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本
我于1969年12月從山東章丘市黃河鎮(zhèn)入伍,1988年轉業(yè),當時何去何從思想很矛盾,經過反復思考,決定留吐魯番創(chuàng)建“火焰山碑林”,后改為“絲路碑林”,2003年在國家商標局注冊時正式更名為“宇宙碑林博物館”。二十多年一直從事文字工作,覺得經商、從政都不適應,不如實實在在干點實事,用碑刻載體傳承文化,論述歷史,給人類留下一點文化不動產獻給政府,為社會盡一點微薄之力。經過二十四年的艱苦努力,在社會各界力量的支助下,碑刻2340塊,館藏品幾千件,由于種種原因最終定點在山東省章丘市,即將面世。
當決心要創(chuàng)建宇宙碑林博物館后,難題接二連三地都來了,首先是碑料,幾十年來,我與石頭無緣,雖然曾是工程兵,但我一直從事文字工作,對其不了解,它的產地、石質硬度、運輸、價格;書法家的墨寶怎么征集,領導人的題詞能否求到,刻工何處有,技術如何,在何處刻,置于何地,等等……如果說這是困難,那么真正的困難是家庭關,我留在新疆遭到弟弟們的極力反對,六年未探親,1988年回家時奶奶八十多歲,侄子一大幫,進門連一塊糖都未買,兩手空空進家門,這時正值五弟結婚,六弟又定親,也沒有幫家里,就在五弟媳晚上分燒餅時(當地風俗)給了十元錢。弟兄六人我為長兄,轉業(yè)費一分不給家里解決急需反而買了石頭,再說距家千里之遙也幫不了家里的忙,矛盾激化到幾乎動拳頭,但這也未動搖過我的決心。更重要的是妻子關,經費的開支能否順利同意,家里的活都落到她一人身上,我整天忙于事業(yè),里外都是她一人撐著,如果沒有妻子的支持,我是難以邁開第一步。為了事業(yè),誤了孩子,苦了妻子,到處奔走,節(jié)衣縮食,受盡屈辱;為了它,無時間拿文憑,無精力獲職稱;甚至妻子為了它失去了工作……
為了打開局面,還需要名人效應。在吐魯番市廣播站論證時,當時在該站工作的彭衛(wèi)平同志說:我給你說兩個人,一個是北師大教授寧可,他是中國吐魯番學學會的副會長兼秘書長,一個是西安交通大學的胡戟教授,他是唐史學會的秘書長。
他們把大概情況說了,具體怎么找還得下功夫。在地區(qū)新華書店查找資料時,看到《吐魯番》一書,據書店吳秀蘭同志講,這是為陜西省社科院發(fā)行室代銷的。該室張玉良同志知道胡戟的地址。到了西安,經張玉良指點,得知胡戟在西北大學。取得胡戟的地址后見面之前想買點覲見禮,便在附近選了一公斤蛋糕,放在世面上很少見的七道銅拉鏈的黑色公文包里,撐得鼓鼓的,拎著它四處問路。
跑到西北大學,經詢問幾個人均說此人已調至西安交大,便又去交大。交大社科系的一名同志介紹說,胡戟不是教授,房子倒是分給他了,可能未搬來。我又向另一個人打聽,終于得到了門牌號。
我找到門牌號已是吃晚飯時分,敲開門,門半掩著,一位中年男子堵在門口,一聽我找胡戟教授,便極不耐煩地打斷我說這不是胡戟家。再想細問,此人已將門關住了。這時我已跑得筋疲力盡,既然找不到就不找了,回到旅館,我再細想,幾個人明明說是胡的家,為什么不見我?難道看見一個風塵仆仆、冒冒失失的不速之客,既不認識,又無預約?看著拎著鼓鼓的包,也可能避嫌?總之,想解釋的機會都沒有,真是難辦!
