到意外:“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一再祈愿李白:“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彼m懷疑李白在險惡的政治環(huán)境中可能會出事,但卻真心希望他不要出事,表達了他對李白深厚的生死關切之情。他一連三個夜晚都做與李白之魂相會之夢,說明他對李白思念之切,可見杜甫對李白的兄弟情深。從這首詩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杜甫此時與李白正是惺惺相惜,從李白的放逐命運中看到了自己的命運,深感自己也與李白被肅宗放逐的命運差不多。杜甫之所以要到秦州這樣一個偏僻邊塞,實是非常被迫無奈之事,若不是他被肅宗拋棄,行將罷官,他何以至于走投無路,棄官西走?此非放逐而何?一種逐臣之悲,油然而生,他感到自己與李白和屈原的感情是相通的,有兔死狐悲之感。詩中所說的“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兩句,是說李白,也是杜甫自指,即生前寂寞,前途無望,而千秋萬歲之名,將是身后之事。杜甫所走之路,其實也是李白所走之路,即眼前雖然前途茫茫,看不到希望,但要耐得住寂寞,爭取身后揚名立萬吧。此是為李白悲傷,也是杜甫之自傷。

      在《天末懷李白》一詩中,杜甫又用五律的形式,寫了他對李白的關心和思念: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所謂“天末”,指的就是秦州。因秦州地處遠在天邊的邊塞之地。因已是深秋,天氣漸涼,故杜甫對李白的身體狀況很是擔心。他認為李白遠在鴻雁也飛不到的秋水遍地的江南之鄉(xiāng),要他提防鬼魅一樣的小人的陷害。他把李白的不幸遭遇與屈原受冤被逐相提并論,認為李白和屈原是兩個高潔偉大的詩人,他們的心是相通的。這說明杜甫一直認為李白是被冤枉的,人格和人品是清白高尚的。這是大張旗鼓地為李白鳴冤叫屈,要為李白翻案。“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語,既概括了天下懷才不遇的不得志文人的普遍命運,其中也寓有杜甫對自己不平的人生遭際的深沉感慨。

      三、《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既為李白雪謗亦是為自己鳴不平

      前三首杜甫懷李白的詩,都是在以前得知李白長流夜郎時老消息的情況下寫出的,尚不知李白目前的新消息。而《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一詩卻是確知李白已被赦放后流落江南之時而作的。其詩如下: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云滿后塵。

