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宗元
袁家渴記
〔唐〕柳宗元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鈷鉧潭。由溪口而西,陸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陽巖東南,水行至蕪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hé)。皆永中幽麗奇處也。
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反流者為渴。渴,上與南館高嶂合,下與百家瀨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淺渚,間廁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窮,忽又無際。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巖洞,其下多石礫;其樹多楓、柟、石楠、楩、櫧、樟、柚。草則蘭芷,又有異卉,類合歡而蔓生,轇轕(jiāo gé,交錯(cuò))水石。每風(fēng)自四山而下,振動(dòng)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葧(wěng bó,草木茂盛)香氣。沖濤旋瀨,退貯溪谷。搖飏葳蕤(wēi ruí,枝葉繁盛),與時(shí)推移。其大都如此,余無以窮其狀。
永之人未嘗游焉。余得之,不敢專也,出而傳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大意】
從冉溪向西南走水路十里,山水風(fēng)景較好的有五處,風(fēng)景最好的是鈷鉧潭。從溪口向西,走陸路,風(fēng)景較好的有八九處,風(fēng)景最好的是西山。從朝陽巖向東南走水路到蕪江,風(fēng)景較好的有三處,風(fēng)景最好的是袁家渴。這些都是永州幽深美麗奇異的地方。
楚、越兩地之間的方言,水的支流叫作“渴”??实纳嫌闻c南館的高山會(huì)合,下游與百家瀨匯合。其中重疊的島嶼小溪,有的地方水深,成為清澈的潭,有的地方水淺,露出小塊的沙洲,成為淺渚,水在兩者之間曲折蜿蜒。水流平緩者,色深邃如墨;水湍急處,像是煮沸的白沫。船好像就走到了盡頭,忽然又豁然開朗,變得寬闊無邊。
有小山從水中露出。山上都是美石,上面生長綠色的草叢,一年四季都濃密茂盛。山旁有許多巖洞,山下有許多碎石;山上的樹木多是楓樹、柟樹、石楠、楩樹、櫧樹、樟樹、柚樹。多有蘭芷香草,又有奇花異卉,類似合歡但是長出許多莖蔓,纏繞著水中石頭。常常有風(fēng)從四周山上吹下,吹動(dòng)大樹,搖曳柔草,紅花綠葉在紛亂中如同受到驚嚇,散發(fā)出濃郁的香氣。波濤沖起,水渦旋流,退貯溪谷之中。繁盛的花草隨著季節(jié)推移,變化無窮。風(fēng)景大多都是這樣的,我沒辦法一一描述完。
永州沒有人過來游玩。我來到了這里,不敢獨(dú)自享受,回來寫出文章告訴世人。這片土地的主人姓袁,所以我叫它“袁家渴”。
【題解】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記》第五篇,描摹水容石態(tài),兼寫沙渚林木,文筆雅潔,尤其寫風(fēng)中景物幾句,情致全出。結(jié)尾處,柳宗元表現(xiàn)出對(duì)受壓抑、被埋沒的美好事物的無限同情和愛護(hù),也寄托了自己無限慘痛與深沉的身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