蛋糕,當時我認為這是很好的禮品,對我來說是奢食,現在看來很可笑,連小孩都不愿多吃的東西去給一位學者做見面禮真是不諳世故,既然送不出去,這時我也餓了,干脆吃掉,改善一次伙食吧!
1988年我轉業(yè)在中國銀行吐魯番支行為人??曝撠熑耍?月3日提前上班開始籌建支行,大量的版面繪制急著做,要想請假去河南購碑材不可能,為趕時間,于10月12日通過二十醫(yī)院將我的全部轉業(yè)費匯到鞏縣民用建筑器材公司,并給該公司經理焦松奇寫信告知碑料規(guī)格,憑良心給,直至托運到大河沿。年底不見音訊,有的說款被騙了,但考察時,知有其單位和人,不可能被騙。盡管自己寬慰自己,但心里也很焦急,真要出現意外怎么辦?1989年1月9日,收到鞏縣寄來的取貨票單據,這才放了心。元月26日,我給在大河沿工作的戰(zhàn)友張玉秀打電話,請他去貨運站問貨到否。經查,早到了,罰款800元。他28日即來電告知,因代轉人有病,忘記告知。我又于元月30日再次去電問張,張說早到了,現在要交1500元罰款,速來取。當晚便聯系車,找中行,找物資局,終于找上車,早早到了貨運室詢問情況,該室主任張敏學對我說,貨運通知單早寄給你,又退回來了。我一看才知是代辦人將“36316部隊”寫成“3636部隊”,“李延本”寫成“李延木”,故郵局查無此人退回。知道真相后我向張主任提出,我是轉業(yè)捐資購買為當地文化建設做點事,能否免去占場費。經張主任請示烏局,占場費可以免去,但裝卸費一定要付;并且需當地政府出具一份證明,盡快拉走。去之前托關系卻遭拒絕,由此看來,鐵路方面不是只認錢不論事的。
回到吐魯番即去地區(qū)行署,辦公室主任李明批辦了證明,又去36175部隊聯系車與卸車人員,政委說,車都封存,人可以聯系。晚上又去找軍區(qū)吐魯番房管處,熊長友處長答應派兩輛車免費去大河沿拉碑石。
2月1日,還有三天過春節(jié),我聯系卸車人員,三九天,石頭冰冷,又無人力市場,找人真難,跑了幾個地方都沒有說準,還要跑電視臺拍實況,還要去吐魯番報社,一天來忙得團團轉。
2月2日,駕駛員李春生、唐正安開著房管處派的兩輛解放牌大卡車去大河沿,裝車工開始叫喊無法裝,后又翻滾著裝,李春生發(fā)現后說明了碑石的來歷、用途,加之拍照實況,他們便加心愛護,熱情積極。午飯張玉秀款待了我們,當天總算平安到家。
春節(jié)到了,房管處的車要拉垃圾,就是不用車也不能占用,找卸車人員作了難,只好求助36175部隊。當時吐魯番市內沒有“的”,各單位車輛也少,找車難。先找鄉(xiāng)友王國軍等均不在,又找到二十醫(yī)院的駕駛員張杰,他開著房管處的小車晚上11點半見到了該部的參謀長謝興松,又趕上晚上斷電,他便打手電筒看我的資料,聽完我的來意后,果斷地答應次日派1名干部20名戰(zhàn)士帶隊去卸車,正值第二天部隊開慶功和老兵退伍動員大會,這是特殊情況特殊處理。人是落實了,但部隊無車接送人,就用拉碑石的車將指戰(zhàn)員接下來,在部隊官兵和鄉(xiāng)友周傳智、王允虎等二十多人的努力下,經過一上午的緊張勞動,總算將七噸碑石卸完,沒吃午飯,也未喝口水,便急匆匆返回部隊。石頭卸完了,全身散了架,早飯未吃,中午還不知餓,放置好了心里才松了口氣。
事后,我把張敏學主任的事跡寫了篇報道,《吐魯番報》在第一版做了報道,然后我將這篇報道寄給了烏局貨運站,以示謝意,并將免費款額刻碑示彰。
1989年10月7日,在行署辦公會議上研究碑林定點的時候,得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絲路全面研究國際考察隊(以下簡稱考察隊)八月份來吐魯番考察的消息,心里十分高興,絕不能放過這次機會,便將絲路碑林的情況匯報給他們,爭取得到他們的支助。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寫了一封信,另外做了一條歡迎橫幅。然后找到孟老鄉(xiāng)、項志高用三個月的時間幫助制作了兩組宣傳版面,每組15平方米,介紹絲路碑林,分別放置在吐魯番賓館和綠洲賓館。這樣,考察隊無論入住哪家賓館都能一眼看到,許多游人以此為背景拍照留念。