      乞歸優(yōu)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這是杜甫聽到李白遇赦還江東、臥病當涂時,寫下的一首詩。得知李白遇赦后,杜甫擔心李白的心情得以緩解,并對李白的一生,作了歷史的回顧。此詩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十二句,首先介紹了李白在天寶元年(742)秋應詔赴京的情形。李白赴京首先見到的是賞識他這匹千里馬的伯樂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杂谛?,召見金鑾殿”(《新唐書·李白傳》)。并稱贊李白詩《烏棲曲》(一說為《蜀道難》):“此詩可以泣鬼神矣?!?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李白也有文記其事:“太子賓客賀公,于紫極宮一見,呼余為謫仙人,”(《憶賀監(jiān)詩序》)又云:“四明逸老賀知章呼余為謫仙人,蓋實錄耳?!?《金陵與諸賢送權十一序》)李白被唐玄宗以高規(guī)格的待遇接見:“(玄宗)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謂曰: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置于金鑾殿,出入翰林中,問以國政,潛草詔誥,人無知者。”(李陽冰《草堂集序》)后來,他又與汝陽王李琎、賀知章、李適之、崔宗之、張旭等人結為“八仙”之游,又為太真娘娘寫出了《清平調詞三首》,由玄宗調玉笛以倚曲,宮廷第一歌手李龜年歌之,一時間李白便名揚京師,轟動天下,在長安掀起了一股李白旋風。李白的《大鵬賦》“時家藏一本”(魏顥《李翰林集序》),“朝列賦謫仙之歌,凡數百首”(李陽冰《草堂集序》)。此外還有李白上“宣唐鴻猷”(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草答蕃書”(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等傳聞,在當時可謂盛名已極。故杜甫曾作詩曰:“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來贊頌李白的豐采。這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詩的第一段所羅列之事,如“謫仙人”、“泣鬼神”、“文彩”驚人主、“龍舟”賦詩、長安朝野的粉絲追捧等事,都與史傳和碑序等所記載,若合符契,十分吻合,說明杜甫對李白在長安所受到的寵遇和時人的熱愛的詩句,都是實錄,并非過譽之辭。尤其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二句,可以說是杜甫對李白詩歌非常形象的高度評價,是杜甫對李白發(fā)自內心的贊佩之語,杜甫真可謂是李白的千載知音。此詩的第二段十二句,杜甫則回憶了自己與李白在天寶三載(744)于洛陽相識并結為兄弟,一起漫游梁宋及東魯的愉快經歷。李白在洛陽會見杜甫時,杜甫尚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詩人,可以說只是李白的一個粉絲。而李白當時已是一個名滿天下的翰林詩仙,又有皇帝賜金放還的寵遇。但李白卻無一點名人的架子,并未小看這位在大唐詩壇上尚未飛騰上天的“臥龍”和“鳳雛”。而是很看重杜甫這位年輕好學,為人忠厚而又具有深厚潛力的寫詩才能的詩人。他以大哥的身份與杜甫這位小弟平等交往,他一見到杜甫就感到彼此兩心相通,互為知己。這令杜甫十分感動:“遇我宿心親”,即一見如故之意?!皠≌剳z野逸,嗜酒見天真”,即李白對杜甫傾其心意,無話不談,喝起酒來,二人更是呼兄喚弟,無所顧忌,以誠相待。所以在梁宋和東魯,他們二人“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在一起縱酒放歌,過了一段“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情同手足的快樂日子。這是杜甫最感幸運也是最感驕傲和愜意的事情。杜甫有詩曰:“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春日憶李白》)這個“細論文”一語,過去引起許多學者的猜測,但多不得其實。其實,杜甫在與李白交游之時,是一定談過有關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問題的。以后的歷史證明,杜甫確實有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曾向李白的七言樂府和歌行下功夫學習的跡象,并取得了在這方面與李白相頡頏的豐碩成果。而杜甫在律詩方面的成就和才能,李白也應是覺察了解的。如杜甫與李白交往時所寫的詩歌《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就是一首五言排律,寫得如同寫古詩一般運用自如。因此,二人互贈的詩歌,如李白寫給杜甫的《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沙丘城下寄杜甫》,杜甫寫給李白的《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等詩,都是五言律詩。這說明,在律詩方面,他們也有相互影響之處。李白對杜甫擅長律詩的才能,是很清楚的。二人可能在如何發(fā)揮自己的所長,并互相學習和借鑒對方的長處作過討論。也許,李白深知杜甫在律詩方面有其祖父杜審言的家學傳統(tǒng),對杜甫發(fā)揮律詩之長,會有所肯定和鼓勵,因此,“細論文”決非虛言,增長了杜甫對律詩寫作的自信和決心。因此杜甫想在律詩的寫作方面,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他在棄官西走時,已經對政治前途感到絕望,從此有了做詩人的自覺意識,想在律詩的發(fā)展方面,再進行一番深入的探索。因此在秦州就開始大作律詩。因為,杜甫覺得,在寫七言歌行方面,他無論怎樣去學習李白,也是難于超越李白的,而在律詩方面,他是強項,有潛力可挖,他便下定決心在律詩方面,做出比其他盛唐詩人更大的成就。從“才高心不展”以下十六句,是杜甫為李白雪謗。也是這首詩的重點。在此段中,杜甫認為李白被肅宗視為犯了“從逆”之罪,是冤枉了李白。認為李白是像禰衡一樣的才俊,是像孔子弟子原憲那樣的安貧守道之士,是像受了“薏苡之謗”的馬援一樣的被冤枉受屈之人,是含冤被貶的賈誼,是哭麒麟嘆道窮的孔夫子,是一心向漢的蘇武,是避秦不仕的夏黃公,是不受偽職的穆生,是被人誣陷下獄的鄒陽。一句話,這一連串的比喻,杜甫都是說李白是無罪的,是被冤枉的。那所謂的慫恿永王造反的罪名,是故意嫁禍給李白的。因為李白也是玄宗舊人,偏信了玄宗派永王分鎮(zhèn)東南的旨意,跟隨永王去平定東南。而這個分鎮(zhèn)意見,又是房琯出的主意,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李白與杜甫都是一個陣營中的人,也是屬于房琯一黨的。肅宗雖表面上從成都接玄宗回京,以盡孝道,其實卻害怕玄宗籠絡舊臣,奪回他的帝位,也懷恨玄宗曾讓永王去分鎮(zhèn)東南,與他爭權,故將玄宗在西內軟禁起來。他對玄宗的舊人都不信任,并借機將他們或治罪、或貶官,一律清除出長安。在這一點上,杜甫覺得他與李白都是肅宗所要排斥的玄宗舊人,都是玄、肅父子斗爭的犧牲品,是被冤枉的,他們有共同的政治命運——都是肅宗的逐臣。嚴酷的社會現實,使他看到了他與李白的遭遇是相同的,都是共同的政治原因造成的,因此更加拉近了杜甫與李白的距離,使他與李白更加惺惺相惜。詩的最后一段,對李白老病江濱,感到十分心酸和同情,“莫怪恩波隔,乘槎欲問津”二句,是安慰李白,意思是說,雖說是皇帝恩波已斷,但我還是想有機會一定會去探望您的?!澳帧倍植贿^是表面上為皇帝留面子的話。這與李白安慰賈至被肅宗貶岳州司馬時的詩:“圣主恩深漢文帝,憐君不遣到長沙”的意思有些相仿,在褒揚語中暗寓諷刺之意。杜甫在《秦州雜詩二十首》中說:“唐堯真自圣,野老復何知?”即是說,對肅宗這樣堯舜之君的“圣”明之處,他這位野老怎么就一點都看不出來呢?在此詩中,杜甫為李白鳴冤叫屈,其實也是在為自己的命運和遭遇鳴不平,是在發(fā)泄他對肅宗及其統(tǒng)治集團的不滿。

