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晧東
最近,我在隨訪乙肝媽媽所生寶寶時發(fā)現,許多媽媽害怕給孩子取血檢查,在寶寶接種了全程3針乙肝疫苗后遲遲不愿意到醫(yī)院給寶寶做檢查。為此,我給大家舉一個母嬰阻斷失敗的例子。
上個月,我門診來了一位乙肝媽媽,見到我就哭。我問她為什么?她告訴我,她的寶寶出生后檢查乙肝病毒是陰性,出生3個月時檢查還是陰性,乙肝抗體也轉為陽性了,只是數值很低,才18mIU/ml。醫(yī)生建議她接種完全程3針疫苗后再檢查一次,如果抗體還低,則需要加強疫苗接種。她確信自己的寶寶肯定阻斷成功,非常高興。由于各種原因,寶寶接種完3針疫苗后她沒有給寶寶檢查。今年,寶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她帶寶寶做體檢時發(fā)現,寶寶竟然感染了乙肝。她不相信,又帶寶寶去檢查,結果仍然是乙肝!她崩潰了。為什么3個月時寶寶檢查沒有感染,而3歲時檢查卻阻斷失敗呢?
乙肝的母嬰傳播有三條途徑:宮內感染,產時感染,產后感染。宮內感染是指胎兒在母親體內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受到母親體內乙肝病毒的感染;產時感染是指母親在分娩的時候,新生兒吞咽了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陰道分泌物,或在分娩過程中因子宮收縮促使少量母血滲漏入胎兒血循環(huán)引起嬰兒感染;產后感染實際上屬于乙肝病毒的“水平傳播”,主要是通過哺乳和生活中密切接觸傳播。國內外大量研究證明,在沒有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進行母嬰阻斷的情況下,產時感染占絕大多數,約為80%~85%,產后感染約10%~15%,宮內感染約5%~10%。
宮內感染一般發(fā)生在妊娠第三期。因此,在妊娠第三期服用抗病毒藥物,可以明顯減少乙肝病毒的宮內感染。
新生兒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被醫(yī)生稱為主動+被動聯合免疫,可以阻斷乙肝病毒產時和產后的傳播。但是,盡管乙肝媽媽所生的寶寶使用的乙肝疫苗比普通媽媽所生寶寶劑量大一些(10微克),仍有大約有10%的新生兒對乙肝疫苗無應答或低應答。這些寶寶由于體內沒有對乙肝病毒的保護性抗體,又與乙肝媽媽或爸爸朝夕相處,在3歲以前乙肝病毒仍有可能通過生活密切接觸和哺乳水平傳播給弱小的寶寶。
為了及時檢測乙肝疫苗的有效性,醫(yī)生們建議乙肝媽媽所生寶寶在完成3針全程乙肝疫苗接種后1個月(寶寶7月齡)檢測一下乙肝五項,看看寶寶是否產生抗體,抗體的量夠不夠(進口試劑定量檢測)。如果寶寶沒有產生抗體,或抗體的量太少,還需要為寶寶進行加強疫苗接種。只有寶寶的免疫系統(tǒng)在乙肝疫苗的刺激下產生了足夠的抗體(>100mIU/ml),乙肝母嬰阻斷才算真正成功。因此,乙肝媽媽一定不要忽略這次免疫后的檢查,以免像前面的媽媽那樣,發(fā)生產后“水平傳播”的悲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