8月6日,考察隊到達吐魯番。中午我從市供銷社回家,未來得及吃午飯,便與女兒李妍去綠洲賓館見聯合國官員。我與女兒直奔二號樓,這是“總統樓”,專門接待國家元首。
一樓的一位女服務員知我要找領隊時,她熱情地答道吃飯尚未回來。領隊很熱情地趕來,開口便說,我讓你們久等了。
我介紹了我的單位、姓名、來意。他說:“你的信我看了,也知道有個絲路碑林,你們的意圖是什么?”我說,此事要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施。
他看了我?guī)サ恼鞲宓怯洷砑坝嘘P照片資料后說:“你聯系的人不少了,這件事要有國家領導人掛名就好辦了,我是學者,說話不起作用。這里有位副領隊叫賈學謙,是代表國家機關的。如果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做就要找賈副領隊,他曾是國家教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秘書長,雖然也剛退下來,但也起作用。一切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做的事都要先經他那里辦,就是直接寄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不行,也要轉回來?!?/p>
他將賈副領隊的姓名、職務等寫在了我的留言簿上。我提出請他題個詞,他拿出一支活心鉛筆正要題,我趕緊將我的鋼筆遞過去,題道“絲路碑林的設想很好,希望能夠實現。一九九○年八月六日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絲路沙漠線考察隊過吐魯番,李延本同志來訪,敬題以志紀念。——徐蘋芳”然后送我一張名片,上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成員;政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末了問我遞交的信打算怎么處理。我看給他也無用,便隨他到房間將信取回。他說,我可以幫你宣傳、吹風。
從賓館出來時已15:10,談了半個小時。
經過這次接觸,才知道辦這件事的路子怎么走,盡管他說不管用,但領導在決策時他的話還是起決定作用的。知道路徑也算是有收獲,他答應下午給賈學謙副領隊打個招呼,晚上去拜訪,找到了賈領隊。
他問我,你是教委的吧?我說不是。我是絲路碑林李延本,徐領隊給您說過吧?他說知道了。
我將信與照片遞給他,他戴上眼鏡看著照片和信,邊看邊說,這屋里的光線暗,雖然有燈,看不太清楚。
開始進入正題。我說,我要成立一個有代表性有權威的專業(yè)常設機構研究整理絲路,興建自己的博物館、碑林。
他說,這個意見很好,我對絲路文化很感興趣。
又說,絲路不是一條路,是一個時代,要研究政治、經濟、文化全面進行,你們有個絲路研究會,解副會長在這里(指自治區(qū)文化廳解耀華)。
我說這是新疆的,我的意見不是一個點,一個面,一段地去研究,要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才行。
我問他,這次考察用的車子事后放在哪里合適,放在巴黎、北京都行,但都不合適。因為規(guī)格不同價值意義也不一樣,世界性聯合國的活動怎么能放在一個國家的博物館收藏?這次行動的交通工具、物品很有保留價值,人類共同的財富不應結束就結束了,一部老爺車誕生從巴黎開到北京轟動了世界,也不過是第一步車,教科文的這輛車價值意義遠不小于這輛老爺車。
賈副領隊說,這個倒沒有想到。問我什么意思?