      四、李白的詩歌成就,堅定了杜甫走詩歌創(chuàng)新之路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杜甫的西赴秦州,不是他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他對秦州地域文化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綜合考量的結果,其中隴西李氏、尤其是隴西是李白的祖籍的因素,是吸引杜甫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之一。

      2、懷念李白的四首詩,是杜甫全面認識李白的思想總結,也是他對李白感情的升華。他對李白被貶的原因做了全面的思考;李白的一生,在政治上遭遇到兩次失敗,一次是在天寶初年,被召為翰林供奉,后被玄宗“賜金放還”,實際上是被體面地放逐;一次是在安史亂后,李白因“從璘”被肅宗定為“叛逆”之罪而長流夜郎。杜甫認為李白是被冤枉的,其實李白是像屈原、賈誼、蘇武一樣,是忠貞愛國之士,只是因為屬于玄宗舊黨而被肅宗所忌恨,成了肅宗的逐臣,杜甫通過李白的遭遇,聯想到自己的遭遇,自己也與李白一樣,屬于玄宗舊黨,因此在政治上到處碰壁,最后也以失敗告終,遭到了罷官的命運,成了肅宗的逐臣。他盛唐時代的“致君堯舜上”的政治夢想,至此時已徹底轟毀。對肅宗已徹底絕望,他許身“契稷”的“奉儒守官”思想,也得以改變。他清醒地認識到,他和李白在政治上都是失敗者,最后的命運都是逐臣。因此他對李白在政治命運方面有很強的認同感。在此詩中杜甫悲李白也是悲自己,為李白鳴冤,也是為自己鳴不平。這是對李白一生政治命運的總結,也是對自己政治人生和道路的反思。

      3、李白的成功,是以其詩歌的杰出成就,成了“千秋萬歲名”的偉大詩人。杜甫也認識到,他與李白本質上只能是詩人,都不是做官的料。李白成功的詩人之路,也是他將來所要走的路。雖然這條路很艱辛,也很寂寞。受到李白的啟示,他從此決定遠離朝廷,走一條和李白一樣的能夠贏得“千秋萬歲名”的詩人之路。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目標,就是他所贊頌李白所達到“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高度的詩歌成就。為達此目的,他必須在詩歌上達到超越前人的成就。他一眼覷定,在律詩方面,尚有進一步開拓和提高的余地,他要發(fā)揮己長,在提高律詩創(chuàng)作的技能方面努力求索,狠下功夫,以超越盛唐詩人,以期取得堪與李白并駕齊驅的偉大成就??梢哉f,李白的詩人風采和詩歌的杰出成就,喚醒了杜甫的以詩歌為使命的詩人意識,堅定了他走詩歌創(chuàng)新之路。

