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威,康源春,孔維麗,袁瑞奇,張玉亭
(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營養(yǎng)與資源環(huán)境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02)
近年來,我國食用菌生產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原輔材料需求大大增加,棉籽殼、玉米芯、麥麩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也大幅漲價。因此,開發(fā)新型栽培基質及其配套栽培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小麥秸稈作為主要原料,在雙孢蘑菇主要產區(qū)已經得到大量利用。但目前平菇栽培原料主要以棉籽殼、玉米芯為主,小麥秸稈利用率很低。小麥秸稈碳氮比約為97∶1,遠高于平菇菌絲和子實體生長所需的碳氮比,因此需要配以一定量的含氮量高的原料。王秉峰報道以造紙廠下腳料麥秸粉為原料栽培平菇[1],而其他已有研究多偏重于將麥秸稈建堆發(fā)酵處理后,再栽培平菇[2,3]。本文將麥秸稈粉碎后,采用滅菌熟料方法栽培平菇,以期為小麥秸稈塑料袋栽培平菇技術和今后平菇工廠化生產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
平菇農友1-1,由河南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開發(fā)中心菌種庫保存。
1.2.1 原種配方
棉籽殼100 kg、碳酸鈣2 kg,料水比1∶1.3。
1.2.2 栽培料配方
栽培料配方見表1。
表1 小麥秸稈栽培平菇配方
1.2.3 栽培袋制作
按配方稱量培養(yǎng)料,料水比1∶2,攪拌機攪拌均勻,采用18 cm×38 cm聚丙烯塑料袋裝料,每袋濕料750 g、干料250 g。126℃高壓滅菌2 h。冷卻后兩端接種,每個處理30袋,3次重復。
1.2.4 發(fā)菌和出菇管理
接種后的菌袋在22℃~25℃室溫下培養(yǎng)菌絲。菌絲滿袋后,移入出菇室一端敞口出菇,保持濕度80%~90%、溫度10℃~25℃,定期通風換氣。平菇子實體八成熟時采收。
多重比較法 (p<0.05)檢測差異顯著性。
不同培養(yǎng)料組成對平菇菌絲生長的影響見表2。
表2 不同培養(yǎng)料組成對平菇菌絲生長的影響
由表2可以得出,不同培養(yǎng)料配方對菌絲生長影響較大。純麥秸配方1,菌絲生長速度雖然最快,但菌絲較稀疏。添加棉籽殼和麥麩的配方6菌絲生長較快,且生長勢好,潔白濃密,滿袋時間為35 d。
不同培養(yǎng)料組成對平菇產量和生物學效率的影響見表3。
表3 不同培養(yǎng)料組成對平菇產量和生物學效率的影響
由表3可見,不同培養(yǎng)料配方對平菇產量影響顯著。純麥秸配方1產量最低,生物學效率僅為47.2%。配方6產量最高,達276 g·袋-1,此時生物學效率為110.4%,比純麥秸配方1高63.2%。
本文研究了以小麥秸稈為主料,不同培養(yǎng)料配方對平菇產量的影響。
純麥秸作培養(yǎng)料,平菇產量較低,生物學效率僅為47.2%。
純麥秸添加玉米芯后,增產效果不明顯。原因可能是小麥秸稈 (碳氮比97∶1)和玉米芯 (碳氮比88∶1)的碳氮比大小接近,均遠高于平菇菌絲 (碳氮比20∶1為宜)和子實體生長 (30∶1~40∶1為宜)所需的碳氮比。
加入一定量的棉籽殼,即可以明顯地提高產量,生物學效率可達81.2%。加入一定量的麥麩,也可以明顯地提高產量,生物學效率可達85.2%。原因可能是棉籽殼、麥麩碳氮比較低,在小麥秸稈中加入這些物質,可以顯著降低培養(yǎng)料的碳氮比,使之更加適合菌絲和子實體的生長,提高產量。
純麥秸加入棉籽殼50 kg、麥麩30 kg,產量大幅提高,生物學效率可達110.4%。通過計算該培養(yǎng)料的碳氮比,大約為40.8∶1,在所有配方中值最小。此外,該配方比配方7(碳氮比47.8∶1)產量有較大提高的原因之一,也可能與棉籽殼加入培養(yǎng)料后對其理化性質影響有關。
本文結論為小麥秸稈塑料袋熟料栽培平菇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1]王秉峰.麥秸粉不同培養(yǎng)基對平菇性狀及產量影響[J].中國食用菌,2010,29(1):64-65.
[2]宋玉文.整麥秸袋栽平菇高產新技術 [J].食用菌,1998(6):18-19.
[3]張士泉,欒東強.整秸育平菇技術 [J].湖北林業(yè)科技,2007(2):71.