我說,應當放在自己的博物館——宇宙博物館。因為現在國際組織不僅研究世界,而且宇宙的探秘信息、實物不斷增加,放在一個國家的博物館不合適。
他說,你的意見是對的。但程序尚未走完,要成立一個組織,掛靠一個單位,寫出章程,人員落實,要搞哪些項目,近期搞什么,要有一個正式的牌子,然后要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幫助是可以的?,F在辦事公辦民助,民辦公助,沒有一個組織怎么撥款?不成了“提包公司”了嗎?我說地區(qū)成立了籌委會與國際組織聯系怎么樣?他說,一個地區(qū)怎么能行,別說一個地區(qū),一個省,就是西北五省也不行,這要全國性的組織才行。我們在敦煌給他們撥了一部分款。他還說,聯合國教科文用十年時間對絲路進行研究,要上的項目上百個,有的要出書,有的拍電影、電視,像干實體的只有你一家,這樣就不是純學術性的活動,開開會就完了。所以你這個規(guī)劃要寫詳細,就這樣交給聯合國怎么研究?我說不清楚,我看你也說不清楚,如果搞得詳細了我馬上領你見外國的考察領隊。你要弄清絲路博物館古代與現代的關系怎么處理?
談到最后,賈副領隊為我題詞寫道:積極開展絲路的研究工作,加強國際合作?!Z學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絲路全面研究國際考察隊副領隊。一九九○年八月六日。
這次談話40分鐘,他平易近人,一直送我們出門,并說以后有消息告知我,祝你有新的成績。
21年過去了,因為自己身體有病加之忙于發(fā)展,一直未與他聯系。
1989年6月下旬,我決定去找中書協主席啟功先生給我的“絲路碑林”題個碑名。啟功先生家在北師大小紅樓六棟,經過多方打聽來到二樓啟功家,大門上貼著:啟功家,每天上午辦公,不會客,請勿敲門。
我去時正好下午,見到了啟功主席。當時房里有三個人,啟老見我們進門后示意讓我們坐下,他一個人一個人地答復,一件事一件事地處理。我打量他的書房很簡陋、很狹窄,坐椅背后放著一排書架,桌子前面放一張床,六個人就顯得擁擠。該我說了,便對啟老說,請您給我的“絲路碑林”題個碑名,他說現在不行,以后再題,現在腿疼,膀子也不受使喚。因為我心急,想如果等的時間長了我就回吐魯番,如果三五天能寫好我就等。我問啟老要等多久,啟老聽后說,這樣大的事要慎重,還是請舒老題,他是中國軍事科學院院長,已退休。他的字毛主席都說好,由他題好,我是第二屆書協主席,他比我大五歲。當時辦事無經驗,也未表白自己的想法,便說我不知道他住哪里,啟老又耐心地指給我怎么走,坐幾路車,臨走我提出為啟老拍照,他謝絕了。后來我在一本書法集上見到啟老的這個時期寫的一幅字,落款上寫“病筆”字樣。
6月24日上午,我離開軍博中書協副主席李鐸的辦公室,決定去找舒同主席,他是中書協第一任主席。經多次打聽,幾經轉折,終于來到軍事科學院。時已中午兩點多,與值班員說明來意,他才聯系舒老的秘書,人不在,要我下午四點以后再來。
終于來到了舒老師的小院。值班員聽說我的來意,與舒夫人聯系,同意面談。一進門便看到茶幾上擺著一個西瓜,兩個戰(zhàn)士正與舒夫人看電視,公務員切開西瓜讓我和妻子吃。我未帶任何禮物,看著主人家實心實意也就不客氣地吃了兩塊。舒夫人看了看我?guī)サ摹督z路碑林征稿函》、活動日記后問我,你知道舒老多大年齡了,我說八十多歲了,她說,八十五歲了,現在胸內長瘤子,正養(yǎng)病,現在無法寫,三個月后再說吧。我說,現在是自費搞的,舒夫人問怎么你自己搞,看了王恩茂題詞后又問,他已題詞怎么不撥款,我說這是1987年題的,我是1988年才干的。于是她在我日記本上寫下了舒宅聯系地址與電話號碼,送我出門時又說,你怎么想起干這件事,我說這幾年改革開放以來,去吐魯番觀光的中外游人每年有幾十萬,許多領導人也來,在這個地方建碑林很有意義。