      4、秦州時期是杜甫人生道路和詩歌轉型的一個關鍵時期。杜甫從秦州時期就脫離了官場,走向了民間,由京城走向了遠離中原的邊陲地區(qū),他的詩歌也由長安時期以關注社會時事的政治視野,轉向了關注對個人內心感受的表達和對外界社會民風民俗、山川地理的關照,詩歌體裁也由長于反映社會問題的新題樂府的古體詩,轉向能細膩表達個人感情和民風民情的近體詩。他的《秦州雜詩二十首》的連章五言律詩和《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等五言排律就是他律詩實驗探索的新成果。他對近體詩的新探索,也無疑是受到李白啟發(fā)的。

      (本文為作者所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地域文化視域下的杜甫研究》(10BZW039)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新唐書·杜甫傳》:“關輔饑,輒棄官去,客秦州?!?/p>

      ②李宇林說:“杜甫屬于畏熱體質,他要選擇一個比較涼爽的地方作為落腳之處,以使自己畏熱的體質能夠適應當地的氣候環(huán)境。而秦州氣候涼爽,因而成為杜甫西行的首選之地?!?《杜甫選擇秦州寓居的體質原因》,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③馮至:“這時因為他的從侄杜佐在秦州東柯谷蓋了幾間草堂,僧人贊公也在秦州西枝村開辟了幾座窯洞,他就決定把一家人搬到秦州去住?!?《杜甫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此說后人多從之。

      ④參見閻琦《杜甫華州罷官西行考論》(《西北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⑤朱東潤《杜甫敘論》,第86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⑥關于李白的行蹤,此以詹锳先生《李白詩文系年》(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為據。

      ⑦所謂“一歲四行役”,指杜甫在乾元二年(759)一年中從洛陽還華州,由華州赴秦州,由秦州赴同谷,再由同谷赴成都。至秦州才是“四行役”中的第二行役,后兩行役則在寫懷李白詩之后。

      ⑧見李濬《松窗雜錄》,《李白資料匯編》上冊第60頁,中華書局2007年版。

      ⑨朱鶴齡云:“王荊公謂少陵于太白,僅比以鮑、庾,陰鏗則又下矣。或遂以‘細論文’譏其才疏也,此真瞽說。”(《杜工部詩集輯注》第35頁,河北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蔣弱六云:“‘細’字對三、四句看,自有微意?!币陨纤平圆坏闷湔娼?。

      猜你喜歡
      律詩秦州杜甫
      明代秦州衛(wèi)考略
      地方志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論議*
      ——以清代與民國“秦州志”編纂為例
      上海地方志(2022年1期)2022-04-16 08:10:20
      中國畫《杜甫秦州雜詩-七》
      包裝設計創(chuàng)意在流通領域的品牌溢出效應分析
      ——評《產品包裝設計( 第2 版)》
      律詩的開合結構
      中華詩詞(2020年8期)2020-02-06 09:27:18
      工而能變方有味——淺談律詩的對仗
      中華詩詞(2019年10期)2019-09-19 08:59:56
      杜甫改詩
      絕句
      兒童繪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16:44
      杜甫與五柳魚
      杜甫的維穩(wěn)觀
      學習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14
      祁连县| 宣武区| 永顺县| 册亨县| 曲周县| 清丰县| 榕江县| 仪征市| 金沙县| 隆德县| 九江市| 云梦县| 呈贡县| 康定县| 佛坪县| 且末县| 东光县| 清徐县| 错那县| 拜城县| 云梦县| 阿城市| 锡林郭勒盟| 扬州市| 板桥市| 鄯善县| 博兴县| 满洲里市| 武清区| 高尔夫| 岐山县| 资兴市| 平阴县| 昌邑市| 和平区| 弥勒县| 孝义市| 营山县| 杭州市| 吴旗县| 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