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叢叢
被輕斷食改變的生活方式
2012年初,英國BBC科學節(jié)目《地平線》的編輯艾丹·拉夫迪找到了麥克爾·莫斯利,問他愿不愿意充當小白鼠,探索延年益壽的科學辦法。
事實上,當時的麥克爾正飽受肥胖的侵害——他的父親跟肥胖斗爭一輩子,體重在劍橋減肥法、阿特金斯減肥法中起起伏伏,最后依舊死于糖尿病。而他自己也在二十年間,以每年增重一斤的速度,成為超重者。
作為一名執(zhí)業(yè)醫(yī)師,他與制片人、研究員一起,將目光放在了限制熱量攝取與斷食法上。
前者要求苛刻,每餐食物分量比正常人低許多,一直延續(xù)至壽命終止,據(jù)研究表明,如此進食可以長壽。后者需要極大毅力,并且自古有之,基督宗教的四旬期、猶太教的贖罪日、伊斯蘭教都有齋戒月,而希臘東正教鼓勵教徒一年斷食180天。
縱然錫卡的圣尼古拉說:“暴飲暴食令人陰郁又恐懼,但斷食令人喜悅且勇敢。”但顯然作為一個社會人,面對每日紛繁復雜的生活,沒人能夠長期的保持斷食。
于是,麥克爾在兩者之間取自平衡,發(fā)明了間歇式斷食法,他將這種方法稱作輕斷食——一周五天正常進食,其余兩天則攝取平常熱量的四分之一。
麥克爾·莫斯利稱:“在斷食日,我通常在七點半左右與全家人一起用早餐,然后以跟家人共進晚餐為目標,中間不進食。如此一來,斷食日的24小時,便成為兩段連續(xù)12小時不進食的時間,全家皆大歡喜?!?/p>
麥克爾將這種效應解釋為“毒物興奮效應”——適量的壓力或者毒物可以使一個人或者任何生物變得更強壯。
事實上,英格蘭曼徹斯特的威森蕭伊醫(yī)院創(chuàng)世紀乳腺癌預防中心的營養(yǎng)師蜜雪兒·哈維博士給出了更為有利的數(shù)據(jù),她則將115位女性分為三組,評估兩日斷食對人體的影響。
三個月后,兩日斷食的女性平均減少4公斤,幾乎是全程限制熱量那一組的兩倍,她們平均只減少2.4公斤。兩日斷食組的胰島素抵抗也大幅改善。
正如實驗證明,輕斷食并不僅僅是一種減肥療法,而是如《華爾街日報》所稱,“改變了生活方式”。
輕斷食的“前世今生”
事實上,中國人對于輕斷食并不陌生。
延續(xù)了幾千年的道家將其作為一種修煉,稱作辟谷,并宣稱“欲要長生,腹中常清;欲人不死,腸中無滓”。而《黃帝內(nèi)經(jīng)》中亦有跟禁食療法相關(guān)的記載。
時至清朝曹雪芹生活的年代,禁食治病已經(jīng)是一種常識——在《紅樓夢》中,寶玉的貼身丫鬟晴雯得了傷風后,文中寫道,“這賈宅中的秘法:無論上下,只略有些傷風咳嗽,總以凈餓為主,次則服藥調(diào)養(yǎng)。”
因此,對于從事中醫(yī)行業(yè)數(shù)十年的王偉明而言,輕斷食可養(yǎng)顏、可益腦,甚至可長壽的觀點幾乎立刻可以轉(zhuǎn)移為中醫(yī)解讀。
“中醫(yī)上講,‘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是說你要是能吃一個饅頭,卻吃了兩個饅頭,肯定會把脾胃都傷了。但一天如果一頓能吃一個饅頭,卻吃了半個饅頭,實際上對哪一個器臟都有好處。脾胃是后天之本,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吃得多了傷胃氣。你看深山老林吃不上喝不上的人反而常壽,說明人體始終處于半饑餓狀態(tài),實際上對身體是好的?!?/p>
都說填飽的胃不能思考,王偉明坦言,“人吃多了并沒有好處,吃飽了你的胃腸道血液都會到胃里幫助消化,腦子里的血液就不夠,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中午吃飽了后,人就會變得昏昏沉沉,這是因為血液都跑到胃腸道里去幫助消化去了。”
至于人人關(guān)注的養(yǎng)顏排毒功效,更是顯而易見?!叭说捏w內(nèi)本身是沒有毒素的,所以排毒不是排出體內(nèi)已有的毒素,而是吃的少了,腸道里產(chǎn)生的代謝廢物就少,就會減少腸道對這些物質(zhì)的吸收。另外,大魚大肉都是酸性的物質(zhì),會產(chǎn)生許多自由基,多吃也會導致老化?!?/p>
但王偉明并不認可兩天斷食五天休息的時間限定,“這種時間限制并沒有道理,平時每頓飯,其實都不應該吃的過飽?!彼龔娬{(diào),“孩子不能斷食,成年人則非常適合,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會氣血虧虛,這時候脾胃功能都下降了,就應該減少飯量,吃一半才好呢。這樣不但不增加心臟負擔,也不增加腦的負擔?!眅ndprint
齊魯周刊2014年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