時過三個月,我開始動刻了,舒老的碑名還未題來,我想題碑名的合適人選只有兩人,一是中書協主席,二是創(chuàng)始人題。在這種情況下我不謙虛地寫了四個大字“絲路碑林”,楷書在火焰山下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門前絲路碑林展示了六年。
1993年2月16日,收到全國首屆科技人才技術交流洽談會組委會邀請函,這次會上100多位學部委員(現稱院士)與知名人士簽名倡議每年3月18日為全國“科技人才活動日”。經過三思,決定參加這次活動,不放過這個絕好的機會,在國際會展中心尋找合作伙伴。
參展費3600元以及三人的路費怎么解決?首先找地委曹宗淮書記,他批示由本單位解決。當時吐魯番學會、博物館、碑辦等六個科級單位正處于合并之際,我找誰都是枉然。我決定自己想辦法。經過多方籌集,木器廠陳春分解決3600元,吐魯番市五金公司劉京生經理贊助500元,吐魯番市煙酒公司經理王復忠贊助2000元,吐魯番市黃金梅贊助1000元,吐魯番地區(qū)稅星印刷廠廠長劉榮群贊助印刷宣傳材料,吐魯番市文化局局長王為民免費復印征稿登記表,在吐魯番市三中輕印廠、吐魯番市計委、倪寶元、張宗燕等單位和朋友的幫助下終于將展覽布標、英文宣傳資料等準備好。
考慮到與外國人交流,帶姚崇新做翻譯,他是新師大的高材生,另外帶兒子李世喆,因為條件再差他也不會埋怨我。3月10日,從大河沿乘70次特快列車赴京參展,13日晚抵京。15日去遠方飯店探訪布展事宜,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在靜安莊,主體工程正在加緊修建,為住宿方便,我聯系了北京醫(yī)院第二招待所地下室,一晚每人九元九角。
3月16日報到,報到大廳真熱鬧,辦理各種手續(xù),處處收費,這次共400多家單位參展,絲路碑林在3106攤位,17日開始布展。當天清晨來得太早,工作人員尚未到,我與李世喆去朝陽商業(yè)大廈購來透明膠布、圖釘、電池等。早上10點開始布展,布完一看,真是大開眼界,在3.3×3.3平方米的標準廳里,各家使盡了解數,最高檔的材料用各種字體、各種顏色、最先進的理念、最誘人的刺激的廣告詞貼滿了墻壁,厚厚的精致的宣傳單放在顯眼處,桌上擺滿了琳瑯滿目的最新產品,令人看了眼花繚亂。唯獨吐魯番地區(qū)絲路碑林展廳里,用膠帶粘的《解放軍報》、《新疆日報》報道碑林的有關文章,還有黨政軍領導、高級專家學者的題詞及征稿登記表復印件,其中有賈學謙、徐蘋芳的題詞;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恩茂、中顧委委員曹瑛、獨臂將軍左齊(原濟南軍區(qū)副政委)、全國人大副秘書長孫軼青、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路甬祥、鄒承魯等32位的科技碑文登記表;有中國書協副主席李鐸、劉藝、王學仲、權希軍(顧問)、佟韋等書法大家的登記表;有中國社科院的高級學者黃烈、馬大正、汪海波、中國人民大學的清史研究所所長戴逸、北大趙靖教授、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所長王積業(yè)、中國大百科全書主編之一周啟澄等一百多位專家學者登記表。一片白紙黑字與周圍的展廳對比反差很大。
3月18日上午9:30分,在展覽中心廣場舉行開幕式,中科院副院長許志海主持,為開幕式剪彩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有洪學智、嚴濟慈、盧嘉錫、李德生、馬文瑞、陳丕顯等十多位。盡管此次會議以經貿洽談為主,但仍然有許多人對絲路碑林很感興趣。開館不久,300余份漢、英文宣傳材料被一搶而光,以致后來無材料可索。下午16:00分閉館時,參觀人數達到500余人。其中石家莊市旅游局、北京華勝電子技術開發(fā)部、遼寧省阜新市華僑新技術開發(fā)研究所三家單位有合作意向,提出先遞交預算方案,然后細談。還有若干新聞單位愿意為絲路碑林作宣傳,尋求投資伙伴。尤其新疆籍的國家各部、委的工作同志見了新疆來的分外親,留下地址,愿意幫助我們做聯系等工作,其中國家人事部李革同志最為誠摯。眾多參觀者也提出了無數好的建議和意見,主要是宣傳力度不夠,規(guī)劃不細,宣傳材料反映的內容不夠直觀。說實在話,我又何嘗不知,無奈資金甚缺,我力不從心呀。
1995年8月25日吐魯番葡萄節(jié)開幕,絲路碑林書畫收藏展納入節(jié)內文化活動之一。該項活動僅有1000元的活動經費,但裝裱106幅作品在當時新疆軍區(qū)政治部俱樂部的報價是10000元。原吐魯番報社辦公室主任劉新貴得知后表示,寶雞裝裱便宜,只需一半的錢?;丶乙幌?,如果去寶雞裝裱倒不如去四川夾江縣,那里書畫店多更便宜。
我從以前來信中挑選了一家“清依閣”書畫店,報價是新疆軍區(qū)政治部俱樂部價格的四分之一。經過篩選之后,我與妻子一塊去夾江,于7月3日將106幅作品交給了該裝裱店的楊建平,并再三說明8月23日之前一定要托運到吐魯番,不能耽誤葡萄節(jié)。8月15日展期快到了,給楊建平發(fā)電報催辦,十九日又發(fā)加急電報催問,誰知到了8月22日晚,文物局迪麗拜爾同志捎來夾江退回的電報,原因是原址人遷他處,不知去向。一看電報被退回,真是晴天霹靂,我的心一下沉重起來,這100多幅作品中有阿沛阿旺·晉美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有全國著名的書法大家的作品,積幾年心血征集到的作品一下子都不知去向。
我開始回憶整個過程的每一個細節(jié),楊是一個經營紙張、裝裱書畫的小企業(yè)個體戶,我去時他在夾江縣城不顯眼的地方新設了個小門面房,招牌豎在門口,尚未掛起來,工作室不過30平方米,曾在1995年羲之書畫報上刊登廣告,難道他會為我這2000多元的裝裱費(已付清)逃之夭夭?他能不想我會為此善罷甘休?這些作品都是領導、書法大家之手,這么影響大的事我能饒恕他?他的收據、照片、身份證都在,跑了和尚跑不了廟,我能查不到嗎?
但事實擺在面前,還得要處理,眼看葡萄節(jié)到了,經過考慮決定要女婿楊啟沛親自去夾江縣查,準備證據,復印資料。葡萄節(jié)開幕了,原先給收藏展覽預留的位置被小學生的美術作品擠占了,只剩下10幅作品的位置。正好我的作品也未找見,便將1991年布展絲路碑林博物館時曾裝裱過的10幅作品掛在葡萄架下面,幸虧未誤事。
時間到了8月30日,清依閣裝裱的書畫寄到吐魯番,我才放下心,再晚一天楊啟沛就出發(fā)了。經過清點,無一缺少,原來他們接手后,因時間緊活多人少,便將招牌一收,門面房一關,帶到鄉(xiāng)下突擊去了,故電報無處送達,真是有驚無險!
這次裝裱的書畫直至國慶節(jié)才在地區(qū)電業(yè)局正式展出,像這樣高規(guī)格、數量多的書畫展在吐魯番尚屬首次,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